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安家》為什麼會被人民日報點名?

90後電影愛好者


《安家》最近我也看了,講述的是房產中介公司一群賣房人和買房子之間的故事,通過小小中介公司反應社會現實人間百態。

總的來說我感覺這部劇還不錯,演員們演的還可以,比如孫儷飾演的職場白領女性精明能幹果敢,硬槓的特點演出來了,還有徐姑姑名如其人佛系店長,重情重義多才多藝還是做菜能手,真是一個大暖男。配角們的演技也都是可圈可點的,這也是我為什麼一直在追這部劇的原因。

但是仔細再想想感覺《安家》這部戲似乎缺少了點什麼?那就是真實的職場經驗以及對觀眾的正確引導。因為我們都知道影視劇是來源於生活,千萬不可脫離生活實際而構建所謂的空中樓閣。

比如女主人設讓人百思不得其解,這部劇的前半部分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精明利索能吃苦敢想敢幹,為了出單不擇手段的店長,當然隨著劇情發展觀眾也慢慢能理解房似錦拼命去掙錢,對錢有強烈佔有慾的原因,有一個愛錢如命的母親逼得女兒成了掙錢的機器。

但是該劇到後半段的時候,女主人設發生了改變,感情用事,為人善良,處處為客戶去考慮,看到這不免讓人疑惑這還是那個從總部派下來的房似錦店長嗎?前後矛盾讓人無所適從,摸不到東西南北。觀眾不免發問一部劇裡女主的性格怎麼能變來變去的呢!

還有這部劇既然是反應房產中介公司的故事,有一些劇情脫離現實,店員朱閃閃在安家中介公司幹了2年多,竟然沒出一單,沒有任何業績,每月靠領底薪過日子,這也太不現實了,讓人難以置信。

還有這部劇對房似錦媽媽潘貴雨人設上也存在很大問題,我自己感覺有點太脫離現實生活了,在劇中每當我看見她像自己親身女兒要錢時太誇張了,感覺不像是母女,更像是仇人,讓人有點奇怪。編劇在改編的時候對房似錦媽媽的人設有點太過頭了,反而有種適得其反的感覺。

這部劇是根據日本作家《賣房子的人》小說改編的,雖然由六六親自操刀,但是還是難免有點水土不服,有點脫離了中國國情,沒有更多的去關注人與人之間真誠和諧正義向上的方面,也就是導向上存在一些問題,這也就是人民日報為什麼要點名批評這部劇的原因!


開心娛樂薈萃


我不是黑誰。我親身經歷,買二手房找我們這裡的中介,他們三十多萬收購的房子。賣給我們就七十多萬。他們找別的店同事假扮房東。更讓我意外的是隻要挨著一個小學或者中學,不管是不是什麼樣的學校都能被他們以學區房的噱頭炒的翻一翻價錢。一個以服務業為主的三線城市。座標hhht


別瞎鬧成麼


剛開始看還行,後面到40多集的時候就有點尷尬了,現在看到48集了,覺得沒啥意思!房中介確實挺辛苦的,這個我接觸過兩個,因為去年我也有點看房經歷,因為不懂見過四個房中介吧!他只是給你看房子或者給你帶到樓盤,然後給你算房子的層數,多少層多少錢,然後首付多少,利率多少,什麼南北通透這些,到最後一箇中介我才覺得靠譜,最起碼人家會告訴什麼是滿五唯一怎樣買合適,雖然最後沒有買房子,但是我留了他的微信,以後有需求我肯定會找他,因為我覺得他靠譜!因為先前三個啥都沒告訴,就是帶你到樓盤人家給你介紹!


陌沫媽咪


人民日報點名批評《安家》,孫儷最先遭殃!最近,人民日報轉載了一篇來自工人日報的文章,標題為《演技派救不了懸浮劇》。

人民日報點名,原因是懸浮劇的梗

正文內容大肆批判《安家》《完美關係》這類“懸浮劇”,即使有孫儷的加入,也無法改變國產職業劇“拍一行毀一行”的一貫作風。

要知道,孫儷可是連貫多年的“電視劇女王”。

“孫儷出品,必屬精品”一度成為大家的固有印象。

可無奈“演技派也拯救不了懸浮劇”,人民日報點名批評孫儷,似乎沒有更合適的人選了。

原因很簡單,孫儷的粉絲多、知名度高、作品受眾廣,並且她拿下的獎項尤其影視相關的獎項更多。

所以,孫儷被點名確實能引發影視行業對“懸浮劇”的熱議。


平安官網


1.未經業主同意隨意降房租,這個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2.未經業主同意,(未成交前)二手房中介自己重新裝修。

