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樂年華15】少年時代(13)世界名著:打開了我人生的另一扇窗


【苦樂年華15】少年時代(13)世界名著:打開了我人生的另一扇窗

【我的苦樂年華15】少年時代(13)業餘文化生活:看大書(小說)成為少年最自豪的事情(世界名著):打開了我人生的另一扇窗

我的少年時代,到18歲成年為止,經歷了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一年級四個階段。那我就從各個階段依次說起吧。

本篇就說說小學時期吧!為了敘述方便,對當時的國家形勢變化、衣食住行、吃喝玩樂、校園生活、學習狀況等方面,分別做一些鋪墊,讓朋友們對我們的生活時代以便有一個更宏觀、更全面的瞭解。

上世紀60年代、70年代初中國人的青澀回憶,你還能記起多少。

歲月慢慢變遷,生活在進步,回首往事,有些情景,有些故事,雖已遠去但仍歷歷在目。最初的雄姿英發,而現在已滿臉皺紋,不只慨嘆年月變遷。回憶60後的那些回憶,或許現在許多年輕人都未曾閱歷過這些,但那時候的年輕人雖生活在艱苦年月裡,但是人們感情聯絡最緊密的年代,是意氣風發、朝氣蓬勃的時代!

是啊,少年是人一生最美好的回憶。無憂無慮的年華,小時候記憶最深莫過於:衣、食、玩。食和吃的事情已經說過了,下面我們說說那時候的業餘文化生活吧!

其實,雖然小時候都很窮,交通和信息比較閉塞,但孩子們的業餘文化生活並不像現在人所想象的那麼單調,甚至可以說很豐富且有趣味。

我把我小時候的業餘文化生活簡單進行了劃分,下面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一些敘述。

【苦樂年華15】少年時代(13)世界名著:打開了我人生的另一扇窗

第五部分 看大書(小說)成為少年最自豪的事情(世界名著):打開了我人生的另一扇窗

大書和小書在我還是小學生的時候用來形容小說和小人書(連環畫)的。看“大書”是以看文字為主的;看“小書”是以圖畫為主的。那個時候那個年代我們小時候就是這樣定義書的,是不是覺得那時候的我們很幼稚也很形象呢。

小時候,看大書(小說)主要是有文化的大人的事情,小孩子識字不多,能夠看大書(小說)的很少。因為我小時候特別喜歡看,從識字不多看不懂到看得懂也是經歷了一個很長時間的比較艱難的過程,這件事成為我少年時代最自豪的事情,也經常被大人們稱讚和同學們羨慕。

特定的時期,特定的產物。激情燃燒的歲月,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值得回憶、值得珍惜的美好時光。小時候看大書是我最寶貴的收藏,一段深情的記憶!

這些外國小說,給了我巨人的肩膀,打開了我人生的另一扇窗,使我認識了除中國以外更加精彩的世界。

平生閱讀的第一部外國小說是在上小學的時候,因為那時候年齡比較小,已經記不清先看的什麼書了。但它確實打開了另外一個世界,原來除了祖國,地球上還有那麼多國家,它們也有自己優秀的文化。儘管時過四十多年,我仍然堅信這個道理,對自己生命歷程中那些新奇的經歷,記憶還是非常深刻、刻骨銘心的。


【苦樂年華15】少年時代(13)世界名著:打開了我人生的另一扇窗

解放初期,中蘇關係、中國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是非常友好的。那時尊稱蘇聯為老大哥。所以那時候最初接觸外國名著首要是蘇聯文學作品。通過不斷閱讀,逐漸知道了很多蘇聯名著,瞭解了蘇聯在世界文壇的巨大影響。

