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晚清GDP世界第一,那麼清朝鋼鐵產量多嗎?

沈靜軒


鋼鐵是近代工業的基礎,然而一直到晚清的張之洞時期,才有了第一所綜合型鋼鐵冶煉工廠。這之前的中國基本只有鐵匠鋪。

1893年9月,張之洞的漢陽鋼鐵工廠建成,規模遠比他最初設想的要大。單就建成時間和規模來說,張之洞的這個工廠要比日本的第一座同類工廠早建成了7年,規模也比日本的第一座同類工廠大,在當時,堪稱亞洲第一。

國內一些人認為,漢陽鐵廠的建成,將使中國產的鐵能夠和歐美競爭。

然而遺憾的是,因為煤炭和鐵礦的原因,漢陽鐵廠一直無法全力投入生產。直到1896年初,盛宣懷在明知漢陽鐵廠困難重重的情況下,還是毅然來到武漢,和張之洞商談接辦鐵廠的事。才讓漢陽鐵廠有了歷史性轉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鋼鐵企業。

另外,江南製造總局是洋務派在1965—1885年所建的20所近代軍事工廠中建立最早、規模最大的一座重工業。在此期間,它製造出了中國第一臺機床、建成了中國第一座鍊鐵廠、煉出了中國第一爐鋼水、建成中國第一艘機動兵船。

到19世紀90年代,江南製造總局已經發展成為中國乃至東亞技術最先進、設備最齊全的機器工廠。

下面補充補充一點歷史知識。

我國早在商代就發展起來的鍊銅技術,為冶煉生鐵術的出現創造了堅實的基礎,促使我國古代人工冶鐵很快從低溫固態還原法躍進到高溫液態還原法,從塊鍊鐵躍進到可以直接用於鑄造的生鐵。

冶鐵技術的發明,在人類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人類對鐵的認識和使用是從隕鐵開始的。據考古資料,早在公元前14世紀左右,商代的先民就已經對隕鐵進行加工,並製成兵器。

生鐵的早期出現是我國古代鋼鐵技術發展最突出的特點也是優點,由此出發,產生了鑄鐵術、鐵範鑄造、鑄鐵柔化術、有球狀石墨的高強度鑄鐵等一系列比歐洲早1500年乃至2000年以上的重要技術創造。

春秋早期開始出現生鐵製品。生鐵是在較高溫度(1146℃)下,用木炭還原鐵礦石得到含碳量較高(超過2%)的液態鐵,這種鍊鐵方法稱作高溫液態還原法。

戰國是鐵器廣泛應用的時期。鐵礦大規模開發,鐵器也大批量生產。鐵器的使用已滲入到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據目前所知,至遲在戰國早期,我國已發明鑄鐵柔化技術。

戰國年間,許多富商大賈也經營冶鐵業,並將鐵器作為商品,來往於列國之間廣泛貿易,以獲取鉅額利潤。冶鐵業和鐵器貿易是戰國工商業的重要支柱。

唐宋時期,隨著炒鋼技術的進一步推廣和提高,農具漸由鑄制改成鍛制。

黃啟臣在《明代鋼鐵生產的發展》一文中,總結了古代的鋼鐵產量。

唐元和初年,每年的鐵產量是207萬斤;北宋治平年間,鐵產量是824萬1千斤;南宋初年是216萬2144斤(不包括北方的金國);元朝中統四年(1263年)584萬4000斤;明朝永樂初年,是1957萬5026斤。

這些數字可能並不確切,但是總體來說,可以看到,我國古代的鍊鐵技術並不好。





Genswell


首先歷史記載:晚清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可以年產12萬噸,其中可以產2萬噸鋼軌,這是亞洲當時最大的鋼鐵廠。

具體發展過程:1898年向德國資本求貸,1899年與日本簽訂“煤焦鐵礦石互售合同”。1904年又以大冶礦山作抵,不斷向日本資本借貸。至辛亥革命前,有鍊鐵爐3座,鍊鋼爐6座,年產生鐵約8萬噸,鋼近4萬噸,鋼軌2萬餘噸 。

其次,晚清GDP世界第一的說法分時間段。小編在《大國的興衰》引用經濟史學者貝羅克的統計下發現,晚清經濟總量世界第一的寶座在1890年被美國搶去。也就是我1890之前晚清是第一,可是單一的生產結構、落後的生產力沒有讓晚清保持第一。可惜啊




呂梁路過


你學過歷史嗎?

要是你年紀小還沒有學過我也不怪你了,你可以看看歷史書。

要是你年紀大了,書上的東西都還給老師了那我就無語了。建議你先從小學一年級學起。


憤怒的小豬


很少,都是土作坊。洋務運動後才出現現在鋼鐵業。


大爺在創業


誰說的第一?


用戶8228381749871


晚清的經濟總量在世界上也就在十四五位,英,德,美,法,日等國的GDP甩清朝好幾條街


沙漠之鷹731


幾乎為零。


一介布衣1976


沒聽說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