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好守門人,越是吃緊越要上前

當好守門人,越是吃緊越要上前

文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 唐楓 圖 林戈

抗疫需要,必須召之即來來之能戰

加入海關隊伍已有5年的黃清璇,在大連海關所屬郵局海關監管科從事國際郵件人工查驗工作。1月31日,當她到達查驗場地時,郵件數量達到平時的20倍以上。科長曹揚說:“這都是需要加快驗放的緊急物資,做好個人防護,馬上投入戰鬥!”

1箱、10箱、100箱……黃清璇與同事分工協作,4個小時,全部郵件通關。黃清璇清楚,這一個個郵件背後是一段段焦急的期盼和等待,他們必須竭盡全力,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大窯灣口岸,隨著疫情發展,運載防控物資船舶增多,大窯灣海關衛生檢疫處船舶監管一科關員盛中華暫別待產的妻子,主動請纓增援一線。

1月31日23時30分,一艘運載著135萬隻防疫口罩的班輪靠泊大連集裝箱碼頭。儘管盛中華和同事們快被海風吹僵了,但激動的心情不可抑制。船一靠岸,他們就衝上去,按照規程登臨查驗,第一時間辦理船舶入境檢疫手續,然後放行。

“怕嗎?”“也怕,我怕一旦染疫了,對妻子和未出世的孩子難以交代,但作為準軍事化紀律部隊的一員,就要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我要為孩子做個榜樣。”盛中華笑著說。

越是吃勁的時候,越要堅持依法防控。大連海關黨委2月4日再次通過視頻會議部署工作,要求各隸屬海關通過專門窗口和綠色通道,專人與企業對接,“一對一”指導企業辦理通關手續。採取提前申報模式,做到疫情防控物資通關業務隨到隨辦、貨到隨提,保證疫情防控物資通關“零延時”,第一時間馳援防疫第一線。當日,大窯灣海關快速驗放1萬件防護服、10萬隻防疫口罩、3000副橡膠手套。這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大連海關各口岸驗放的第11187批疫情防控物資。

“面對疫情,我們再次出征。國門有我,請祖國放心。”這是大連海關人的承諾。

哪有什麼崗位之分,誰有防控經驗誰就主動上前

“您好,請問您有什麼不適嗎?”“請問您是否有過以下地區旅行史?”“請問……”

2月25日以來,大連機場口岸日韓入境旅客人數陡增,疫情防控形勢嚴峻。為嚴密防範境外疫情輸入,大連周水子機場海關加大人力投入,增配監測設備,加強登機檢疫,全面升級口岸防控措施。

3月5日,70人遞交請戰書,70個人29個崗位迅速投入戰鬥。3月6日起,大連周水子機場海關對來自重點國家和地區的入境旅客實施100%流行病學調查。從早上8點到凌晨2點,他們像一枚枚釘子牢牢地釘在口岸疫情防控一線。

副關長張紅兵,作為周水子機場海關黨委安排在防疫一線的尖兵,以奮戰在口岸衛生檢疫二十多年的豐富經驗,為現場關員提供了充分的理論指導和精準的現場指揮。“有經驗豐富的專家在,我們沒什麼可怕的。”有他在,現場關員像吃了定心丸。

檢疫監管科科長姜義霖,自疫情暴發以來始終堅守一線,一邊統籌協調現場的各類業務事宜,另一邊親自上陣參與防疫工作。為了不把風險帶給家人,每天深夜下班回到家裡,他都到單獨的房間就寢。

劉婷婷,一位主動請戰上崗的人事幹部,曾長期從事衛生檢疫工作,在疫情暴發後,向組織申請支援疫情防控一線。“這個時候哪有什麼科室和崗位之分,誰的經驗豐富,誰有過一線防控經驗,就應該主動上前!”

特事特辦,確保疫情防控物資快速通關

1月28日9點,位於大連出口加工區的大連愛麗思生活用品有限公司鼠年第一批12萬隻防護口罩在大連海關所屬金普海關的監管下完成所有通關手續,進入國內市場。這批防護口罩是該公司緊急召回工人,於1月27日連夜趕工用來保障大連市防疫用品需求的。為保障這批口罩迅速投入國內市場,大連海關特事特辦,得知企業要加班生產防護口罩後,相關科室提前結束休假,迅速成立專項保障組,確保疫情防控物資快速通關。

“您好,我們公司有一批用於體溫監測儀的芯片申請快速通關。”1月27日晚,一通電話打到了七賢嶺海關通關應急聯絡人周斌的手機上。經瞭解得知,該公司中光紅外科技(大連)有限公司自北京首都機場口岸進口了一批生產紅外體溫測溫儀急需的部件,但異地通關手續需兩地海關分別完成驗放手續,且承運單位在北京及大連下屬機構均已休假,無奈之下只得打電話申請異地通關應急手續。

周斌所在的七賢嶺海關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分別與首都機場海關、大連周水子機場海關取得聯繫,安排海關人員加班辦理快速驗放手續,並與承運單位及申報單位進行溝通。1月28日早7點,這批次芯片順利完成通關手續,運往體溫監測設備加工車間進行組裝。

疫情暴發以來,大連海關全面推行“無障礙”通關,確保“零延時”,在各業務現場開通防疫物資快速通關綠色通道,提供提前申報、兩步申報等多元化服務,簡化疫情防控物資及其生產原料通關手續,實施“免到場”便捷查驗模式。截至3月2日,大連海關共驗放疫情防控物資55295批次,共計6411萬件,總貨值11456萬元,其中登記放行捐贈防疫物資45批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