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貧搬遷 眉山湧現一批基層好乾部致富帶頭人(三)

四川新聞網眉山3月18日訊(呂偉利)沒有一種夢想,比擺脫貧困更加讓人豪邁壯闊、意氣奮發;沒有一種幸福,比迎接新生活更加安逸舒適、幸福滿滿!本網從眉山市發改委獲悉,由眉山市發改委、眉山市各區縣及有關鄉鎮具體實施的“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已全面完成。

據悉,眉山市“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為32902人,佔全市總貧困人口的20.3%,涉及全市6個區縣120個鄉鎮996個村。全市已搬遷完成11958戶32902人,共建成住房11958套,建成住房面積81.8萬平方米,復墾及修復生態面積2648畝;完成搬遷區域內道路1273公里,電網195千米,飲水管道51千米等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17.05億元。32902人已全部實現穩定脫貧。

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在眉山也湧現了一大批基層好乾部,致富帶頭人。洪雅縣原三寶鎮黨委書記謝平、丹稜縣丹稜鎮龍鵠村第一書記劉強、仁壽縣懷仁街道辦鋼鐵社區易地扶貧搬遷戶徐湧就是這群搬遷人中的典型代表。本網將做系列報道。

謝平 初心不改撐起易地搬遷群眾一片豔陽天

謝平,男,漢族,中共黨員,1975年9月10日出生,大學文化,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任洪雅縣原三寶鎮黨委書記,現任柳江古鎮景區管委會主任。三寶鎮幅員面積37.87平方千米,轄6村1社區,總人口1.7萬人,全鎮有市級貧困村2個,建檔立卡貧困戶240戶688人,易地搬遷任務42戶136人。到任之初,正是全面打響新時期脫貧攻堅戰,確保取得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謝平同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帶領全鎮黨員幹部齊心協力、真抓實幹、攻堅克難,在統籌抓好全鎮脫貧攻堅的同時,突出抓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實現了易地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為易地搬遷群眾撐起了一片豔陽天。

用腳步丈量民情 他讓真情贏得民心

他,用腳步丈量民情,走遍轄區每一戶貧困戶,尤其是對易地搬遷群眾的需求最清楚。多年的鄉鎮工作經歷讓他明白,不瞭解清楚易地搬遷群眾的真實想法,解決好他們的後顧之憂,就不會有易地搬遷群眾的積極支持,就做不到安居與樂業並重、搬遷與脫貧同步。兩年來,無論颳風下雨、週末晚上,謝平同志總會找到時間,與鎮上幹部一道,深入易地搬遷群眾家中,與易地搬遷群眾交心長談,從家庭人口、務工情況、收入來源、子女入學、易地搬遷政策等,只要與這個家庭有關的信息,都會詳細瞭解,所有易地搬遷群眾的基本情況都裝在了他的心裡,無論提到哪戶,他都能如數家珍,說得清清楚楚。一同前往的同志事後都說:“書記,你好像查戶口的。”他總是笑笑說:“我是當過警察的,職業習慣。”兩年來,每一戶易地搬遷群眾搬入新家,都會第一時間來到家中,看看習慣了新的生活沒有,看看家裡還有什麼需要添置,看看後續幫扶措施落實了沒有。每次來到李槽村易地搬遷到場鎮生活的貧困戶張安太家,老人總是拉著謝平同志的手,高興地說:“感謝共產黨的易地搬遷好政策,讓我們一家人過上場鎮的生活。”說到動情處,老人還會拿出笛子吹上一曲,表達由衷的喜悅之情。

兩年來,謝平同志始終把易地搬遷群眾的冷暖記在心中,設身處地為易地搬遷群眾排憂解難,用真情贏得了民心,易地搬遷群眾積極響應,嚴格按照易地搬遷“三條紅線”要求,圓滿完成全鎮42戶136人易地搬遷任務,其中場鎮購房23戶89人,投親靠友6戶10人,分散自建13戶37人。

易地扶贫搬迁 眉山涌现一批基层好干部致富带头人(三)

李槽村搬遷戶張安太吹起了幸福小曲

易地扶贫搬迁 眉山涌现一批基层好干部致富带头人(三)

