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都不太喜歡格律詩詞,是因為唐詩宋詞的門檻太高還是出於習慣?

手心我心bxl版


問題:為什麼很多人都不太喜歡格律詩詞,是因為唐詩宋詞的門檻太高還是出於習慣?


前言

題主第一個問題有兩種理解:

1、不喜歡格律詩詩詞。

2、不喜歡使用格律規則去創作詩詞

第二個問題,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格律詩詞的真得門檻高嗎?

一、很多人不喜歡格律詩詞嗎?

當然不是嘍。

首先,所有的詞都是倚聲填詞,唐宋人依照曲譜,明朝人歸納出詞譜,所以,我們讀到的詞,都是“格律詞”。

假如說不喜歡格律詞,就是不喜歡蘇軾赤壁懷古,不喜歡陸游卜算子,不喜歡李清照如夢令,不喜歡李煜虞美人,不喜歡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那麼,詞都有格律,詩總有不需要符合格律的吧。

詩分古體詩和近體詩。近體詩就是格律詩,例如杜甫的秋興八首、李商隱的無題、李白的早發白帝城、王昌齡的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很多人不喜歡格律詩詞嗎?

當然不是,格律詩詞是傳統詩歌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家當然喜歡。

所以,題主所說的,是指第二種情況。

二、不喜歡使用格律規則去創作詩詞

這裡的不喜歡還分三種情況:

1、完全不懂

假如完全不懂,就說不喜歡,其他他跟不不知道自己喜不喜歡。因為這一類朋友根本分不清什麼是格律詩。

例如:

李白《靜夜思》,是古體詩還是近體詩?

杜甫《望嶽》,是古體詩還是近體詩?

如果這個都答不出來,就是壓根就不懂,其實是沒有資格說,自己是否喜歡作格律詩的。

2、學過,但是不善於作

說自己懂的人,其實也分兩種,其中一種是觀眾式的懂,例如京劇的票友,也能唱幾句,但是上臺表演不行。

能夠分出什麼是格律詩,單是作格律詩,就有點捉襟見肘了。

也有能做出完符合格律的來的人,但是僅僅達到生搬硬套的水平,把作詩當作一定規則下的填空,這也僅僅是一腳門外一腳門裡而已。

3、很懂,但是古體近體都作

還有一種是行家,例如李白、李賀,他們當然懂格律詩,也做過不少格律詩,只是他們的古體詩成就更高。

三、格律詩門檻真的很高嗎?

其實在第二個問題中,提到過,有一些能夠達到生搬硬套的詩人。

格律,其實簡單如九九乘法表,填詞按照詞譜填就可以了,作律詩更簡單,就那麼4種基本句式和組合,做幾首就背過了。

為什麼很多人說難呢?

一是文言文的字詞與我們白話文的用法不同,需要多加練習;另外字的今古平仄有很多不同,的確很麻煩;還有對仗、粘連、押韻要求出處守規矩。

所以需要多加練習才可以。

並不是古人比我們強多少,而是因為我們學習的內容不同。今天的學子們如果不學數理化會耽誤考學就業,但是古人不學作詩,在很多朝代就考不了進士。

只是因為時代不同了,社會需求不同了而已。

結束語

不需要什麼清華北大,就是普通的高中生,學習一下也能做出格律詩來,只是學校不教而已。

今天的人作詩,基本是業餘愛好,並不是讀書人必備的知識和能力。

所以,會不會、喜不喜歡格律詩詞,對於生活都不重要。只是,不懂的東西,不要輕易下定義判斷它的好還是不好。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我是喜歡寫現代詩歌的人,我來談談自己的看法和心得。

首先我不喜歡格律詩詞。因為格律詩詞難寫。對仗,押韻太拘泥,沒有現代詩自由,易懂。文化高低的人基本都能理解現代詩。但對於古詩詞就沒有那麼好理解了。晦澀難懂,沒有知識功底的人是理解不了其中含義的。

下面是宋代詩人蘇軾的《鷓鴣天》全文如下:

林斷山明竹隱牆,亂蟬衰草小池 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細細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不難看出,宋詞從字面上就比現代詩難理解。

現代詩人的詩歌也很美,也容易理解。如舒婷的《致橡樹》。

下午是我摘了一部分: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痴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

不難看出,字面容易懂,還很優美,內蘊也深刻。

現代詩人很多,也有少部分喜歡寫古詩詞的。不管喜歡什麼形式的詩,寫好才是我們真正的目的!


