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恐龍,真正讓《侏羅紀公園》成為經典的是這些人類

除了恐龍,真正讓《侏羅紀公園》成為經典的是這些人類

《侏羅紀公園》(1993)

對於很多人來說,導演斯蒂芬·斯皮爾伯格的《侏羅紀公園》是不可磨滅的電影記憶,它讓我們彷彿夢想成真一般,看到了恐龍的復活,並通過電影探索了一個恐龍的世界。

但時間證明,僅僅包含著恐龍元素並不足以讓一部電影成為經典,如今我們再重新審視它時,才發現影片中的人物和故事才是讓其印象深刻的原因之一。

除了恐龍,真正讓《侏羅紀公園》成為經典的是這些人類

《侏羅紀公園》(1993)

《侏羅紀公園》不僅充滿了刺激的動作場景和驚人的視覺特效,還有許多有趣的角色,在他們的相處間讓觀眾們產生了反思,也使影片探索了一個重要的當代主題。

所以本文我們就來看一看創作者們是如何將這個恐龍故事和那些角色們相結合在一起,以賦予《侏羅紀公園》內涵,使其成為不朽的經典。

除了恐龍,真正讓《侏羅紀公園》成為經典的是這些人類

《侏羅紀公園》(1993)

發掘主題

早在80年代早期,作家邁克爾·克萊頓就在構思一部利用技術復活恐龍的劇本,他在寫作期間遇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這種研究耗資巨大的項目,誰會為它買單呢?

邁克爾·克萊頓唯一能想到的就是人們對於娛樂的渴望,因此恐龍主題樂園這個概念成為劇本的預設基礎,並以此確定了故事的“DNA”,即主題。

除了恐龍,真正讓《侏羅紀公園》成為經典的是這些人類

《侏羅紀公園》(1993)

“人們先假定理論,再進行討論,最後得出結論,這就是主題。”著名編劇家約翰·約克曾討論過主題的重要性,“主題是對觀點的動態探索,它是需要被探索的前提,是一個疑問句。”

所以《侏羅紀公園》的核心主題就是一種疑問:當具備技術條件時,我們是否要將危險的滅絕生物進行復活呢?

簡而言之,復活就真的意味著進步嗎?

除了恐龍,真正讓《侏羅紀公園》成為經典的是這些人類

《侏羅紀公園》(1993)

面對這個問題,邁克爾·克萊頓認為答案肯定會非常的複雜,所以他和編劇大衛·凱普以這個主題為藍圖,創造出了《侏羅紀公園》中兩個觀點相互相對立的角色,格蘭特博士和約翰·哈蒙德

除了恐龍,真正讓《侏羅紀公園》成為經典的是這些人類

約翰·哈蒙德(左)塞特勒博士(中)格蘭特博士(右)

對立的主角

當觀眾們第一次看到格蘭特博士時,他就在兩個方面顯示出“反對進步”的特性。

一方面,他討厭電腦,並且完全不信任科技。另一方面,他不喜歡小孩,也不想要小孩兒,而孩子通常在電影中象徵著未來。

除了恐龍,真正讓《侏羅紀公園》成為經典的是這些人類

格蘭特博士與科技的“矛盾”

除了恐龍,真正讓《侏羅紀公園》成為經典的是這些人類

格蘭特討厭小孩

在整個電影的第一幕中,我們看到格蘭特博士與孩子以及技術之間的摩擦,矛盾一次又一次的出現,格蘭特博士很明顯的代表著主題中反對進步的一面。

但很快,一個持有相反觀點的人闖入了他的世界當中。

除了恐龍,真正讓《侏羅紀公園》成為經典的是這些人類

侏羅紀公園的創始者約翰·哈蒙德

約翰·哈蒙德對技術進步的狂熱,讓他根本不去考慮基因工程中造出的恐龍具有危險性。

當一個工人被迅猛龍殺死的時候,約翰·哈蒙德卻只擔心著會推遲公園的開放。此外,約翰·哈蒙德口頭禪“不惜一切代價”(Spared no expense)也體現了他的思維方式,即不惜一切的代價去前進

除了恐龍,真正讓《侏羅紀公園》成為經典的是這些人類

“Spared no expense”

《侏羅紀公園》的第一幕中,展現出格蘭特博士和約翰·哈蒙德這兩個主要角色對進步這一主題的對立觀點,但僅僅讓角色象徵對立觀點顯然是不足夠的,要挖掘一個主題,必須要找到拷問角色信念的方法。

