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斯庫羅斯被高空墜物砸死,胡兀鷲嘴裡叼的是啥,祕密揭開是這樣

古希臘有一位著名的劇作家,他的死法相當悲催,居然是被“高空墜物”砸死的,而兇手卻是一隻鳥。這個真實的事件流傳千年,一直被人們當作是茶餘飯後的談資,可是生物專家們在進行了一番調查之後,卻發現了其中的不合理之處。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埃斯庫羅斯被高空墜物砸死,胡兀鷲嘴裡叼的是啥,秘密揭開是這樣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埃斯庫羅斯是古希臘史上最偉大的悲劇作家,素來有“悲劇之父”的美譽,代表作有《被縛的普羅米修斯》、《阿伽門農》、《善好者》等。作為古希臘城邦中的名人,埃斯庫羅斯受到了平民的歡迎,他每去一個地方,都有大量的崇拜者跟隨。可即便如此,埃斯庫羅斯還是在心底有一絲不可名狀的隱憂,於是他專門拜訪了希臘城邦中最著名的占卜者。

埃斯庫羅斯被高空墜物砸死,胡兀鷲嘴裡叼的是啥,秘密揭開是這樣

占卜者通過推算,說出了一個非常不好的消息,他認為埃斯庫羅斯可能會被砸死在自己的房子裡。對於術士的話,埃斯庫羅斯表示深信不疑,為了不讓自己在房子中遇難,他故意離開了自己的家到野外居住,甚至還將自己的床鋪露天安置,等待著“災難”消失。可是誰也沒有想到,事情的結果居然與他的劇作一樣出現了大轉折。一隻抓著烏龜的老鷹從天上飛過,見到埃斯庫羅斯的光頭,以為是一塊堅實的石頭,於是便丟下烏龜,企圖將龜殼在石頭上碰碎,繼而享受美味,卻不料直接將埃斯庫羅斯砸死。

埃斯庫羅斯被高空墜物砸死,胡兀鷲嘴裡叼的是啥,秘密揭開是這樣

毫不誇張的說,這是一幕悲劇,而且是一場難以預料的悲劇,甚至是一幕連天才劇作家埃斯庫羅斯自己都無法想到的慘劇。幾天之後,人們發現了埃斯庫羅斯的屍體,並找到了“兇器”烏龜殼,它雖然並未被摔碎,但是殼內的烏龜肉早已經被鷹吃掉了。至於那隻殺死偉大劇作家的鷹,也被希臘人找到,竟是胡兀鷲,一種貪婪而兇猛的小型鷹類。

可是後世生物專家在研究了這一段歷史後,提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觀點,認為胡兀鷲並不是吃龜肉的猛禽,它向埃斯庫羅斯砸下龜殼也並非是想吃掉龜肉,而是想摔碎“龜殼”,然後吃龜骨的行為。

埃斯庫羅斯被高空墜物砸死,胡兀鷲嘴裡叼的是啥,秘密揭開是這樣

胡兀鷲吃龜殼不吃龜肉,這個不可能吧?我告訴您,其實這是事實。胡兀鷲也被稱為胡禿鷲,全身羽毛大致為黑褐色,頭部灰白色,因吊在嘴下的黑色羽毛類似於人類鬍鬚而得名。胡兀鷲喜歡生活在高海拔地區,廣泛分佈於亞洲、非洲、以及歐洲等地,它們雖然兇猛卻十分膽小,一般會將巢穴建立在巖洞或懸崖。更有趣的一點是,胡兀鷲基本不會捕食獵物,它會跟在禿鷲等食腐動物的身後,待禿鷲大快朵頤吃光腐肉後,它再去啃噬剩下的骨頭。

說出來您可能不信,如此兇猛的鳥類,它的食譜之中,居然有90%以上都是骨頭,無論是羊骨、牛骨、豬骨、亦或是鳥骨,它都可以一根根將其吞下,用胃中具有強烈腐蝕性的胃液進行消化。正是因為如此,胡兀鷲也以強大的環境適應能力存活至今,並且分佈於世界各地。

埃斯庫羅斯被高空墜物砸死,胡兀鷲嘴裡叼的是啥,秘密揭開是這樣

此時有讀者會好奇,難道胡兀鷲不喜歡吃腐肉嗎?為何獨獨喜歡吞食骨頭?其實這也是該物種的生存智慧之一,首先相比於諸多食腐性鳥類來說,胡兀鷲本身的體型較小,難以靠自己的力量捕食獵物。其次,作為一種喜歡單獨行動的鷹類,胡兀鷲更無法與群居類鷹種進行競爭。最後,胡兀鷲不喜歡與其他動物發生衝突,因為對於它們來說,每一次受傷都可能是致命的。當然,一旦到了冬季,胡兀鷲便開始缺少食物,它們也會冒險一搏,自己捕殺體型較小的獵物,這也只是萬不得已的情況。

話歸正題,我們回頭再看埃斯庫羅斯死亡事件。從埃斯庫羅斯將床鋪送至郊外,以及光頭出行來看,當時應該處於春夏之季,而不是飄雪的冬季。如此一來,胡兀鷲本身就可以尋覓到大量骨骼類的食物,並不需要自己捕獵。如果真如希臘人所說,埃斯庫羅斯的死,是源於胡兀鷲想摔碎烏龜吃肉的話,顯然是不符合邏輯的。除此之外,前面還提到過,希臘人發現了完整的龜殼,而殼中的肉已然不見,說明烏龜應該早就已經死亡,否則龜殼未破碎的情況下,胡兀鷲又會如何吃光殼內的肉呢?專家由此推斷,胡兀鷲當時丟下的只是一個烏龜殼,而並不是完整的烏龜,原因就是因為烏龜殼太大,胡兀鷲無法一口吞下,只能試圖將其從空中丟下,利用龜殼的重量落在石頭上將其摔碎,然後飽餐一頓龜殼。

埃斯庫羅斯被高空墜物砸死,胡兀鷲嘴裡叼的是啥,秘密揭開是這樣

不得不說,埃斯庫羅斯的死亡方式有些“憋屈”,但是它已經成為了歷史,我們也沒有必要為古人擔憂。但如今環保的問題卻迫在眉睫,隨著自然環境逐步被破壞,胡兀鷲的生存也變得相當困難,以至於達到了接近滅絕的境地。我們要說的是,保護地球環境,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與地球生物和諧的生活在一起,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