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豫西鄉村,波瀾起伏中的平靜生活

我所在的鄉村,是豫西地區一個普普通通的小村莊,以下是這段時間以來,發生在身邊的幾個小故事。

1月21日,陰曆臘月二十七,繁榮熱鬧的集市

“吃過飯一起去趕會,買東西!”農曆臘月二十七,婆婆一大早就囑咐道。匆匆扒了幾口飯,一家人就出發了。在我們這邊鄉下,“趕會”即是“趕集”的意思,臘月二十七的集市是春節前的最後一個集市,貨品種類很是齊全,蔬菜、水果、肉類、零食應有盡有。每年的這一天,附近鄉村的村民都會趕到集市上,肩扛手扛,買一大堆年貨帶回家。

集市上人很多,小販們為了招攬顧客,使出渾身氣力地吆喝著,賣牛肉的聲音最哄亮:“五香牛肉便宜啦,先嚐後買”;賣芹菜的以低價吸引人:“新鮮的芹菜,5元3斤”;賣蘋果的也不甘示弱:“又大又甜的紅富士來啦”……

人們逛著、看著、挑選著,沒一會兒功夫,手裡就滿滿的全是大包小包。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不少是全家出動,奶奶拉著孫女,爺爺抱著孫子,後面跟著的爸爸媽媽提著蔬菜、肉類……

一派繁榮熱鬧的景象!

集市上,公公婆婆遇到了侄子大強,大強和女兒敏敏一起來趕集。敏敏戴著口罩,蓋住了大半個臉。她今年20多歲,在武漢打工,前幾天剛剛回來,大家簡要攀談後告別離開。

這一天,趕集的人們,包括我和公公婆婆、敏敏的父親在內,均沒有一個人戴口罩。

當時,媒體已發佈了疫情的信息,但一會兒稱“人傳人”,一會兒又稱“人不傳人”,宣傳程度也遠沒到鋪天蓋地的地步,加之疫情地區相距甚遠,也就沒有引起我們的重視。

疫情之下的豫西鄉村,波瀾起伏中的平靜生活

1月23日,陰曆臘月二十九,安靜詳和下的憂慮

武漢封城的消息傳來,我們決定去鎮上買點口罩。

去了幾個藥店,口罩都賣完了,隱隱有不安的情緒傳來,但觀望街上的行人,卻沒有一個戴口罩的。

隨後,我們去了超市。超市裡的人流量比平時稍大一些,人們多在選購糖果、餅乾之類。這個時候,各家各戶該買的都買好了,肉類菜類都已置辦齊全,人們就來超市閒逛,看還需要哪些堆碎東西。

從表面看,疫情對大家是沒有影響的,但口罩賣光的現象讓我心中總有些憂慮。

隨後,我們決定買些禮品,送到父親那兒。初二回孃家時,要順帶去看望其他親戚,需要的禮品比較多,恐怕一趟拉不完,就想先把一部分送到父親那兒,餘下的初二時一起帶過去。

路邊的百貨小店裡,備了不少年貨,酸奶、餅乾、麵包、乾果……,一箱箱堆在一起,形成一堵堵禮品牆,甚是壯觀。

我們選了幾箱酸奶、麵包和水果,放在車上,送到了父親那兒。

這時,各村還沒有封村,通行很是方便。臨走之前,父親還囑咐道:“初二你們早點過來,還要去你大娘家和舅舅家。”

卻不料,在這個春節,走親戚成了泡影。

疫情之下的豫西鄉村,波瀾起伏中的平靜生活

1月25日, 大年初一, 形勢急轉直下

“爸,要封村了,明天我就不回去了。”大年初一的晚上,我在微信上這樣對父親說。

“好。你們也要注意,不要外出了。”父親回道。

我至今還記得那天晚上的心情,緊張、忐忑,又有些茫然,就好像突然身處迷霧之中,不知前方是何遭遇。

但白天的時候,氣氛還是比較平靜的。當時,武漢封城兩天,我們所屬的地市也已出現確診病例,各大景區封閉,宅家不要外出的建議全網流傳。但對我們這個小鄉村來說,遠離市區,四周都是原野,村民們並沒有太多憂慮。

“河邊人少,咱們去河邊轉轉吧。”吃過中午飯,家人提議。於是,我們帶著孩子,來到了河邊。

河邊有一座休閒公園,有花有草,有小橋有曲徑,即便是冬天,也能感覺到環境的幽雅。但因為地處偏僻,平時少有人來,但這一天,人卻很多,附近幾個村的村民不約而同地來到了河邊,大約是無處可去吧!

