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皋:行走中的鄉醫——老楊

“哎呀!今天一身都痛,請你趕緊給我看一下”人還沒到,張益全的聲兒就先進了門。楊大文放下剛跨上身準備入戶的出診箱,拿出血壓計和聽診器便給他檢測了起來。

岚皋:行走中的乡医——老杨

張益全是嵐皋縣石門鎮莊房村二組村民,患有類風溼關節炎,妻子宋念卯是一個癲癇病患者,兩口子是莊房衛生室的‘常客’。

“你平時要注意房間多通風啊,有空了燉一些骨頭湯喝,你看手都有些變形了,膝蓋這些地方要注意保暖。”

“我能辦理慢性病本兒嗎?”

“你一個來回要一天,把這些資料都給我,我騎起摩托車到石門衛生院給你辦。”辦理好合療報銷手續,不用自己跑就能拿上證兒,張益全提著藥袋高高興興的回了家。

給張益全問診的楊大文,64歲,在莊房村衛生室工作已經有12個年頭,是嵐皋縣石門鎮現有鄉村醫生中年齡最大的,大家都親切的稱他老楊。別看老楊現在辦理報銷這麼利索,在此之前因為辦公自動化,也吃了不少苦頭。一有空,他便讓兒子輔導電腦,連更熬夜的練習,慢慢兒的成功戒掉“一指禪”,並且熟練掌握HIS系統、醫保系統的運用。

“笨鳥先飛、勤能補拙”這是石門中心衛生院公衛科邱洪柳對楊大文的評價,年年考核先進個人也是對他的肯定。

岚皋:行走中的乡医——老杨

1996年,兒子放暑假回家給老楊講述在衛校學習到的醫學知識,楊大文突然意識到自己欠缺系統的醫學理論知識。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父子同校”。雖然這一年學習經歷至今還會被大家打趣說笑,但老楊自己可是十分珍惜,也為他從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談到理論與實際的運用,老楊的話便多了起來。讓老楊記憶猶新的還得是去年冬月,天氣夜晚格外寒冷,石門中心敬老院院長劉立春站在門外說85歲的五保老人邱新蘭摔倒了,下巴磕壞了,直冒鮮血。老楊立馬趕到敬老院,緊急清理好創口,看到頜部摔裂開5、6釐米長的傷口,裡面還有異物,老楊用碘伏進行了全面消毒,局部麻醉後實施縫合手術。等到安頓好老人,已是半夜三點多,出了門寒風呼呼的刮。“還能為老百姓辦事兒,我心理舒坦”現在的老楊說起這事,手上比劃著,臉上還是露著笑容。

岚皋:行走中的乡医——老杨

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老楊從大年初二就和村幹部一起堅守在疫情檢查點。莊房村作為通往石門鎮的交通要道之一,防控責任重大,道路檢測、入戶檢測,他一樣不落。因為離石門鎮中心敬老院近,只要一有時間,他總是抽空為五保老人們免費檢查身體,做好日常環境消毒,時不時送上日常藥品。

“年輕人能幹的事我也絕不落後。”說罷,楊大義攜上問診箱,騎上摩托車去往四組看望五保戶徐華德。

圖文審核:杜勝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