明月耀眾星


很多人不喜歡格律詩,既不是格律詩門檻太高,也不是出於習慣,而是他們不瞭解格律詩。

第一,格律詩不是增加難度,而是降低難度。武則天時期,文壇盟主賀知章等人定下格律詩的規範,是為了提高評價的客觀性,便於考試。

第二,格律規範讓作詩相對簡單,但也讓文學受到嚴重束縛。唐人衝破規範做出來的詩稱“唐特格”。李白就不喜歡做格律詩。

第三,有了格律規範,作詩變得有章可循,一時唐人作詩之風盛行,從此吟詩成了文人的雅好。格律詩做得最好的是杜甫。

總之,日久生情,只有先了解格律詩,才能喜歡格律詩,只有喜歡格律詩,才能創作格律詩。很多時候,我們或主動,或被動放棄了對格律詩的瞭解,這是民族文化的遺憾,也是文化教育的損失。





司文學舍


我就是不喜歡格律,不是不懂,就是不喜歡,而且我非常反感那些經常把格律掛在嘴邊的所謂詩人。

學習古詩詞的人,需要把時間花費到古文,歷史,以及詩詞欣賞,與詩詞理解之中,這樣你既能學會如何精煉自己的語言,記住!這很重要,因為這樣學習有利於你能把你自己看到,或許你感悟到的事物與觀點用詩的語言描繪出來,如果你沒有這方面的能力,你想在古詩詞上有所造詣的話,那就是天方夜譚。

古來稱讚人云,才思敏捷,出口成章!怎麼做到的,不僅僅是讀書,理解,還需要大量地寫,刻意地用古文寫文章,寫感思,時間長了,你自然而然地就能做到把自己的感悟用詩的語言隨口說出。

格律不是臭不可聞,也不是靈丹妙藥!適當地懂一些確實有好處,可是,如果你把大量的精力放在格律上,就是災難,就是誤人誤己!

詩詞的美感不是用平仄堆砌出來的,詩詞美感是用意境,蘊藉,思想體現出來的!沒有了意境,蘊藉與思想,詩詞是什麼?記敘文?流水賬?只能說你是用詩詞的格式寫的文而已!


一笑貫長天


首先要明確的是,寫格律詩就像做格式文,即便語感的天賦比較好,也需要前後多次的琢磨,選字選句費時費力,又要照顧音與意,其實更多意義上是一種字詞的遊戲,和現代人的綜合文字能力,基本上沒有什麼太大關係。

其次瞭解了唐宋詩詞的格律對你的現代生活並沒有多大幫助。比如你就是了解浣溪沙有兩格,格一韻在何處,格二韻在何處,如果你不是對唐宋詞特別喜歡,又不想在其中或者一種與古人交通反覆探尋的愉快與歡欣,請問你知道了這些又有什麼用呢?這算是能力呢?還算是藝術修養呢?其實他最多就是像欣賞西方名畫一樣,瞭解了一些畫理知識罷了,至於你自己能不能模仿的畫的有點模樣,全是你自己的事。換句話說,一個人不能夠欣賞西方油畫,最多說明他對這一領域比較陌生罷了,不能說明,那些懂得西方油畫相關知識的人,就比他高尚了或逼格高了,唐宋詩詞格律同樣如此。

三. 在2000多年的時間裡,由於選拔人才偏重文字,造成了很多人的誤解,就是把能夠寫詩吟賦當成一種能力,其實一個人文字能力真正的高明之處,不在於吟詩作賦,而在於一要邏輯清晰二要事理明白三要達意傳情就足夠了,能夠做到這三點,就是一種優秀的文字能力。明不明白詩詞格律,會不會做一首詩都和這個風馬牛不相及。

四. 如果你身邊有些人頻繁的把會寫格律詩當成一種能力,那麼你可以毫不猶豫的回給這三個字:別理我。寫個律詩門檻一點都不高,只需要看幾本格律詩詞這方面的書,開始學些寫就可以了,如果你有大把的空閒可以揮霍的話。

五.很多人都是瞭解格律的,但他並不想寫,因為不自由,不能更加自在的表達自己暢快淋漓的感情,不能更加自在的傳達自己深入骨髓的感悟,不能更加自在的回擊自己深惡痛絕的世俗,看看民國時期的大神們的文字,他們的態度是值得肯定的。

六.對於研究人員來說,當然要鼓勵支持他們的熱情和研究的學術成果。畢竟這也是寶貴的遺傳文化因子,但為此而自慚,就大可不必了。



八風吹一一老獸


為什麼很多人都不太喜歡格律詩詞,是因為唐詩宋詞的門檻太高還是出於習慣?


提問者自己給出了兩個答案:一是唐詩宋詞的門檻太高,二是習慣性不喜歡。

題主已經得出了很多人不太喜歡格律詩詞這個結論,並且有自認為對的原因,在這裡發問只不過是求得贊成,或者對維護格律近體詩的朋友發起攻擊。

唐詩宋詞的門檻高嗎?