【苦樂年華15】少年時代(13)世界名著:打開了我人生的另一扇窗


【苦樂年華15】少年時代(13)世界名著:打開了我人生的另一扇窗

1950年代到80年代,中國經歷了從大量譯介蘇聯文學到冷卻的歷程。

新中國成立後的頭十年,中國文學界以極大的熱情全面介紹俄蘇文學。上世紀50年代被譯介的俄蘇文學作品總量大大超過前半個世紀譯介數的總和。有人做過一個統計,當時幾家主要的出版機構在近十年的時間裡,各出版了三四百種俄蘇文學作品,各家印數均在一二千萬冊;從1949年10月至1958年12月,中國共譯出俄蘇文學作品達3526種(不計報刊上所載的作品),印數達8200萬冊以上,它們分別約佔同時期全部外國文學作品譯介種數的三分之二和印數的四分之三。這時期俄蘇文學的翻譯質量也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一批經過正規院校培養的譯者加入了俄蘇文學的翻譯隊伍,俄國文學作品大多通過其他文字轉譯的現象得到了根本的扭轉。俄國古典文學的翻譯量雖然不能與蘇聯文學相比,但是其繁榮景象也是前所未有的。以出版的單行本計,50年代初版新譯的作品,年均達20.4種,其中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年為38種;如果加上重版的作品,年均達40.4種,其中又以1949年和1950年最高,這兩年共出版了151種作品,創歷史之最。

【苦樂年華15】少年時代(13)世界名著:打開了我人生的另一扇窗

當時重點譯介的是蘇聯文學,譯出了上千位蘇聯作家的幾千種作品,蘇聯文學譯作佔全部俄蘇文學譯作的九成以上。茅盾稱“這十年來我們翻譯出版的蘇聯文學作品”可謂“浩如煙海的書林”,“不知有多少青年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卓婭和舒拉的故事》《青年近衛軍》《海鷗》《勇敢》等等作品中受到了教育”。《靜靜的頓河》等優秀的蘇聯文學作品對當時中國的文學創作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劉紹棠曾談道:“我在青少年時代深受肖洛霍夫作品的影響”,“我從他的作品中所接受的藝術影響,一個是寫情,一個是寫景,而且是落實到描寫自己的鄉土人情上”。不過,當時譯介過來的作品中有的並非佳作,但因與當時的時代氛圍相吻合,也往往能獲得超過其內在價值的熱烈歡迎,如比留柯夫的小說《海鷗》、尼古拉耶娃的小說《拖拉機站站長和總農藝師的故事》等。儘管譯介量大,但文壇又將相當一部分優秀作家及其作品排除在視野之外,受蘇聯官方排斥的作家(如葉賽寧、勃洛克、阿赫瑪託娃、左琴科、布爾加科夫、普拉東諾夫和扎米亞京等)的作品幾乎不為當時的中國讀者所知;有的作品因政治原因只能內部出版(如帕斯捷爾納克的《日瓦戈醫生》和杜金採夫的《不是單靠麵包》等)。這種現象造成了當時中國的俄蘇文學譯介的跛足現象,也直接影響了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中國文學的基調和底色。

【苦樂年華15】少年時代(13)世界名著:打開了我人生的另一扇窗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1952年梅益所譯版本

60-70年代,中蘇政治關係全面冷卻,兩國在一系列原則問題上發生猛烈碰撞。與此相應,中蘇文學關係也進入了長達20年的疏遠、對立,乃至嚴重冰封的時期。1962年以後,中國不再公開出版任何蘇聯當代著名作家的作品;1964年以後,所有的俄蘇文學作品均從中國的一切公開出版物中消失。直到70年代後期,才有數量十分有限的俄蘇作品的譯本出現,這種情況直到80年代才有了根本變化。

小時候,很多外國名著還不能公開閱讀,我往往是在小學讀書放學之餘,吃完晚飯後,從鎖著的抽屜裡拿出被套上“毛選”外皮的翻譯小說來,藉著微弱的煤油燈光,進入一種最安靜也最冒險的閱讀。在閱讀《靜靜的頓河》時,小說中描寫的頓河哥薩克的故事,似乎浪漫到不可思議。我難以理解故事裡的人物和內蘊,本屬正常。所有這些也許並不重要,有幸的是感受到我的生活範圍以外的另一個民族的生活形態,視野抵達一個幾乎找不到準確方位的遙遠的頓河草原,生活在那裡的人們的快樂和悲傷竟然牽動著我的情感,而我那時還只不過是一個尚未成年的鄉村孩子。我後來才意識到,我在閱讀中國名著的同時,又喜歡上閱讀蘇聯、歐美小說,使自己的眼界由此更寬闊了。


我只說這些對我啟示最深的一點,這應該是我人生生涯中真正可以稱作純粹欣賞意義上的閱讀,對我的人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時,才意識到自己雖生在農村,但對家鄉這塊土地的瞭解太浮淺了。


