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看中國之安徽:蕪湖。

因《太平寰宇記》載,鳩茲附近有一長形湖泊,“蓄水不深而生蕪藻”得名。

地名看中國之安徽:蕪湖。

春秋屬吳國,時稱鳩茲。戰國時期,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王勾踐滅吳,鳩茲屬越。周赧王九年(前306年),楚滅越,鳩茲屬楚,故有“吳頭楚尾”之稱。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分天下為三十六郡,鳩茲屬鄣郡的丹陽縣。漢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改鄣郡為丹陽郡,領縣十七,鳩茲易名蕪湖,為其縣之一。三國時期,蕪湖屬東吳。黃武二年(223年)孫權將蕪湖縣治由鳩茲故地遷至今青弋江北岸雞毛山一帶的高地上,仍屬丹陽郡,並由此發展,成為蕪湖最老的城區。北宋開寶八年(975年),蕪湖屬宣州。太平興國二年(977年)改屬太平州。約在11世紀初,蕪湖曾築城,稱之宋城,今北門外高城坂、東門外鼓崗樓等處,皆為宋城遺址。南宋建炎年間(1127~1130年),水賊邵青寇宣州,進圍太平(今當塗縣),並掠蕪湖,舊存城壘悉毀於兵。淳熙七年(1180年),又築城,後漸廢。明萬曆三年(1575年),蕪湖再築城,城址部分與宋城重合,但重心西移、範圍縮小。此後數百年,蕪湖雖幾經戰亂,但城區一直以明城為基礎,不斷向外發展擴大。

清順治二年(1645年),蕪湖縣屬江南布政使太平府。康熙六年(1667年),蕪湖屬安徽省太平府。光緒二年(1876年),英國強迫清廷簽訂《中英煙臺條約》,蕪湖被列為對外通商口岸,並設立租界。清末蕪湖發展成為米市,與長沙、九江和無錫並稱為全國四大米市。1912年,廢府、州、廳而存縣、道,蕪湖縣直屬安徽省。1914年,設蕪湖道,轄皖南23縣,蕪湖為道治首邑及通商口岸,列為甲等縣。1938~1945年,蕪湖為日偽佔領。抗日戰爭勝利後,蕪湖為第六專區駐地,設皖南行署,轄省第六區的蕪湖、當塗、無為、繁昌四縣。1949年4月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蕪湖;4月27日,成立蕪湖市軍事管制委員會,直屬南京軍事管制委員會。

地名看中國之安徽:蕪湖。

1949年5月10日,蕪湖市人民政府成立,以原蕪湖縣城區及部分近郊為市域;5月12日,蕪湖縣人民政府成立。蕪湖市、縣分置。蕪湖自此正式設立市建制。蕪湖市屬皖南行政公署,也是行署駐地。1952年8月,皖南行政公署撤銷,安徽省人民政府成立。蕪湖市改由安徽省人民政府領導,為省直轄市。1953年12月,蕪湖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撤銷。1956年1月,蕪湖專署、徽州專署合併,稱蕪湖專署,專署駐蕪湖市;6月,當塗縣四山鄉四山、曹姑兩個高級社劃歸蕪湖市管轄。1958年6月,和縣裕溪鎮劃歸蕪湖市。蕪湖市改屬蕪湖專區;11月,當塗縣大橋鄉扁擔河以南地區7個生產隊劃歸蕪湖市管轄,全市共設新蕪、長街、環城、郊區4個區和裕溪鎮1個直屬鎮。1960年1月,蕪湖專區與蕪湖市分設,蕪湖市屬省和蕪湖專區雙重領導。1961年4月,蕪湖專區分為蕪湖、徽州2個專署,蕪湖專署仍駐蕪湖市,蕪湖市改為直屬安徽省。1963年原大橋鄉7個大隊由蕪湖市劃歸當塗縣。裕溪口區的朱房等12個生產隊由蕪湖市劃歸和縣。1965年大橋公社劃歸當塗縣,裕珠公社劃歸和縣;7月蕪湖市改屬蕪湖專區。1967年12月,蕪湖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成立。1968年4月,市軍管會撤銷;5月蕪湖市革命委員會成立。1971年3月,蕪湖專區改名為蕪湖地區,蕪湖市、蕪湖縣同屬蕪湖地區。1973年2月,蕪湖市由地轄市改為省轄市。1980年1月,蕪湖地區行政公署由蕪湖市遷駐宣城縣,並改名為宣城地區行政公署,蕪湖縣劃歸蕪湖市領導;8月蕪湖市革命委員會撤銷,成立蕪湖市人民政府。市轄蕪湖縣和鏡湖、新蕪、馬塘、四褐山、裕溪口、郊區6區。

1983年6月,宣城地區的繁昌縣、南陵縣、青陽縣和九華山管理處劃歸蕪湖市管轄,當塗縣的大橋公社劃歸蕪湖市郊區。1985年,蕪湖市轄蕪湖、繁昌、南陵、青陽4縣,鏡湖、新蕪、馬塘、四褐山、裕溪口、郊區6區和九華山管理處。1988年8月,安徽省設立池州地區,蕪湖市的青陽縣和九華山管理處劃歸池州地區。1990年3月,撤銷裕溪口區、四褐山區、郊區,設立鳩江區。蕪湖市轄鏡湖、新蕪、鳩江、馬塘4區和蕪湖、繁昌、南陵3縣。2006年2月,鏡湖區、新蕪區撤銷,設立鏡湖區、三山區,馬塘區更名為弋江區。蕪湖市轄鏡湖、弋江、鳩江、三山4區和蕪湖、繁昌、南陵3縣。

2011年8月,安徽省撤銷地級巢湖市,原巢湖市所轄的無為縣、和縣沈巷鎮劃歸蕪湖市。2013年3月,蕪湖市二壩鎮和無為縣湯溝鎮劃歸鳩江區管轄 。2014年4月,無為縣白茆鎮劃歸鳩江區管轄。2019年12月16日,經國務院批准,民政部批覆同意撤銷無為縣,設立縣級無為市。以原無為縣的行政區域為無為市的行政區域,無為市人民政府駐無城鎮二壩路1號。無為市由安徽省直轄,蕪湖市代管。

地名看中國之安徽:蕪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