拷問主角與配角的塑造

在影片的第二幕中,我們發現格蘭特博士和約翰·哈蒙德分開了,兩人之間隔了一整座島和一圈電柵欄,這一分離讓他們遭遇了精心設計的不同情景,從而去反思自己的信念。

當全島停電時,格蘭特博士被迫在沒有科技的幫助下面對一切。同時,他發現自己需要保護約翰·哈蒙德的孫子和孫女。

在整個第二幕中,格蘭特博士的故事線圍繞著兩者著孩子和技術。最後他甚至承認了自己過去一直拒絕的“進步”,意識到或許是時候開始改變了。

除了恐龍,真正讓《侏羅紀公園》成為經典的是這些人類

格蘭特博士要直面科技困境

除了恐龍,真正讓《侏羅紀公園》成為經典的是這些人類

格蘭特博士要拯救孩子

與此同時,約翰·哈蒙德發現他決心復活的恐龍正在摧毀他創造的一切。更糟糕的是,恐龍威脅到了自己最珍愛的親人。

見證了災難的發生,約翰·哈蒙德被迫認識到自己對“不惜一切代價”的喜愛,其前提在於可以掌控一切。

但質疑和拷問格蘭特博士和哈蒙德信念的不只有情景,還有其他人物。

除了恐龍,真正讓《侏羅紀公園》成為經典的是這些人類

約翰·哈蒙德意識到了危機

在電影中,還塑造了一位混沌理論學者,伊恩·馬爾科姆博士。創作者們通過利用他與塞特勒博士的調情,來考驗格蘭特博士這個角色。

通過馬爾科姆博士與格蘭特博士的對話,我們瞭解到前者擁有了一些後者所沒有的特質。例如馬爾科姆博士有三個孩子,格蘭特博士卻沒有,但作為女友的塞特勒一直希望能擁有小孩。

這暗示瞭如果格蘭特博士不想辦法改變自己,他甚至可能會失去所愛。

除了恐龍,真正讓《侏羅紀公園》成為經典的是這些人類

兩人的交談讓格蘭特博士的內心遭到“挑戰”

對於約翰·哈蒙德來說,馬爾科姆博士則直言其對“進步”的迷戀,以及會導致的相應問題。

而在馬爾科姆博士受傷後,作為另一個精心設計的配角塞特勒博士,也開始質疑哈蒙德的信念。在兩人的對峙後,我們發現哈蒙德又說了一遍自己的口頭禪,這也凸顯了他“不惜一切代價”的觀念如何在災難面前分崩離析。

除了恐龍,真正讓《侏羅紀公園》成為經典的是這些人類

塞特勒博士去質問約翰·哈蒙德

除了馬爾科姆博士和塞特勒博士之外,像律師唐納德、獵手羅伯特、程序員丹尼斯這樣的配角,都用自己的精彩片段為故事增添了趣味。

但更重要的是,這些配角的存在進一步質疑並挑戰著格蘭特博士和約翰·哈蒙德的信念,從而去凸顯故事的主題。

除了恐龍,真正讓《侏羅紀公園》成為經典的是這些人類

程序員丹尼斯

而因為兩位主角的信念在電影中不斷被質疑,最終促使他們學會了“進化”。

在影片的高潮部分,我們看到哈蒙德孫女的電腦技術成為了所有角色獲救的原因,這是格蘭特博士必須承認的現實。當經歷了這些磨難之後,他們都意識到,有時進步的代價實在是太過於昂貴。

最終格蘭特博士和約翰·哈蒙德都改變了自己原有的信念,說明了有時主題中的核心問題並不一定需要一個簡單直接的答案,就像邁克爾·克萊頓所說的:“對於我們來說,我們身處的社會里,技術意味著美好,但當每個人擁有電腦時,我們能發現有利也有弊。”

除了恐龍,真正讓《侏羅紀公園》成為經典的是這些人類

“侏羅紀公園之父”邁克爾·克萊頓

《侏羅紀公園》是一個絕佳的範例,它展示瞭如何利用主題引導故事的設計原則和發展,在讚美科技能夠給我們帶來驚喜的同時,也警示著人們不負責任追求進步的危險。

更進一步講,我們能發現導演斯皮爾伯格和編劇們在影片中植入了許多90年代初的進步話題,例如女權主義、間諜活動等。這種對主題的投入使《侏羅紀公園》不僅僅是一部怪獸電影,也為觀眾們帶來了更持久熱愛的觀影體驗,並且永遠不會消失。

除了恐龍,真正讓《侏羅紀公園》成為經典的是這些人類

《侏羅紀公園》中女權思想的流露

除了恐龍,真正讓《侏羅紀公園》成為經典的是這些人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