3.中介過多介入買賣業主的感情生活,雖然也許可以成為朋友,但是行業規矩和道德也是有底線的。

4.作為一個店長自己撬本店同事的單子,而且還振振有詞說,提成不分享。現實是:有同事搞不定的單子,喊店長一起合作,成交後大家分成。



我愛披薩1


人民日報是在中國報道民生,非常專業的媒體。他們之所以評價《安家》這樣的影視劇,是因為劇情的走向會影響到觀眾對於行業的誤解。

房產中介除了辛苦以外,還有翹單,跑單的情況。這些情況,不僅存在於各大公司之間的競爭,更是存在於同事之間。職場上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都是很正常的。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很多大學生,或者剛剛步入社會的人,看到這樣的劇情,會誤以為,這個世界多麼美好,沒有職場利益紛爭,只有互幫互助。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往往會傷害到我們的利益。

而真正的職場劇,應該表現這個職場中的兩面,一面為善,一面為惡。提醒所有想步入職場和剛步入職場的人,保護好自己的利益,擦亮眼睛,看世界!



幸福小福貴


最近的國產電視劇《完美關係》和《安家》都在熱播中,雖然大部分觀眾都對這兩部劇都感到滿意。但是隨著這兩部電視劇的更新,評分卻急轉直下。

就在這個時候,人民日報也點名批評了《安家》和《完美關係》,那麼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由資歷深厚的編劇六六,實力派演員羅晉、和孫儷主演的電視劇《安家》。是從一個普通的房產中介的視角來讓將普通大眾的在購房時的喜怒哀樂和辛酸歷程展現在了觀眾面前。

而《完美關係》則是由知名導演安健來拍攝,演員更是請來了佟麗婭、黃軒。主要是將公關行業在遇到突發事件時是怎麼樣迅速地解決問題的場景展現給觀眾。


《安家》與《完美關係》雖然開始的時候評分都挺高的,但是隨著劇情的發展和故事的推進,大部分國產電視劇的通病就都體現出來了,劇情拖沓注水嚴重,感情戲貫穿始終。這也是導致這兩部劇都是高開低走的重要原因,以至於《安家》的評分也僅僅只有6.2分只能勉強及格,而《完美關係》就更慘了,評分只有僅僅的3.9分。

關於人民日報的點評可以說很中肯,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這兩部電視劇的問題所在。人民日報的點評主要集中在下面幾個方面。

第一點:注水劇找實力演員也不行

雖然《安家》和《完美關係》的劇本都是由實力編劇編寫,但是卻都架不住後期的瘋狂注水。往往兩三集的劇情過去了,觀眾卻還是沒有明白這部劇到底要幹啥,尤其在後面幾集的時候這種情況顯得尤為嚴重。注水劇不僅僅表現在這兩部劇中,近些年來的國產小說改編劇尤其嚴重。在和日劇和韓劇比較時更加的嚴重,韓劇和日劇鮮有超過四十集的電視劇,就算有超過也很少會注水嚴重的情況,很多電視劇在看完後都顯得意猶未盡回味無窮。而反觀近些年的國產劇,很多人都是開著二倍速看電視劇,就算時和十幾年前的國產劇相比較確實一點進步都沒有還倒退了。


就是面對這樣的注水劇再好的實力派演員也不能挽救電視劇的口碑和評分。

第二:劇情懸浮始終不得人心

懸浮劇也不是這兩部劇的問題了,脫離實際,違背原理這隻會讓觀眾感到莫名其妙沒有代入感。雖然《安家》在題材和演員的選擇上的確是費了一番手腳,讓《安家》在一開始的時候的確獲得了一些列的好評,但是劇情的懸浮依舊無法彌補,這隻會讓觀眾感到無聊。

第三:國產劇不應該只會談情說愛

在人民日報的定評中,主要提到了孫儷。在經過早些年出演的一系列作品《甄嬛傳》、《玉觀音》等著名作品,孫儷儼然已經成為了一些導演心中流量的保證。以至於一些觀眾都認為“孫儷出品必是精品”,但就是這樣一個頂級的流量明心也頂不住在電視劇中談戀愛。雖然孫儷在前幾集的時候的確展現出了超高的表演才能,但是電視劇卻也變成了都市愛情。本應該是情節緊湊的事業題材,卻也被硬生生的拍攝成了都市愛情。都已經變成了套著職場劇的外殼,實際上卻是上演著都市愛情,現實版的瑪麗蘇故事。


