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程晶:他們都是真正的英雄!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程晶:他們都是真正的英雄!


“李文亮醫生去世我很惋惜,但江學慶醫生去世我很震驚——因為我們很熟,一個月前還在一起開會的。”


3月初,電話連線武漢協和醫院腫瘤中心乳腺腫瘤科主任程晶教授時,她還沉靜在對剛剛去世的武漢市中心醫院甲乳外科主任江學慶的悲痛中。是的,因為同行,他們平時接觸的機會很多,突然間人就沒了,能不震驚嗎?


朋友圈裡悼念老朋友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乳腺癌專家委員會常委,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臨床化療專委會常委,中國女醫師協會乳腺癌專委會常委,國家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監測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醫學獎勵基金會腦轉移瘤專家委員會常委,中國臨床腫瘤學會神經系統腫瘤專家委員會委員,亞太醫學生物免疫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醫學生物免疫學會放射免疫專委會主任委員。


具有三十多年惡性腫瘤臨床診治經驗,主要從事乳腺惡性腫瘤的基礎研究和臨床工作,擅長乳腺癌的放療、化療,靶向和免疫治療,在乳腺癌放射治療領域有較高造詣,尤其對於復發轉移性乳腺癌的綜合治療更具豐富經驗和獨到見解。


因為同為乳腺腫瘤科專家,程晶與江學慶經常在一些學術活動中相遇,他們太熟悉了。一場瘟疫,奪取了一個老朋友的生命,怎不讓人悲傷?


“中心醫院是阻擋新冠肺炎的第一道牆,疫情剛剛出現時,病人湧向了中心醫院。


3月1日凌晨5時32分,江學慶倒下了,生命永遠定格在55歲。


當天,程晶在朋友圈裡悲痛地發文:武漢市中心醫院甲狀腺乳腺外科主任江學慶因冠狀病毒感染剛剛去世。他十分頑強,專家全力以赴搶救超過了40天,仍然迴天無力。他在工作崗位上感染冠狀病毒,於1月17日住院治療。各方專家搶救,該使用的手段都用上了,ECMO使用了超過30天,仍然救不回老朋友,昨天血壓突然下降,可能系感染難以控制,雖然試過不少抗生素。

江學慶是美國海歸,在著名的貝勒醫學院進修後返武漢行醫,他曾經因精湛的醫術而贏得過國家級中國醫師獎,他是病人心中的“暖男醫生”。

他離去的太早,以足球運動員之身體。他的音容笑貌,還有那紅鋼城普通話,再也回不來了,痛心!願天堂沒有病毒,沒有感染,願老朋友一路走好!


作為中國臨床腫瘤學會乳腺癌專家委員會常委,當天,程晶教授在主委江澤飛教授的帶領下參與策劃了中國臨床腫瘤學會乳腺癌專家委員會(CSCO BC)給武漢市中心醫院甲乳外科全體同仁並江學慶主任家屬的慰問信,對江學慶主任的不幸離世表示沉痛哀悼並向家屬表示深切慰問。信中說,在這次疫情面前,全國廣大醫務人員,特別是武漢的同道奮戰在一線,堅守崗位,履行使命,抗擊疫情。“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

作為“前行者”中的一員,江學慶主任一直堅持在臨床一線工作崗位。在他不幸罹患新冠狀病毒期間,我們一直關注他的病情及救治情況。江學慶主任是“中國醫師獎”的獲得者,他的不幸離世使我國甲乳專業痛失一員大將。友人說他溫柔善良體貼,患者說他是“60分貝暖醫”。他不畏艱險、恪盡職守、救死扶傷的精神,值得我們大家學習,也會永遠激勵我們不忘使命,繼續前行!同時懇請在武漢的各位同道,在抗擊疫情的同時,務必做好自身防護工作,萬眾一心、科學防治,打贏這場防疫阻擊戰!


身邊四個感人的故事


疫情大暴發後,武漢協和醫院腫瘤中心也成了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全院投入到搶救新冠肺炎患者的戰鬥中。“在這次抗擊疫情戰鬥中,腫瘤中心有許多感人的事,我給你講4個發生在身邊的故事吧,他們都是最美的逆行者,是真正的英雄!”


