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大小安舍 誰更古老?漢代“裸體石像” 明靈王廟成歷史

  大、小安舍兩村位於石家莊市區西北部,大小兩個安舍村就分佈在警安路兩側,路東段為小安舍村,西段為大安舍村。此地歷史悠久,其中,小安舍村原邳彤廟北齊天保二年(公元551年)碑記有“新安舍”村名,可見從那時即有此村。另外,在該村發現了西漢初年的石人一對,現為國家一級文物。在小安舍村西北,以古驛道為中心發展起來的大安舍村,原名“安舍鋪”,毗盧寺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重修碑記上,有“安舍鋪”村名。

石家莊大小安舍 誰更古老?漢代“裸體石像” 明靈王廟成歷史

大小安舍 誰更古老  

  是先有小安舍村還是先有大安舍村?按上世紀80年代出版的《石家莊市地名志》的說法,大安舍村是明初移民在古驛道兩旁定居而發展起來的,因靠近安舍村(今小安舍)起名“安舍鋪”,到清代因發展快,超過安舍村而改名大安舍。但大安舍村民不同意此說法,他們認為,本村歷史遠早於明。

 早在春秋晉文公時期,就開通了從山西至河北的東西大道,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拓寬為馳道。後來伴隨著古運糧河(流經大安舍村北,俗稱“老河溝”)的開挖以及獲鹿城的興起,驛道上人來車往,商賈雲集,有一王姓獲鹿人在驛道邊上開店,漸漸聚起二十來家店鋪,這就是該村的雛形。村子原名安舍,元代沿驛道設置急遞鋪後,改稱安舍鋪。

  走訪村裡老人聽到的傳說,這裡建村應在秦漢或更早些。但這只是傳說和推斷,沒有實證。能夠證明村莊歷史的最早的實物,是現存毗盧寺的明嘉靖年重修碑記,上邊有“安舍鋪”村名。

  另一方面,小安舍村民說,他們村原名安舍,大約在北齊天保年間或更早,因村落被戰亂、洪水破壞,村民逐漸向西南半里外遷移,故改名“新安舍”。物證是:本村邳彤廟裡曾有一塊刻於北齊天保二年(公元551年)的石碑,上邊有“新安舍”村名,這事載入了《石家莊市地名志》。今石碑下落不明,是新建碑還是重修碑今人也記不得了。不過,還有一尊唐代小石人可能尚存,1963年平整邳彤廟遺址時,挖出一個高約一尺,帶底座的小白石頭人站像,底座後側刻有“天寶四年重修”字樣。天寶四年即公元745年。按照先有村後有廟的一般規律,廟的歷史亦是村的歷史的佐證。後來這尊石人被鄰村村民收藏,“現在再去打聽也許還能找到。”

  到了清代(大約乾隆年間或更早些),兩村改名大安舍、小安舍。改名原因,一說大安舍人口超過了小安舍,另一說小安舍村民為少交稅銀而少報了人口,自願叫小安舍。今人推斷兩種原因應該都有。

神秘石人

  讓小安舍人非常自豪的是在他們村發現的一對石人,為國家一級文物,現存毗盧寺內。在毗盧寺展廳,記者看到了這一對石人,與常見的雕像不同,它們更像是孩子的作品,沒有匠氣與文氣,有的只是原始的天真與稚拙。

石家莊大小安舍 誰更古老?漢代“裸體石像” 明靈王廟成歷史

毗盧寺漢代石像

  首先,它們雕刻粗獷,表面不像一般的石雕那麼光滑,人體形態追求大概而不是精細周到。其次,它們很明顯地裸露著身體的絕大部分,男女特徵明顯。不過有學者不同意稱其為“裸體”,因它們頭上戴帽(學名“平巾幘”),腰間雕有菱形格子,好象腰帶。兩尊石人,男像高約175釐米,女像高約163釐米,均為跪姿,雙手撫於胸前,神態善良恭順。令人不解的是,在男像頭後反而有一個圓形類似髮髻的突起,所以沒完全出土前,人們一直以為男像是女像。第三,兩石人五官也很特別,都是細彎眉、大眼睛、深眼窩,他們碩大的眼睛很不像黃種人,所以一直有人懷疑它們是西域人。從雕刻手法上看,兩石人都是先用整塊石頭雕出身體輪廓,然後在局部以浮雕和陰線表現五官和裝飾,造型古樸簡練。

