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最後一集中,為什麼甄嬛對垂死的雍正說,“或許從一開始就都是錯的”?

雲中雕刻你的容顏


說起宮鬥劇,總有一些經典層出不窮,其中《甄嬛傳》就是一個非常經典的例子。即使是時隔多年,人們對劇中的情節依然倒背如流,回顧曾經的經典,許多片段依然歷歷在目。《甄嬛傳》中最讓人矚目並且琢磨不透的,並不是十七爺果郡王和貴妃甄嬛刻骨銘心的愛戀,而是雍正皇帝和他心目中純元皇后的“替身”甄嬛的愛恨情仇。有些人認為甄嬛只是雍正用來寄託對已故皇后思念的一個替身而已,而有的人則認為雍正早已不知不覺深陷其中,並且深深的愛上了甄嬛。那麼雍正對甄嬛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感情呢?

《甄嬛傳》主要講述了一位名叫甄嬛的女子成為太皇太后的故事。她因長相貌美,更是像極了皇帝的已故皇后純元,由此進入宮中成為皇帝的寵妃。但是在此期間她逐漸發現了伴君如伴虎,在深宮中,她“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的願望早已變成空中樓閣、鏡花水月。終於她在一次次被陷害之後離宮帶髮修行,期間與處處照顧她的十七王爺果郡王暗生情愫。但不料果郡王誤死,甄嬛認為是皇帝所為,心灰意冷的她決定進宮報復。誰知天意弄人,原來果郡王並沒有身亡,反而此時的甄嬛卻又一次深陷泥潭。最終二人的私情被皇帝察覺,皇帝命甄寰殺死了果郡王。甄嬛也由此變得胸有城府,對皇帝懷恨在心,最終一步步爬升成為太皇太后,卻再也記不起當初開心單純時的樣子。從劇情來看,雍正對甄嬛的感情顯然是非常複雜的。

首先,最初的雍正對甄嬛沒有感情,只是把她當作純元的替身。我們都知道雍正對純元皇后的感情是常人無法替代的,就連宜修也是勉為其難靠著太后保著才登上後位的。“自從你走後,我愛的人都像你。”雍正就證實了這句話,所以從此之後他所有的妃子,都和純元有著某種相似的地方,就算有極少數不像,也是像華妃這樣為了安撫大臣的政治婚姻,或者有的只是圖一個樂子,沒人能代替純元。同樣甄嬛也是,在最開始的時候,若不是因為她與純元有幾分相似,是絕對不會入宮做妃子的。包括再後來甄嬛誤穿了純元的衣服,遭到雍正大發雷霆等等一系列事情,都印證了這一點。

其次,雍正後來逐漸對甄嬛產生了感情。二人在一起生活久了,孩子也有了,加上在一起的點點滴滴,都會讓雍正對甄嬛產生感情。人是感性動物,養個寵物都會有感情,何況是與自己日日朝夕相處的美人呢?況且甄嬛不止是一個花瓶,她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才女。既能跳出美豔動人的“驚鴻舞”,又能吟詩作對。她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小任性的同時還不忘了展現自己少女的柔情。這樣的女人別說是皇帝,放任何一個男子都會為之所動。所以雍正一次次的為了甄嬛打破陳規,為了滿足她的心願,破例賜她椒房之喜等等。

最後,雍正對甄嬛最終因愛生恨,又愛又恨。男人都喜歡自己追求不到的東西,皇帝也是如此。在最初的時候雍正可以輕而易舉的得到甄嬛,所以他覺得慢慢的就膩了,又添新人之後對甄嬛更加冷淡。甄嬛出宮修行事件使得二人小別勝新歡,雍正在此期間更加的思念她,渴望重新得到她。

然而,就在得到她之後,卻發現原來自己日思夜想的愛妃心中卻另有他人,別人也就罷了,還是自己的親弟弟。這讓掌控欲極強的雍正震怒,雖然他表面上鎮定自若,實際上內心深處卻早就洶湧澎湃,暗藏殺機。他巴不得將果郡王除之而後快。同時對自己妃子的出軌也是恨之又恨,可是他沒料到其實自己早已對甄嬛動了情,即使再怨恨,也無法邁過去除掉她心裡這道坎。所以他只能在懷疑、憤怒、傷心、震驚、悲哀等複雜的情感中面對甄嬛。

那年杏花微雨,不說你是果郡王,或許這一開始就是錯的。心中盡有千百事,可憐生在帝王家。雍正對甄嬛的感情總體來說是愛恨相持的,皇帝有皇帝的悲哀,妃子有妃子的悲哀。深宮表面上的繁榮富貴背後又隱藏著多少悽慘,這中間的種種道理誰又能說得清楚呢?


