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就是春分啦!你們知道春分有哪些地方習俗嗎?

親子真好玩


春分這一天很有意思,白天黑夜各佔12個小時,又平分了春天。不僅如此,中國古代將春分分為三候:“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便是說春分日後,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天空便要打雷併發出閃電,哈哈,打雷這個有點玄幻,不過夏天確實喜歡電閃雷鳴,所以古人的智慧還是值得肯定的。

它既是傳統節日,從古代便有祭日儀式,到如今各個地方的習俗也都不盡相同,目前流傳比較廣為人知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我們不妨分類來評比。

1.春分之最匪夷所思遊戲——豎蛋

步驟: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

雖然不是很懂為什麼要選擇這個時間點,或許這代表著一年的希望吧,也正是難度較大,所以豎起來的雞蛋好不風光!大家可以跟家裡人來一個比拼,當然建議準備好工具,畢竟沒豎起來的雞蛋也別浪費了呀。

2.春分之最普天同慶活動——粘雀子嘴

春分這一天很多農戶會煮湯圓,用細竹叉扦著置於室外田邊地坎,希望這一年雀子不要再來吃糧食,唉,不得不說勞動人民確實不容易呀!不過這也表達一種對新一年的美好祝願。

3.春分之最津津有味活動——吃春菜

在這裡的春菜指的是野莧菜,在田野間尋覓,嫩綠的,細細棵,採回的春菜一般家裡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民間還有一則順口溜對此記述:“春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所以在此也提醒各位小夥伴要多吃蔬菜,四季平安。

4.春分之最有趣戶外活動——放風箏

春暖花開,探春就成了一項喜聞樂見的活動,歷經了一個寒冬的人們都迫不及待走進大自然感受春天的氣息,風箏高高掛,人們心頭喜。

5.春分之最隆重嚴肅活動——春祭

以前民間掃墓前先要在祠堂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殺豬、宰羊,請鼓手吹奏,由禮生念祭文,帶引行三獻禮。春分掃墓開始時,首先掃祭開基祖和遠祖墳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動。然後分房掃祭各房祖先墳墓,最後各家掃祭家庭私墓,一般會進行到清明左右。

看了上述五大之最,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個習俗呢?歡迎留言補充,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無論哪種活動,都象徵著人們的期盼和希望。


柒味


再過幾天就是春分,春分,就是表示從這天起,晝夜開始平分。

春分的習俗有哪些?

春天萬物復甦,滿山遍野的各種野菜正是最鮮美的時候,所以各地都會有食春鮮的習慣。就拿我所在的龍口當地來說,每年春分,當地人就有吃野菜大包的習俗,尤其是芥菜和苦菜。所以每到春分節氣,龍口各地的集市上出售野菜的攤主特別多,這些野菜大多是從山裡刨來,無汙染而且味道還特別好。

我有位鄰居就是南山當地人,聽他說他從小就記得春分這天,家家都要吃“春八鮮”其中就有薺菜和苦菜。

大家看,這是我從山裡挖來的薺菜。清水洗淨剁碎,再加上五花肉餡,包出的水餃那叫香。



半個南山人


天造四時,地生萬物,日月輪迴,晝夜交替,週而復始,形成了“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現象。大致每年的3月20前後為“春分”節氣,又稱“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春分太陽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晝夜時間相等,晝夜平分。民間有“春分秋分,晝夜平分”的諺語。如果說“驚蟄”是春雷驚動萬物的春耕時節,那麼“春分”則是陰陽和合向暖的播種時節。明天就是春分了,隨著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明顯好轉和復工復產的有序推進,我們可以親身感受“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的美好春景。春分時節,各地習俗不同。在江南一帶,有“戒火草”習俗,人們在屋頂上種草,祈求年內不發生火災。在安徽一帶,兒童們敲擊鐵器,聲音傳向八方,叫“逐疫氣”、“逐毛狗”、“逐野貓”。在江、浙、晉、魯、冀多地,有“釀酒”和“吃春菜”習俗。尤其北方春分吃春菜十分盛行,如苦苦菜、灰灰菜、野莧菜等。在江南、福建一帶,有“犒耕牛、祭百鳥”、“送春牛”、“粘雀子嘴”、“拜神、祈福、祭祀”等春分習俗。我最感興趣的還是“春分踏青放風箏”和“春分豎雞蛋”。北方“放風箏”和“賞桃花”是人們做多的選擇,溫柔的春風裡,在空曠地帶肆意奔跑,雙目仰視風箏,你試誰放風箏更高。這豎雞蛋想玩沒怎麼玩過,要講究點技巧。據說,春分這天南北半球晝夜等長,地球地軸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相對處於力量平衡狀態,再加上雞蛋兩頭表面不平,把雞蛋豎起來也就不奇怪了。易經卦象六爻體解有“陽長陰消,陰長陽息”交替變更,也正是中春之月的內涵。陰曆十二個月,各對應一個卦象,如正月對應“地天泰卦”,由“立春”到“雨水”時段,為陰陽協和,萬物蓄機待發。二月對應“雷天大壯卦”,由“驚蟄”到“春分”時段,萬物健壯欣欣向榮。“大壯卦”下乾上震,乾為天,震為雷,天雷鳴,雲雷滾,陽氣轉盛,萬物生長。所以,春分時節我們要不負春光。俗話說“春分麥起身,肥水要緊跟”,一場春雨一場暖,春雨過後農田忙。我們要做好春管、春耕、春播等農時工作。同時也要抓住春分調養身體的大好時機,關注養肝、護腎、強脾、健胃。適當戶外運動,加強鍛鍊,提高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


藍袍有話說


春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今天的日出和日落都是6點。

春分這一天都有這些習俗:

一、豎蛋

“春分到,蛋兒俏”,春分也成了豎蛋遊戲的最佳時光。豎立起來的蛋兒好不風光。

二、吃春菜

“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很多人都去採摘春菜。採回的春菜一般家裡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有順口溜道:“春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

三、送春牛

春分隨之即到,其時便出現挨家送春牛圖的。其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曆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曰“春牛圖”。

四、春祭

二月春分,開始掃墓祭祖,也叫春祭。春季祭祖掃墓,都從春分或更早一些時候開始,最遲清明要掃完。


換個角度看文旅


1.祭祖。掃墓前先要在祠堂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

2.放風箏。在春分當天大人們也會參與活動,相互競爭看誰的風箏放的高.


伊人海灘


豎蛋,吃春菜,送春牛,粘雀子嘴,春祭,拜神。


禪語悟道


春分古時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一般有豎蛋,吃春菜,送春牛,春祭等習俗。


不長肉的大叔


春分的習俗有看社戲、玩立蛋、盪鞦韆、放風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