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七號改火箭發射失敗,有什麼想說的嗎?

Ai068A


不要悲觀不要氣餒,在航天領域失敗不是貶義詞,它意味著我們可以獲得很多寶貴的數據,可以讓下一次成功更加堅實。航天人辛苦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飛天夢你們給圓了,讓我們也能傲立於世界航天強國之林。讓曾經看不起我們的西方列強也甘拜下風。你們是最棒的,加油中國航天人,你們背後有14億同胞為你們打氣,我相信中華民族一定會登頂航天技術之巔。


頭一條高級會員


勝敗乃兵家常事,失敗乃成功之母。哪裡摔倒就哪裡爬起來,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重整旗鼓,為下一次發射成功做出貢獻,不要氣餒,將眼淚擦乾,打起精神好好幹,為中華民族之復新做出貢獻。


劉飄飄6


3月16日晚,長征七號改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但火箭在飛行期間出現異常,最終沒能把衛星送入預定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那麼,長征七號改是怎樣的一款火箭?與此前的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有什麼不同呢?此次發射失利對我國航天有什麼影響嗎?

長征七號改(長征七號甲)是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運力介於我國新一代小型與大型火箭之間。這款火箭是從長征七號的基礎上研製而來,此前長征七號分別在2016年和2017年兩次成功進行了近地軌道發射任務。

長征七號改是一款三級火箭,全長達到60米,芯一級和芯二級的直徑為3.35米,芯三級的直徑為3米。長征七號改的一級火箭和助推器所用的火箭發動機與長征五號(“胖五”)的助推器一致,都是YF-100,這是推力達到120噸的液氧煤油發動機。二級火箭的發動機為YF-115,這是推力為18噸的液氧煤油發動機。三級火箭的發動機為兩臺YF-75,這是推力為8噸的液氫液氧發動機。

長征七號改的起飛質量為573噸,其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運轉能力為7噸,運力在全球現役火箭中位列第11。這款火箭將會主要承擔我國通信衛星的發射任務。長征七號改是一款模塊化的低溫火箭,這不但在成本控制方面有好處,而且也可以有效降低對生命和財產的威脅。不過,在長征七號改的首次發射任務中,並沒有取得成功,事故原因還在調查之中。

長征七號改首飛失利會帶來什麼影響?

科研之路從來就不是陽關大道,一路上必然會充滿荊棘,難免會出現失敗,尤其是像航天這樣高風險的科研。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航天在研製新火箭時經歷過了一系列的挫敗。但經過不懈努力,困難逐漸被克服,中國航天的成功率躋身全球領先行列。

據悉,長征七號改的問題可能出現在第三級,這或許會推遲使用這款火箭發動機的火箭發射任務。但不管怎樣,長征七號改首飛失利對我國後續的航天發射任務影響很有限,這一次失敗不會阻擋中國航天前進的步伐。通過航天科研人員的努力,我們最終一定會取得成功。

此前,對於我國航天事業發展意義非凡的長征五號也經歷過失敗。長五在2017年的第二次發射期間,一級液氧泵出現故障,導致火箭最終沒能把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後來經過大規模的排查和改進,長五終於在2019年年底成功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未來,我國的空間站建設、月球採樣返回、火星探測等一系列的重大航天發射任務都要依賴於長五。

總之,航天活動伴隨著相當高的風險,無法保證每次任務都能完全成功。新的火箭還要進一步測試,這是未來成功發射的基礎。失敗不可怕,我們仍然要大力支持航天科研人員,相信他們會讓我們實現更偉大的太空夢。


火星一號


科學的道路上沒有一帆風順,人類不斷的探索發現,不斷的在失敗中前進,失敗是成功之母,這道理連小學生都懂,所以失敗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在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在失敗中進步,這無可厚非。

火箭發射失敗在每一個航天大國中都存在的,前蘇聯、美國以及歐洲航天局,日本印度哪個國家沒有多次失敗的經歷?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


大河於無聲處


文昌發射場作為最年輕的探空發射基地,還有很多路要走,很多科學家都是年輕人,經驗上也有欠缺,同時此次發射的是中型改,失敗乃成功之母,再接再厲吧,期待下次大胖的好消息!!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63dc6cc5b7b34786923b1bc39323e867\

星月菩提之至臻


十分遺憾和痛心。這已是文昌基地第二次發射失敗。兩次失敗無疑給國家造成巨大損失,嚴重影響中國深空探測工程和航天事業發展。希望工程技術人員們認真研判分析,儘快查明失敗原因。在查找技術原因的同時,還要考慮人為因素:如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千方百計遏制干擾中國高科技發展。另外,海南高溫高溼環境是否適合。總之,希望儘快走出低谷,重拾信心,再鑄輝煌。加油航天人,加油文昌!十四億國人是你們的堅強後盾,十四億國人也企盼你們成功的喜訊。


三羊開泰44179


航天火箭是輸送衛星、載人飛船等飛向太空的運載工具。

在3月16日21時34分,據國內權威媒體報道,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組織實施的長征七號改中型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

長征系列火箭的發展歷程。

長征系列的運載火箭是由中國自主研發的航天運載工具,在1970年4月24日,長征1號運載火箭成功地將“東方紅1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標誌著中國正式進入了航天時代,使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製併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1975年11月26日,“長征2號”火箭又完成了中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的發射任務;

“長征3號”火箭的成功發射,使中國的運載火箭技術跨進了世界先進行列,是中國運載火箭發展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在2006年4月27日,長征4號C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將我國首顆遙感衛星準確地送入預定軌道,同時還實現了首發火箭發射場測試零故障。

長征七號改火箭。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英文:Long March 7,縮寫:CZ-7),而本次發射的為長征七號改火箭(長征七號A),這是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為總體研製單位研製的新型液體燃料運載火箭。

據悉,長征七號改火箭是在原有的長征七號二級火箭的基礎上加上了第三級,其箭長為53.1米,芯級直徑3.35米,起飛重量大約為597噸,起飛級由四部助推器與芯一級的6臺YF-100液氧煤油發動機所構成。

據計算起飛推力可達到720噸,芯二級配置有4臺YF-115液氧煤油發動機,其推力為了72噸,從這些數據來看長征七號可是一架很厲害的煤油火箭!

