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要關注疫情期間的心理健康問題?你怎麼看?

文鳥剛



A安於心


之前我有做過一個視頻,用易經的方法預測這次疫情什麼時候能夠得到控制,什麼時候會結束,因為當時我的預測是立春是個很關鍵的時間點,過了這個時間點疫情便能慢慢得到控制。

記得剛剛過立春的第二天,便有網友在評論時罵我了,而且還罵得好難聽,說不是說好了得到控制了嗎?怎麼還沒見好,還說了一些很難聽的話,可見很多人的心理是多麼的焦躁,這幾天的數據已經出來了,正如預測中所說,新增確診病例及除湖北外的全國新增病例數都從那個時間點開始逐步回落。

這次疫情對於中華民族來說是場災難,正如我年前對庚子年的預測中所說的,這是庚子之災中的一災,但災難始終都會過去的,所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今年是遇到了大的災禍,但我們不要糾結於目前的禍,更不能停留在禍的恐慌之中,你們要知道這同時又意味著福的到來。今年是子年,意味著中華民族新的開始,意味著很多新生的創造性的事物都會萌芽,新生就意味著痛苦,但痛苦過後便是福報的到來!

中國人的造字也很有意思,災禍之時便會產生危機,那你看“危機”這兩個字,有危就一定會有機,兩個字是並列存在的,缺一不可的,所以危已經在這裡我們無法改變,那我們能否把關注的重點放在“機”的方面,現在中國的經濟到了一個轉折關口,在這樣一個關口,來這麼一場疫情,整個中國的經濟就像按了個暫停鍵,那我們正好趁這麼一個機會好好反思一下,好好的梳理一下,我們自己的事業該如何進行創新,如何通過轉型殺出一條新路,來迎接這樣一個新時代?

     最後,我們帶大家來看一下《易經》“否卦”:上九:傾否,先否,後喜。

意思是說:不好運勢到達了極點,那好運就離我們不遠了, 正所謂物極必反,所以我們現在身處疫情的逆境中,一定要心存希望,噩運終將會過去的,多撐一段時間,轉機便自會出現。


童一笑


首先疫情期間我認為有必要關注心理健康問題。

心理活動伴隨我們一生,何時何地都會發生,平日裡心理健康都是很重要的一環,如今身處疫情這一特殊時期,更應該要多關注並識別自身心理狀態。


我們都知道外在信息在經過每個人自身不同的認知系統加工處理後會產生不同的情緒變化和心理活動變化,進而會部分影響每個人的行為或決定。


疫情當下,各種各樣的壓力困擾著每個人,有的因工作愁,有的因生存憂,有的因無聊煩躁,面對這些壓力和緊張的氛圍,每個人的應對方式肯定各有不同,有的順勢而為地做鍛鍊做美食,有的胸懷磊落地隔空對唱吐露內心,而有的人卻莫名其妙地做著極端的危害社會的行為,可見正確的應對情緒,瞭解自己的心理狀態,同時具備正確的有效的適合自己的處理方法,必定有助於我們順利度過疫情下出現的各種心理亞健康狀態。

此後百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陽光心健心理發展


由於疫情在局部地區非常嚴重,這引發了中國,甚至世界範圍內的巨大關注。事關重大,由此引發的輿論熱議更是眾說紛紜,談虎色變。事關大家小家的生死存亡,關注疫情期間的心理健康的有關話題,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我認為關於非常時期的心理健康問題,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起。

一:災難己經降臨,我們應該沉著應對。所謂的置於死地而後生,便是最好的詮釋。就像上了戰場的士兵,當生命遇到危險時,如果像老鼠遇到貓咪,自己嚇軟了身架,那隻能迎來更大的屈辱和失敗。

二: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歹夕禍福。月有陰晴圓缺,花有四季輪迴。災難面前平安無事,那是萬幸。有點風吹草動,也要閒庭信步,如此才能以一變迎萬變。

三:疫情當前,人們的心理態勢反映各異。幹部,群眾,醫務工作者都各有各的辛酸和苦楚。但心理反映更復雜,更激烈的莫過於我們的醫務工作者。他們面臨黨和人民的重託,又面臨生死存亡的嚴峻考驗。我們宅在家裡做貢獻相比他們可以說是福莫大焉。難道我們還有什麼不可以承受的呢?