白羅蒂


甄嬛對雍正說:”記得那年杏花微雨,你說你是果郡王,或許從一開始就是錯的。“當年初遇,他說他是果郡王,單純的她就這樣單純的喜歡上了他,無關任何權勢利益。她滿心歡喜的接受了她心愛的四郎,也得到了四郎對她格外的寵愛與垂憐,她以為她的四郎對她是由心的愛與呵護,她以為自己找到了一生的良人,她把他當作她的夫,她的天,她可以全心信賴與依靠的肩膀。哪怕深宮陰謀迭起,黑暗層生,只要有他在,亦溫暖,亦幸福!

卻沒想到,她的四郎對他滿心的疼愛只是因為把她當作純元皇后的替身而已。她錯付了真心,這就是一錯。甄嬛是那麼驕傲的一個女子,怎麼會甘心當別人的替身,寧願捨棄,寧願不愛,也要做自己。從此不再四郎,只皇上,從此真心不復。她又是那麼倔強,不肯向皇上認錯,寧願遠走甘露寺受苦也不願低頭服軟當替身。苦經幾年,她在甘露寺與果郡王終於攤開心扉相愛,卻因為消息失誤,又因家人性命不得不重返宮中,陰差陽錯與果郡王錯過,這時她對皇上已經無任何感情,卻不得不虛與委蛇,這是二錯。

雍正因懷疑甄嬛與果郡王有私情,利用甄嬛之手親手毒殺果郡王,這是三錯。果郡王之死,甄嬛徹底心死,從此再無任何真心,只有算計。她從熹妃走到貴妃,一切都與她的意志相違背,她身邊的所有人都相繼死去,她的心從此不再歡悅,只剩下沉沉的死寂,心早已滄桑。

歸根到底,她和雍正走到那樣的地步,命運弄人,如果一開始,不,如果沒有開始,那可能就沒有這般痛苦的命運和結局吧!


太陽小仙女吖


  • 甄嬛說:那年杏花微雨 你說你是果郡王,或許一開始便都是錯的。

《甄嬛傳》這麼多年一直是我比較喜歡的電視劇,N刷全劇。

初進宮中的甄嬛因為夏東春的事情受了驚嚇生病,一直避寵,是個碎玉軒裡無寵的常在。御花園裡,春光乍好,杏花微雨,隨風飄散,芳香四溢,風和日麗,好一幅春光之景。待病情好轉,在鞦韆靜坐,吹一曲與景合宜的調子,賞花吹簫,好不清新愉悅。而同樣賞春的皇上聽曲而至,見眼前女子,姿容清麗,才氣四溢,然不知身份,想要搭訕,礙於皇帝身份,為了贏得美人心,謊稱是英俊瀟灑美名在外的果郡王。甄嬛見眼前之人談吐甚佳便信了,還對眼前之人略有好感,私底下讓宮女打聽果郡王的行蹤,確認之後更對他好感倍增,情愫漸生。皇上一見傾心,便相約再次會面討論曲譜,卻被餘答應的羞辱暴露了身份,甄嬛被升位份,在侍寢之後相處中又慢慢愛上了皇上,卻被皇上當做她人替身,丹心錯付,致使甄嬛絕望離宮修行,遇上了真正的果郡王。危難之中,身患寒疾,果郡王以命相救,感動了甄嬛並愛上了他。後來又因父親遠放寧古塔生病,性命垂危,剛好遇上果郡王發生意外丟了性命。毫無希望手足無措的甄嬛,走投無路為救家人性命設計重回宮中,卻沒想要最後被皇上偶然間發現了果郡王對皇嫂的覬覦,用毒瘤賜死了果郡王,後來又發現兒子並非親生要殺死兒子。甄嬛忍無可忍。縱容寧貴人殺了皇上且告知了真相。甄嬛對皇上的感情是由愛到恨的一個過程,她一開始是真心愛過皇上的,後來也是恨毒了皇上,這一切都是皇上的無情所造就得。果郡王的死是甄嬛一生的痛,用真相報復他,錯就錯在皇上就不該一開始說自己是果郡王,還毀了自己的一生。真正的造物弄人。或許甄嬛從一開始在未進宮喜歡的就是果郡王,不是皇上,一如痴心到死的孟靜嫻。