【苦樂年華15】少年時代(13)世界名著:打開了我人生的另一扇窗

蘇聯時期的著名的小說很多,但其中在我們中國影響最大的,當然是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長篇小說,幾乎可以把它看成是作者的自傳,或者說,書中的第一主人翁保爾·柯察金,是以作者的部分經歷為原型,經過了藝術的加工創作而形成的。


這部小說以羅剎十月革命前後的一段時期內,烏克蘭某地區尖銳複雜的階級鬥爭為背景,塑造了保爾·柯察金這一生動的藝術形象。而保爾拒絕向殘酷的命運低頭,一直堅強的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的不屈精神。


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這部作品,充分細緻的表現了青年保爾.柯察金為了共產主義理想而奮鬥成長的一生,表現了老一代蘇聯共青團員和共產黨員的情懷和境界,表現了保爾無比的堅強意志以及純潔的愛情。至今還記得當年我們都知道的段落:“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臨終前他就可以自豪地說:我已經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現在的人,可能很難理解這樣的話語是多麼使人心靈震撼,使人熱血沸騰。但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這種語境以及這部作品,與當時我們國家我們的黨和人民的價值觀,和他們的追求高度一致,在包括我們中國在內的前社會主義陣營國家,有著無與倫比的影響。正因為如此,一部外國小說,影響了我國幾代人!


【苦樂年華15】少年時代(13)世界名著:打開了我人生的另一扇窗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品,肖洛霍夫的《靜靜的頓河》,靜靜的頓河更像一副展現哥薩克爭取民族自由的畫卷,作品圍繞主人公格里高利的個人經歷,讓讀者看到了哥薩克人的勇敢和熱情,以及對自由的嚮往。

《靜靜的頓河》(俄文:Тихий Дон)是俄羅斯文壇上一部不朽的鉅著,是蘇聯著名作家肖洛霍夫的代表作。這部小說構思於1926年,四部分別於1928年、1929年、1933年和1940年出版,前後歷時14年。《靜靜的頓河》展示了1912到1922年間,俄國社會的獨特群體——頓河地區哥薩克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以及國內戰爭中的苦難歷程。主人公葛利高裡,是生長在頓河岸邊的哥薩克,他動搖於妻子娜塔莉亞與情人阿克西妮亞之間,徘徊於革命與反革命之間,他既是英雄,又是受難者,他有著哥薩克的一切美好品質——勇敢、正直、不畏強暴,而同時,葛利高裡身上又帶有哥薩克的種種偏見和侷限,在歷史急變的關頭,他徘徊於生活的十字路口。作者用悲劇手段,塑造了一個個性鮮明的男子漢形象,從葛利高裡身上,讀者能感覺出作者對人的尊重。《靜靜的頓河》展現的是哥薩克人如何通過戰爭、痛苦和流血,走向社會主義。《靜靜的頓河》是一部描寫具有重大歷史意義時代的人民生活史詩,在不到五年內,葛利高裡一會兒投入紅軍,一會兒倒向白軍,雙手沾滿了兩方面的鮮血,他的矛盾和痛苦顯然與他所屬的特定群體無法切割。肖洛霍夫因《靜靜的頓河》作品獲得1965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獲獎原因是“由於他在描繪頓河的史詩式的作品中,以藝術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現了俄國人民生活中的具有歷史意義的面貌”。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品,帕斯捷爾納克的《日瓦戈醫生》,作品通過日瓦戈醫生個人的機遇全方位的展現兩次戰爭的殘酷和對個人的消極影響。儘管作品在當時不被當局接受,但並不影響它成為一部經典。


【苦樂年華15】少年時代(13)世界名著:打開了我人生的另一扇窗

列夫·托爾斯泰作品,描寫19世紀初俄國人民反對拿破崙入侵的衛國戰爭。

此外還有:

高爾基 : 母親,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

阿.托爾斯泰 : 苦難的歷程,彼得大帝

肖洛霍夫 : 靜靜的頓河,新墾地,一個人的遭遇

法捷耶夫 : 毀滅,青年近衛軍

綏拉菲摩維奇 : 鐵流

帕斯捷爾納克 :日瓦戈醫生

艾特瑪托夫 : 草原和群山的故事

瓦西里耶夫 :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

奧斯特洛夫斯基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布爾加科夫 : 大師和瑪格麗特

索爾仁尼琴 : 伊凡.傑尼索維奇的一天

柯切托夫 : 州委書記,葉爾紹夫兄弟

費定 : 城與年,篝火三部曲

科斯莫傑米揚斯卡雅 : 卓雅和舒拉的故事


【苦樂年華15】少年時代(13)世界名著:打開了我人生的另一扇窗

除了蘇聯文學作品,其他國家的名著因為國家形勢和個人年齡的限制,就看得比較少了。但我相信《牛虻》這部小說,很多人都看過。

《牛虻》,作者愛爾蘭女作家艾捷爾·麗蓮·伏尼契。講述一個男人的愛情與革命,而牛虻,指的就是這本書的男主人公亞瑟。

《牛虻》曾在上個世紀50、60年代風靡於大陸,在那個充斥著高大全英雄形象的年代,他的冷峻和熾熱,反叛和無畏,那種深切隱忍的愛和激烈的恨與報復混雜在一起,鑄就了一顆迷人的滾燙靈魂。牛虻這種另類英雄,成為了很多青春期少女眼中痴迷的對象。

【苦樂年華15】少年時代(13)世界名著:打開了我人生的另一扇窗


推薦98部俄羅斯文學名著

1 、《聰明誤》 格里鮑耶多夫

這本書寫作的年代相對於其他名著最早、關切的事件——十二月黨人起義又是俄羅斯近代史上第一次來自上層的革命。

2、3、4、《上尉的女兒》、《別爾金小說集》、《葉甫蓋尼·奧涅金》 普希金

普希金是俄羅斯第一個偉大作家,被後人稱為俄羅斯文學之父,評說甚多。

5、6 、《死魂靈》、《欽差大臣》 果戈理

果戈理的小說和戲劇的最高成就基本上都體現在這兩本著作中了。果戈理號稱俄羅斯首位寫作小人物的好手,不過讀其著作中的小人物,多些醜化之嫌,不信試讀《死魂靈》中一段關於農民的描繪。

7、8、9、10 、11、12、《哥薩克》、《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寧娜》、《復活》、《克萊採奏鳴曲》、《伊凡·伊里奇之死》 托爾斯泰

托爾斯泰的小說推薦如上六本,大約是囊括了他所創作的最偉大的幾部。這些宏大的小說如果不啃一年半載,基本上上不大可能讀完。

13 、《別林斯基選集》 別林斯基

至今不清楚的是,這套書究竟有幾卷。出選集的是上海譯文出版社,人民文學有個文藝理論叢書之中有收一本別氏的論文集,但似乎不夠全面也不夠權威。讀俄羅斯文學批評家的書需要一些細緻,也就是現在喜歡說的“隱微讀法”。

14、15 、《往事與隨想》、《誰之罪?》 赫爾岑

對於前一本書,活著的中國人都去看看;至於後一本書,在這個時代大約仍然很值得看看。

16、17、18、19、20、21 、《羅亭》、《貴族之家》、《前夜》、《父與子》、《煙》、《處女地》 屠格涅夫

一口氣開列了他的六大長篇,那是因為這六部長篇確實是俄羅斯40—70年代的一部關於知識分子的辛酸史,六部小說其實是一部更宏大的《戰爭與和平》。屠氏的筆調相對委婉曲折一點,不過有心的讀者當會讀出很多。

22、23、24、25、26、27 、《死屋手記》、《地下室手記》、《罪與罰》、《白痴》、《群魔》、《卡拉馬佐夫兄弟》 陀思妥耶夫斯基

所列的六部著作是他1862年之後的作品,這六部作品是世界文學史上絕無僅有的一次偉大曆程,唯一遺憾的就是《卡拉馬左夫兄弟》僅僅是個序曲。

28、29 、《契訶夫小說選》、《契訶夫戲劇選》 契訶夫

這樣的作家多一點,這個世界能沉靜好許。米蘭昆德拉反媚俗,而契訶夫的所有作品的指向也大多在此。俄羅斯知識分子性格多激烈好鬥,契訶夫則有些不大同類,大約和其人所受嚴格的技術教育不無關係吧。

