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生活器具(一)


【青玉鳳蝠紋如意】

  青玉鳳蝠如意,清,長42.7釐米。

  如意青玉質,如意頭靈芝形,上飾蝙蝠銜符節,配以靈芝紋。柄部修長彎曲,拱面上浮雕鳳紋和萬年青等圖案。

  《晉書》記載:王敦“每酒後輒詠魏武帝樂府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壺,壺邊盡缺。”唐代詩人李賀《始為奉禮憶昌谷山居》詩中有:“向壁懸如意,當簾閱角巾”之句。可見晉唐時代,我國已有如意。當時如意的功能主要是用來搔癢。

  作為工藝美術品的如意,以清代為多,明代亦有但今天已少見。如意的品類有琺琅如意、木嵌鑲如意、天然木如意、金如意、玉如意、沉香如意等等。康熙年間,如意大量出現在皇宮。溥儀時期,如意仍是皇帝與后妃們的把玩之物,寢殿中、寶座旁隨處可見,取吉祥、順心之蘊義,甚至皇帝還以如意賞賜親近的王公大臣。

【銀鍍金壽字火碗】

  銀鍍金壽字火碗,清晚期,高25釐米,直徑22.8釐米。   火碗銀質,由三部分組成,火碗、三角支架和小銀酒精碗,每部分可以分開。碗蓋及碗身

鏨刻有壽字,三角支架設計為如意形,都充分體現出清宮器物紋飾上吉祥美好的蘊意。   “壽”字,是人們用來祈求長壽的一個圖符。自古至今由“壽”字演化的圖案達三百餘種。其中有以單字表意的圖案,形長者叫“長壽”,形圓者稱“圓壽”或“團壽”等,也有多字表意的圖案,有“百壽圖”、“雙百壽圖”等,由不同形體的“壽”組成。“壽”字圖符在清宮中廣泛地運用於日常生活及禮儀生活中。更有將“壽”字圖符用於餐食製作中者,清代孔令貽向慈禧太后祝壽四品大碗菜中分別制有“萬”、“壽”、“無”、“疆”四字,餑餑四品中則有“壽字油糕”。   火碗為宮中暖餐具類,是宮廷中用來溫熱食品的器具。這件銀鍍金壽字火碗用於皇帝壽筵,做工精緻,為清宮典型的御膳器皿之一。

【水滸人物圖紙牌】

  水滸人物圖紙牌,清,牌長8.5釐米,寬0.4釐米。   紙牌是中國古代一種流行很廣的遊戲,是由唐代的葉子格發展衍變而成。紙牌因其玩法簡單又富有刺激性,成為國人十分熱衷的一種遊戲。   這副紙牌是清宮后妃當年使用的。整副牌為120張,牌呈長方形,牌面以白色為地,四周飾黑、綠、黃等各色邊。牌面根據需要呈現不同的圖形,諸如“萬貫”類有一萬至九萬,皆為水滸人物;“索子”皆為貫錢的索形;“文錢”則以圖形表示。牌中圖案刻畫細膩,線條簡潔而神態逼真,是清代宮廷遊戲中一件別具特色的遊戲器具。

【骨質麻將牌】

  骨質麻將牌,清,牌長2.3釐米,寬1.5釐米,高3.1釐米。   麻將牌是由明中葉的馬吊牌發展而來。其內在結構和遊戲規則都承繼了馬吊牌,是在長時間的遊戲中同骨牌、紙牌等鬥牌遊戲相互結合、嫁接,從而創造出的一種新的娛樂遊戲。玩麻將牌在清末逐漸成為國人最喜愛的休閒遊戲。   此副麻將牌是清宮后妃們日常遊戲所用,以象牙為面,竹木背,內容以條、“萬”字為主,選材精美,造型別致。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宮廷麻將牌將民間所用牌中的“中”、“發”改為“龍”、“鳳”,體現了皇家的特色。

【朱漆描金澡盆】

  朱漆描金澡盆,清,高31釐米,長110釐米,寬90釐米。   此澡盆是清代宮中使用的洗澡器具,木質,呈橢圓形,內外皆髹紅漆,上有描金勾蓮紋和卷草紋花卉紋飾飽滿富麗,色彩鮮豔。

【黃色緙絲鳳棲梧桐圖團扇】

  黃色緙絲鳳棲梧桐圖團扇,清,長49釐米,寬33.5釐米。

  宮扇作桐葉式。扇面於黃色地上緙織一棵梧桐樹,一隻鳳凰獨立於樹幹,湖石旁牡丹綻放。扇配四方紫檀木柄,通體刻“壽”字描金,兩端鑲象牙,系黃絲穗。此扇為雙面緙,配色自然柔和,緙工細緻入微。

  緙絲是中國傳統絲織工藝品種之一,歷史悠久,起源不晚於唐代,繁盛於宋代。在清代,緙織御製詩文書畫、梵經佛像、服裝等大為流行,且工藝較前代有了很大的發展,其中之一就是創造了雙面“透緙”技術,使織物兩面的花紋相同,線條清晰平整,特別適合裝飾插屏、扇子的使用要求,宮中有大量的團扇都使用了“透緙”的技術。由於緙絲工藝繁複,一件成功的作品,所用人力物力非普通人家可以承受,故有“一寸緙絲一寸金”之說,由此可見宮中后妃生活的奢華。

