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怎麼能唱出自己的風格?

汪有飛


根據自己對歌曲的理解去演繹歌曲 就會有自己的感情融入 自然會形成自己的演唱風格 其實主要是聲音要有特色 我們在唱歌的時候 會潛意識的模仿原唱的聲音和唱法 自然束縛了個人的發揮 放開一些 發自內心自己去演繹歌曲會好一些 可以在歌手的演唱中加一些他沒有的東西,是你自己的。聽他人的歌時,感覺調子熟了就可以直接照著歌詞唱,唱的時候把別人怎麼唱的忘掉,按自己的感覺唱。都是我自己的心得 我也有過一樣的困惑 現在也在找尋自己的風格!嘻嘻!





歌手九天兒


首先要深刻理解歌曲的深刻涵意,反覆的揣摩歌詞,進行朗讀練習,把握歌曲的整體情感基調,對語氣、語調、停頓都要作相應的處理,把握歌曲的高潮,並選擇用什麼樣的音色來演唱,對個別較特別的詞和語言要作特別的處理並唱出它的韻味,作到聲情並茂。聲音造型多用氣聲、齒音 、顫揉音和假聲。 自然束縛了個人的發揮 放開一些 發自內心自己去演繹歌曲會好一些


噠噠小能手


對於這個問題,首先,我觀察到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幾乎多數喜愛唱歌的人都會從自己喜歡的音樂曲風和自己喜歡的歌手開始去模仿和演唱,最開始會模仿自己偶像的演唱方式、聲音聲調,最後,當一個人積累了很多演唱曲目和經驗之後,就會嘗試著去唱不同風格的曲風,如快歌、慢歌、不同節拍的歌曲等。

我記得歌手周華健曾說過,他當年在臺北駐唱的時候也都是從模仿自己偶像的演唱開始的,最後唱的久了,不同風格的歌曲唱的多了,才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風格。

總之,想要唱出自己的演唱風格,你首先要多去演唱,在演唱中去總結、學長和思考,留意自己的演唱音域和適合自己能夠駕馭的風格,當你的演唱慢慢變的成熟的時候,你就會自然而然的形成自己的風格。加油!


彈琴不能停


首先,你要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音域。音域的窄廣因人而異。一般來說,聲帶粗聲音較厚的人容易唱低音,反之,容易飆高音和假聲。所以,你得先確定自己是屬於什麼類型的聲線,再去找合適的歌。

音色分為六種:

男高音 男中音 男低音

女高音 女中音 女低音

(如果你想了解自己的音色,可以私聊我,我可以聽你的聲音之後給你鑑定音色。)

我給你一點建議:一切從模仿開始。

找一個聲音跟自己比較近似的歌手(唱上每一個音節,能完整唱完他的歌不會太吃力的),好好練習,多聽,多練,先粗略唱,然後再模仿細節,修飾音,轉音,氣息控制,感情運用等等。久而久之,你會找到門路,集百家大成於一身,以後慢慢養成自己的風格。從聽眾到KTV愛好者,到比賽冠軍,到唱片歌手再到現在音樂創作人,我本人就是這樣過來的。

最後奉告一句,別練壞嗓子,不能來硬的,找準正確的方法。祝你找到唱歌的樂趣。


網易雲熱歌推薦T


第一當然是聲音。這是一個很專業的學問,包括氣息、用嗓、口腔共鳴、吐詞方式等。

第二是情感。這需要歌手對詞、對旋律的感悟要強,很多朋友演唱時把全部的重點都放在了聲音的部分,而忽視情感,這絕不會唱好一首歌。過分注重聲音的原因,是因為歌手的實力有限,演唱過程中老想著到哪裡要注意氣息了、哪裡要注意換氣了、快到高音的時候要準備了等,這都是無可避免的。所以,如果唱歌要做到“聲情並茂”,練功相當重要。當你練聲成熟的時候,演唱時的注意力才會到情感上來。有句話說得好,歌不是用嘴唱的,而是用心唱的。如果發聲練到氣息貫通、爐火純青的地步,演唱就更隨心所欲的注入情感,演繹歌曲的感染力會更強。