醉是三月春好看


甄嬛對皇上的感情是由愛到恨的一個過程,她一開始是真心愛過皇上的,後來也是恨毒了皇上,這一切都是皇上的無情所造就的,皇上在臨終前,甄嬛對皇上說也許從一開始就是錯的,這一句話中包含了多種深意,也能體現出甄嬛的悔恨與哀傷之情。

在殿選的時候皇上就對甄嬛印象深刻,將她選進宮封為了常在,並賜號為菀,那是皇上第一次見甄嬛,但是礙於皇家威嚴,甄嬛並未敢直視皇上,又因離殿堂較遠,所以甄嬛並未看清皇上的臉,後來甄嬛進宮之後住在碎玉軒,碎玉軒偏遠在別人看來是個不好的去處,但是對於甄嬛來說正好隨了甄嬛的心,因為甄嬛並不想得寵,只想安安靜靜的住在一處,正好可以避開皇宮中的爭鬥。

甄嬛為了避寵稱病一直不肯侍寢,就這樣她在皇上和後宮嬪妃的眼裡慢慢的淡了出去,漸漸的時間長了,甄嬛覺得整日在宮中待著無聊,便和身邊的侍女到花園中玩耍,並命人做了一個鞦韆在御花園,甄嬛常在御花園吹簫盪鞦韆,一日皇上路過御花園便被這美好的景象吸引了,而且皇上還自稱是果郡王,後來幾日皇上常常去御花園看甄嬛,為了讓甄嬛相信自己是果郡王,還特意把果郡王叫進宮待著,就這樣兩人相談甚歡,但是甄嬛礙於身份,一直與果郡王保持著距離,但是對眼前這個男子確實有了心意。

後來餘答應聽說皇上經常到御花園,便去一探究竟,她看見了甄嬛,就有意刁難甄嬛,沒想到被皇上聽到了,便懲治了她,這時甄嬛才知道此人正是皇上,當時甄嬛的心情大概是又驚又喜,從此皇上對甄嬛十分的寵愛,甄嬛也漸漸的對皇上動了真情,在後宮之中得寵必會遭來嫉妒,甄嬛在宮中的路走的也是坎坷艱難,但是她依舊向前走著,是因為她知道皇上心裡有她,但是後來因為皇后的陷害讓甄嬛徹底死了心,她不再繼續堅持更不願在留在皇宮,是因為她知道了皇上這些年來對她寵愛有加是因為她長得像純元,甄嬛是驕傲的,當然沒有一個女人願意自己成為別人的替代品,她與皇上斷了所有感情,毅然決然的出了宮。

出宮也許是甄嬛的重獲新生,她在宮外與果郡王兩人兩情相悅在一起了,本想著就這樣一輩子,卻不曾想過天意弄人,甄嬛不得已又重新回宮,再次回到宮中的甄嬛心裡只有果郡王,對皇上再無半分情義,沒想到皇上漸漸對果郡王生疑,賜死了果郡王,果郡王的死是甄嬛一生的痛,她恨皇上,她甚至不惜一切的報復皇上,在皇上臨終前,甄嬛對她說也許從一開始就是錯的,甄嬛此刻的內心是悲傷和悔恨的,錯就錯在皇上就不該一開始說自己是果郡王,甄嬛也不該愛上皇上又被皇上所傷,甄嬛是恨皇上的,是皇上毀了她的一生,也害死了果郡王






怡寶和媽咪的生活


甄嬛與雍正初次相遇,鞦韆旁,那一日杏花微雨,雍正說他是果郡王,不管他懷著怎樣的用意這樣設計。那時的甄嬛信了,那時的故事自然而然的開始了,一段摯情,一片真心,曾經感動帝王有情,帝王專情,這樣的心境下最初的暫時身份也成了美麗邂逅的由頭,華麗美好。隨著故事的發展,當甄嬛誤穿純元故衣,一句“菀菀類卿”,如當頭一棒,甄嬛被從自己編制的美好夢境中拉了回來,萬念俱灰,所有的美好瞬間幻滅,原來他只把他作為感情的替代品,原來一顆真心終究是錯付了。恍然大悟,恍若隔世,最初的相遇,最初的謊言,都不應該發生,都是錯的,都是不真實的,都是自我憧憬的美好,那顆真心自己從未擁有,自始自終都是一場錯誤,一場無情殺。






