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衰竭的前因後果以及患病後的自我管理

有網友問我,什麼是心衰?對於心衰,一兩句話,怎麼可能講得清楚呢?今天索性寫一篇關於心衰的文章,給大家科普一下。

心衰,也就是心力衰竭。從字面理解,心力衰竭,也就是心臟的功能在慢慢的減弱。心臟就像一臺發動機,每天不知疲倦地將大量的血液泵出心髒,輸送到全身各處。心衰就是心臟的泵血能力或者心臟的充盈能力出現了問題,心臟射出去的血不能滿足人體的需要,導致的一系列問題。

心衰幾乎是所有的心臟疾病的最後階段,也是醫生、病人和病魔作鬥爭的最後戰場。目前,我國心衰的患者大概在450萬人左右。心衰患病率在1.5%-2.0%之間,70歲以上患病率≥10%。國外研究顯示:心衰住院患者30天、1年、5年的病死率在10.4%、22%、42.3%。

心臟衰竭的前因後果以及患病後的自我管理


關於心衰,今天主要講三個方面的內容:哪些疾病容易引起心衰,心衰有哪些症狀,如果得了心衰平時怎麼辦?

首先,哪些疾病容易導致心衰的發生

一、心衰發生的基本原因

1、心肌損害

  • 冠心病沒有好好治療導致的急性心肌梗死以及慢性心肌缺血
  • 病毒性心肌炎和心肌病(擴張性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
  • 心肌緻密化不全、線粒體心肌病
  • 糖尿病、甲狀腺疾病引起的心臟病

2、心臟負荷過重

  • 壓力負荷過重:包括高血壓、主動脈瓣狹窄、肺動脈高壓等
  • 容量負荷過重: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慢性貧血、甲亢等疾病

3、前負荷不足

  • 二尖瓣狹窄
  • 心臟壓塞
  • 限制性心肌病等

以上病因中,冠心病和高血壓目前是導致心衰最主要的原因。

心臟衰竭的前因後果以及患病後的自我管理


其次,心衰都會出現哪些症狀

在講心衰的症狀之前,有必要講一下人體的血液循環,明白了人體的血液循環走向,對於理解心衰的耕種症狀,有好處。人體的血液循環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體循環主要是將充滿氧氣的血液輸送到全身各個器官;肺循環的主要作用是收集全身各個器官用過的血液,然後將這些血液重新注入氧氣。兩個循環之間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同的。具體流程,請看下面

體循環:

左心房→左心室→主動脈→中小動脈→全身各個器官→全身毛細血管→中小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

肺循環:

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肺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

心臟衰竭的前因後果以及患病後的自我管理


講完了血液循環,開始講心衰的症狀。開頭我已經講過了,心衰產生的病理基礎是心臟的泵血功能或者心臟的充盈能力不行了。那麼,心衰的症狀主要是圍繞這兩個方面產生的。

一、心臟的泵血能力下降會出現哪些症狀

1、活動耐力下降或者活動後恢復時間變久

什麼是活動耐力下降呢?

  • 舉個例子,老王也來可以一口氣上4樓,臉不紅,氣不喘的。現在不行了,只能上1樓了,再往上走必須停下來休息下。這就是所謂的活動耐力下降。

什麼又是活動後恢復時間變久?

  • 還是打個比方,還是爬樓梯。老張以前上4樓,雖然有點累,但是稍微休息下,就恢復體力了。現在不行了,勉強上4樓,要休息很久,才緩過來。

為什麼會出現活動耐力下降呢?

  • 因為心臟泵血能力下降了。舉個例子,假設原來心臟每分鐘射出去的血有4L,泵血能力下降後,每分鐘只能往外泵血3L。
  • 血液攜帶氧氣以及各種營養物質,我們人體的活動每時每刻都需要氧氣的支持。心臟射血少了,人體需要的氧氣得不到滿足,人體的活動耐力自然就減少了。
心臟衰竭的前因後果以及患病後的自我管理

2.勞力性呼吸困難

  • 勞力性呼吸困難也就是說,人在用力活動的時候出現呼吸困難。
  • 人在勞力的情況下,對氧氣的需求增加,但是心臟泵血能力下降了,無法滿足需求。那麼這個時候,人自然想要多吸一些氧氣,就會表現為大口喘氣,呼吸困難。

3.心跳可能加快

  • 心臟泵血能力下降,那麼每分鐘排出心臟的血液減少。人體會自動調節,希望每分鐘排出去的血液能夠多一些。
  • 每分鐘排出血量=每分鐘心跳(心率)×每次射血排出的血量
  • 因為每次射血的量減少,因此想要提高每分鐘排出量,只有讓心臟跳得快一點。

二、心臟充盈功能受損

什麼是心臟的充盈功能受損?我們把心臟想象成一個氣球,它每次排出去的血液,都會從全身各處重新彙集到心臟。原來心臟富有彈性,假設每分鐘全身各處彙集的血液是4L,全部都可以容納,心臟充盈功能受損,心臟彈性變差了。原來可以容納4L的心臟,容納不了4L血液。那麼,充盈功能受損會出現哪些症狀呢?