第三是感受。這裡再次強調,音樂的感受是天生的,你有多少就是多少,後天彌補的音樂感受很少很少。流行歌曲需要流行歌曲的感受,民歌需要民歌的感受,比如你要閻維文唱“一無所有”,我敢保證會笑翻一幫人!歌手的感受不同,演唱歌曲的處理方式也不同,有的處理得很平淡,有的處理得扣人心絃。這些處理都是很微妙的,比如一個小小的換氣、一個強調的重音、一個不換氣的長拖音或者一個驟然的收尾……這些就只能意會了。

第四是節奏感和音準。你見過一個3歲多的小孩聽到一個旋律就能敲打出加花的節奏嗎?你見過一個3歲多的小孩現場演唱,爸爸給他手風琴伴奏,隨時改變音調,他進唱的音調都是準確的嗎?你見過一個8歲的小孩在沒聽到任何聲音的情況下,要他隨時哼出“降E”、“升C”等任何音調的“1”的發音,哼完後在鍵盤上按下核對完全準確的嗎?這就是天分,演唱歌曲需要這樣的基礎,雖然不要他們那樣出眾,但一定不能弱。

第五是素質。這就是業餘歌手和專業歌手的區別。其實光在聲音、情感、感受、節奏、音準這些方面比較,業餘歌手有很多不比專業歌手差。差距就在素質。你知道自己唱歌時的形體和表情嗎?你可能有個模糊的形象,就是你投入演唱時自己想象自己的模樣,而這個形象很可能是你唱的這首歌的原唱的形象。但這些都是你的想象,自己想象的形象幾乎是完美的。你知道大家看到是什麼嗎?你用攝像機拍攝過自己的一次正式演唱嗎?其實當你上臺的第一個眼神或者第一句話,就能知道你是業餘還是專業。這裡說的素質還包括對樂理的瞭解、樂器的瞭解、對音樂史以及對音樂常識的瞭解等,當然也有很多專業歌手也不全面,但我個人認為,如果要做專業歌手,就應該貫徹這些,要對得起“專業”這個詞。

理解歌詞

在學一首新歌之前,有幾次你是先把詞從頭到尾在心裡讀一遍的?又有幾次揣摩過撰詞者的心思和他表達的意境?一首歌曲,無論是先有詞還是先有曲,雙方作者都是認真揣摩對方(詞作者或曲作者)要表達的意境和思想,如果到了你這裡,你居然完全不理會他們的用心良苦,就這麼憑著自己的感覺唱,我覺得不妥。有些個性歌手喜歡按照自己的理解這樣表達自我,這種方式不是不好(而且我也喜歡這樣),但我會先把作者的意圖先搞明白再發揮。再說不是每首歌曲都適合你任意發揮的,有些詞曲你找不到更合適的表達,比如國歌。

在你深刻理解歌曲以後,你的情感處理方面一定會好很多,如果你的感悟能力強,你會情不自禁的把某個音唱重,某一個音輕輕帶過,一個激情的長音會拖得很飽滿……

話和唱歌,除了旋律、節奏、氣息,還有其它區別嗎?有,那就是吐詞的方式。請你隨意的用你說話的方式讀出“讓我一次愛個夠”,然後投入的把它唱出來……會發現唱的時候嘴型是向兩邊打開的,而且要誇張一些。如果你覺得差不多,就是你的吐詞有問題。所以唱歌要比說話嘴型要誇張,這樣吐詞才會更清晰、氣息更通暢、更宜於表達情感。

演唱國語歌,還是標準的好。比如“Z、C、S”和“an、ang”和“L、N”的區別是很容易搞混的。港臺歌星有時會把個別字故意唱得不捲舌或捲舌,要不就是自己的舌頭打不過來、要不就是他們覺得那樣不好聽,或者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這個發音。當我們翻唱他們的這些歌曲時,我沒有明確的主張,為了模仿,不糾正也行。但如果是要唱自己的風格或比賽,那就要改正了。

關於粵語歌,勸你們還是學好再唱,要不很容易搞笑的。就像我以前唱粵語歌一樣,自認為標準,現在才知道有差距。粵語中也有類似與國語中的“Z、C、S”和“an、ang”的微妙區別,不認真學是學不好的。

