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中藥能夠現代化嗎?中醫中藥如何現代化?

紅色土地640


中醫學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人們用建立在化學方法上的提純有效成分理論,來指導中醫的藥物學研究,用建立在解剖學基礎上的人體生物學理論,來篡改中醫學的理論架構,把中醫學拼裝成了面目全非的所謂中醫現代化。中醫、中藥本來是渾然天成,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中醫和中藥是醫中有藥藥中有醫。中醫與西醫的醫藥分離,是截然不同的兩門各成體系的學問。可是人們非要把西醫的東西,移植和嫁接到中醫裡面。這就好比人體器官移植,不產生排斥反應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又好比兩個人身高胖瘦不一樣,非要讓兩個人穿同一尺寸的衣服是一個道理。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說,用西醫方法搞所謂的中醫現代化純屬於幻想,更是不可能實現的偽命題。中醫現代化不是不可以搞,而是絕對不能用西醫的思維去搞。中醫的現代化,必須建立在用現代詞語,來分析和解釋它的合理內涵,用現代思維來提升和充實它的醫學價值。


喬妙菡


你理解的“中醫中藥”現代化是啥樣子呢?舉個列子吧:

中醫, 肺燥該嗽,主證:乾咳無痰或痰少不易咯出。中醫認為風燥傷肺,津液被灼,燥熱傷肺,肺氣不利故胸痛。治法:清肺潤燥。

現代醫學 看看咽部,化血常規,照光檢查。可能感冒,抗感冒藥休息即可;或為支氣管炎,抗炎治療,抗生素治療。

中醫也綁上,現代醫療術語,如“氣管炎”,或也用現代醫療設備查查,對應解釋,是不是就現代化了呢?這就很可笑了,其知識體系和思維就完全不一樣。

如果仍然是“陰陽五行”“臟腑理論”和”經絡”“氣血精”理論,那給兩千年前有何分別?如果突破了”陰陽五行”,又不同於現代的“細胞丶細菌”等生化理論。那中醫的現代北理論又是什麼呢?”量子中醫”搞笑,別開玩笑了。開創中醫現代理論的還沒生出來。


資料完善度低


關於中藥現代化的問題,讓我想起我剛學中醫的時候,從日本回來的中醫博士介紹日本中醫發展的情況,就是把中醫的經方都做成片劑等成藥劑型,確實很方便實用,但流逝了中藥的靈活性。

另外一個故事就是京劇傳承,徒弟要把師傅的唱腔、身法學到精髓,更要能學到師傅的思維。

現在很多人抱怨中醫不好用,普通人不相信中醫,甚至搞中醫的人也不信中醫,這是中醫的悲哀。主要是不能領會中醫的精髓,特別是現在很少有人能耐心研究中醫的診斷方法,比較有名的醫生沒時間,沒有名氣的有時間沒患者。中藥的種植和製備缺少規範控制,炮製和熬製都缺少傳統的精髓,所以療效都不理想,也影響了患者對中醫的信任度。

中藥的現代化是受現代文化衝擊的結果,其實這些丟掉了中醫的精髓,方便實用,但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值得人們深思……











呂振爽


我覺得中藥有能力現代化,但確實不能現代化。如果實行現代化會使得藥品紛紛向所謂的精細化加工、生產、研發的方向邁進。其所形成的加工、生產、研發、迂曲物流運輸等等高昂的成本都會加入藥品當中。從而讓患者難以承受這份高昂的藥費。這是還排除了原味中藥經現代加工、提純等等會改變原藥藥性的可能性的情況下說的。你說的現代化的實質就是市場化。把它當成一種不顧患者承受能力的經濟利器。這不是中醫的精神!因此請恕我不贊同。


華夏文明的帶刀護衛


把中醫當產業和就業看就對了,當治病還是算了吧,解放前數千年在中醫加持下,人均壽命從沒有超過35歲,連生活水平很高的皇室貴族也是如此,人和動物的壽命沒有區別,都是自生自滅,解放後大力引進西醫,人均壽命才快速提高到目前的75歲,所以魯迅當年說中醫是有意和無意的騙子。其實現代西醫只有三百年發展歷史,以前世界歐洲印度中國三大醫療體系基本一樣,都是吃草藥以玄學巫醫心理治療,後來歐洲工業革命以後進入人類現代文明,拋棄了古老的醫術發展起了現代西醫,印度也拋棄了印度傳統醫學轉向西醫,只有中醫在歷史上延續了下來。但中醫至目前研究的很不理想,中醫找不到治病機理,沒有準確的臨床數據,副作用不明,一種藥方治百種病,這在中成藥上體現的最多,藥丸神化,走上了廣告欺騙之路,中醫要發展要走向世界,必須用現代科技思維去精細研究,找出令人信服的科學依據,不要再戴上博大精深的高帽子,走黃帝新裝式的自欺欺人之路!