“媽媽,看我高不高?”前方傳來孩子歡快的聲音。抬頭看,只見一座拱形橋邊,有一座石塊堆成的假山,幾個五六歲的孩子如調皮的猴子般爬上爬下,一個稍大點的孩子站在最高處,高興地大喊著。“小點慢,別摔下來。”媽媽笑著嗔怪著!

遊玩的人群中,有一部分人戴著口罩,但更多的人,是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如往常一般,談笑風生,神情自若。大家三五成群,走著說笑著,輕鬆、愉悅。

“上了,上了”,一個孩子拍著手大喊。孩子的父親,一箇中年男人,正匆忙拉著魚杆,魚鉤上有一條二三斤重的鯉魚,魚身掙扎著,鱗片在陽光下閃著光,中年男人麻利地去掉魚鉤,把魚扔進了桶裡。

水面波光粼粼,不時可見魚兒躍出水面,釣魚人也越來越多,一會兒功夫,河岸邊就依次排開了二三十支魚杆, 不時可見魚兒上鉤,引得圍觀的人一陣驚歎!

這片河灘,彷彿成了一個安樂園,人們沉浸其中,平安喜樂!

疫情,則彷彿是另一個世界的事情,遙不可及!

轉折點在晚上出現了。村民微信群中,有人說其他鄉鎮出現了疑似病例;有人說XX村莊有武漢歸來人員,全家被隔離,村子也被封了;有人說不只那個村,好多村都已通知要封村……氣氛一點點緊張起來,有人提議:咱們也應該馬上封村,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同。

這時,村中廣播響了,通知大家,上級命令馬上封閉村中路口,禁止出入。

官方正式宣佈封村。

氣氛一下子達到了高潮。有熱心人士組織著大家,把車子開過來,堵住村口道路,然後又拿來噴壺、84消毒液,挨家挨戶進行消毒。

村裡一片緊張氣氛,大家的心情都是忐忑不安的,不能串親戚就罷了,疫情何時會降臨,自己又該如何面對呢?對於這些不可知的問題,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人們總是有著太多的恐懼。

這天晚上,不知有多少人沒有睡好!微信群中,深夜零點還有人在斷斷續續地交談。

疫情之下的豫西鄉村,波瀾起伏中的平靜生活

1月26日 ,大年初二, 坦然接受的村民們

經過了一晚上的憂慮,大家的情緒反倒穩定了很多。天氣突然變冷,天空零零星星地飄起了雪花,往年走親戚回孃家的熱鬧景象消失了,街上空空蕩蕩,一個人也沒有。

這樣冷清的情形僅僅持續到中午。

午飯後,街上漸漸出現了人影,一個二個三個……老年人在家裡呆不住,就出門在街上轉悠。婆婆也在轉悠的行列,而公公則和村裡的其他老爺子,聚在一起打牌。

昨天晚上的恐慌被老人們拋到了腦後,不能出村,大家在一起打打牌、聊聊天總可以吧!

就這樣,老人們一如既往,繼續著平靜的生活。

村中的喇叭,從早到晚吆喝著疫情期間不允許外出、不允許人員聚堆的通知。每天早八點開始,晚八點結束。從初二開始播報後,就再沒停歇過,日復一日,不遺餘力!

疫情之下的豫西鄉村,波瀾起伏中的平靜生活

1月29日, 初五 ,熱鬧的村口

陽光燦爛的日子。在家關了這麼多天,小寶早就呆不住了,我們決定去村口轉轉。

村口出乎意料的熱鬧。奶奶們抱著孩子曬太陽,爺爺們抽著煙嘮嗑,年輕的媽媽一邊看著孩子們玩耍 ,一邊熱火朝天地聊著:“前兩天我們去的婦幼保健院,婦幼的王醫生不錯,看得挺準的,孩子吃了兩天藥就不咳嗽了”,“我們也去過婦幼兩次,比在家裡看病貴多了,每次都要二百元。”,“大醫院都貴,光檢查、化驗就得不少錢……”

這時,一輛車開過來了,車子停下來,媽媽抱著一歲多的孩子,和爸爸一起下了車。原來,是孩子發燒了,他們要帶著孩子去看病。

出村的道路被一輛黑色麵包車堵死了。

“這是林林的車,讓他把車挪一下,你們就能出去了。”有人說。

“我有林林的電話,我給他打電話,”認識林林的人邊說邊撥通了電話。

很快,林林過來了,把車挪到了一邊,等這輛車開走後,又開過來堵住了路口。

這段時間裡,各村對從武漢回來的村民進行了詳細調查,並在這些村民門口扯了橫幅,不允許他們外出,也不允許外人接近,進行了隔離。

微信群裡流傳著一份我們所在的鄉鎮“武漢歸鄉人員名單”,身份證號、姓名、地址等個人信息清清楚楚。後來才知道,全國其他地方也有類似的名單, 有人提出有侵犯個人隱私的嫌疑,好在名單僅流傳過兩天,此後再沒出現過。