我想人生路上禍中有福,禍福相連。烏雲總會有的,風雨也常相伴。但更多的是太陽常會光茫萬丈。


薛江瑞


健康是指人身體上、心理上、社會適應能力方面的良好狀況。處於疫情期間的國民心理健康,更是需要關注和干預的。尤其對於湖北,武漢及其他重災區的民眾。

根據疫情的發生發展,截止今天確診人數之高,傳播範圍之廣,傳播速度之快,死亡人數之多……都是建國以來,我國發生的最大一次傳染病了。面對這樣的情況,人們從心理上恐慌擔憂,焦慮不安,人人自危的心理是必須的,也是非常正常的。尤其針對武漢災區人民來說,更是很難想象的。他們每天都在看著身邊的親友是否被確診中掙扎,在與親友的隔離觀察中提心吊膽,在一床難求中尋覓徘徊,在面對病友死亡中絕望恐懼……那種對生命的眷戀與渴望是我們沒有辦法感同身受的。而當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達到極限,無疑會有一些極端現象大量出現。

疾病可以傳染,而人的情緒也是可以傳染的。極端心理現象越多,影響面越廣,就一定不利於疾病的治療和社會秩序的穩定。方艙醫院的醫務人員組織輕症患者跳舞,打太極,做操。醫務人員陪患者過生日……

1、利用媒體多播放正能量宣傳片,讓武漢人民看到全國人民的馳援醫療隊,馳援物資保障充分,治癒率的不斷提高,死亡率不斷下降,全國範圍內多天無確證病例等信息,提高疫區民眾戰勝疫情的信心,對他們的心理健康也會有積極的幫助作用。

2、我覺得通過專業的心理諮詢工作者深入社區進行心理輔導,也可通過媒體做一些心理諮詢方面的專題節目,制定時間段播放,幫助民眾進行及時的心理疏導和干預。總之,疫情期間對人的心理健康問題是不容忽視的。[祈禱][比心][ok]





民盟吳忠暖春


我認為關注疫情期間的心理健康問題是很重要的事。



突然爆發的疫情,把我們原本的生活規律,工作計劃都打亂了,人們心中充滿著恐慌,擔心,焦慮,有一個小感冒就對比新冠的症狀,這是正常人在災難面前的正常反應,但我們也要關注一下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

有些人在疫情前就或多或少的有抑鬱情緒,如果家裡有這樣情形的人,就應該引起注意,密封的生活,對疫情的擔心,如果疏導不好,會加重他們負面情緒的變化,所以一定要多加註意。



疫情對於需要定期去醫院複查的人來說,更是一種打擊,因為要推遲去醫院複查,或去複查又擔心被傳染,他們會產生不良情緒,他們的心裡健康應該關注。

對於患有抑鬱症的人,疫情期間家人就更要精心關注他們的心裡健康了。



因此我們要合理安排疫情期間的生活。

1.安排好作息時間,不要熬夜。合理安排好飲食,加強營養,提高免疫力。

2.每天看看電視,聽聽歌,玩個小遊戲,放鬆心情。

3.對於抑鬱症患者,這段時間應該遵醫囑服藥。

4.如果發現自己或親人有心理健康問題,要積極的諮詢心理醫生。

5.瞭解病毒的傳播途徑,科學防範,不聽謠不信謠。

6.我們現在是舉國共同抗疫情,相信我們強大的祖國,相信疫情很快會過去。


淺淺秋兒


因為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人們不得不通過隔離來盡力防範疫情的傳播。剛開始“關”在家裡的時候,很多人還是充滿歡樂的,被子裹身跳起舞,金魚缸釣起魚,開起家庭演唱會……真是“無所不能”。

可是,沒過多久,焦慮意識與日俱增,擔憂疫情的發展,擔憂店不能開,工作不能進行等。人一閒下來,便容易胡思亂想,因此心理方面出現一些不適。有些人會自我調節,但有些人本身就是焦慮體質的,情況就有點糟糕了。有些人的發洩就“走錯了方向”,不少新聞就報道了,某某因為小區設卡,又急著出去,便用暴力方式解決問題之類的。可見,很多人心裡都“病”了。

