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練習書法,入帖容易,出帖難”且“學書法,當成一家之體”,該如何理解?

俏漁妹海鮮


這是一個專業又外行的問題,從專業的角度講“練習書法,入帖容易出帖難”且“學習書法,當成一家之體”,是書法學院的學生向教授提的問題,顯得非常專業。仔細看則是外行人,因為入帖的前提是熟悉筆、墨、紙和漢字的筆畫,直接進入臨帖,是瞎折騰。為什麼?因為字帖是古代書法家成熟的字形,初學者生疏,根本不知道筆畫的起與收的技巧,直與橫的長短安排,豎彎鉤的運筆過程。所以說這個是外行人問的問題,書法是功力的積累,也是變與不變的辯證法問題,專攻一種字體,比如鍾繇,顏真卿,柳公權,就有獨具的一面。多體皆通,那就象王羲之一樣,成為書聖。先練好基本功,再進一步臨帖吧!


一樣了


答:

關鍵詞:入帖,出帖,一家之體。

首先談談入帖,

一何為帖,這裡專指書法字帖而言,(這裡也包括碑,因此通常情況下講的就是碑帖)簡而言之即學習書法藝術選擇的練習對象。

二,什麼是入,入這裡講的就是寫進去,以初學者而論,面對紛繁複雜的(碑帖)帖,最好在有經驗的老師指導下選擇自己喜歡的帖(字體)

喜歡骨骼清奇的可以選擇柳公權柳體的帖如《玄秘塔》《神策軍》

愛好寬嚴厚重的可以選擇顏真卿顏體的帖如《麻姑山仙壇記》《多寶塔感應碑》

脾氣溫和的可以選擇歐陽詢歐體的帖如《九成宮》《千字文》

性格內斂的可以選擇隸書如《曹全碑》《乙瑛碑》

喜歡氣勢豪放結體大開大合的可以選擇《石門頌》王遠的《石門銘》

等等等等。

這僅僅是第一步。選帖。

然後就開始寫了,注意,嚴格地講就是臨摹,或者叫臨帖。遠遠談不到入帖的地步。

只有經過嚴格的持續的臨帖,當寫到酷肖的階段時,才可以稱之為入帖了。

為什麼說入帖容易呢,就是雖然下了長久的極大的功夫,因為有人指導,引領著,跟著向前走就是了。這就是入帖容易。

其次,出帖難,出帖就是成一家之體,這兩個問題是一回事。

山水畫大師李可染先生說過,對於傳統,要盡全力打進去,還要盡全力衝出來(大意)。

衝出來?想什麼呢。

以書法而論,從古至今不過就是:

顏柳歐趙,蘇黃米蔡,

石門頌,石門銘,

蘭亭序,祭侄稿,寒食帖,

古詩四帖,自敘帖,

出帖?!

恰如詩仙李白感嘆的: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中道而退者,比比皆是,

列位看官,雖然難,還是要出,還是要自成一家(之體)

還有,難就難在心血耗盡,燈枯油幹,歷數十年功夫,出帖了,自成面目了,遺憾的是沒有達到社會共識也是枉然。

真個是

此情可待成追憶,

只是當時已惘然。

這就是出帖的難處。

當然,因為難,所以才更要出,

衷心的祝願習書者,順利出帖,成一家之體。

宮春虎記



宮春虎畫馬


入帖容易出帖難,學書法當成一家之體。

入帖容易 :只要肯用心堅持臨帖(最好有老師指導)肯定會寫的和原帖越來越像甚至一摸一樣,所以入帖只需要用心堅持臨帖就很容易。

出帖難 :在入帖的基礎上掌握原帖的技巧技法,並能為自己所用。可以不臨帖寫出自己的字,單其風格和神態明顯能看出和原帖的師承關係,但要達到這種水平是很難的。所以說出帖難。

學書法當自成一家:學習書法的基本沒有不希望能夠自成一家的,也是很多大師窮極一生的夢想。從古至今一共出了寥寥可數幾位書法家(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懷素,趙孟頫,董其昌,米芾,蘇軾,黃庭堅,趙佶,等等)所以想要自己一家太難了。