長征七號改火箭為什麼會失敗?

眾所周知,這是文昌發射基地第二次的失利,上一次是被稱為“胖五”的長征5號運載火箭失利。


長征七號改火箭在飛向太空過程中出現了異常,隨後就宣佈發射失敗,而專家們也在對這次故障進行調查分析。

長征七號改是一個具有高軌發射能力的火箭,主要用來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它是國內運載能力僅次於長征五號的新一代運載火箭。

但是,大家應該注意的是,這次發射的是一枚“技術驗證衛星-6”衛星,可以說是中國歷史從來沒有過的一顆衛星,是對我們中國安全具有戰略意義的衛星。

是因為在文昌發射火箭,所以失敗率才會這麼高嗎?

其實文昌基地其實最大的優勢就是距離赤道比較近,它可以減少中國燃料的消耗,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低緯度火箭發射基地,而且這裡發射的衛星還能充分利用地球自轉的能量。

最重要的就是文昌火箭發射基地距離海洋更近,讓火箭發射也更加安全,同時也可以通過海上運輸火箭,避免了鐵路隧道直徑限制的問題。

其實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保證每一次的航天發射任務都能成功,我們應該吸取每次錯誤的教訓並且改進它。

失敗並不是什麼,這次的失敗也為了我們以後更完美的成功!而且中國在航天事業上,失敗並不是只有一次,但我們國人永不放棄,追求更好才是王道。


星球上的科學


3月16日晚,我國研製的長征七號改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升空,執行首次飛行任務,但不幸的是,在發射升空後不久就解體爆炸,沒有實現將攜載的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軌道。

此次發射的長征七號改,是一個基於長征七號火箭基礎上改制的中型運載火箭,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長征二號F換型運載火箭。長征七號火箭分別於2016年和2017年完成了近地軌道的發射任務,將貨運飛船“天舟一號”送入預定軌道,隨後與貨船進行對接。從結構上來看,長征七號在長征七號“兩級半”的結構上創新使用了“三級半”的結構,其中芯一級使用兩臺YF-100液氧煤油發動機,推力122噸;芯二級使用四臺YF-115液氧煤油發動機,推力15噸;芯三級使用兩臺YF-75氫氧發動機,推力8噸。值得一提的是,YF-75氫氧發動機是已經成熟的一個發動機型號,在我國之前開展的氣象衛星、北斗導航衛星、嫦娥探月等太空工程中表現出色。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

與長征七號火箭相比,七號改火箭的起飛質量的長度有所增加,而重量有所減輕,近地軌道運載能力調整到7噸,比改造之前降低了6.5噸,主要的執飛任務主要是發射地球同步衛星。至於這次發射失敗,具體的原因專家們還在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估計研究的範圍將集中在火箭結構的改變對性能的影響、助推器與芯一級集束式分離發射時序的改變對穩定性能的影響,以及各項改裝之後在空氣動力、同頻共震等方面的穩定性保障問題。

(長征七號助推器)

“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應用到科學領域再恰當不過了,沒有哪項科學研究和實踐成果的獲取是一帆風順的,特別是在航天領域,每一個細節、每一個參數、每一項氣象因素、每一個零件出現預期之外的變化,都將會對火箭發射造成“級數放大”的影響,這就需要更加嚴謹的科學論證和精益求精的調整優化。這次失敗雖然造成了一定的財產損失,對我國的太空探索任務產生一些影響,但同時也會為我們帶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從而在今後進行空間站建設、載人登月、火星探測等諸多太空探測工程中,起到很好的借鑑作用,為我們的太空探索事業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火箭發射,這自然而然是國家的重大項目。雖然有老牌的和年輕的發射基地。但這絕對不是出現問題的理由。確保萬無一失精益求精這幾個字。是航天工程或者是國家科研機構重大項目必須遵守和最醒目的頭條位置。一個飯店炒了一個菜不合格可以丟棄重來。一個重大的科研工程如果失敗。除了重大損失以外。血的教訓和經驗教訓是無法衡量和檢討就完事的。所以必須嚴查追究發生事件的各項細節。當然,最後想說的是要創新要科技革命。也應該更必須要有勇於擔當,不怕艱險的勇氣。人類社會的發展是在不斷的錯誤中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而發展成熟的。失敗是成功之母。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要敢於攀登!成就巔峰!


黃瑩21053935


對於科學實驗沒有失敗是不正常的,在可控範圍內都不是問題,如果是技術問題失敗,則是難得的能夠靜下心來冷靜重新思考,總結,分析的機會,從問題中獲得新的靈感和突破,往往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成果。但在科技領域最不願看到的是非技術原因的干擾,讓科研人員疲於在兩方面奔命,完全乾擾科研人員的正常科研工作,這是從事技術和科研領域人員普遍非常反感和痛恨的事,往往會耽誤整個科研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