人生要過的“五座橋”


人生要過的“五座橋”


散文作家林夕在他出版的新書《愛我就請搭火車》中,把人之一生中的出生、求學、擇業、結婚和退休等五個關鍵時段,比喻為必須要過的“五座橋”。過好這“五座橋”,生活就幸福、快樂。過不好這“五座橋”,日子就艱難、坎坷。

出生是人生的第一座橋。出生之前,誰也不知道自己即將面臨的是個什麼樣的家庭。或許,是富有與高貴的金橋;或許,是貧窮與卑微的木橋。但誰都沒有選擇的餘地,唯有盼著順利地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即便一睜開眼,看到的就是低矮的房屋和破舊的傢俱,也仍然要感謝父母。因為是他們,給了我們寶貴的生命。出生之橋雖然不可以選擇,但卻可以改變。許多聲名顯赫的政要、富豪和明星,也都曾出身貧苦。相比之下,貧窮和卑微,更能激發自立的志氣,增長奮進的力量。

求學是人生的第二座橋。這是一座漫長的橋,從牙牙學語到讀研讀博,幾乎生命的三分之一,都是在專門的求學中度過。學習是為了儲備行走的能量,知識能量的多少,決定我們的未來能走多遠。有的人對這座橋不感興趣,他們就像“群鳥學藝”中的貓頭鷹和老鷹,剛學了一知半解,就覺得自己什麼都懂了。還有的人把求學等同於上學,以為只要離開了校門,就算完成了求學任務。其實,一個人能不能幹出一番事業,更重要的是邊走邊想,邊幹邊學。只有找到一個能夠發揮自己愛好、特長和潛能的突破口,才會獲得成功。

人生要過的“五座橋”


擇業是人生的第三座橋。我有個初中同學,成績非常優秀。他的夢想,就是當一個大學教授,可是趕上十年動亂,自己連大學都沒有上成。於是他又渴望參軍,但村裡報名的人太多,沒有得到機會。最後無奈,只得跟一個親戚去學廚師。我相信,他無論當教授還是去參軍,都肯定會有一番大造就。可是,你在“擇業”,“業”也在“擇你”。不是自己想幹什麼,就能幹上什麼。我們沒有辦法改變別人,卻有辦法改變自己。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明確自己能幹什麼。搞科研不行搞管理,搞交際不行搞生產,搞文學不行搞藝術,搞經營不行搞體育。天生我才必有用,總有一項事業會適合自己。

愛情與婚姻是人生的第四座橋。這是最甜蜜的一座橋,也是最迷幻的一座橋。女人是男人的天堂,男人也是女人的天堂。愛情和婚姻所帶給人們的快樂,無論用多少詞彙都難以形容。有愛才會有家,有家才會有愛。家是一種期待,也是一種歸宿;家是一種依靠,也是一種動力。家是一座房子,可以在裡邊遮風避雨;家是一艘航船,可以讓船中所有的成員同甘共苦。走好這座橋,需要記住兩個詞。一個是“感覺”,一雙鞋舒服不舒服,只有腳知道。只有自己感覺可意,才可去追求。另一個是“理智”。愛情和婚姻的基本原則,就是兩情相悅,你可意,還要人家可意,才能開闢幸福生活。

退休是人生的第五座橋。我開始不解,退休怎麼也會成為必須要過的一座橋?林夕一語道破:“它讓我們從這個忙碌的世界中孤獨地退下來,消磨生命最後的時光。”細一想,這的確是人生的一種淒涼。當人們都在忙碌地前行的時候,你卻要急流暗退,停看潮漲潮落,旁觀雲捲雲舒。這時候,失落情和孤獨感就會不由自主地湧上心頭。難道就此加入“老者”的行列?難道以後都在“消磨”中度過?但我說,完全沒有必要悲觀。想一想這麼多年,經歷了多少自豪,收穫了多少快樂,自然規律雖然不可抗拒,但我們卻可以把握自己,利用豐富的經驗和充足的時光,創造新的浪漫和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