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他是大師中的大師,最終卻投湖自盡!

王國維,他是大師中的大師,最終卻投湖自盡!

1927年夏天,風吹著街道兩邊的楊柳,來往的行人走在新時代的戰亂之中。王國維感於“世道已變”,決定結束自己的生命,便寫好遺書裝在兜裡,於6月2日,同朋友借了五塊錢,乘人力車從容地去到頤和園自沉於昆明湖。

王國維,他是大師中的大師,最終卻投湖自盡!

遺書全文如下: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導。我死後當草草棺斂(殮),即行索葬於清華瑩地。汝等不能南歸, 亦可暫於城內居住;汝兄亦不必奔喪,固道路不通,渠又 不曾出門故也。書籍可託陳、吳二先生處理,家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不能南歸。我雖無財產分文遺汝等,然苟謹 慎勤儉,亦必不至餓死也。

五月初二日父字

王國維,他是大師中的大師,最終卻投湖自盡!

有人將王國維的學術成就比作一顆耀目的鑽石,每一個晶瑩剔透的切面都閃爍著令人心旌搖曳的光彩。這並非溢美之詞。在哲學、美學、文學、考古學詞曲學、紅學、金石學等領域,王國維均有深詣和創新。平生學無專師,沒有碩士、博士的頭銜,卻能自闢戶牖,勤奮鑽研,築起了一座又一座學術里程碑。

王國維,他是大師中的大師,最終卻投湖自盡!

國學四大導師:陳寅恪、王國維、趙元任、梁啟超

在民國這樣大師輩出的時代,王國維卻是被眾多大師們極力推崇著的大師中的大師!


梁啟超:“不獨為中國所有而為全世界之所有之學人。”


郭沫若:“留給我們的是他知識的產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樓閣,在幾千年的舊學城壘上,燦然放出了一段異樣的光輝”。


胡適:“南方史學勤苦而太信古,北方史學能疑古而學問太簡陋......能夠融南北之長而去其短者,首推王國維與陳垣。”


魯迅:“中國有一部《流沙墜簡》,印了將有十年了。要談國學,那才可以算一種研究國學的書。開首有一篇長序,是王國維先生做的,要談國學,他才可以算一個研究國學的人物。”(《不懂的音譯》)


陳寅恪:“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清華大學王靜安先生紀念碑銘》)


出身書香門第

王國維,他是大師中的大師,最終卻投湖自盡!

1877年12月3日(清末光緒三年十月二十九日),王國維出生於浙江杭州府海寧州城。王氏家族世代書香,家學淵源及學人輩出的海寧鄉風,對王國維的成長和人生道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王國維的父親王乃譽,是宋安化郡王三十二世裔孫。王氏家族因抗金名將王稟及襲封前爵、賜第鹽官的王沆,在海寧受到當地人民的長期敬仰。

王國維,他是大師中的大師,最終卻投湖自盡!

自出生到1899年赴上海就讀農學社及東文學社以前,他的童年、青少年時期主要是在海寧故鄉度過的。四歲時,母親凌夫人去世,他和姐姐蘊玉的生活主要由叔祖母照顧,而他的讀書生活,則主要受到其父王乃譽的影響。


讀書志趣初養成

王國維,他是大師中的大師,最終卻投湖自盡!

1883年,他七歲起,先後入鄰塾從師潘紫貴(綬昌)及陳壽田先生就讀,接受過塾師的啟蒙教育,並在父親王乃譽的指導下博覽群書,涉獵了傳統文化的許多領域,並初步接觸到近代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和維新思想,逐步形成了讀書的志向和興趣。

1892年7月,入州學,參加海寧州歲試,以第二十一名中秀才。與陳守謙、葉宜春、諸嘉猷被譽為“海寧四才子”。


一代大師的養成

王國維,他是大師中的大師,最終卻投湖自盡!

1911年辛亥革命後,清政府解體,王國維攜全家隨羅振玉東渡日本,僑居四年有餘。在羅振玉的幫助下,有機會靜下心來做學問,研究方向轉向經史、小學。這一時期,他的生活頗安定,學術上也更有成就,他自述此間“生活最為簡單,而學問則變化滋甚。成書之多,為一生冠。”

王國維,他是大師中的大師,最終卻投湖自盡!

王國維和羅振玉

1923年春,當時溥儀要選海內碩學之士,王國維經升允推薦,到北京充任遜帝溥儀的南書房行走。

1924年冬天,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驅逐溥儀出宮。王國維引為奇恥大辱,憤而與羅振玉等前清遺老相約投金水河殉清,因阻於家人而未果。王國維結束了“南書房行走”的工作。

王國維,他是大師中的大師,最終卻投湖自盡!

《國學研究院》 2001年 陳丹青

左向右依次為:趙元任、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吳宓。


1925年2月,清華委任吳宓籌辦研究院,並擬聘王國維為導師。王國維在請示溥儀後就任。與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被稱為“四大導師”(後有吳宓一說,)桃李門生、私塾弟子遍充中國史學界。


筆墨中的端莊靜謐

王國維,他是大師中的大師,最終卻投湖自盡!

學人擅書,但多是書被學掩,民國時期擅書的學人更是如此。王國維,生無擅書之名。然其墨跡可讀性極強。從筆墨之端莊靜謐中,我們能領略到其內心的幽雅。在結構的和平精緻上,我們能品讀出其至道無難的精神。

王國維,他是大師中的大師,最終卻投湖自盡!

在王國維遺墨中,沒有風采的外溢,更多的是自然和含蓄。然而就是這自然和含蓄,包容了那個風雷激盪的時代,吞噬了人性情感中的是非恩怨。在憂鬱和憔悴的境遇中,把生命推向那極致。


文學上的三種境界

王國維,他是大師中的大師,最終卻投湖自盡!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談到了治學經驗,他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眾裡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王國維,他是大師中的大師,最終卻投湖自盡!

大師的闡釋與這俗世的輪迴的確是不謀而合的。洞悉人生,愛情也罷,仕途也罷,財運也罷,所有成功的個案無非都是經歷著三個過程:

有了目標,欲追求之;

追求的過程中有所羈絆,堅持不放棄;

成敗關鍵一刻,挺過來了,喜獲豐收。

王國維,他是大師中的大師,最終卻投湖自盡!

凡人都可以從容地做到第二境界,但要想逾越它卻不是那麼簡單。成功人士果敢堅忍,不屈不撓,造就了他們不同於凡人的成功。他們逾越的不僅僅是人生的境界,更是他們自我的極限。成功後回望來路的人,才會明白另解這三重境界的話: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王國維,他是大師中的大師,最終卻投湖自盡!

王國維,他是大師中的大師,最終卻投湖自盡!

王國維,他是大師中的大師,最終卻投湖自盡!

王國維,他是大師中的大師,最終卻投湖自盡!

王國維,他是大師中的大師,最終卻投湖自盡!

王國維,他是大師中的大師,最終卻投湖自盡!

王國維的一生,誠乃為學術事業而生,為追求理想而死。在生與死的五十年中,王國維完成了“承繼先哲將墜之業,而示來者以軌則”的學術大任,其畢生所構建的“觀堂”,隨著時光的推移而愈見金碧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