用戶773611055739


知識在發展,科技在進步,中醫中藥肯定能實現現代化,我們現在經常看到的中藥配方顆粒、網絡中醫問診等就是中醫藥現代化的雛形。

但需要探討的問題是,中醫中藥適合現代化嗎?先不說網絡看診做不到中醫望聞問切的診斷需求,單大多數有經驗的老中醫都不太懂網絡這點,就導致網絡中醫看病質量良莠不齊,會令我們對中醫失去信心。

再說,現在連醫院都推薦使用的中藥配方顆粒,也是有各種問題,包括:1.價格昂貴,比一般中藥貴約6倍;2.有一部分中藥不合適或者不能製成顆粒;3.中藥顆粒方劑溫水攪拌即可,比傳統中藥少了加熱煎煮、共熔、混合等過程,有數據證明方劑傳統煎藥更顯效。

總的來說,中醫現代化,路漫漫其修遠兮!



明醫步向善


請問什麼叫中醫現代化丶也是儀器看病::電腦開藥:這就是真正的現代化吧!?行不懂行:題不對題:理不理喻:哎………好笑好氣丶牛逼不懂別吹了、:


用戶3904693577398


中醫中藥皆能現代化,中醫中藥歷史悠久,但受吋代侷限知識的限制,傳統的中醫的醫術還以望聞問切,把脈為主來珍斷病因,今中醫應該與吋同進在珍療斷上進行技術升級,加入現代西醫檢查珍斷病因的常規檢查珍斷的儀器,在結合傳統中醫的傳統理念治病治本,治理病吋同吋調理因起病引的其它器官病態,就會在療效上不輸西醫。

在中藥上由於受吋代知識侷限的限制,只知藥性而不知藥物的化學成份,藥物很多有附著用的成份也不能除去,今科技以完全有能力只提取藥物有作用的成份,就更從新將提去的藥物,從新科學的組合配方,將藥製成與西藥一祥的片裝中藥的藥片,或口服液,就增加了藥物的療效,方便了患者服用,相信患者會接受歡迎的。因通過提練了的藥物。也使於加工生產運輸保管,其成本就不會增加很高。


雅閣居士閒逸雅居


中醫藥現代化這個提法既正確,也不正確,正確的是,對某些中藥用現代技術提出有效成份用於臨床治療,如青蒿素,丹參酮,川芎嗪,黃連素,小檗鹼等,可以更方便地用藥,不正確的是,中醫在治療過程中,對一些病證因人,因證,因體質用藥,因為同一種疾病,在每個人所表現的症狀不同,中醫講究對症治療,這也是同一種疾病,每個醫師所開的藥方不同,千人千萬,但開的每個處方必須針對患者的病情,病位,用對藥,如果中醫搞千人一方,是不適合患者治療的,中醫是靈活的,因人而異,而西醫是死標準,為什麼有些如日本漢方,中成藥如六味地黃丸,安宮牛黃丸,桂枝茯苓丸,經典方劑做成藥物呢?,因為這些都是經典病例常用方劑,對比較單純經典病例用藥,而對一些同類病情,證狀複雜,或一種病合併多種病的就力不從心了,這也是國家規定中成藥必須中醫類別醫師才能開的原因。


國醫張大夫


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醫學,中醫為什麼不能現代化。從傳統中醫將症候稱謂改用現代醫學疾病名稱的哪一天起,真正意義上的中醫已經消失,原因是無法適應時代發展需要。例心肌病患者需要休息治療,如果按傳統中醫應開具“絡症,休息一個月”各位想想,什麼機構組織能認同,是時代的進步把中醫逼上現代醫學之路。古老落後的四診法是中醫判斷症狀的根本,可中醫萬萬想不到的是一種症狀會是幾種十幾種幾十種種病的共同特徵。所以中醫在診斷方面的欠缺是導致盲目性的治療主要原因。科學技術引領醫學的發展,中醫界倍感壓力,在變則生不變則亡的生死關頭,中醫開始了根上的轉變,中醫藥大學開設臨床醫學,解剖學,生化課彌補了中醫的缺欠。現代化中醫大夫胸前掛上聽診器,用的電子血壓計,兜裡揣著根體溫計,先驗血後驗尿,查完B超再開核磁照,中藥效果不明顯創新往裡添西藥,無論什麼病一律西藥先期治療。這就是中醫中藥走向現代化的最有力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