雖然我不是心理醫生,但我還是有一點心理學基礎。以我為例,家門口堵住了,設卡檢查了確實讓人感覺不好,但是沒辦法,隔絕肺炎病毒只能減少人員流通。這樣,我連家門口的人行道、小公園都沒辦法去了。我做什麼呢?一、多讀書。讀書修心養性,各種書籍剛好可以補充你的“欠缺”。最近,我看了很多書,把以前買的卻沒看完的書都看完了。和孩子一起讀書,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和孩子融洽相處。二、多鍛鍊。進行一些簡單的體育鍛煉,跳繩、深蹲、做“居家操”,轉移注意力,鍛鍊好身體,加強抵禦病毒的能力。三、做美食。雖然現在去採購食材不甚方便。但是,只要你有心,還是能做出很多樂趣的。可以在“切工”上下功夫,可以在擺盤上下功夫,可以嘗試不一樣的做法。四、做職業規劃。這點,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每個人可以依據已經的情況做些思考,也可尋求他人意見作為參考。等等。

疫情期間的心理健康問題確實不容忽視,希望大家平心靜氣的,好好調整,共渡難關!


城北的天空


長時間待在家裡,確實需要一些心理支持方面的工作來應對心理健康問題。

隨著疫情的發展,大家或許會出現焦躁、煩悶、抱怨、憤怒的情緒,甚至有可能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影響家庭親密關係的相處。當瘟疫退去,願這段特殊時期帶給你的回憶是充實而溫暖,而不是孤寂與痛苦。

以積極的情緒提升戰勝疫情的心理韌性

1.接納情緒:人們對於突如其來的未知會感到焦慮、恐懼、憤怒、無助等,這些都是人們面對重大危機事件時的正常心理反應,不必視之為洪水猛獸,不必對此有過多的心理負擔。學會接納自己的各種情緒,而不是否認和排斥,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應對疫情。當然,也不是說就可以對可能有的負面情緒聽之任之,要對自己的心理狀況有一定監控。

2.穩定情緒:積極面對,保持理性的態度,獲取權威來源的內外部信息,做好科學防護,戴好口罩,減少出門,減少風險,我們便是安全的,避免不必要的恐慌、焦慮。

3.愉悅情緒:

聽音樂,聆聽舒緩的音樂可以紓解壓力,消除負面情緒,讓身體放鬆,避免因神經緊張失調而導致慢性疾病的產生,還可以幫助入睡,提高免疫力,讓身心都得到適度的發展和解放。

看影視,特別是喜劇影視,可以有效轉移注意力,排除寂寞,帶來歡樂,以維持積極的心理狀態,避免思維聚焦在疫情上。

做美食,可口美味的食物也會促進大腦釋放多巴胺,令人心情愉悅,特別是自己精心製作的美食,得到家人的誇讚,會產生強烈的自豪感和滿意感。

多泡澡,泡澡過程中大腦內的β-內啡肽分泌明顯增多,可以舒緩疲勞,放鬆身心,讓人心情愉悅。

強愛好,可嘗試做自己愛好的各種休閒活動,例如閱讀、養花、養魚、繪畫、下棋以及書法等。愛好是身心快樂的調節劑,可以消解疲乏或焦慮,獲得快樂與成就感。

以積極的行動激活戰勝疫情的個人資源

運動可以促進大腦釋放多巴胺,產生愉悅的心情,達到調節情緒的目的。

身動:在房間裡來回走動幾圈、瑜伽、啞鈴、俯臥撐、太極、打掃衛生,洗洗手、搓搓臉、撓撓頭等等。手動:寫作、繪畫、練書法、做手工、整理照片等等。嘴動:聊天、唱歌、品茶、朗讀、大笑等等。眼動:看花、賞魚、讀書、瀏覽網上博物館等等。耳鼻動:薰香、聽音樂、聽書等等。心動:禪思、冥想、表達感恩、憧憬等等。行動:慈善、公益、社區志願者等等。

以積極的親密關係構建戰勝疫情的支持系統

積極的親密關係是戰勝疫情的寶貴資源,請將居家隔離時間當作一次重整與深化親密關係的機會。專注地陪孩子玩耍,耐心地傾聽老人說話,積極地與愛人溝通,溫和地回應他人,與家庭成員多進行肢體接觸,感受有意義的愛的聯結。這種有意義的愛的聯結,能夠使個體獲得安全感,形成一種抗壓的緩衝帶,降低身體中皮質醇(Cortisol)的壓力荷爾蒙,進而增強個體的免疫力。

1.保持與家人、親人或朋友的聯絡,獲取鼓勵和支持。建議每天至少能與家人、親人或朋友打1次電話或發1次微信,相互鼓勵、溝通感情,加強心理上的相互支持,汲取溫暖和力量,增強戰勝疫情的信心。尋求支持是非常有效的情緒調節辦法,既能解決你面臨的困境,也能讓自己的情緒得以表達。