【八音盒】

  八音盒,19世紀,長51釐米,寬29釐米,高23釐米。   瑞士製作。八音盒為木質,外殼髹漆,盒內有音樂機械裝置。八音盒的發音部分由滾筒和簧片兩部分組成。每個滾筒上焊以有規律的凸點,附近有一個簧片,滾筒轉動,凸點從簧片邊緣劃過,由於凸點的不同,而使發音不同,再加上固定的轉速,旋轉一週,會奏出一首固定的樂曲。   此八音盒內配置了10個滾筒,每個滾筒能演奏4首曲子,可根據個人的喜好隨意更換滾筒。八音盒包括了多種樂器的聲音,清澈、透亮的音質給人們帶來美妙的享受。在製作上要求技藝精湛,所以在18、19世紀八音盒價格相當昂貴,僅在皇宮和上層社會中流傳,一般百姓望洋興嘆。

【銅鍍金累絲嵌翠三鑲如意】

  銅鍍金累絲嵌翠三鑲如意,清,長61釐米,寬15釐米,高15釐米。   如意通身為古銅錢紋,柄刻暗八仙,首、身、尾三處各嵌翠一塊,上琢竹子和松等圖案。鑲玉底座有團“壽”、蝴蝶等圖案循環圍繞。黃絲穗結如“壽”字,上下各系有兩個“萬”字紋的小繩。此如意製作精巧,根據黃籤所記,此為恭親王所進。   三鑲如意是乾隆時創造的一種新形制,初見於竹木材質的如意,此後非常流行,擴展到竹木以外的材質,所嵌也不止是玉飾。後產生出只鑲首尾的兩鑲如意和只鑲柄首的單鑲如意等異型。

【普洱茶膏】

  普洱茶膏,清晚期,盒長17.8釐米,寬10.5釐米,高3.9釐米。   雲南境內普洱茶歷史悠久,早在唐朝就有“西番有普茶”的記載,普茶即普洱茶。歷代普洱茶是在散茶的基礎上,再加工成多種形式的成品茶,普洱茶膏就是其中之一。它取材於雲南大葉普洱茶,經熬製、厭模兩道主要程序而成。其工藝極為考究,色如黑漆,膏體平滑細膩。造型呈四方

委角形,正面中心為團“壽”字,四角以蝙蝠紋裝飾,圖案佈局疏密均勻,花紋規整,紋樣呈陽文,與茶膏表平面形成鮮明的凸凹感,具有獨特的美感。據清晚期《本草綱目拾遺》卷六中記載,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脹受寒用薑湯發散出汗即愈;口破喉顙受熱疼痛,用五分噙口過夜即愈;受暑擦破皮血者,擦研敷之即愈”。可見,茶膏一年四季諸種欠安可醫,既可內服還可外用,方便快捷,可謂帝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茶中精品,一劑茶即為特色的養身良藥。

【人參茶膏】

  人參茶膏,清晚期,罐直徑12釐米,高14.5釐米。

  中國是發現茶葉、種植與利用茶葉最早的國家,自古就有“神農氏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記載。其中“荼”即是“茶”的意思。可知,茶最初為藥用。隨著時光的推移,民間積極借鑑前人的製茶經驗,逐漸形成散茶、緊壓茶(諸如茶磚、茶餅)等多品種。清代貢茶中的人參茶膏,是取名貴藥材中的人參與茶葉混合熬製,再用模板壓制成型。人參具有補五臟、安精神、除邪氣,以及治血崩等功效,將其與茶葉匹配製成茶膏,達到了既品嚐茶香,又益於身體滋補的目的,實為養生之妙。

  此茶膏呈長條形,將幾十塊裝入青花瓷罐,外用明黃緞包裹,一面墨書“人參茶膏”。明黃色在皇家用色中為最高等級,它揭示出此茶膏是帝后的飲品。

【燕窩】

  燕窩,清晚期,盒高13釐米,直徑22釐米。   此燕窩為貢品,盛放於圓盒中,燕窩形狀整齊,是燕窩中的上乘品。紅漆圓盒製作考究,上有描金五蝠捧壽圖案。   燕窩,系雨燕科金絲燕屬的幾種燕類以唾液,或絨羽混唾液,或纖維海藻、柔軟植物纖維混唾液凝結於崖洞等處築成的巢窩。分佈於印度、馬來群島及中國的廣東、海南島一帶。燕窩是上等的食用補品,中醫稱其具有養陰潤燥、養氣補中的作用,可治療虛勞咳嗽、咳血等疾病。清宮的燕窩來源於地方的大量進貢,食用時常與菜餚相配,又多做拼盤底座,或飲燕窩湯。


圖片來源於網絡、故宮博物院等;文章內容參考自網絡、書籍;若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