30 、《先知》 梅列日科夫斯基

說實在話,很厭惡這個作家和他的妻子吉皮烏斯,很多時候,他們的表現既低能又無知、而且喜歡以博學的姿態來擺弄文學。之所以推薦《先知》,理由是,這大概是他最聰明的一本書,雖然其中不乏很多小聰明。

31、32 、33、34 、《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不合時宜的思想》 高爾基

高爾基是個不幸的人——即使生前受到的禮遇似乎是任何一個文學家都不具備的。他的書如他的人一般,充滿著真正的人道關懷。如果去掉《不合時宜的思想》,那是不完整的高爾基,也是個不可理解的高爾基。

35、 《大墓地》 霍達謝維奇

藍英年先生曾經有過關於蘇聯作家優美的散文集《尋墓者說》,這是本俄國人自己寫的《尋墓者說》,不過人物多半是白銀時代的。

36、37 、《知識分子與革命》、《十二個》 勃洛克

這個作家的晦氣大概是那時代知識分子中比較典型的一個,勃洛克的立場與他最終的潦倒,預示著一個反知識時代的到來。

38、 《紅笑》 安德列耶夫

一個絕望的人,一部絕望的小說。

39 、《雅典與耶路撒冷》 舍斯托夫

他的作品比較多,這是他的代表作,如果沒有研究的興趣的話,讀完這部代表作也就差不多了。

40、41、42、43、 《論人的奴役與自由》、《論人的使命》、《俄羅斯思想》、《自我認識——思想自傳》 別爾嘉耶夫

如果喜歡俄羅斯而不讀別爾嘉耶夫這四本書的話,那基本上進不了真正的俄國魂。

44、 《路標集》 基斯嘉科夫斯基等

這本出版於1909年的論文集將俄羅斯知識分子的歷史儼然劃分為不同的兩個時代,前一代激進的自由知識分子的命運在1907年被最終定格,而這本文集可作一審判符號來讀。當然,知識界由自覺的反動走向自覺的保守大約不是什麼俄國特色。

45、46 、《誰在俄羅斯能過上好日子?》、《涅克拉索夫詩選》涅克拉索夫

關於這前一本書,如果換一個國名,現在讀起來的感覺不知是否依然?至於這後一本書,算是對前一本書的最佳補充或拓展都可。

47 、《切文古爾鎮》 普拉東諾夫

又一次滑稽的《在俄羅斯誰能幸福且快樂?》,不過是換了個時代寫的。一個多寫農業,而另一個似乎更關注工業化。不過細心些的話,大約都是能聞到“原始積累”的血腥的,不論是資本主義對農村還是社會主義對農業,血腥的惡臭都是一樣的,不會因為意識形態發生變化而有所改變。

48、 《日瓦戈醫生》 帕斯捷爾納克

這雖然是一本在意識形態領域被爭論了幾十年的小說,但就價值而言,這應該是蘇聯建國之後最偉大、最圓熟的小說,真正喜歡偉大的敘事藝術的讀者完全不必相信那來自意識形態的可笑攻擊。

49、 《靜靜的頓河》 肖洛霍夫

這個作家的天才超乎想象——蘇聯時代能寫長河全景小說的很多,但寫得好的大約就這一人而已——二十一歲開始撰寫如此長篇鉅著,實在讓人有些不可思議。

50、51、52 、《伊凡·傑尼索維奇的一天》、《癌症樓》、《古拉格群島》 索爾仁尼琴

一如對《往事與隨想》的評價:凡是活著的中國人都應該一讀這幾部小說。儘管索爾仁尼琴有些偏執,但仍不失俄羅斯的良心,“古拉格群島”這個名字不僅應當為俄羅斯的讀者所熟知,中國讀者更應明白其涵義。

53、 《艾特瑪托夫小說選》

凡是不想錯過靈魂在偉大傑作中冒險的讀者都應該一讀他的作品,甚至不止這個小說集。

54、 《活著,可要記住》 拉斯普京

這個中篇敘事冷靜地出奇,或許真是太冷靜了,結局往往太悲慘。

55、56 、《解凍》、《人·歲月·生活》 愛倫堡

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儘管作品並不完美是藝術品,更希望讀者不要錯過他的小說與回憶錄,特別是他的回憶錄。

