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隆鎮郭集小學教師崔玉春:年近花甲變主播,與網絡“親密接觸”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湯錦瑤

大家印象中的網絡主播,或漂亮,或帥氣,或具備良好的口才。而臨邑縣興隆鎮郭集小學的崔玉春老師,顛覆了學生及家長心中的主播形象:飽經風霜的臉上,刻著幾道深深的皺紋,一雙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窩裡,頭髮梳得整整齊齊,沒有一絲凌亂,銀絲般的白髮毫無遮掩地展露在兩鬢。在直播授課中,這位年近花甲的教師與時俱進,和新媒體技術有了“親密接觸”。

兴隆镇郭集小学教师崔玉春:年近花甲变主播,与网络“亲密接触”

“同學們,我們開始上課啦!”上午8:00,雖然沒有清脆的上課鈴聲,但臨邑縣興隆鎮郭集小學二年級的語文老師崔玉春與往常一樣準時開啟了教學課程,全班23名小學生也端端正正地坐在書桌前,或是用手機、或是用電腦看著屏幕前那張熟悉的面孔,聽著久違的講課聲。屏幕前的崔老師,將課展現得生動直觀、趣味十足。然而,就是這短短30分鐘的課程,崔老師卻從家裡磨了一晚上。

面對形勢嚴峻的疫情,臨邑縣興隆鎮郭集小學嚴格執行線上教學的安排部署,第一時間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線上教學領導小組,統籌安排,使全校教師有序進行線上教學等各項工作,開啟了“停課不停學”的網絡教學模式。從“三尺講臺”直接跨越到“屏幕前的你”,59歲的崔玉春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真是活到老學到老啊!”在接到“停課不停學”通知的那一刻,崔玉春就做好一切準備。眼睛看不清,戴上老花鏡;不會使用網絡教學,就向年輕老師學習,把每一個細節都摸透,確保授課中熟練使用。與此同時,他密切聯繫家長,將開展“停課不停學”的相關文件及時上傳家長群,引導家長先行學習,組織家長下載釘釘等學習軟件,無論家長何時提出問題,他都能第一時間耐心解答。

“心汝,重寫幾遍拂字。”“雨涵,在光線好的地方寫字吧!”……線上教學時,崔玉春給每個同學都用了親暱的稱呼。沒有黑板,他就將講義或習題一個字一個字地抄寫在白紙上;不太會直播,他就一遍又一遍地講解。工作中的崔玉春極其認真,每天清晨,早早在群裡打卡報平安;自己的每一項數據,每一項任務都精準上報;為了上好每一節課,他事先研讀視頻教學裡的每一個知識點,認真記下每個環節,並一一做總結,以便精準把握重點、難點,結合學生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根據二年級學生的特點,崔玉春老師不斷地斟酌學習內容和習題難易,每當一條內容發出去,他就不停地盯著手機屏幕,有時一盯就是一上午。為了讓學生紮實地掌握課堂所學內容,他精心設計與佈置作業,並及時做出反饋。

因為家離學校很近,除了教學以外,崔玉春還主動請纓守護校園,定時定期去學校值班,打掃衛生,為校園消毒。

“經過1個月的網課,我現在打字也快了,跟孩子和家長們溝通得更多了。”崔玉春說,線上教學讓他又掌握了一項新技能。如今,疫情還沒有結束,他每天依然堅持上線為孩子們直播。“疫情當前,所有人都應嚴陣以待。在這場疫情中,有人奮戰在疫情一線,也需要有人宅家堅守。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更有特殊的責任與使命,要努力站好自己的崗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