第四:拍一行毀一行屢屢不止

近些年來職業劇層出不窮,可是真正算得上是合格的卻很少,更不要說精品了更是寥寥無幾。按理說由金牌編劇六六編寫劇本的電視劇《安家》。雖然前幾集的確表現出了職場的情節,但是到後面的劇情就變成人生的各種難題,都在忙著談戀愛變成了都市愛情故事。而房中介這個職業的故事,就變得少之又少。所以說,往常的職場劇,並不是完好的職場劇情。

真正好的一部電視劇,因該有自己的思想。明白自己要拍攝什麼,只有這樣才能讓觀眾喜愛,才能稱得上是一部好的電視劇。而不是把電視劇都拍成愛情故事,更不因該為了利益而在劇中強行灌水,一部用二倍速看的電視劇不能稱之為好劇。


星河電影


3月8日,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演技派救不了懸浮劇》的文章,對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安家》和《完美關係》作出評價,稱它們是“懸浮劇”,脫離現實。

劇中開始門店可以有雙店長,上班不穿制服,鄙視穿制服的都是野雞店,而且大家上班第一件事,竟然是在店長的尤克里裡的彈奏下,聲情並茂地來個大合唱。生活中真實的房產中介,是不是羨慕了呢?

《安家》在劇本開始便將職場矛盾展現的十分露骨,男主徐文昌將早會搞成早晨的演唱會,身為店主的房似錦卻翹起員工的單,萬年不開單的朱閃閃也被門店奉為“吉祥物”,這些無語的職場劇情,讓許多剛步入社會的人難以恭維,雖職場上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難免會有,但也不能過於脫離現實。

下面舉例說明:

第一,劇中海清飾演的宮醫生,是個萬年難搞的客戶,連南北通透的房子都看不上,看上了一套十年賣不出去的跑道房,其中房似錦竟然還有權利將代售的毛坯房,裝修成了精裝房,最後當下就拍板買下來,因為被閣樓可以看星星,坐在家裡就能擁有詩與遠方。

第二,小土豪黃老闆,來找中介,特別要求要買一套凶宅,被房似錦接待,隨後,凶宅也很快也很快售賣給這位迷信風水大師的土豪老闆,他只看了一眼,當場就拍板買單了。

第三,有一個客戶叫闞文濤,這位闞老闆財大氣粗,給自己在外面的小三知否小姐送了一棟房子。闞老闆的妻子闞太太得知這件事情後,就要和知否打官司要回房子。其實按理說房產中介把房子賣出去後,後續發展也不用管了,管你是送人還是買賣,和中介都什麼關係。房似錦和徐姑姑居然跑來勸說知否小姐把闞老闆送的房子還回去,中介是不是管太多了,別人打不打官司關中介什麼事。

不過《安家》這部戲雖然槽點多,但也不得不說很多劇情也是非常合理的,等客戶到半夜,被客戶罵,跳單,一些刁難不講理的客戶等等還是很貼近現實的。還是希望《安家》不會對大家產生對行業的理解誤差,影響大眾的價值觀,畢竟這只是電視劇情。





瓜子姐姐看劇


你好,非常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最近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演技派救不了懸浮劇》個文章。對最近播出的電視劇《安家》等作出評價,稱他們是“懸浮劇”。即使影后,影帝來做主演也沒能改變職業拒拍一行毀一行的職業作風。

《安家》到底是不是“懸浮劇”呢

《安家》的主題是房子,是關於房產中介這一行業的職業劇。他的前三集,講述了房似錦的心機手段,她的職業特點。生動紮實,讓觀眾看到了房產中介的辛苦和卑微,甚至是背後的套路,算計。如果一直維持前三集的水平,那就很不錯了。

但是後面的劇情與房產中介這一職業形象疏離。完全是胡編亂造,生搬硬套,不合常理。房產中介這一行業真的有權利將毛坯房變成精裝房銷售嗎?

阿超覺得這部劇的編劇,導演缺乏生活體驗,各種故事情節都是憑藉個人想象捏造出來。我認為影視劇應該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弘揚正能量。還不是為了利益故意製造話題吸引眼球。藝術來源生活可這部劇偏偏遠離生活。那現在的劇到底應不應該值得我們去追捧呢?


阿超愛追劇


雖然我沒看到人民日報的這篇文章,但是這部電視劇我看了,我說一下我的觀後感吧。

首先我感覺編劇把房似錦的媽媽潘貴雨寫的太狠了吧,世界上有對兒女這麼狠心的媽媽嗎?

其次就是說房產中介有不掙佣金,而且還倒貼五萬幫助客戶的嗎?你們認為有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