氣息

說道這個話題,就有些茫然,因為這是最不好用言語表達的東西。我在唱歌之前,練美聲兩年,給我的感悟很深,氣息基礎對我的幫助很大。一般沒有學過聲樂的人發聲很平,就用平常說話的位置(嗓子)發音,我們叫它聲音發“白”,沒有色彩、沒有過濾。以下我就表述一下美聲練聲的方法。

聲音應該以小腹為根源,想象聲音透過後脊樑,到腦後,到口腔後根,整個聲音應是豎立的,靠後的。請找一找這樣的感覺:你大口咬一口蘋果,露出上牙齒,在一口咬下去的同時,發出“嗯”的聲音,感覺聲音在口腔後部和鼻腔上部的位置,這就是美聲發聲的一個共鳴點。接下來把氣息下沉,小腹膨脹,稍在小腹用力一頂,在剛才的位置發聲,男聲喉結壓下,女聲多注重聲音在腦後靠上的位置,你會發現聲音比以前要大多了。經常靠牆練習有助於發聲,因為靠牆可以接觸你的後脊樑,讓你更容易找到感覺,並且胸腔的共鳴能和牆產生共振,讓你更容易找到胸腔共鳴的感覺。先從“米~媽”的練習開始,逐步升高,有助於練習高音氣息;再從高往低練習,這樣反覆,總有一天你會找到感覺的。美聲講究“通透”,經常想象自己的聲音是豎立的,而不是扁平的;另外還講究的是“共鳴”,聲音通過胸腔或胸腔以上的共鳴後,會很圓潤、飽滿。要體會共鳴,你可以這樣做:閉上嘴巴,發出“嗯”的音,稍帶點深情的感覺,“嗯”的長一點,會感覺頭和胸前在震動,如果氣息好,這種共鳴會給你的聲音添色不少。仔細聽聽一些高大的美國人講話,就會知道什麼叫胸腔共鳴了(外國人的胸腔結構更容易產生共鳴)。

另外我還要提到的是肺活量,歌手演唱需要較大的肺活量,比如一些很長、不換氣的某句旋律,可不要唱完以後面紅耳赤、只喘粗氣。肺活量要經常鍛鍊身體才能保持。還有就是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彌補一些肺活量不足的現象。首先就要練氣息,好的發聲方法它能很好的控制聲音通過嗓門的流量,比如唱到“……不怕你背叛我……”這一句時,氣息不穩的歌手可能一下就把“怕”字的音以爆破的方式唱出來,一下就把本來肺活量不足的氣放跑了,如果後面有不換氣的長句不把他憋死才怪。而氣息功底好的歌手能控制這些爆音的流量,演唱時話筒也不會出現一些撲聲。所以我建議大家練聲的時候嘴前放一盞蠟燭,儘量練聲時保持蠟燭不搖晃吧!這樣你的氣就會保持在你的體內長一些時間。想想你是一直往外呼氣堅持得久還是憋住不出氣保持得久呢?當然這還需要歌手要放鬆,不要緊張,一緊張,心臟跳動加快,你的氣息就更穩不住了。

這裡我只能講這麼多,這些是要靠感悟的。不過我要提醒的是,練聲是演唱流行歌曲基礎,千萬不要用練聲的方法直白的演繹流行歌,那樣就過於做作,就會像閻維文唱“一無所有”。

關於流行歌曲的用嗓,我的觀點是隻要符合歌曲意境,要喊要破也未嘗不可,但這些都是美聲中絕對禁止的,所以我們要取長補短,因為我們不是為了唱美聲而練美聲,我們是為了唱好通俗才練美聲,就像武術要練馬步一樣,你見過打架的時候蹲著馬步打的嗎?