石家莊大小安舍 誰更古老?漢代“裸體石像” 明靈王廟成歷史

大將名醫   

  可能不如石人歷史久遠,但同樣有證可查的古蹟,是小安舍村的“明靈王廟”,村民俗稱大廟,裡邊供奉東漢大將邳彤。

  邳彤,字偉君,信都人,劉秀的28員武將(後人附會為二十八星宿)之一,東漢開國功臣。

  傳說邳彤不但滿腹文韜武略,而且精通醫術。至今安國縣藥王廟還供奉著邳彤,在安國一帶有許多邳彤為人治病的傳說。在小安舍村,傳說邳彤曾路過這裡,無償為村民治病,村人感念,為其建廟。到了宋代,宋秦王得疾,久治不愈,邳彤顯靈治癒,宋秦王問其姓名,告之“祁州南門外人也”,“遣使即其地,始知為神”,遂封王建廟祀之。南宋鹹淳六年(公元1270年)加封邳彤為“明靈昭惠顯王”。由此,邳彤廟也稱“明靈王廟”。

石家莊大小安舍 誰更古老?漢代“裸體石像” 明靈王廟成歷史

石家莊大小安舍 誰更古老?漢代“裸體石像” 明靈王廟成歷史

而在小安舍村子的北部,有這裡人俗稱的大廟,即明靈王廟,現為弘德家園。裡面是廟宇及群眾休閒的場所。宮殿氣勢雄偉,裡邊供奉東漢大將邳彤。傳說邳彤曾路過這裡,無償為村民治病,村人感念,為其建廟。明靈王廟大約在1948、1949年左右拆除。現為復建。記憶裡的明靈王廟座北朝南,佔地20餘畝,廟前臨街一個大戲臺,農曆三月二十三過明靈王廟會在這唱戲。戲臺北邊,由南至北依次是作為過廳的馬棚、二道門、大殿。百餘年來,(“文革”除外),每年這天來趕廟會的人熙熙攘攘,平時也履絡不絕。是什麼原因吸引著這麼多的貴賓香客呢?

石家莊大小安舍 誰更古老?漢代“裸體石像” 明靈王廟成歷史

趕廟會的人們

石家莊大小安舍 誰更古老?漢代“裸體石像” 明靈王廟成歷史

廟會上看戲的人很多


石家莊大小安舍 誰更古老?漢代“裸體石像” 明靈王廟成歷史

廣場北邊是廟區,佔地10餘畝。由南至北,首先是做為過廳的馬棚,東西3間寬,南北進深3米,西邊一匹泥塑白馬,東邊一匹泥塑紅馬,均約五尺高,栩栩如生,傳奇故事甚多,如燒紙取藥治口瘡、神馬吃麥苗等。東北西三面牆壁上均有故事濃重的彩繪畫如趙杲求壽、樵夫嗍仙核等。

石家莊大小安舍 誰更古老?漢代“裸體石像” 明靈王廟成歷史

石家莊大小安舍 誰更古老?漢代“裸體石像” 明靈王廟成歷史


石家莊大小安舍 誰更古老?漢代“裸體石像” 明靈王廟成歷史

後塑的明靈王

座像頂端懸吊著護位的五條騰飛蛟龍,左右分站著護駕的手執天鍤、大刀、寶劍、腰刀的四大天王。左右有莊嚴肅穆泥塑眾神陪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