2.主動傾訴,放心談論自己的感受。與家庭成員一起討論和分享自己對於疫情的感受與想法,說出來,會減緩自己的壓力。

3.耐心傾聽家人的訴求,保持親切的交流態度。不同年齡段的人在疫情壓力下會有不同的表現,有的人可能會默不作聲,有的人可能會十分焦躁。家人不停嘮叨,其實也是一種宣洩焦慮情緒的方式,因此要耐心聽,不要嫌煩。傾聽家人的感受,不要對其情緒反應進行太多判斷或過度解釋。

以適當的放鬆訓練平和戰勝疫情的心態

當我們感到緊張焦慮時,呼吸會變得淺而急促。如果我們能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呼吸節奏,讓呼吸變得深長緩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身體和情緒恢復平靜。放鬆練習,包括音樂放鬆、腹式呼吸放鬆、正念冥想放鬆等,實際上是讓全身逐漸放鬆的過程。

正念冥想被證實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力。手機裡有關於冥想的APP,可以每天做幾次放鬆訓練,有助於我們降低壓力,改善情緒。

具體的步驟:

(1)第一步:合上雙眼,用一個舒服的姿勢平躺或者坐著,輕輕閉上嘴,用鼻子緩緩吸氣,心裡默唸“吸”。吸氣的時候不要讓胸部感到過度的擴張和壓力。

(2)第二步:用鼻子緩緩的呼氣,心裡默唸“呼”,呼氣的過程不宜過快。

(3)第三步:在反覆的呼吸過程中,嘗試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面,感受氣流與鼻腔之間摩擦的感覺、鼻腔內溫度的變化。

(4)第四步:重複前三步,保持5~15分鐘,如果這個過程中注意力無法一直集中到呼吸上,這是很正常的,不必為此勉強或自責。

呼吸時請冥想:“當疫情結束,你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憧憬未來,展望美好。寒冬之後,必有暖春希望在,心就安讓我們團結一致、眾志成城

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 !


alebang


首先說答案:不是有必要,而是非常有必要!

先說日常情況:現在的社會發展的太快了,但是快速發展給人類帶來的只是物質方面的追求和享受。舉個例子,現在的人們考慮的更多的是自己穿的好不好,吃的好不好,還能不能更好,而不是向內審視自己的內心,瞭解自己的情緒。

這樣的情況造成的就是:大家越來越耐不住寂寞了,願意往人堆裡扎,不往人堆裡扎的時候就往豐富但雜亂的網絡世界裡扎。不肯讓自己閒下來。

那一個關注自己心理健康的人的表現是怎樣的呢?應該是這樣的:想發怒的時候瞭解自己馬上要發怒,用“放鬆法”讓自己放鬆下來,傷心的時候會意識到自己的情緒低沉,會調動自己的情緒,讓它處於正常水平。會獨處,會反思,會認真的體會自己的心理狀態,在意自己的心情,願意去了解心理學,並能在心理學的幫助下達到自己的心理健康的狀態。

日常情況下,我們要想自己的心理健康,都應該學習瞭解心理學,更何況是脆弱的我們在面對突發事件時,產生的恐慌,恐懼,焦慮,失眠等情緒,我們就更應該去了解。瞭解更多的心理學就是了解更多的我們自身。

希望能用心理學為你的生活加一點溫暖的力量。




關於你的小情詩


疫情突發,對我們的生命造成了致命的影響,也對我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傷害。

就目前最要緊的隔離觀察問題,很多人會由於不瞭解事態的嚴重程度,而對隔離觀察產生牴觸心理。有些人還因為,不知道自己是否感染了冠狀病毒,大驚小怪,影響身邊的人。

比如遲遲不能確診的疑似冠狀病毒,一經確診,整個人就受不了。這就比較麻煩,除了要救治他,還需要心理疏導,這就需要專業的心理醫生了。

另有一部分,是那些在疫情中失去親人朋友的人,此刻他們心裡非常的脆弱,承受不了這種痛苦。所以一定要把心理醫生準備好。

這考驗的是我國整體的一個醫療攻堅能力,臨床治療經驗的醫生、流行病主治醫生、重症專家、心理醫生、軍醫甚至法醫全部都要到位。時刻關注疫情期間的任何人的心理健康問題,做好防疫工作的全面落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