有朋友說這樣的表述很難理解,要我說說流行歌手裡誰的氣息很通透,就照著感覺去學更容易領悟,這也是一個有效的方法。個人認為,女歌手你們就多聽一下“張惠妹”的吧,她可是天生通透的氣息;男歌手就多揣摩一下“滿文軍”的吧,他可是真正靠氣息在唱歌的,另外,張學友的氣息很好,但對於教學,滿文軍更適合。

高音

這是朋友們最喜歡問的一個問題,用他們的話,因為高音“夠拽”,呵呵!再次補充一下,好的演唱要綜合很多方面,不能說高音越高就是唱得越好。確實,很好的高音能給歌曲的高潮部分增添渲染力,但奉勸朋友們不要只知道高音的價值而忽略中低音,其實飽滿的中低音也很有感染力。

唱高音的時候,氣息一定是以小腹、丹田為根基的,京腔講究“丹田氣”也是指的這種發聲位置。

找找感覺1:如果你是一個女孩,鞋子上突然有一隻老鼠,你會怎樣?估計會“啊~”的一聲長鳴,並且還有“假聲”的發聲位置。等你平靜之後,你在“啊~”一下看,大多數再也“啊”不上去了。為何?因為你收到驚嚇的的那一刻,你的小腹在緊張,(想想被驚嚇的感覺,是不是全身肌肉繃緊?)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根基,加上一股強大的氣流(可以理解成唱歌的氣息),直衝嗓子眼,聲音不高才怪。所以,你可以把飆高音的感覺理解成“緊張”、“振作”,記住,一切以小腹為根基,要唱高音不是抬起頭往上扯的,是感覺重心向下的一種反彈力。

找找感覺2:見過橡皮水管嗎?要水管裡的水飆向更遠怎麼辦?掐緊水管前端,縫隙一小,壓力增大,水就衝得更遠。其實高音不一定要音量很大,有些歌手演唱高音時唱出很大的聲音,我們說那是用力氣和肺活量在唱,而不是在用氣息和技巧在唱。想象水龍頭理論,應該可以悟出些道理。

找找感覺3:地上有一塊很大的石頭,把它搬起來吧。你一彎腰,嘴裡數數:“一、二、三、走……”,我想這個“走”字你一定用了氣息。我不多說了,感覺一下吧,身邊有些什麼重的……呵呵!這只是一些我創立的讓你感覺氣息的方法,不正規,但很有效。

還要告訴大家一點,表現高音的能力與你本身嗓子條件有關,如果嗓子天生高亢是很大的優勢,比如“孫楠”就是典型的高嗓子,高音演繹不會那麼費力。嗓音條件不好的歌手就要靠大量的氣息和方法了,但不管是嗓音條件好或不好,聲音都是通過氣息唱出來的,就像香菸要通過過濾嘴一樣,聲音過濾一下會更美。

另外我還告訴大家一種心理方法,高音時想象你是在面對廣闊的大海高歌,望不到邊的海天一色,這樣的風光不值得你大聲吶喊嗎?

中低音

中低音一般要飽滿、深情為好。但也像高音一樣,很多人欠缺中低音的共鳴。低音是要靠胸腔共鳴和寬大的嗓音結構才能體現的,先天性比較強。以我的經驗,低音潛不下去的嗓音是很難練低下去很多,能下去幾個音階不錯了。如果一定要錄製低音豐富的歌,早上起來不刷牙、不洗臉直接錄,聲音會下去很多。所以,中低音欠缺的人儘量避免這樣的歌,揚長避短,同樣中低音豐富的人一定要好好發揮它的潛質,中低音唱好是很迷人的哦!

唱低音要胸前和嗓子放鬆,用嘆氣的方式可以加強一些共鳴,實在很低的地方可以加些氣息產生口腔共鳴,會感覺聲音渾厚一些。但不管怎樣,嗓音天生渾厚的人的發揮餘地要多得多。

唱中音要多加以潤色,包括吐詞換氣都具有美感,當然這又與感受唱功有關,中低音多聽聽“蔡琴”的吧。

整體與風格

很多歌手只注意句與句的細節,把演唱的細節單位放在“句”的上面,而不是在整首歌上。

把整首歌畫一條起伏的線條吧,你會知道哪裡該低調、哪裡該高亢了。眼光放高一點,就像足球場上的位置感一樣,盯著局部怎麼打出長傳進攻的有效配合呢?

