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宇:我是“機動庫”護士 我先上

宜賓新聞網3月18日訊(記者 勾麗蓉)一場來勢洶洶的疫情,打亂了人們的正常生活,武漢疫情防控形勢嚴峻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為支援武漢,宜賓市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醫療人員。除了支援武漢的一線醫務人員,在宜賓“後方”,還有一群與新冠肺炎高度疑似者天天“打交道”的醫護人員,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腫瘤科主管護師楊宇就是其中一位。

專業技能過硬 讓她有能力勝任這份責任

2004年楊宇從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畢業,成績優異的她本可以留在省城工作,但因懷揣著報效家鄉的夢想,她毅然回到了宜賓,經過招考她成了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的一名臨床護理工作者,這一干就是14年。

因愛崗敬業,專業技能過硬,2014年,楊宇被選入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機動庫”護士,作為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第一批“機動庫”護士,這讓她無比自豪,因為這樣,她可以救助更多的患者。

杨宇:我是“机动库”护士 我先上

身著防護服的楊宇。

機動護士被譽為護士行業中的“特種部隊”。機動護士是醫院或科室出現人力緊缺或突發搶救等情況,需要護理應急之時,可供隨時進行調動救援的護理人員,這部分護士,突出兩個字——應急,同時,他們是護理隊伍中的骨幹和精英,放在哪裡,都能獨當一面。

在得知武漢疫情嚴重後,憑藉著敏銳的職業敏感性,楊宇主動向領導申請,希望能去武漢一線進行醫療護理。雖然沒能如願去武漢援助心裡有點小小的失落,但楊宇一直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直到領導的一個電話將她召回到“戰場”。

精英女護士:招之即來 來之能戰

1月25日正是農曆大年初一,此時楊宇正好在家輪休,當天下午4點半她接到科室護士長的電話。在電話裡,護士長表示,現在醫院急需護士支援發熱門診,詢問楊宇願不願意去。

“去!”在電話裡,楊宇沒有半分的猶豫。楊宇說,她處在醫護人員的崗位,這就是她的責任。而此時,楊宇根本不知道自己將從事怎樣的工作。

當天晚上6點,楊宇拿著工作服準時到醫院A區報道,這時她才知道,她將在發熱門診留觀室工作,這裡專門接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高度疑似和有武漢密切接觸史的患者。

堅決服從安排,保質保量完成任務早已成為了楊宇的職業精神。匆匆吃過晚飯後,楊宇便穿著防護服,戴著護目鏡到隔離病區上班。為患者測量體溫、血氧飽和度、查看患者呼吸頻率……這一晚上,楊宇很忙碌。

杨宇:我是“机动库”护士 我先上

工作中的楊宇。

在接下來的18天裡,楊宇就與同事“四班倒”,穿著防護服穿梭在隔離病區。為了方便穿脫防護服,第一天下班回家後,她就讓老公幫忙把自己喜愛的長髮剪短了。

在服務患者的過程中,楊宇需要為患者採取“咽拭子”。所謂“咽拭子”就是患者咽部和扁桃體周圍的分泌物,由於採集咽拭子的時候,操作者需要近距離接觸患者完全開放的氣道,因此發生職業暴露的概率也更高。

“採集‘咽拭子’確實有風險,多幾秒鐘就多一分危險,但作為醫護工作者,這個時候我們不上,誰上呢?”楊宇說,她從不後悔成為一名醫護工作者,關鍵時刻衝在前是醫護工作者的本能。

心理疏導有成效 她在隔離病區“擺龍門陣”

留觀病人的心理問題不容忽視,在隔離病區工作中,楊宇還耐心疏導患者心理,幫助患者積極恢復健康。

杨宇:我是“机动库”护士 我先上

因長時間戴護目鏡和口罩,楊宇額頭皮膚被勒出傷痕。

一轉眼,時間到了2月7日,這天一上班,護士長就告訴楊宇,1床那個病人情緒很不好,不吃藥,不吃東西,拒絕測體溫。當天穿好防護服在進病房之前,楊宇讓同事在她的防護服上寫下了:加油,堅持就是勝利!這8個字。

臨床護理經驗豐富的楊宇知道,病人每天都在等待結果的焦灼中度過,心理多少都會受點影響。一走進病房,楊宇就看見床頭櫃上未吃的飯和藥,隔著防護服,她微笑著叫了一聲“江叔叔”。

隨後,楊宇開門見山地對他說:“你看到我衣服上的字沒有?這是專門為你準備的;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是堅持就是勝利……在近一個小時的聊天中,楊宇看出了江叔叔情緒明顯好轉。當楊宇再次進入病房時,她發現床頭櫃上的飯和藥都“不見了”,而此時江叔叔主動伸出了手讓她測血壓和測氧飽和度。

考慮到醫護人員的身體健康狀況,2月12日,楊宇離開隔離病區,在家進行自我隔離後,她又到腫瘤科正常上班。

哪有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在疫情防控一線,以楊宇為代表的優秀醫護工作者以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始終堅守崗位第一線,聞令而動,勇挑重擔,敢打硬仗,積極支援,充分保證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詮釋了醫務工作者們的品格與擔當。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他們各自在自己的“戰場”拼搏,守護一方平安。

楊宇在自己的日記中寫道:“雖然沒能到武漢一線,到這裡工作也算是防疫一線吧,覺得自己能夠做點貢獻,稍稍有點安慰,其實每個人都有一個英雄夢,只是深淺不一樣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