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不限制外國人入境有一個無可替代的優勢

限制外國人入境呼聲很大

經過國內兩個多月的艱苦抗疫,新冠疫情在中國目前已經得到比較有效控制,而歐美疫情卻迅速惡化。

這直接導致中國的入境人數增加,目前中國每天有12萬人入境,境外流入病例已經比境內新增病例還要多。

限制外國人入境的呼聲越來越大。

疫情下,不限制外國人入境有一個無可替代的優勢

實際上,目前已經有很多國家限制外國人入境。

美國早在前幾天,就頒佈了“旅遊禁令”,禁止歐洲本土人口去美國旅遊;

俄羅斯的限制更加徹底,從3月18日起禁止所有外國公民入境;

新加坡也限制來自歐洲四國人口入境;

日本也調整了入境政策,大概使280萬份中國簽證失效。

既然限制入境如此普遍,為什麼中國不限制外國人入境呢?

無可替代的好處

不限制入境其實有很多好處,特別對於國內抗疫已經有明顯成效的當下,甚至有無可替代的優勢。

首先國內正在全面復工階段,既包括國內貿易的復工,也包括外貿復工。不限制外國人入境,對外貿有正面意義。外國疫情惡化,外國物資被搶購,很多物資緊缺,最明顯的就是醫療資源,包括口罩防護服等。不限制外國人入境,對這些物資的出口有正面積極作用。甚至可能可以憑此次機會,擴大中國外貿和影響力。

疫情下,不限制外國人入境有一個無可替代的優勢

其次不限制外國人入境,也可以形成一種對外國的籌碼。目前中國的防疫工作是做的最好的,中國的防疫物資和人員都相對比較充足,外國可以在中國獲得醫療物資甚至是人員幫助。在醫療物資上,已經有俄羅斯專家一針見血表示,可以讓荷蘭拿光刻機換口罩。而人員限制和物資限制一樣可以成為一種籌碼。

疫情下,不限制外國人入境有一個無可替代的優勢

另外還有一個無可替代的優勢:現在正好是吸引國外華人,甚至外國人才來中國發展的時機。隨著外國疫情惡化,外國經濟也會陷入停滯。而外國抗疫策略寬鬆,英國宣佈“群體免疫”策略,法國也同樣認可這樣的策略。“群體免疫”策略很可能導致疫情在英國法國長時間存在,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說,新冠肺炎大流行可能會持續一年左右。而全球疫情下,最安全的地方可能就是中國。允許外國人入境可以吸引國外華人回國發展。同時過去中國一直處於高端人才流失的狀態,疫情很可能成為一個機遇,開始改變這種人才流失的狀態。

疫情下,不限制外國人入境有一個無可替代的優勢

其實也是一個權衡

目前中國還是有一定能力控制疫情,在控制疫情的情況下,即使有少量外國人衝破控制進入中國治療,中國在大體上也有能力消化。

總的來說,相比於不限制外國人帶來的防疫壓力和帶來的經濟動力,經濟動力很大,而防疫壓力我們目前仍可以承受,不限制可能是更好的決策。

參考文獻:

01.《因新冠肺炎疫情,俄羅斯宣佈18日起禁止外國公民入境》環球時報

02.《李顯龍稱疫情或持續一年,限制來自歐洲四國遊客入境新加坡》環球時報新聞

03.《日本限制入境政策致中國約280萬簽證失效 留學生群體受較大影響》中華網

04.《拿光刻機換口罩?俄羅斯專家一針見血,荷蘭ASML追悔莫及》網易新聞

05.《美國“旅行禁令”擴圍 全球航空業入冬》北京商報

06.《全國入境日均12萬 乘國際航班入境人員日均2萬人次》中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