除非有了一定的實力,否則別談風格。歌手前期我贊成模仿開始,但不要單一,多唱各種風格歌手的歌,耳濡目染的就掌握了一些共鳴、唱腔以及氣息的初步體驗,這是好事,到了成熟以後,加上自己的練聲和感悟,再挖掘自己的風格是水到渠成的事。

演唱要投入,但投入是要有一個度的,不是要你“使勁”投入,過分傷感或喜悅,在理解詞意的基礎上,有分寸的投入即可。比如有些類似的詞:“……你怎麼捨得我難過……”,我就見過唱得痛苦至極的人,那樣就沒有感染力了,反而覺得好笑。但我也見過一個真正失戀的朋友在卡拉ok唱這首歌,演唱的時候面無表情、唱得很平靜,嗓音滄桑,唱腔演繹出來的那種無奈和孤獨感染了現場的每一個人。我覺得這就是剛剛好的分寸,不需要抱頭痛哭。但又有幾個人隨時能演繹這麼到位的呢?這就要靠歌手的音樂感受了。

再給大家舉個例子:有些朋友在模仿歌星時,不自覺的誇大了明星的特點,比如模仿張學友時,會過分壓著嗓子做出那種怪怪的厚實的聲音(那時張學友早期的一個特點,現在好像不多見了);在模仿張國榮時,會誇大他的那種大舌頭似的靠後的共鳴;模仿王菲時更是那種讓人覺得好笑的舌頭打結的怪音。其實仔細聽聽原唱,並沒有那麼誇張。我就聽過一個聲音很像張學友的朋友唱歌,每次唱學友的歌的時候都沒有把握分寸,後來我勸他多些本色,反而更像原唱了。其實有時候旁觀者清,多請教朋友們的意見會很有好處。

另外,情感豐富的人唱歌會比情感平淡的人要演繹得好。與歌曲中的情感產生共鳴,也需要歌手的生活閱歷豐富。經歷得越多,感悟得就越透徹。

顫音

這可是很多朋友追求的東西,呵呵!認為沒有顫音就不夠專業、不夠拽。殊不知顫音在歌曲裡只是一種表達方式而已,沒有顫音就不能唱好歌嗎?

顫音,實質是用氣息演繹歌曲的時候,強大的氣流衝擊口腔和鼻腔後部所產生的震動,小腹給予氣息的壓力產生了氣流。我倒不贊成流行音樂一定要用這樣死板的方式產生顫音,有些歌星通過喉結的抖動(劉德華)和嗓子眼的一緊一鬆(張信哲)“做”出了顫音。這些都是一些小的技巧或是一種風格,但在很多高潮部分,他們也具有強大氣流的顫音。所以,還是那句話,氣息是根本。用了氣息,自然會有氣流的衝擊產生顫音。對於流行歌曲,有些低調的地方不需要像唱民歌一樣每個字都在氣息上,有時似一種悄悄話,有時像一種無奈的嘆息,不會有強大的氣流支持你的顫音,這時就需要你用一些小技巧來修飾你的尾音,我認為流行歌曲的顫音表現不完全靠氣息頂出來,有時候抖抖喉結,控制嗓子眼裡的聲音也未嘗不可,只要整體在歌曲的氛圍之中不受影響即可。

沒有顫音的朋友如果鐵定對顫音垂涎三尺,就從模仿開始吧――模仿救護車叫喚。好笑吧?這只是沒有聲樂老師在身邊、一種自我揣摩的方法,當然不屬於常規的聲樂練習。發出“嗚嗚”的依次循環高低的滑音(稍快),他能讓你找到抖動喉結的感覺,慢慢的吧“嗚嗚”的發音轉變成“嗯嗯”的發音,再慢慢的轉成“你~”的發音,再唱一些“你”結尾的一句歌……呵呵,這只是一種感受喉結抖動的顫音方式,與氣息發聲不一樣,保準聲樂老師看了會氣死!但沒件事都需要循序漸進,慢慢揣摩,不妨試試。

最後再次發表一下我的觀點,我們如果眼光放高一點,這段歷史時期流行強調顫音的唱法,也許再過5年後就不流行強調顫音的唱法了。何必為了沒有顫音而苦惱呢?顫音雖然能有效的渲染歌曲氣氛,深沉而具有穿透力,但我也願意喜歡聽一些質樸、純潔的聲音。所以,只要用心唱就好,也許你會更有特色





