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中餐廳老闆:我們正在淪為“雙重難民”,時刻準備著撤離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口述:三兒(29歲,意大利中餐廳老闆)

7年前,我從國內大學畢業來意大利博洛尼亞攻讀碩士,畢業後在都靈這個城市開起了餐廳。

受新冠病毒影響,餐廳目前歇業中。

截至當地時間3月6日18時,意大利累積確診4636例新冠肺炎,比24小時前新增了778例,新增49人死亡。

都靈位於意大利北部,北部是重災區。我們相鄰的幾個城市比如米蘭均已“淪陷”。

意大利中餐廳老闆:我們正在淪為“雙重難民”,時刻準備著撤離


華人的處境並不好過,當地一些年輕人對待華人並不友好,我的朋友幾乎都遭遇過歧視。

我們自嘲是“雙重難民”,在意大利不被當地人理解,回國不被同胞理解。

出於對意大利疫情的擔心,我們大部分人已經開始猶豫是否該回國。

國內疫情開始,我的生意一落千丈

餐廳開了兩年了。我本身學的是美術,畢業後想再多看看外面的世界,打拼一番再回國,於是留了下來。

由於意大利並非移民國家,華人在意大利想要找一份跟專業對口的工作是件艱難的事,基本上除了做“櫃姐”(面向中國遊客),就只能從事餐飲,百貨或者針對華人內部的相關行業。

我因為興趣,在這折騰了幾年,自己有點小積蓄,就選擇了開飯店這個行業。

我們餐廳是都靈最早一家韓式烤肉店,顧客主要是中國留學生,後來當地人覺得很新奇,也有不少來光顧。

由於意大利經濟低迷,加上我年輕沒有經驗,以及為餐廳發展的後續投資也沒跟上,開業兩年,盈餘並不多。

意大利人工費高,我的店營業面積100平方,員工只有3個華人、2個巴基斯坦人,很多事我這個老闆都要親力親為,包括炒菜、盤點、進貨。

意大利稅收全球有名的多,而且高,光是每位員工的inps(一種政府強制要求繳納的社保金)就佔到其工資的四成左右。

假如我給每位員工開每月1萬元人民幣,給他交inps就還需要四千元左右。只要在店裡工作就得繳納,還有其他的各種增值稅個人所得稅等需要繳納。

去年7月,店裡重新裝修花了20多萬元。還沒回本,就遇上了疫情而暫時歇業。

可以說,華人餐廳是受疫情影響最大的一個行當。

到目前為止,都靈幾乎所有華人餐飲以及服務行業都處於停業中。1月中旬,國內疫情一暴發,我們的生意就一落千丈。

意大利中餐廳老闆:我們正在淪為“雙重難民”,時刻準備著撤離

由於臨近新年,中國留學生很多回國了,有很多回國了還沒有回來,剩下的中國留學生只有零星來光顧的,而且他們一走進店裡,當地人就不進來了。

國內疫情暴發一週後,我跟合夥人召開緊急會議,商量怎麼辦。

大家都覺得前景不容樂觀,我們跟一些在這裡開餐廳的前輩聊,他們說,非典時意大利的華人餐廳就倒了一半,那時意大利還完全不是疫區。

本來開餐廳就是我們創業計劃的一個過渡階段。

像我們90一代的中國人大多數都沒有移民的計劃。

因為相對歐洲,中國的社會以及經濟環境更年輕有活力。大家開會一商量,覺得轉行以及回國工作的進程可能要加快了。

生意越來越差,我們有100個餐位,每天沒幾個人來吃飯。

意大利疫情暴發後,員工也開始恐慌,尤其是巴基斯坦員工,一個巴基斯坦員工跟我說:“老闆,不能再開了,那個病聽說好嚇人的。”

我說,好的,你別怕,我們明天就關門。

2月23日,餐廳正式歇業。庫存的肉啊菜都留著自己吃,內部消化了。也正好成了特殊時期的小糧倉。

我心裡想,這次是血虧了,但是還是有止損計劃的。

興許等這邊疫情控制住後還能先把外賣業務開啟呢?

為了保住營業執照,稅費我還是照常繳納,加上租金等費用,在中國疫情開始至我們餐廳歇業,每月大約損失人民幣15萬元。

我們還不算餐廳裡最慘的,最慘的是那些剛開業不久的華人餐廳。比如說,從意大利回浙江確診的6人那批,他們其實就是剛開業不久的餐廳。

戴口罩終於合法了

疫情在意大利暴發後,華人現在都能家裡蹲就家裡蹲,街上幾乎看不到亞洲面孔。而當地人依舊上班,依舊吃喝玩樂,也不戴口罩。

華人有時必須出去,也不敢戴口罩,因為當地政府不建議戴口罩,民眾也認為只有生病的人才需要戴口罩。

意大利人不戴口罩,我覺得是跟他們接收的信息很有關係。當地人關心政治和國家大事的並不多,他們有吃有喝、能旅行就覺得很好。

我們在這裡,經常會上國內的網站,跟家人也聯繫緊密。

而意大利人很多並不愛看這些,而且他們的中老年階層更喜歡較為傳統的信息攝取方式。電視等媒體上說的跟我們國內的信息差異相對較大。

當地人得到的概念是,覺得這病致死率低,連流感都不如,而且他們也更願意相信這些。

意大利中餐廳老闆:我們正在淪為“雙重難民”,時刻準備著撤離

當然,他們看到華人嚴陣以待的樣子,看到華人買口罩寄給國內,看到華人足不出戶,這時候他們又有點懵了。不過畢竟他們還沒得這個病,就今朝有酒今朝醉了。

有一次我朋友坐地鐵出去辦事,他戴了N95口罩。一個老太太走過來對他說:“小夥子,你不用戴口罩的,可以圍條圍巾,把鼻子擋起來就好了。”

