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康有為故居—— 一人“康夫子”,百年“天遊園”

青島康有為故居—— 一人“康夫子”,百年“天遊園”

天遊園全貌,德國鄉村別墅與中國元素的完美契合。

1923年初夏,康有為第二次來到青島,看好了一處始建於1899年的德國總督副官官邸,在朋友的幫助下,他租賃了這處福山支路的德式樓房,並於次年花費一千大洋買下此樓,起名曰"天遊園"。康有為對這處住所非常滿意,稱讚這裡:"屋雖卑小,而園甚大,望海綠波,僅距百步。"他將全家遷居其中,青島歲月就此展開。當時,晚清遺老遺少、西方傳教士、北洋官僚及革命黨人都是這裡的坐上賓客。

青島康有為故居—— 一人“康夫子”,百年“天遊園”

康有為坐像

青島康有為故居—— 一人“康夫子”,百年“天遊園”

天遊園前廊,當年不知有多少達官顯貴在此聚會。

康有為是中國近代史上重要的政治家、教育家和維新派,又有人稱其一生奔走於保皇、復辟,是封建末世的保守派、頑固派。的確,由於他的"頑固不化",甚至導致了與自己最心愛弟子梁啟超的分道揚鑣。無論怎麼說,這位康先生所提出"發求仁之義,而講中外之故,救中國之法"的改革精神,卻在中國近代史上產生了強烈的思想震動。

青島康有為故居—— 一人“康夫子”,百年“天遊園”

大同一夢誰先覺。康有為肖像畫

康有為作為清末遺臣,維護孔儒,卻厭惡舊學腐化,反對民主,又提倡新學改良,他用自己的方式,在那個到處散發著腐朽與亂世氣息的末代王朝裡,艱難的探索著救亡圖存的"康莊大道",他以儒家經典為根基,雜糅西方先進理念,整合了東西方文化思想,以西學改造中學,用《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兩本奇書,系統的表達了自己的改良思想,闡述了當時的中國面臨的問題以及出路。他用一部《大同書》,為人們描述了一個無私產、無階級、相愛相親、人人平等的大同世界。

青島康有為故居—— 一人“康夫子”,百年“天遊園”

天遊園客廳。牆上書畫,均為康有為所作

青島康有為故居—— 一人“康夫子”,百年“天遊園”

康有為書房,解慍軒。聖人其有慍乎,尚需解之,何況我等碌碌輩。

康有為事業成就頗多,皆有驚人建樹,僅著述就有七百多萬字,現有《南海先生詩集》傳世。在書法藝術的貢獻,與他在政治、教育和思想上的成就花開並蒂。世人稱之為,是繼阮元、包世臣之後的又一位書論大家。他所著的《廣藝舟雙楫》一書,從理論上全面系統地總結了書法中碑學的理論,提出了"尊碑貶貼"之說,對碑派書法的興盛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他的書法,書寫上以平長弧線為基調,轉折以圓轉為主,充滿了粗拙渾厚的氣息,大開大合的陽剛之美。作品在天遊園故居內收藏甚多,尤以對聯見長。

青島康有為故居—— 一人“康夫子”,百年“天遊園”

嘟嘟有觀復貓,此處亦有“天遊貓”。

青島康有為故居—— 一人“康夫子”,百年“天遊園”

天遊園兩側有大臺階,扶級而上,可至二樓

康有為的墓地,在浮山之陽,大麥島村北山,繫上世紀八十年代重建,由當代藝術大師劉海粟撰文書寫"南海康公墓誌銘"。康有為墓的原址在李村象耳山(即棗山),十年浩劫遭到狂熱分子破壞,據說原墓有石拱門,隨葬物品十分簡單,眾人打開石門後,將其頭骨被放在獨輪小車裡,敲鑼打鼓喊著口號,推著大街小巷亂走。從早年求學、長興傳道、公車上書、戊戌變法,直到流亡海外、保皇立憲,康有為一路行來,最終把自己的生命留在青島。

青島康有為故居—— 一人“康夫子”,百年“天遊園”

側門,一叢翠竹映雪而立。

康有為的一生譭譽參半,他的死亡也是撲朔迷離,有人稱其為"康聖",也有人稱之為"康賊"。據青島文史學家魯海先生考證,1927年,康有為自上海返青,時年七旬,當年3月他在中山路上的“英記酒樓”參加一次同鄉宴會,回到家中一病不起,當月31號凌晨去世。康有為死因有許多不同說法,甚至有人將其歸咎於"天遊園"白虎銜屍的風水局。時至今日,往事已矣,功罪得失,其惟春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