——父親病逝來不及悲傷緊急奔赴一線的金敏

金敏是我們腫瘤中心的醫生。今年春節,原本計劃回十堰老家過年。因為身為腫瘤科醫生的她,家中同樣有一位癌症晚期的老父親。她和父親感情深厚,想著今年一定要回家探望。然而疫情的突然暴發一下子打亂了她的計劃。作為腫瘤科專家,她深知腫瘤晚期進展迅速,隨時都有可能不測;可作為醫務人員,她必須隨時待命奔赴抗疫一線。她的內心充滿了矛盾與不安。武漢封城後更是沒法回去。她只能告訴自己等等,再等等,等到疫情過去,等到春暖花開,一切就會轉危為安。然而1月31日,噩耗還是不期而至。


戰“疫”一線形勢越來越嚴峻,病人數量激增,醫務人員超負荷工作。在父親去世後的第二天,她毅然報名作為第二批支援隊隊員,奔赴感染科隔離病房,全身心投入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患者的救治,因為她不想讓更多人面臨和她一樣失去親人的切膚之痛。


——逆行的“落跑”新娘李雨霜

腫瘤中心的護士李雨霜,一名年輕的共產黨員。忙碌了一整年,本來想回去老家過年,因為疫情突發,選擇留在了武漢。在忍受無法回老家與家人團聚、對家人思念的同時,她心裡更擔心的是還在工作崗位上的同事們。於是,她主動申請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想為組織,為大家奉獻自己更多的力量。而原本計劃2月2日同未婚夫拿結婚證的,也因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計劃,她來不及為錯過這個期待已久的日子感到惋惜,對未婚夫鄭重而又不捨的說了一句,等我回來!便毫不猶豫投身到戰疫的陣營當中。在疫情面前,不僅發揚了共產黨員迎難而上、勇於擔當的優良作風,更用行動完美詮釋了“舍小家,顧大家”的無私奉獻精神。


——四位請戰的女博士

武夢嬌,彭玲,盛宇涵,韋潔霖4位女博士是2019年新入職的員工,尚在本部規培輪轉。但在得知腫瘤中心被徵用為發熱定點醫院後,第一時間向中心遞交請戰書,請求迴歸腫瘤中心支援,請求奮戰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一線,獲得批准,書寫了90後的使命和擔當。遞交請戰書的當晚,武夢嬌給年邁的外婆打電話,告訴外婆她明天將要奔赴抗疫一線的消息。外婆聽了久久不語,只是囑咐她一定要穿好衣服,做好防護,不要掛念自己。她只當是這一次平常的對話,是老人家對她的例行囑託,跟外婆說,等疫情結束,一定會回老家去看外婆。沒想到,3天后噩耗傳來,外婆突然去世了。第二天清晨,武夢嬌早早來到隔離病房,掩去眼底的悲傷,繼續投入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她說,病房裡還有急需幫助的患者,這些患者,也是別人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是別人的骨肉至親,現在多治癒一名患者,就是多維護一個完整的家庭。她將對外婆沒來及得盡的孝心,轉換為愛心奉獻給每一位患者。


——妻子被感染卻留在病房照顧更多病人的年輕醫生谷飛飛

腫瘤中心年輕醫生谷飛飛1月18日接到了支援感染科隔離病房的電話,二話沒說就答應下來。下午培訓,當天晚上就進入了隔離病房。可1月20日,妻子打電話告訴他,自己出現了發熱症狀。CT檢查結果提示,妻子中槍了。他馬上安排包括自己在內的所有家人都做CT檢查。不幸中的萬幸,沒有其他人感染。由於妻子症狀尚輕,按照當時的治療意見,只用在家自我隔離。科室領導知道後,考慮到他家裡有老人孩子,妻子也需要照料,告知可以提前結束支援。


谷飛飛一下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他打電話和妻子商量,哪知道妻子毫不猶豫地支持他留在病房。她說自己目前情況尚可,除了咳嗽發熱,沒有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並不需要太多照料,反倒是病房裡的病人更需要他。妻子說,大難當前,你在一線更有意義,與其回家照顧我一人,不如在病房照顧更多人。谷飛飛於是繼續留在抗疫一線。


程晶動情地說,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醫務人員就是衝在一線的戰士,他們是真正的英雄!希望我們的病人、同行朋友,在疫情當中一定要保持好的心態,保護好自己和家人,一起共渡難關,同舟共濟,一起來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程晶:他們都是真正的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