前幾天我去移民局辦居住手續,工作人員戴了口罩和手套。可是,他跟人說話的時候會把口罩摘下來,不說話時再戴上去。

現在你去藥店看,口罩基本買不到。前陣子,我們都靈的華人圈給國內寄口罩,當時口罩就已經被買空了,我們還去意大利的口罩廠一家家問,結果他們的訂單都積累到了30天以後。

媒體報道,意大利每年的口罩市場需求為1500萬至2000萬個,現在口罩生產商1天訂單量等同於過去10年的。

我想,政府之前一直不鼓勵戴口罩,可能也是擔心他們的產能供不上。我給口罩廠寫郵件詢單時,有的口罩廠說原材料都已經沒有了,在想辦法用新的材料生產。

昨天,意大利官方終於發佈消息,在疫情緊急情況下,允許使用口罩等作為個人防護措施,但人少的地方還是不建議戴。

意大利中餐廳老闆:我們正在淪為“雙重難民”,時刻準備著撤離


▲此前,意大利倫巴第大區政府一號人物阿蒂利奧·豐塔納(Attilio Fontana)主席在社交網站上發表了4分多鐘的講話,他的助理已經確診,他一面講話,一面戴上了口罩。

不管怎麼說,出行戴口罩總算是有理可依了。

意大利人說華人有病毒,歐洲人說意大利人有病毒

一些媒體曝出,華人在外的日子不好過,受到了另眼看待。

這不假,我身邊的朋友幾乎都遭遇過類似事情。

但其實現在,意大利人也開始有類似遭遇了。意大利人說我們華人有病毒,而其他歐洲人會說意大利人有病毒——真是個奇怪的鏈條。

我先說說華人的情況吧。

其實大多數意大利人都是友善、溫和,甚至可愛的,他們關注家庭,關注自己悠閒的小日子。同時大部分民眾對中國都有某種固化思想,刻板印象。

他們喜歡在華人乘坐公共交通時進行語言攻擊,特別是針對落單的亞裔女孩(他們無法分辨亞洲人的國籍,基本上一致認為是中國人)。

我認識一個開咖啡廳的老闆娘,前些天下午在都靈中心冰淇淋店門口,被一對意大利夫妻攻擊。那男的罵她“有病毒,快離開”,那女的則打了她。

意大利中餐廳老闆:我們正在淪為“雙重難民”,時刻準備著撤離

我的朋友一次坐公交,一個老年人突然走過來,說:“中國病毒”。朋友還沒反應過來,老年人到站下車了。

在外的中國人,大多數都是隱忍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前幾天,我去超市採購,旁邊一個年輕人故意把衣服領口拉高,說了聲中國病毒。

身為90後有志青年的我當場就不客氣了,我說:“如果你真怕得病,你就應該戴口罩,知道嗎,15秒飛沫就可能傳播這種病毒。現在你是不是該去醫院了?”

我懟完,他不做聲,周圍很多人笑了起來,但是還是和我保持了一段距離。

現在,我出門都開車,朋友們也儘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

隨著意大利疫情升級,現在很多其他歐洲人認為,意大利人帶病毒了。

其他歐洲人制作了很多這樣主題的視頻發到網上。比如有的視頻是法國調侃意大利人在做披薩,視頻就配上幾個大字:“意大利病毒披薩”。

意大利中餐廳老闆:我們正在淪為“雙重難民”,時刻準備著撤離


還有個視頻我印象特別深刻,兩個人熱情握手,一人問:“你好,你是哪裡人?”答,意大利人。對方就拿起鋸子,開始鋸握過手的那隻手了。

意大利醫療資源稀缺

華人開始猶豫是否該回國,這不僅跟愈演愈烈的疫情,跟受到的冷遇有關,還跟對意大利醫療狀況的擔憂有關。

實際上意大利的醫療條件是非常好的,甚至可以說是世界頂級,一些疑難雜症都能攻克。 意大利的福利也好,只要繳納一點保險,看病去公立醫院都優先享受免費服務。比如我的保險是每年150歐元,公立醫院看病基本全免。

即便是路邊的流浪漢,沒有保險的,生了重病,政府知道了也會救護車派去,醫院治好後收不到錢就找政府報銷。

救護車的費用也都是全免的,所以意大利人如果要去公立醫院,沒什麼大問題也要叫個救護車,不像在美國,就算路都走不動了,為了省錢也要自己爬去醫院。

意大利的問題,在於醫療資源太稀缺了。

都靈最大的中心醫院,規模沒有國內一個住院部大,收容量十分有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