57 、《魚王》 阿斯塔非耶夫

一部優秀的小說,當散文或小說都可以讀。

58、59 、《狗心》、《大師與瑪格麗特》 布爾加科夫

講平均、平等的時代,出現“差異”那是一個什麼樣的藝術效果?翻翻這兩本小說或許會有些感觸。

60 、《俄國民粹派文選》

這是人民出版社八十年代初的集子,如果對俄羅斯十九世紀60年代之後的社會運動有興趣的話,可以一讀這一時期很多偉大思想家的作品,而這本是目前國內最好的選本,可惜的是印數只有5000,但在大型圖書館不難找。

61、《苦難的歷程》 阿·托爾斯泰

關於十月革命之後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程,這是本不錯的讀物。

62 《怎麼辦?》 車爾尼雪夫斯基

無論是作為文學名著還是作為倫理著作,期間透露出來的對烏托邦的狂野與堅韌都是我所敬畏但深深抱有懷疑的,不過就意義而言,這本書確乎比較重。

63 、《列寧選集》(4卷) 列寧

俄羅斯20世紀初的黨派鬥爭很激烈,不過讓人奇怪的是真正能出得全又多的只有這個列寧的文集。

64、《普列漢諾夫選集》(5卷)普列漢諾夫

俄羅斯正宗的馬克思主義者大約還算是普列漢諾夫了,不過“正宗”二字不是恩格斯點名了就算的,還要看誰取了政權。

65 、《群星燦爛的年代》 巴納耶夫

安年科夫的回憶錄至今沒有出版——因此也無法分辨優劣,所以關於19世紀四十年代那批知識分子的最佳回憶錄便是這本了。

66 、《巴納耶娃回憶錄》 巴納耶娃

這是巴納耶夫夫人的回憶錄,講的也是四十年代人的事情,算是對前一本書的補充。

67、68 、《神人類講座》、《神權政治與歷史未來》 索洛維約夫

俄羅斯第一個宗教哲學家,這兩本算是有代表性的著作。最近幾年,宗教哲學很紅火,不過奇怪的是他的代表作倒是一直未在中國出版。

69 、《茨維塔耶娃文集》(5卷) 茨維塔耶娃

布羅茨基對這個似乎有“月亮病”的女人評價很高,超過“俄羅斯詩歌月亮”。

70、 《杜波羅留波夫選集》 (2卷) 杜波羅留波夫

這個年輕人25歲有死了,如果不死,大約也會和車爾尼雪夫斯基差不多,爛死在西伯利亞。不過,文章倒確實很值得讀。

71、72 、《外省散記》、《童話》 謝德林

謝德林擔任梁贊省和特維爾省副省長是在他寫作《外省散記》這系列特寫之後的事情,在這些今天似乎可以被稱為“揭開黑幕”的小說特寫裡,謝德林沒有庸俗地和膚淺地停留在揭發某些表面現象中,而是以銳利的思想之劍刺中著那種當代文壇兼影壇騎士無法企及的要害。謝德林的童話,是純粹為大人寫作並且也只有大人所能理解的。因此,不能同意由兒童文學出版社出這本書。

73 、《奧勃莫洛夫》 岡察洛夫

俄羅斯的最後一代多餘人。

74 、《當代英雄》 萊蒙托夫

一部優美的小說,一個荒唐的主角,一曲華麗的哀樂。

75 、《大雷雨》 奧斯特洛夫斯基

此人大概現在並不出名了,甚至名頭在另一個不能算是職業作家的“革命家”之下,不過後者的書大約只有在一個特別奇異的時代才有如此眾多讀者,而前者的書卻不時可能被從圖書館那堆滿灰塵的角落裡挖出來。

76 、《論文學》盧那察爾斯基

盧氏可為蘇聯文藝批評第一人,知識淵博、見解獨到,雖束縛於馬克思主義,但對十九世紀俄羅斯文學的體察非一般人所能及。

77 、《文學與革命》 托洛茨基

本書是一個革命的卓越領導者對於文學發表的卓越見解,和他的其他文章一樣,辭藻華麗,文筆優美,邏輯清晰,對今天重新風行起來的文學家們毫不留情,這部文集的時間跨度是20年左右,其中包括了3次大革命,順便說說,該書在編排上把關於10月革命時代的文學論述作為第1部,而把革命前的文學論文作為第2部,殊為不解。