疫情之下的豫西鄉村,波瀾起伏中的平靜生活

2月3日 ,初十,急於上班的人們

“你明天過來吧,開始施行以前的計劃。”初十上午,老公的朋友給老公打過來電話。

老公的朋友在省城,年前,他們共同制定了一個項目,計劃年後實施。

老公這幾天也很著急,密切關注著省城的信息,電視臺的主持人一直在高速路口直播:進城的車輛多半都在入城時被勸返,有些車輛在幾個高速口中轉來轉去,最終也沒能進城。

問詢省城的其他朋友,均建議不要進城。他們詳細介紹了城裡的情況:管理十分嚴格,寫字樓不允許隨便出入,企業不允許上班,小區嚴禁外來人員進入,路邊店鋪沒有一家開門……即便是能進城,隨後的吃住也是問題。

無可奈何之下,老公只得和朋友商量,暫時在家裡辦公。

村子裡有不少同樣著急上班的人,出門轉悠的時候,碰了面,相互問一聲:“什麼時候走啊?”“誰知道呢!看形勢吧”,對方無奈地苦笑著。

有關係要好的小青年,則經常聚在一起,徹夜喝酒,白天則呼呼大睡,過著日夜顛倒的日子,父母喝斥責罵也毫無用處,最終乾脆放任不管,隨他們折騰,只要不惹出亂子就行。

疫情之下的豫西鄉村,波瀾起伏中的平靜生活

2月5日 ,正月十二 , 波瀾起伏的鄉村

每隔幾天,就會傳出周圍的某個村出現疑似病例的消息,就像這樣的:東邊的XX村,有一個人年前從武漢回來的,30多歲,這兩天發燒,被120拉走了。

“他從武漢回來上報村裡了嗎?和其他人接觸了嗎?有沒有被傳染的?”,“咱們村的人有沒有去過他們村”,“武漢回來不一定就會得這種病……”微信群裡面議論紛紛。

村子裡的人一片恐慌,唯恐病情會傳到自己村裡來,整個上午都老老實實呆在家裡閉門不出。

吃過午飯,在家憋了一上午的人們一個一個又出現在街道上,轉悠著,相互之間打著招呼,上午的恐慌彷彿是上個世紀的事,再不放在心上。而這其中,多是老年人,年輕人則繼續窩在家裡玩手機、打遊戲。

幾天後,群裡又傳來信息:XX村被120拉走的人回來了,是普通的發燒感冒,不是肺炎,現在已經治好了。

大家剛剛鬆口氣,又傳出來某個村出現疑似的信息,引得大家再一次緊張起來。

就這樣,任何一名武漢歸鄉人員,但凡只要發燒、咳嗽,被一人知曉,馬上就會光速一般傳遍周圍鄉鎮,激起萬千波瀾,引得無數人關注。

疫情之下的豫西鄉村,波瀾起伏中的平靜生活

2月7日,正月十四,米麵糧的供應

“我要一袋麵粉”,“我要一包掛麵”,“我要一袋米”……微信群沸騰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交談著。

在家蹲守這麼多天,不少人家的米、面、菜都有消失殆盡的跡象。好在有愛心人士出面,表示願意為大家集體購買,就像一滴水落進了油裡,大家頓時興奮起來,爭先恐後地報著自己需要的東西。

第二天,果然就拉來了一大車的米、面,很快就被一搶而空。

隨後幾天,米、面、蔬菜源源不斷地拉進來,放在村委會大院內,村民們可自行前去選購,解決了飲食問題。

疫情之下的豫西鄉村,波瀾起伏中的平靜生活

2月9日, 正月十六,外出上班的人們

村子裡有企業家,在其他省份設有多家工廠,特別是銷售部的電商部門,業績更是突出,本行業內佔據某寶前三名。

村子裡,有不少人都是他的員工:年齡大的在工廠打工,年輕的則在銷售部門任職。

每年一過初六,他們就會集體離家上班。眼看元宵節已過,疫情還沒有減退的跡像,他們著了急,決定分批離鄉上班。

他們詳細瞭解了上班所在地的政策:外省返回隔離14天,省內返回隔離7天。早返回晚返回都得隔離,乾脆早返回吧!做好了準備,他們就於正月十六開始分批返回上班。

但更多的人,是在我們當地的工廠上班。開工遙遙無期,人們只得繼續呆在家裡。

陽光下,三三兩兩的村民聚在一起,曬著太陽,聊著天,路邊乾枯的小樹上,不知什麼時候綻開了淡黃的小花,宣告著春天的到來。

春天到了,希望還會遠嗎?

疫情之下的豫西鄉村,波瀾起伏中的平靜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