謝平夜訪易地扶貧搬遷戶瞭解其生產生活狀況

讓實幹詮釋盡責 他讓易地搬遷群眾養成好習慣

窮窩好挪,習慣難養。2017年12月的一天,謝平同志來到川溪村易地搬遷群眾周邦應新家,眼前的一幕讓他不寒而慄,一大堆未清洗的碗筷隨處亂放,一張床佔據在廚房,顯得擁擠不堪,雜物堆滿整個新居,讓人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這哪裡是易地搬遷後的新景象。村主任一邊厲聲責問周邦應整的什麼名堂,一邊不好意思地解釋到:“周邦應老婆有智障,周邦應又懶,下來馬上整改。”從周邦應家出來,謝平同志隨機走訪了7戶易地搬遷群眾,儘管搬到了新家,但生活習慣還是老樣子,全鎮像周邦應一樣的搬遷戶還不在少數。不能讓易地搬遷群眾簡單搬完了事,如何讓易地搬遷群眾舒心搬遷、放心入住、安心發展、暖心生活,養成自力更生、勤勞致富、文明衛生的好習慣、好風氣,成為了謝平同志心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扶貧先扶志,從此川溪村易地搬遷戶周邦應家、聯和村易地搬遷戶白春明家、李槽村王朝林家、熊園村鄧元炳家等易地搬遷戶成了他的時刻牽掛的對象。每到一家,謝平同志總會與幫扶幹部一道,不厭其煩告訴易地搬遷群眾怎樣養成好習慣。每次看到沒有改變的周邦應,謝平同志雖然氣不打一處來,但強烈的責任感告誡自己,脫貧攻堅重任在肩,沒有引導教育好群眾,就是失職,改變群眾的陋習,只有實幹。通過一次次語重心長的引導,不厭其煩的幫扶,終於讓周邦應幡然醒悟,丟掉了“等、靠、要”思想,養起了100多隻鴨子,家裡也乾淨了。鄰居周邦銀說:“周邦應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不再懶了,還是謝書記有辦法。”如今,三寶鎮易地搬遷群眾不僅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而且在易地搬遷中越來越有“獲得感、幸福感”。

易地扶贫搬迁 眉山涌现一批基层好干部致富带头人(三)

謝平在周仕成建房過程中化解其與施工方矛盾糾紛

用產業惠及百姓 他讓脫貧成為現實

易地搬遷,不只是簡單“拔窮根”,而是要給搬遷群眾鋪好實現脫貧的“致富路”。在謝平同志的心裡,始終清醒的認識到,易地搬遷並非“一搬就富”的靈丹妙藥,“搬得出”只是易地扶貧搬遷萬里長征走完的第一步,實現“穩得住、能致富”的任務無疑更為繁重。能否過上好日子,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是易地搬遷群眾最迫切關心的。看到易地搬遷群眾期盼的目光,謝平同志與黨委班子成員、鎮脫貧辦同志一起,認真研究後續幫扶措施,確定了“產業扶持+就業扶持+技術支持”,強化後續脫貧發展的思路,得到了縣級部門的認可和支持,縣發改局、縣扶貧開發局、縣農業農村局現場辦公,省級扶貧資金“抱團發展”項目迅速落地。

2018年6月,率先在保坪村啟動實施藤椒種植抱團發展項目,成立保坪村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投入資金52.2萬元,採取“專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方式實施,建成抱團發展藤椒基地150畝,吸納貧困戶63戶,其中易地搬遷戶16戶,以資金入股方式加入合作社,每年定期分紅,2018年貧困戶基地務工收入最高達到了4000元,投產前每年每戶定額分紅300元。保坪村易地搬遷群眾伍紀全在領到務工收入和分紅時,喜悅之情溢於言表,連連稱謝:“這樣的幫扶措施實在,我們越幹越起勁。”保坪村貧困群眾鞏固脫貧成效有路子了,謝平同志又把工作重心放到了其它村,因地制宜實施產業扶持項目,提出了在李槽村以“合作社+公司+貧困戶”方式實施產業抱團發展,帶動其它村一起加入,吸納易地搬遷戶15戶。積極發動社會力量,依託在川溪村投資的致富帶頭人楊勇,成立新芽專業合作社,以訂單農業與貧困戶合作,貧困戶負責種植蔬菜,合作社提供種苗和種植技術,回收貧困戶種植的蔬菜進行加工遠銷日本,農業專家經常深入田間地頭,為易地搬遷戶進行產業指導,極大地增強了貧困群眾種植信心。

“就近就業能起到立竿見影效果,大家要宣傳好就業信息,務必把貧困戶就業作為一項硬任務抓好抓實。”謝平同志在鎮幹部會上發出了動員令,全鎮幹部積極向貧困戶提供就業信息,鼓勵易地搬遷戶中的年輕人外出務工,2018年、2019年,易地搬遷戶外出務工穩定在43人,最低收入也在2萬元以上,公益性崗位就業2人,年收入達9600元。在謝平同志的關心下,易地搬遷戶胡幫芝、李廣清、張安太在場鎮落實了一份保潔工作,月收入達到了1000元,易地搬遷戶鄧元炳在鎮汙水處理廠務工,易地搬遷戶王開銀、王開紅、羅安華在鎮加工廠上班,看著易地搬遷群眾都有了工作,開啟了新生活,與謝平同志一道並肩戰鬥的同志們,心中更加充滿了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的信心,在脫貧攻堅路上鏗鏘有力闊步前行。(眉山市發改委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