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董明珠賣口罩的時候——看中國部分企業家的經營理念


當董明珠賣口罩的時候——看中國部分企業家的經營理念


有消息說董明珠賣口罩了,而且賣得非常好,剛一上架就被一眾顧客一搶而空,據說她這個網店的口罩售價七塊五。當下市面上一般的口罩價格都在三塊五左右,那麼看了圖片,董明珠網店銷售的口罩也並非什麼高級貨,高出市面價一倍多依舊一搶而空。這一眾顧客當真是為了口罩而去的嗎,時下多個省份疫情病例歸零,再加上企業基本復工,產能幾乎全開,市面上基本不缺口罩,顧客們根本犯不著高價網購普通口罩,說白了,董明珠所代表的就是資本,就是財富。顧客們衝著的是董小姐所代表的富貴氣息。

還有消息說,格力研製出空氣淨化的儀器,可以作為抗疫來使用,果然是大企業,有科研實力。然而據筆者所知,空氣淨化技術本就不是什麼高新技術,只要能製作空氣交換設備的企業分分鐘就能炮製出來,那麼為何過去未曾聽說格力有這個產品,單等疫期到來。說白了,平時生產出來,消費者需求量小,這種普通技術的設備確實賣不上價格,這個時候就不同了,人們已經草木借兵,自然任由企業叫價。

這就是部分中國企業家的思維,什麼賺錢做什麼,什麼不賺錢不做什麼。

早上看到一個段子,趙本山剛出名的時候做過一個產品的廣告,短短二十來年,趙本山康泰如故,那個產品卻早已消失了。

這幾十年來,中國消失了多少品牌,倘若不借助工具,人們真心算不過來。為何中國的商品品牌消失得如此之快,歸根結底是有一部分中國企業家從來就不是以特定領域為事業,去更新換代,去精益求精,而是在人們有需求的時候,臨時組建一個技術班子,召集一般工人,倒騰一番,趁熱賺錢。等到風潮過去,便立刻轉向,所以這一部分企業家總是不斷申報項目,不斷倒騰設備,一來賺潮流錢,二來套政府的項目政策、土地和銀行的資金幫扶,他們哪有什麼振興民族工業的理想,心心念念想著的是讓自己的腰包更鼓些,最好是所有的貸款都不用還,永遠享受免稅或者減稅的政策,產品品質什麼的可不是聰明人想的事。

聰明人們非常明白有時候還是需要有一個叫得響的名號作為旗子,通過媒體將企業家自身炒作成品牌,然後以情懷為名義去做一些跟旗號不相關的事,比如做家電的偏偏要跟被人打賭生產汽車什麼的,質量如何可想而知,不過就像明星們始終要保持熱度就得有話題一樣,這些企業沒有在產品上追求精益求精,腦筋都動在如何藉著話題炒品牌上了。

企業家像娛樂明星們一樣在媒體上炒作話題放嘴炮,娛樂明星們則像這些企業家門一樣藉助綜藝聚人氣,共同點就一個,不務正業。本來於國於民都是非常糟糕的事,卻被一些見錢眼開的媒體包裝成情懷,用來在娛樂屁民的同時也忽悠屁民口袋裡的鈔票。

所幸大部分企業和企業家們都有著家國情懷,所以中國的經濟建設能夠穩步前進。然而作為觀察者而言,就像我們一直秉承的原創才是實力的原則一樣,我們希望看到那些依託虛無聚財的明星企業家們能夠將目光放得更長遠一些,畢竟,空的就是空的,它經不起時間的考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