1、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

  • 心臟充盈功能受損,容納不了多餘的血液。按照人體的血液循環,肺裡面的血,流向左心。當左心衰竭的時候,多餘的血就留在肺裡面,肺裡面的血多了,導致肺淤血,就出現呼吸困難。
  • 夜間睡覺的時候,因為人平躺的緣故,全身彙集到心臟的血液比白天站著要多,加上夜裡迷走神經興奮。因此,左心衰的人容易出現,夜裡睡著睡著,突然憋醒,這就是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
  • 隨著病情的加重,後面睡覺躺不平,枕頭墊的越來越高。最嚴重的出現端坐呼吸,只有坐在那裡,呼吸困難才能緩解一些。
心臟衰竭的前因後果以及患病後的自我管理

2.身體低垂部位水腫

  • 按照人體的血液循環,全身各部位(不包括肺部)的血液先彙集到右心。如果是右心衰竭,或者全心衰竭的時候。血液多了,流不進心臟,那麼全身各部位都會出現淤血。
  • 由於重力的作用,身體低垂部位,也就是雙下肢淤血最嚴重。由於淤血,血管壓力變大,血管裡面的液體,就會從血管裡跑出來,造成水腫。
  • 因此,心衰的病人會出現雙下肢凹陷性水腫。用手指,一壓一個坑,而且回覆很慢,這就是因為水腫造成的。
心臟衰竭的前因後果以及患病後的自我管理

3、其他一些症狀

  • 除了造成雙下肢水腫外,還有其他一些症狀。比如,胃腸道的淤血,則造成消化不良,食慾差、肚子脹。由於水腫,整個人體重也會增加。另外,由於泵血減少或者充盈下降,造成人體疲勞、乏力,人的精神狀態也比較差。

心衰有輕有重,要如何判斷病情比較輕,還是比較重,介紹兩種方法

一、NYHA分級

I級:日常活動不受限制,一般活動下不會引起乏力、呼吸困難等心衰的表現

II級:體力活動輕度受限,休息時沒感覺,一般活動下可出現心衰

III級:體力活動明顯受到限制,低於一般活動就可引起心衰

IV級:不能從事任何體力活動,休息狀態下也存在心衰症狀,活動後加重

  • IVa 不需要靜脈用藥,可在房間或者床邊活動
  • IVb不能下床,並且需要靜脈給藥支持

二、6分鐘步行試驗

方法:就是在平坦的地方走路,儘自己所能,走6分鐘,測量6分鐘行走的距離,根據所走的距離,判斷病情輕重。

<150米,屬於重度心衰

150-450米。屬於中度心衰

>450米,屬於輕度心衰

心臟衰竭的前因後果以及患病後的自我管理


心衰患者,平時要怎麼做,才能活的更健康

1、避免各種誘發心衰急性發作的誘因

誘因也就是可以誘發病情加重的因素。本來通過治療,心衰患者病情大大好轉,氣不喘了,腳不腫了,晚上睡覺也能躺平了,可能一個誘因,讓一切功虧一簣。誘因有哪些?

  • 避免感染:最常見的是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感冒
  • 避免過度體力消耗或情緒激動
  • 避免血容量增加或治療不當,比如,一次性輸液太多
  • 避免原來的心臟病病情加重,比如冠心病慢性心肌缺血,突然心肌梗死了
  • 不遵醫囑,自行停用利尿劑

2、遵醫囑服藥

心衰患者必須遵醫囑規範的服用藥物。心衰的藥物以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等為主。自己隨便停藥,可能導致病情加重。

3.飲食方面

  • 低鹽飲食,鹽吃多了,水自然會多喝,少吃鹽有利於減輕水腫。平時水也要少喝,記錄每天喝多少水,尿量,爭取做到出入平衡,昨天尿了多少,今天喝多少水。
  • 另外,避免攝入高糖、高脂、高膽固醇食物,維持理想的體重

4.活動

  • 病情嚴重的時候,可以短期臥床。病情改善後,應該適當的活動,循序漸進,慢慢的增加運動的量。
  •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劇烈運動或者飽餐後運動,如果運動中出現胸痛、呼吸困難要立即停止。

5.體重管理

定期的稱體重,當3天體重增加超過2Kg,提示要調整利尿劑的用量。

心衰是各種心臟病的終末階段,雖然隨著醫學的發展,對心衰的防治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是預後仍然比較差,病死率比較高。

6、定期複查

  • 病情不穩定的時候,2周複查一次,病情穩定後,可以1-2個月複查一次。
心臟衰竭的前因後果以及患病後的自我管理

我是堅持醫學科普的陳大夫,如果覺得我寫的還可以,記得給我點贊和關注。你的支持,是我不斷創作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