晨子琳


我覺得不要太刻意的去模仿歌手。用自己最舒服的方式發聲,那個聲音就是你自己的聲音。至於風格,每個人都有愛好,感覺對了唱多了自然會出來。自然有人會記住那是你唱的形式,特點。那就是你的風格。其實不必太在意的,重要的是唱功。

另外根據自己對歌曲的理解去演繹歌曲, 就會有自己的感情融入, 自然會形成自己的演唱風格。 其實主要是聲音要有特色 ,我們在唱歌的時候會有潛意識的模仿原唱的聲音和唱法,自然束縛了個人的發揮。放開一些,發自內心自己去演繹歌曲會好一些。

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音色.音調.你只要練習好唱的基本功(控制好假聲,別刻意模仿,也別刻意的不模仿,別人好的地方還是要學的)久了你會找到一點屬於你自己的感覺,然後想要長出自己的聲音就很簡單的了.。


廣東小伍


1、理解

想要唱歌唱出自己獨特的風格,我們首先要讓自己對一首歌曲有自己獨到的理解。也許,我們自己的理解會和這首歌的作詞者有很大的出入,但是想要有自己的風格就要與眾不同。理解的偏差在所難免,根據我們自己的理解去歌唱,肯定就會跟別人不一樣了。

2、感情

我們唱歌都會有自己的感情在裡面的,唱歌的時候融入自己的感情進去,唱出來的東西肯定就是我們自己的風格了。有感情的歌唱,才能唱出自我,唱出歌曲的靈魂所在。

3、感覺

唱歌的時候不要想歌曲的原唱是什麼樣子的,跟著自己的感覺去唱,自己覺得怎麼唱好聽就怎麼唱。也許,剛開始的時候,我們跟著感覺唱出來的東西會讓人覺得不倫不類,但是時間久了,大家也就會習以為常,我們自己經過時間的磨合,也一定會唱出自己獨特的風格。

4、融合

我們聽得歌多了,模仿的歌多了,對不同的明星的歌唱風格就有了自己的理解了。我們可以把兩種不同的歌唱風格融合起來唱,這也許會很難,但是不去嘗試你怎麼知道不可以呢,萬一我們成功了呢,不就是自己有了自己獨特的歌唱風格了嗎?

5、發音

唱歌的發音很重要,想要有自己不同尋常的歌唱風格,我們可以從發音入手。什麼呼吸、運氣、嘴型等等,我們統統都不要去可以的練習,我們只需要發出自己的聲音就好,也許你的獨特的音色跟音域就會讓你有了自己獨特的歌唱風格。

6、反串

如果實在找不到自己的風格,那就反串吧。你是男生就唱女生的歌,你是女生就唱男生的歌。反串唱出來的東西也許會讓人耳目一新的。風格是慢慢培養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貴在堅持。不管什麼事情,堅持下去,總會得到自己想要的。

7、動作

我們唱歌的時候可以加入一些表演的動作在裡面,優美的表演也是自己唱歌風格的一種體現。沒有好的唱功,好的表演一樣可以讓人眼前一亮。加入自己特有的演唱動作也不失為形成自己唱歌風格的好辦法。





實力歌手糖糖


根據自己對歌曲的理解去演繹歌曲 就會有自己的感情融入 自然會形成自己的演唱風格 其實主要是聲音要有特色 我們在唱歌的時候 會潛意識的模仿原唱的聲音和唱法 自然束縛了個人的發揮 放開一些 發自內心自己去演繹歌曲會好一些 都是我自己的心得 我也有過一樣的困惑 現在基本有了自己的風格 希望可以幫到你 哈~


好好睡個懶覺啊


要讓自己對一首歌曲有自己獨到的理解。也許,我們...

2.

感情 我們唱歌都會有自己的感情在裡面的,唱歌的時候融入自己的感情進去,唱出來的東西肯定...

3.

感覺 唱歌的時候不要想歌曲的原唱是什麼樣子的,跟著自己的感覺去唱,自己覺得怎麼唱好聽就怎...

4.

融合 我們聽得歌多了,模仿的歌多了,對不同的明星的歌唱風格就有了自己的理解了。我們可以...

5.

發音 唱歌的發音很重要,想要有自己不同尋常的歌唱風格,我們可以從發音入手。什麼呼吸、運...

查看更多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