唐詩是中國詩歌史上的頂峰,頂在哪兒呢?頂在格律化和盛唐意象。宋詞是詞牌文學的頂峰,那是因為詩歌走了上層路線,把下里巴人這個具有巨大活力的群體創作來源拱手讓給了詞牌。而到了南宋後期,詞牌同樣因為格律化、格式化走入了曲高和寡的雅化文化,也就衰落了,讓位於元曲。

所以唐詩宋詞門檻高嗎?高,也不高。

高是因為格律詩的要求繁多,如果我們創作近體格律詩必須要遵守平仄、押韻、對仗這些限定死的規則,既多又不靈活。在崇尚自由浪漫的現代詩人眼中,這就是形而上,就是文字遊戲,就是對思想和靈魂的禁錮。

規則本來就是為了制約天性而生的。所以絕大部分人都是不喜歡規則的,除非他是這個規則的制定者。只是生活在這個社會之中,人不是獨立的個體,如果不遵守規則,將面臨社會整體的道德及法律方面的譴責和懲罰。

人們遵守規則,都是逼不得已。

而到了今天,唐詩宋詞早已不是人類生活必需品,屬於高興的時候點個贊,不高興隨時可以揚棄的虛無類精神產品。在不自由的現實生活中的現代人,急切需要自由的精神世界,而格律詩卻加上繁瑣的格律規則,自然是不討喜的了。

不喜歡格律是人的天性,而喜歡古詩詞是人的文藝追求,可是格律詩相對於那些偽古風,卻明顯要精緻、整飭,更具有文藝範,所以這就是個對立的矛盾體了。很多人在這個對立中選擇拒絕格律,接受了不用遵守平仄格律的古體詩創作。畢竟又看上去有古意,又不用管那些繁瑣的規則,正應了花小錢辦大事的道理——花點堆砌古詞的小功夫,裝了文藝古風青年的大逼——何樂而不為之?

實際上平仄格律只是在近體詩創作時用來規範音律、避免產生音病的一套工具。它是平仄發音在詩歌運用中的不完全歸納,門檻說高呢,其實不高。因為是個中國人就知道漢字發四聲,然後學會平仄相替的原則,就可以理解得七七八八。說低呢,其實不低,因為這要改變很多人心中的成見——眾所周知,成見是一座難以翻越的大山。

習慣和成見

而這種成見,我們稱之為懶於學習、無知無畏的習慣也是可以的。

其實這些不喜歡格律的人,止步於平仄劃分和對、替、粘,聽了一些“前輩”的恐嚇,以為格律是鐐銬,真的會禁錮我們的創作,這完全就是沒過腦子。

杜甫的思緒被禁錮了嗎?古往今來這麼多近體詩人,思緒被禁錮了嗎?

被禁錮的只是那些沒有才氣,無法凌駕在格律之上的人。而從來沒有人會承認自己的才學不夠,那當然是格律出來背鍋。其實即便沒有格律,他也寫不出好詩來。

格律只是一套規則,一套工具,我們在創作近體詩的時候必須使用,在創作古體詩的時候可以用來糾錯,也可以完全不用,只要你念得通順就行。

古體詩和近體詩上千年來共同發展、齊頭並進、和諧共存,並沒有誰取代誰。

這套規則到底是如何發生作用的,你需要改變自己的成見、習慣,用心學習才能瞭解。而當你瞭解之後,是否使用四種基礎平仄格式寫近體詩根本不是一個成熟詩人要考慮的問題。

杜甫喜歡,他就用得多,我們稱之為“詩聖”,李白不大喜歡,他就用得少,我們稱之為“詩仙”。他們在詩壇的功成名就與格律有沒有關係?可以說微乎其微,影響更大的還是他們自身的學識和才氣。

認清事實的喜歡才是真喜歡

所以我雖然講平仄格律,但是並不要求大家來學,更不會像有些專家一樣痛心疾首。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有些東西過去了就過去了,喜歡研究是個人的事情,不可以強推。

但是如果你是一個對古詩詞有興趣的人,並不滿足於堆詞濫造的古風,希望能夠得到千年來詩歌頂峰中的近體詩知識來源,平仄格律不可不學。

並不是不學就讀不懂古詩,也不是學了之後就一定能寫出好詩。而是學會了之後心裡有譜,會有一個更高層次的總體認識,不再把自己的詩歌認識侷限在古體詩、打油詩的詩壇基礎之中。

