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山區:扶貧小微園助農“家門口”就業

3月17日,記者來到船山區老池鎮遂寧涪龍聖電子有限公司看到,大門的左牆上,印有“船山扶貧小微園NO.3”幾個大字的牌匾顯得格外顯眼。廠區裡,建檔立卡貧困戶曾巧正在遂寧涪龍聖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餘發軍的指引下,辦理入職手續。

船山区:扶贫小微园助农“家门口”就业

曾巧是老池鎮樊噲山村的村民,由於文化程度不高又缺技術,加之父母病重,生活貧困,2014年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這裡打工計件,多勞多得,每個月工資2500—4500元不等,父母也能得到照顧,比外出打工強。”當得知自己第二天就可以參與技能培訓後,曾巧激動地說。

“小微園不光要創造效益,還給附近村裡的村民們提供就業機會。”餘發軍說,在船山區和鄉鎮黨委政府、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公司租用廢棄的老派出所作為生產場地,並於3月15日正式開園。目前已吸引60多名村民前來報名,通過篩選,現有33名村民正在接受分批培訓。

由於之前大多數村民沒有接觸過鋰電池加工等工作,為了讓村民儘快熟練操作機器,扶貧小微園安排了兩名技術工人負責手把手教。村民肖建華一進車間,技術人員就上前指導,不到3天時間就學會了前段卷繞、電焊、封頂等操作技術。“剛開始不會,通過老師教導,現在部分技術我們都能熟練掌握。在這裡不僅學習了一門技術,工資也比打工高很多。”肖建華說道。

遂寧涪龍聖電子有限公司是船山區第3個扶貧小微園。在船山,這樣的扶貧小微園已建成桂花鎮、復橋鎮、老池鎮3家,永興鎮2家正在緊鑼密鼓地裝修當中,力爭到2020年底建成10個扶貧小微園區,年產值達到1億元以上,解決群眾就近就業300人。

船山区:扶贫小微园助农“家门口”就业

受疫情影響,桂花鎮來龍村扶貧小微園於2月28日復工。在生產車間,用於生產鋰電池的機械不停運轉,戴著口罩的工人們正在熟練操作著。

來龍村10社村民聶玉蓉原來一直在家裡照顧小孩和老人,家庭收入主要靠丈夫外出打零工,一年的收入微薄。看到“家門口”建起了扶貧小微園,她選擇了進廠工作。聶玉蓉說:“在扶貧小微園幹活,比在外邊方便多了。從家裡到廠裡,走路就10分鐘,既能照顧家庭又能增加收入。”

“年前,我們都接到了很多訂單,今年的生產目標是500萬隻電池,年產值預計達2500萬元,目前我們還在招工。”園區負責人羅洪波說,雖然疫情對生產有所影響,但只要科學安排、搶抓生產進度,相信一定能完成目標任務。

“扶貧小微園建設是利用廢棄廠房進行改建裝修,主要是製造電子結構件和生產、組裝鋰電池。不僅讓貧困戶、留守婦女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同時還給在外務工人員回鄉搭建了創業平臺。”船山區經合局副局長羅玉龍說,10個扶貧小微園區全部建成後,船山區整個工業產值將實現5%的增長,對集中打造扶貧小微園區品牌、推動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全區扶貧小微園可帶動貧困勞動力90多人就業,人均年增收3—5萬元。

“忙時務農,閒時務工”“顧家掙錢兩不誤”,扶貧小微園區的建立真正實現了建園區、扶產業、增效益、帶農民構建扶貧長效機制,讓貧困戶真正脫貧,不返貧。

(全媒體記者 梁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