笑嘻嘻笑哈哈的故事屋


甄嬛和皇上第一次見面是,皇上撒謊說自己是果郡王,甄嬛便相信了,還曾私底下向宮女打聽果郡王的事情,對她暗生情愫。或許甄嬛從一開始喜歡的就是果郡王,而不是皇上。

甄嬛和皇上,杏花微雨相遇,發生在第六集,當時的場景是:

甄嬛身邊的太監小允子在御花園一角紮了個鞦韆,甄嬛時常玩耍。一日甄嬛偶遇身穿常服的皇帝,皇帝故意隱瞞身份,自稱果郡王與她交談,甄嬛吹簫一曲,皇帝心動。

次日,皇帝又去杏花樹下與甄嬛相見,以鞦韆試其心性,又一起賞花談詞;甄嬛雖仰慕此人才華,終究顧及兩人懸殊身份離開。



浪七der


如果皇帝當時在杏林裡直接告訴甄嬛他就是皇帝,甄嬛也就不會心有所屬,移情別戀了,她只覺得果親王風流瀟灑,氣度不凡,豈不知皇帝的文采也不輸果郡王,皇帝也一樣出口成章,而果郡王好像也是處處留情,惹下了好多風流債。

一步錯步步錯,有句話叫人生若只如初見,可能甄嬛就以為當初在杏林微雨時碰到的果郡王才是她朝思暮想的白馬王子,從此一錯再錯,對皇帝也是三心二意,其實皇帝也有苦衷,如果不是因為不讓甄嬛生孩子,皇帝對甄嬛還是很寵愛的。怎奈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從情人變成了仇人,就和我們現在的婚姻差不多,到離婚時幾乎都是怒目相向,沒有幾個是朋友的了,差不多都是仇人。






輕風細雨看娛樂


大家好!我是影視領域創作者s大番茄

“那年杏花微雨,你說你是果郡王,或許從一開始就是錯的”這句話是甄嬛對雍正說的。甄嬛剛進宮那會就親眼看到夏冬春被華妃賜了一丈紅,又在井裡看到被謀殺的福子,對深宮中的生活充滿了恐懼,病了很久,在養病期間在御花園偶遇雍正,皇帝看到她天真可愛不想因為自己的身份失去這一份純真,因此才說自己是果郡王



知道皇帝的身份後,甄嬛也是以純真善良相待的,未曾侍寢生子晉封,他對她的寵愛也是看得到的,為了給她過生辰,冬日裡用溫泉水讓圓明園的整湖荷花開放當做生日禮物,還陪著她一起放風箏。俗話說伴君如伴虎,一句宛宛類卿打破了甄嬛對愛情的所有幻想,甄嬛生下朧月就離宮修行了



在甘露寺修行的甄嬛整日被欺負,在患病期間被趕去凌雲峰,在那裡允禮一直守護著甄嬛,允禮在甄嬛還有侍寢之前就在倚梅園邂逅過甄嬛了,還私藏了甄嬛掛在梅花上的小像,在凌雲峰允禮也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和甄嬛幸福的在一起,可是好景不長,家人被流放允禮被害,陰差陽錯甄嬛不得已懷了孩子回宮,生下雙生子以後一直被揣測,多年後皇帝起了殺心,讓甄嬛桐花臺殺了允禮,至此甄嬛對皇帝只有恨了,相愛的兩人被迫生死分離,所以甄嬛最後才會說那樣的話:那年杏花微雨,你說你是果郡王,或許從一開始就是錯的

謝謝閱讀,大家評論區見嘍!


s大番茄


很榮幸回答你這個問題,個人看過甄嬛傳以後,感覺甄嬛最後會這麼說的原因其實是心情非常複雜的,當初初遇時皇上自稱是果郡王,後來甄嬛也一心一意的對皇上,怎耐皇上就是皇上,三宮六院,七十二妃,論絕情比誰都絕,一個傷透心的女人,對待皇上只能是這樣,何況最後還是在那樣的情況下回宮。



雙雙VLOG


在萬千少女的心裡,果郡王才是夢中情人,一開始雍正騙她說自己是果郡王,讓甄嬛心中一喜。有因此後的一段孽緣讓她愛死了果郡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