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話,孩子不會說給你聽,但是會玩給你看!


有些話,孩子不會說給你聽,但是會玩給你看!

青松育兒,讓育兒更輕鬆!


這個漫長的假期裡,爸爸媽媽和孩子相處時間增多的同時,崩潰的頻率也提高了許多。


父母想要一個乖巧聽話的孩子,孩子想成為自己,雙方力量總是僵持不下,互不相讓。


這是每個父母都會遇到的難題,瞭解再多的教育理念,也沒法很好地解決實際生活中的親子衝突。


因為,大多父母都缺少了一個東西——遊戲力。

這是一種活力,一種自信,一種情趣,一種幽默,一種以遊戲式的溝通方式。


有些心事,孩子永遠不會說給我們聽,但是一定會玩給我們看。


因為,遊戲是孩子的語言。


用遊戲的語言,才能有效地讓孩子知道:我們聽懂了他的心聲、讚賞他的努力,我們之間能有共通的語言,能夠開啟更好的交流模式。


有些話,孩子不會說給你聽,但是會玩給你看!


遊戲是語言到不了的地方


美國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說:"遊戲,是孩子的頻道,語言到不了的地方,遊戲可以。"


經濟學講師薛兆豐在《奇葩說》中分享了一個有趣的故事:


他的孩子不愛吃飯,他不會吼著或者哄著、追著孩子吃飯,而是用一個"無底深潭的遊戲" 哄孩子吃飯。


他一邊舀一勺飯,一邊對孩子說:"這是石頭沙子,我要放到一個洞口裡面了"。


接著就將飯放在孩子嘴邊,說:"一定還在,等一下還在",不斷地在孩子周圍強調著。


當孩子將飯吞了下去之後,他就這樣說:"你看,怎麼沒有了。"


這一招看起來普通、簡單,甚至有點"幼稚",但是的確有效。這個方法就暗含了"遊戲力"的育兒理念。


簡單地講,遊戲力就是通過遊戲的方式,處理親子之間的矛盾、一種與孩子高質量交流的能力。


遊戲力不只是做遊戲,而是用遊戲、共情、理解與愛的方式與孩子建立連接。


只有當親子連接建立好了,孩子的成長才會變得順暢、自然。


有些話,孩子不會說給你聽,但是會玩給你看!


遊戲力並不簡單


孩子天生就具有一種能力——發明遊戲。但是,對於成人來說,遊戲力並不簡單。


當孩子熱衷遊戲時,可能感得無聊並覺得奇怪:

孩子們相互追逐,到底有什麼好玩的?跑來跑去不覺得累嗎?怎麼能玩一個小車都那麼起勁?


這是因為成人容易將自我認知與經驗凌駕於孩子之上。在陪孩子玩遊戲時,就會感覺困難重重,難以放下身段。


放下身段,有兩種含義:

一是真正地參與孩子的玩耍;

二是跟隨孩子,加入一些不認可的遊戲。


1 、趴在地板上,像孩子一樣地玩


試想一下,平日裡,你和孩子玩捉迷藏的遊戲時,也做到了像孩子一樣玩嗎?


當你真的做到像孩子一樣玩耍時,你提供給孩子的不是一個單純的遊戲,而是在啟示你的孩子。


即使是一個小小的遊戲,都值得用心地參與,跟隨他們的遊戲方式。


有些話,孩子不會說給你聽,但是會玩給你看!


2 、加入一些自己不認可的遊戲


對於成人來說,即使目標是停止暴力遊戲,唯一有效的方式也是先和他玩一陣子。

只有這樣,孩子才會嘗試新遊戲,才有可能以新的方式處理自己的攻擊衝動。


在英國夏山學校,有個孩子半夜溜出宿舍各種惡作劇。尼爾校長的處理方式很特別。


他穿上滑稽服裝,裝扮成一個匪徒,然後在半夜把孩子叫醒,問他要不要跟他一起去作案。結果,孩子一口回絕,還教育校長要端正自己的行為。


尼爾校長的建議,

其實是給了孩子一面鏡子,反思自己的行為。


遊戲化的解決方式,比耳提面命的威脅、吼叫效果更好。


加入孩子的遊戲,我們就可以打開通往孩子內心的那扇門,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重新認識、解構世界。


有些話,孩子不會說給你聽,但是會玩給你看!


遊戲是一種深度的學習方式


孩子天生具有強烈的學習慾望,是好奇心促使著他們想認識一切新鮮的事物。

“十萬個為什麼”永遠都在他們的腦海裡活動著。


有效的教養模式,是讓孩子從玩中學,在學中玩。

聖賢孔夫子幾千年前,就提出寓教於樂的理念,放在今天的教育環境下,依然適用。


1、打靶遊戲


這個遊戲既可以用於新學詞語,也可用來複習詞語。


家長將詞語貼在牆壁上,用廢舊的紙捏成一個紙團,然後家長說出一個詞語詞,再讓孩子就用紙團擊中對應的詞語,或者,讓孩子任意擊中一個,並讀出來。


2 、鑑寶遊戲


幼兒階段學習,主要以生活中的認知經驗為主,比如:水果、標誌、動物、交通工具等。


將學習過的詞語,對應的物品放在袋子裡,孩子將手伸進袋子中自由的摸物品,然後根據觸感猜出物品的名字,並用詞語表達出來,或者是選擇對應的詞卡。


詞語如此,學習其他知識也可以採取這樣的方式。


說到底,幼兒學習的內驅力在於興趣,但興趣不能只僅僅依靠孩子的求知慾,更需要我們藉助遊戲的強化和推動。


3 、桌面遊戲


桌面遊戲是孩子養成靜態學習能力的有效方法。


走迷宮、找不同、視覺大發現、思維遊戲和拼圖遊戲等等,通過與孩子一起觀察、分析與動手來完成遊戲任務,能激發孩子強烈的挑戰欲,並主動參與進來。


當你和孩子一起玩拼圖玩具時,通過與孩子的互動還可以培養孩子的策略意識。


比如,將拼圖打亂時,先不要著急教孩子怎麼拼,問一問孩子:“怎麼才能快速拼圖,你有什麼好主意?”


之後,再隨機地透露玩法,必要時,可以逐步引導孩子。在互動與思考中,孩子的策略意識可以得到明顯的提升。


有些話,孩子不會說給你聽,但是會玩給你看!


4、記憶遊戲


很多爸爸媽媽都知道,“背得下來、記得住”,是一切學習的基礎。


大部分孩子,生來記性就非常好。但是,如果後天不刻意練習,就容易失去這種天份。


對孩子來說,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和父母開展的記憶遊戲,就顯得重要又有趣了!


我們曾在《 》一文中提到很多記憶遊戲,可以好好嘗試!


有些話,孩子不會說給你聽,但是會玩給你看!


寫在最後


對孩子來說,父母是一個大蓄水池。孩子每次外出探險,都從蓄水池出發,探索結束之後,又回到蓄水池歇息。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遊戲,都是一次蓄水的過程。


但是,真正的蓄水,是親子之間真正的互動,而不是手機等電子產品可以替代的。


因為電子產品做不了鬼臉、玩不了捉迷藏,不能擁抱,更不能提供孩子在內心深處所最需要的安全感。


所以,親愛的爸爸媽媽們,別忽視孩子邀請遊戲的機會,那是蓄滿水的過程。


有些話,孩子不會說給你聽,但是會玩給你看!


更多閱讀:


作者:小松爸爸,心理學專業,在育兒道路上,一直在摸索前行。愛教育,也熱愛生活,點擊關注,願與更多父母分享教育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