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黨徽的擔當

一枚黨徽的擔當

---信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張蕾

一枚黨徽的擔當

2020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疫情就是命令,信陽市疾控中心檢驗室共產黨員張蕾接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檢測工作任務,身先士卒的衝在疫情第一線。

作為一位80後微生物檢驗主管技師,曾參與過信陽市2007年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2008年手足口病流行、2009年H1N1甲流以及H9N2、H7N9禽流感等核酸檢測工作。面對此次來勢洶湧的疫情,既要保證檢測快速,又要保證結果準確,張蕾和檢測隊員們迅速有序地投入到實驗室檢測工作中,優化實驗流程、強化質量控制,克服防護物資短缺等困難,爭分奪秒、晝夜奮戰。

一枚黨徽的擔當

實驗室是一處24小時"不打烊"的地方。在對病毒傳染力和危害性還不夠了解的情況下,她和檢驗科同事按照3級防護要求穿上個人防護裝備進行實驗。防護服密不透風,時間一長汗水就會浸溼防護服裡面的衣物;長時間佩戴N95會讓人感覺胸悶、透不過氣來;護目鏡長時間會產生蒸汽導致視線模糊。在這種條件下,她在實驗室一待就是一天。一批樣本的檢測需要6個小時,經常忙到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

疫情初期,面對人員少、樣本量大、防護裝備短缺、手工提取樣本耗時較長等各種困難,檢測小組只能通過分組實驗、延長在實驗室的工作時間來降低每天防護用品的使用量,增加檢測樣本數。每人每次在實驗室都要工作6-8小時才能出來一次。好多次出了實驗室,就因為高強度工作和密閉的防護裝備導致出虛汗、頭暈目眩在廁所吐的昏天黑地,但是緩過來還是繼續堅持進實驗室,因為病人、醫護人員都在急迫的等待檢測數據。

每天都有樣本從各個縣區送來,她和同事們全天候堅守進行核酸檢測、複核,為全市病例確診工作把好最後的關卡。從最初的一天幾份樣本到一天200多份樣本,每天堅持14個小時的高強度工作,他們不斷挑戰著自己的極限。實驗室裡,從最開始的接收樣本、實驗準備,到核酸提取、PCR檢測,結果的分析、上報,再到最後的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平常人看來都是非常繁瑣的事情,但他們都能做到有條不紊、成竹在胸。脫掉防護服的她,臉上、額頭上被防護裝備勒出一道道紅色的痕跡,雙手被消毒液洗得發白。每次走出實驗室,都有一種想要虛脫的感覺,儘管很累,但累得值得。科學的檢測方法、一絲不苟的檢測態度,保證了檢測結果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每次檢測結果整理上報的時候是她最開心的時候,因為早一分鐘做出檢測結果,病人就可以早一分鐘獲得救治,密切接觸者早一分鐘進行隔離,疾病防控工作可以早一分鐘開展。

做為一名共產黨員,她時刻提醒自己要以實際行動踐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在工作中以自己的行動帶動和影響身邊的人。在她的幫助下,檢測小組的兩名同志積極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一名同志火線入黨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員!

她是妻子、母親,也是女兒,她更是廣大默默奉獻的疾控人中的一員。因為無暇照顧女兒,她把女兒送到了年邁的父母身邊,雖然每天工作結束都會想念、擔心家人,但也只能每天在睡覺前抽空和女兒、父母視頻一會兒。夫妻雖然都在疾控工作,每天卻很難見一面。在這場抗擊疫情戰鬥中,她舍小家為大家,義無反顧的衝上防控一線,用堅守和行動詮釋著"健康守門人"。

(通訊員:李曼、謝慧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