78、79 、《紅木》、《明月》 皮里尼亞克

皮氏年輕早夭,其小說多有文人色彩,本世紀二十年代有《明月》這樣的小說,實在罕見。

80 、《盲音樂家》 柯羅連坷

此書是柯氏代表之作,歷十年而成,堪稱小說中的經典之作。

81、《彼得堡》 別雷

意識流小說的三大開山之作品中有別氏此書,不過,這個書確實不怎麼好懂。

82、《安魂曲》 艾赫瑪託娃

艾赫瑪託娃在斯大林時期的名聲很一般,後人稱為“俄羅斯詩歌的月亮”,此為代表之作,可見一斑。

83、《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 巴赫金

俄羅斯吃陀思妥耶夫斯基飯的不少,就跟中國吃紅樓夢與魯迅飯的差不多,凡是文學大國,總不免有一幫專家依此為生的,不過以一本研究前人的著作而打通倫理—敘事的,大概巴赫金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84、《葉賽寧詩選》

與葉賽寧相前後的俄羅斯鄉土詩人不少,留下來的,能讓人記住的,大約就他了,這個長著一張娃娃臉的詩人寫的詩一如他的單純的面孔上的眼睛。

85、《馬雅可夫斯基選集》 馬雅可夫斯基

馬氏的政治影響力遠遠大於詩,不過這一切都拜賜於斯大林。

86、《紈絝子弟》 馮維辛

俄羅斯戲劇的開創者,雖然這個代表作論水準還是很一般,但作為風氣的開創者,其意義遠大於其實際作為。

87、《實在與人》 弗蘭克

據說弗蘭克也是俄羅斯宗教哲學復興時期的鴻儒大哲,不過他的作品被翻譯進來的倒很少,這本書是此人臨終之前修訂完畢的代表之作,風格類似別爾嘉耶夫的作品。

88、《俄國哲學史》洛斯基

有了這本哲學史之後,蘇聯人寫的哲學史一般都可以直接進垃圾回收站了。

89、《布寧小說選》 布寧

無論是往前還是往後,布寧得諾貝爾文學獎,對俄羅斯文學來說都算是諷刺,一個十足二流小說家得了個一流的獎項。

90、《沃羅夫斯基文選》沃羅夫斯基

抬高一個人無疑是對一個人的損害,即使這個人的確有無可置疑的才華。被蘇聯學者硬按上3大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家的沃羅夫斯基實際上無法和另外2位(普列漢諾夫和盧那察爾斯基)相提並論,儘管如此,他的文學批評還是值得文學愛好者一讀,特別是因為他所論述的某些對象—比如安德列耶夫—往往缺乏相應的論文。

91、《亞瑪街》 庫普林

妓女也是人——這裡講顯然不僅僅是丹東所強調的個體倫理。

92、《克雷洛夫寓言》 克雷洛夫

一個很能逗趣的老頭,講了很多關於動物的故事。

93、《騎兵軍》 巴別爾

又是一個俄羅斯式的十足的少年天才,可惜的就是在俄羅斯有同樣的規則“天妒英才”。

94、《青年近衛軍》 法捷耶夫

講衛國戰爭的書一般都是斯大林欽定本,即使是文化部長的小說也不能免俗,不過文化部長終究是文化部長,寫的小說自然在常人之上。

95、《俄羅斯的暗夜》 妃格念爾

一個女性成了刺殺沙皇的主謀,也算是世界歷史上的一大奇蹟。不過據統計,在民意黨人中,女性佔據了25%的比例,而且多半是貴族出生——這大約不是馬克思主義能解釋得清的。

96、《隱居及其他》 羅扎諾夫

這個哲學家18歲即取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情婦,可見對陀氏之崇拜。寫的東西也大異常人,其代表之作便是此書。可惜的是這書還僅僅是個節選本。

97、《金薔薇》 帕烏斯托夫斯基

一本據說影響了幾代人的散文集。

98、《恰巴耶夫》富爾曼諾夫

20年代的英雄小說很多,該書的另一個名字可能更為中國讀者熟知——《夏伯陽》

99、《從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記》 拉吉舍夫

從開端又回到了結尾,之所以把拉吉舍夫的作品作為結尾,並不是說此書的思想如何深刻,而是作為俄羅斯知識分子的先驅之作,其珍貴不同小視,拉吉舍夫有言:“從彼得堡到莫斯科,我只見到滿眼的憂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