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之下 消費如何提振?下一波“風口”在哪裡?

央廣網北京3月19日消息(記者田芳毓)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昨天(18日)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有關情況。總體來看,新冠肺炎疫情對消費短期的影響較大,中期趨於平緩,後期消費會逐步恢復。疫情使我國市場和流通經受了一場嚴峻的大考,但不會改變我國消費長期穩定和持續升級的發展趨勢。

2019年消費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57.8%,已經連續六年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主引擎”。受疫情影響的消費市場在疫情好轉後會形成哪些新的態勢?下一波“風口”又在哪裡?

商務部:我國消費展現出強大的韌性、活力和新的增長點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後,居民外出急劇減少,消費市場受到較大沖擊。數據顯示,1-2月份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20.5%,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8.7個百分點。大宗耐用消費品裡,汽車、傢俱、建材、家電的銷售額同比都下降三成左右,住宿、餐飲、美容美髮、大型百貨商場、購物中心這些行業和業態客流大幅下降,企業的經營面臨較大困難。

商務部消費促進司負責人王斌指出,與此同時,我國的消費也展現出強大的韌性、活力和新的增長點。“疫情發生以後,生活必需品消費穩中有增,1-2月份食品銷售同比增長9.7%。新型消費和升級消費不斷拓展,‘無接觸’配送、無人零售、直播零售等消費新模式、新方式快速發展。人工智能、遠程辦公、‘互聯網+醫療+藥店’等逆勢發展,信息消費、防護用品、衛生健康用品等消費顯著增長。”

近期,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明顯好轉,商務部監測的重點零售企業2月下旬日均銷售額比2月中旬增長了5.6%;3月上旬,環比又增長了0.5%。

國家發改委:抓緊取消過度管控的做法和規定

國家發改委就業收入分配和消費司司長哈增友強調,穩定和擴大居民消費,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當務之急是進一步壓實地方政府推進復產復工、恢復營業的主體責任,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抓緊取消過度管控的做法和規定,儘快讓消費熱起來、讓經濟活起來。他說:“下一步突出抓好六個方面的消費工作:第一,全力保障吃穿用基本消費;第二,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升級消費;第三,重振文旅和餐飲消費;第四,擴容提質養老、托育等服務消費;第五,全面推廣健康消費;第六,著力釋放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市場消費潛力。”

文旅部:中國遊客暫勿前往高風險國家

隨著疫情形勢的不斷好轉,廣大群眾的文旅消費熱情也在不斷地恢復和高漲。不過,文化和旅遊部產業發展司司長高政提醒,中國遊客暫時不要前往高風險國家旅遊,“當前,外防輸入已成為我國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我們將依託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密切關注其他國家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實時與在線旅遊企業和平臺、旅行社等聯絡,採取適當的、必要的措施,阻止疫情跨國擴散。”

疫情期間 新型消費展現強大生命力

近兩年來,消費領域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成長壯大。2019年我國網上零售額已經達到10.6萬億元,相比2018年增長16.5%。在這次疫情期間,以網絡購物和網上服務為代表的新型消費展現出了強大生命力,新型消費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哈增友表示,下一步圍繞培育發展新消費方面,將重點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快以5G網絡和數據中心為重點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推進信息服務全覆蓋;第二,鼓勵發展線上線下融合消費新模式,促進傳統銷售和服務上線升級;第三,鼓勵使用綠色智能產品,促進養成健康生活習慣;第四,堅持包容審慎監管,推動新消費健康發展。”

數字文旅產業異軍突起、逆勢上揚

“狠抓線上”是滿足文旅消費需求的舉措之一。疫情期間,很多線下文娛活動都受到了影響,但是在線上,基於5G、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催生的新業態、新消費不斷增長。據高政介紹,以數字內容為核心的數字文旅產業形成了兩個鮮明特點,一個是異軍突起、一個是逆勢上揚。“各大在線旅遊平臺紛紛推出雲旅遊項目,各地博物館推出了2000餘項網上展覽,春節期間總瀏覽量超過50億人次,眾多5A級景區開闢了線上遊覽功能,一批VR文化旅遊產品在網上傳播,讓人們足不出戶可以領略到祖國大好河山和豐富多彩的文化。”高政說。

隨著生產生活秩序的逐步恢復,特別是復工復產的有序推進,被疫情抑制、凍結的消費需求很快會釋放出來。同時,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和升級消費也很快會培育發展壯大起來。這裡面的關鍵是我們要主動作為,化危為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