儘管如此我們也不會放棄,會繼續努力學習去實現夢想





長夜瘦金體書法


對入帖、出帖比喻最形象的,莫過於已故書法家費新我先生。他借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一成語,形象地把“入帖好比既入虎穴又得虎子,出帖是得了虎子,還能退出虎穴”茹桂《書法十講》。如果將費老的比喻進一步推而廣之,是否可以做這樣的解釋:學書法不知臨帖,是想得虎子不知找虎穴;不知道學哪家的帖為好,是不知道哪個虎穴有虎子;學帖不得要領,只求表面,不深究其理是進了虎穴,找不到虎子;死抱著某一家某一派不放,不敢向前邁進一步是找到了虎子,出不了虎穴;能夠出帖的則是既入虎穴,又得虎子。




愛畫畫的鄒老師


      書法藝術的路上,我們邊走邊學,要有追隨古人的心,更要有超越古人的膽。不要覺得逾越了古人就是逾越法則,這是固步自封的思維,不提倡。學書法從選貼、入帖、出帖過程中進行,學習中被動的由“自性”向“他性”的往復轉變過程。就是這個往復過程擊倒了無數習書者,荒廢他們多年甚至一生時光。因此有入貼難,出帖更難的千古習書之說。註定了古今習字者千千萬萬,有成就者寥寥無幾之事的現實。即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難以超越巨人的根本原因所在。

       我們學習古人,就需要紮紮實實的深入,從中領悟古人的書寫方法、技法、思想和精神,從中吸取好的經驗,為自己所用,不做"書奴",要有"善用其心"的思想態度,正確判斷,唯我是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自成一家首先選一家經典範本,最好是墨跡學透悟透,再開闊眼界,取眾家所長,方可要求書法創新,要求學書者在研習古人書法的基礎上,應當尋找自己的發展方向,建立個人的書法風格,融入自己的精神風貌,最後達到胸有自主的志高境界!





聖陽


所謂入帖容易,就是在臨摹過程中,只要用心模仿,經過努力能臨的很象帖上的字。

所謂出帖難,就是離了帖就不會寫字了,更寫不出帖上的字。

這個過程是每位書法愛好者遇到的正常現象。這就要求初學者不斷總結帖的筆劃和架構規律。這樣才能離開柺杖,還能寫出與帖高度吻合的自己的“字”。

師古不泥,能稱的上書法家的書法創作者,都是在臨帖後掌握了古人書寫規律,按照個人創意加以傳承創新,形成了“基於古人,又不泥於古人”個人特徵的書法風格。比如:書法家舒同。

總之,臨摹,讀帖要有一個主線:不斷總結書寫規律,並不斷實踐。悟得書法之法。








王壽傳書法


入帖出帖都不容易。這是個辯證的關係。不入談何出呢?入帖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吸收營養的過程,學習各個名家法帖優秀的技法,所以要求人首先要做到像,然後在形像的基礎上再慢慢過渡到神像,直至所有精華為我所用後就是出帖了,出帖其實就是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下筆雖筆筆都是我,卻筆筆都在法度之中


李海粟1


這是書法最大的謊言,縱觀書史臨帖能真正入帖者獨宋米芾一人,故入帖而達到亂真的目前有據可查的就米芾一人而已,所以真正入帖是一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就所謂的入帖容易,出帖難一說純屬無稽之談,它至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根本不清楚什麼是入帖,故因不懂入帖也就無所謂出帖,根本就沒入帖本來就在帖外得出的結論就出帖難,因沒有入帖怎麼出帖?


ssw孫順衛


學習書法,首先應對的是選擇適合自己的碑帖,從古至今,數以千記的書法大家,以及不知道作者的許多名碑帖,他們的書寫風格不同,作品各異。要學好書法,就要選擇自己喜歡的,符合個人情趣的碑帖,喜歡隸書,可從碑帖中選擇,也可以選擇清代各個書法家的作品,喜歡楷書,歐顏柳趙,是歷代公認的四大家,而行草書的名家就更多了。選擇了適合自己風格的碑帖,認認真真的臨習,仔仔細細的讀帖,所謂入帖就是要把字臨的很象,從形似進而達到神似,這是一個艱難困苦的過程,要耐得住寂寞,下得了功夫。只有達到這個要求,我們才能說是入帖了。而要達到出帖的標準,就是說要能寫出你自己的風格,這就難度更大了。要作到這一點,就要在入帖的基礎上,廣泛涉獵其他名家的碑帖,通過分析對比,找到各家書法作品的異同,優略,再去溶會貫通,取各家之長,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這就是出帖。這個過程要歷經較長的時間,更重要的是要有領悟和貫通的能力,也就是我們平常講的要有很高的悟性。從這個意義上講,出帖要比入帖更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