並不是不學就不能寫古詩,只是寫的東西難免被人詬病。古風?都二十一世界了,那些堆砌的古詞,核心都是繁複、精緻的現代思維,那算哪門子古風?唯有近體詩,雖然產生了平水韻、新韻的變化,但正因為有格式在,有腔調在,即使也是日漸消亡,總歸還是一種可以放在博物館瞻仰研究的東西。

這就好像書法,於現實生活已毫無用處,但還是有人在學、在練——因為喜歡。

在書法中,毫無章法的瞎寫就像偽古風,而清楚瞭解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的發展脈絡就像有規則的近體格律詩,書法和詩詞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曾經輝煌,如今依然有因為興趣而學習傳承的精神糧食——不過這些人實在太少。

被絕大多數人束之高閣,是再也正常不過的事實。

我們要認清楚這一點,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喜歡、可以學習、可以傳承。

不喜歡格律詩詞的,也沒有必要用攻擊的方法來顯示自己的無知。大家都是這條漸漸沉沒的泰坦尼克號上的乘客,不過站得高高低低罷了。你在倉皇亂跑的時候,何必還要取笑那些沉著冷靜地演奏著交響樂的樂手?

只因為他們看上去比你們高級?


梧桐樹邊羽


當沒有真正進入格律詩詞的大門,還真瞧不上它。當我們兒時,學著跟老師陰陽頓挫地讀"日照香爐生紫煙,…"遠上寒山石徑斜",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當我們教孩孑"二月春風似剪刀”。這漢語拼音的四聲標註,就像歌的旋律,那麼美的音節跳動,使我們好像真的領略了古典詩詞的美。直到有一天,要把打油詩變成鉛字,才真正知道我們與古人差了長長的距離。一首律詩平起常見,一首律絕也是用平聲韻的。五言絕句首句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絕句首句以入韻為常見,五言絕句以仄起為常見,七言絕句以平起為常見。要進門,先把平仄歌背熟再說。這就再不是拼音,四聲的事兒了。可別瞧不起古代詩人,他們從會說話開始,就學笠翁對韻,平仄呀,對仗呀,早就知道!咱們有多少人小學學過。看曹雪琴借黛玉教香菱的那些話,"詩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的承√∵轉是兩付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讀王佑承的五言律一百首,然後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再把李青連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陶淵明,應,劉,謝…"寫詩容易麼?怎麼不存點敬畏之心呀!即便不想學,也別瞧他們不起呀!不學寫也大可以讀一讀,看范成大寫的那首農家詩:晝出耕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蘇軾詞"老幼扶攜收麥社,烏鳶翔舞賽神村""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難懂麼?只是我們還不太習慣和他們交個朋友罷了!



春華4150


古體詩詞在現代人共識裡,僅僅只是一種填字遊戲,跟下棋創造出的棋譜相似,它們的主要功能是娛樂作用,雖然也可能有點益智健腦作用,但也不過是類似於打王者榮耀那樣的益智健腦作用,很難指望僅靠這些就能獲得高深的知識和才能。也有人認為唐詩宋詞有很高的文學成就,也可能是有一些吧,有時把玩一下也蠻有意思的。我確信現代人也有大量古體詩寫得比唐詩宋詞更好的,只是多數人不好這一口了,任你寫出花來,寫得超過李白十倍,也沒人當你是大文豪了。人們的興趣或者轉到“枯燥乏味”的科學技術,或者轉到長篇小說連續劇,或者其他方面,總之,對於古體詩詞的興趣,頂多也就是把玩一下老古董唐詩宋詞罷了。


特斯拉2019


舊體格律詩是難度最低詩體。本地有位老詩友小學開課外班一個月教會二十多,還出本小詩人詩詞集。舊體現在更多是夕陽紅娛樂。今日不喜歡舊體根本在於它的簡單格式化,規定性,能勝任的思情表現題材領域不多。翻看古典詩詞你會發現就情景志等幾種內容。屬早期文體特徵。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文學,內在邏輯是適合時代需要。不過舊體也有長處,本人寫現代詩自由詩同時也用,也算是傳統文化修養課吧。



自由詩專家


我也不喜歡格律詩,覺得太古板了。

古詩詞設了很多條條框框,如韻律,對

仗,工整,平仄,一行多少字?寫幾行?

詞還講哪句幾個字,哪裡壓什麼韻,總共

又多少字等等,如果只講究這些,按這套

路去寫,照這框框去填,還真感到礙手礙

腳,不能甩開膀子邁開腳步往前走。

現代詩就自由多了。不設那些條條框框,一

樣地有內涵有意境,甚至比古詩更顯得瀟灑

自如,天地更寬廣。總共四句或八句,又容

納得多少能量!看看網上那些多如牛毛的四

行詩,真是蒼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