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諸役之雕陰之戰,兩翼齊飛戰術對未來商戰的啟迪

陽光底下沒有新鮮事,所有智慧都是歷史故紙堆在新技術條件下的自我實現。

2020/2/16

戰國無戰事,無異於痴人說夢。

在戰國風雲起伏的諸多戰役中,秦魏雕陰之戰,是一場軍事教科書式的“南北兩翼齊飛”經典戰例,秦軍南北兩路軍隊的協同作戰,配合策應,戰術亮點之璀璨,閃耀史冊,值得我輩後世之人除軍事,於商業於職場等領域,學習與借鑑!

戰國諸役之雕陰之戰,兩翼齊飛戰術對未來商戰的啟迪

秦魏雕陰之戰地圖

01 雕陰之戰前奏

時間要回溯到公元前337年,惠文王即位第一年,他只有十九歲,並未親政,手中的權力不大。但是,年輕的秦惠文王對於收復河西之地的決心,與父親秦孝公一樣初心不改,繼續秣馬厲兵,招賢納士。

此時,從魏國來了一個人,叫公孫衍,此人是魏國陰晉人,本來在陰晉的守軍中任職。陰晉,是魏國河西南部的一座軍事重鎮,陰晉的戰略意義非常重要,既能阻擋秦國進入“崤函通道”,又能威懾關中。

公孫衍在魏軍中當差,當的是魏武卒中的犀首(相當於一個小隊長),本來也當得好好的,沒風沒險,工資獎金領著,老婆孩子熱炕頭。可是,這哥兒們自視奇高,覺著自己的才華不止於當個小兵頭,而是出將入相的帥才,向上峰打報告要求提幹。魏國高層也是有眼無珠,收到他的提幹申請,只當這個兵喀喀是傻大黑粗,螞蟻打哈欠——好大的口氣,尿都沒尿他。要知道魏國自從魏文候時期開始的變法改革,創建了強悍的魏武卒特種兵軍制,到了魏惠王時期,軍隊內階層固化,已經喪失掉了上下流通的活力。比如大將軍龍賈,在河西太守任上一當就是二十年,哪裡能留給大頭兵們多少晉升的機會?

人是尋求地位的猴子,人總在尋求有效的途徑獲取政冶資本。公孫衍連辭職書都不寫,因為看見了秦國的招賢榜,直接跳槽去了秦軍軍營。

秦國此時的國君,秦惠文王年輕而多智,認賢用能的眼光和魄力,遠在同時代的其他諸候國君之上。

秦惠文王之所以會有別於其他國家的國君,一反常規地大膽重用公孫衍,這位當時還名不見經傳,而且是叛國而來的小人物,現在總結起來應該是出於三個方面的考量。一是公孫衍確實有真才實學,這個通過接觸交流,小範圍內測試,是不難發現的。二是公孫衍在魏軍中當過兵,對魏國國情、魏軍防禦虛實等各方面的情況比較瞭解。第三點最重要,秦國自從襄公時代被魏國奪走了河西之地,前後二十幾年一直未能收復失地,而公孫衍卻很及時地向秦惠文王呈上了一份,切實可行的攻佔河西作戰計劃書。

這一年是公元前334年,秦惠文王正好二十二歲,舉行冠禮,手握大權,新君上任,正摩拳擦掌地要著手幹一番大事業。公孫衍的到來,對於胸懷壯志的秦國國君而言,簡直是如虎背上再添一翼——另一翼是秦惠文王的弟弟猛人公子疾。秦惠文王最信任的是公子疾,他對公子疾和公孫衍都寄予厚望,二人成為秦惠文王的左膀右臂。

機會的到來,從來都是在它需要到來的時候出現,急不得躁不得;它終究會著落在一個人的身上。

機會永遠屬於準備著的人,你的準備有多大,機會給你的舞臺就會有多大。

秦惠文王將要發起自己執政後的第一次河西之戰,矛頭直指此時魏國鎮守河西郡和上郡的宿將龍賈——這個讓秦孝公和商鞅二十年不能收復河西的老將。龍賈仍然老當益壯,堅守魏國西部自己一手規劃和建造的防線。但是,這位老將很快就要為自己,自以為固若金湯的馬其諾防線,以及墨守成規的陣舊軍事思想,付出慘痛的代價,成為墊高別人身段的磚頭。

公孫衍向秦惠文王分析了魏國河西的局勢:龍賈雖然防守高明,但秦國可以利用河西和上郡南北的縱深,南北同時進擊,讓龍賈南北不能相顧。具體說來,北路軍進攻上郡北部的雕陰,南路軍進擊河西南部的陰晉,兩軍齊頭並進,打魏軍一個南北不能互援。這個戰術就是後世軍事理論家們,津津樂道的“兩翼齊飛”打法,它的高明之處就在於,秦軍利用人多的優勢,將魏軍分成兩部分,如果魏軍不來增援南北兩個城邑,秦軍很有可能會同時得手。

02 北部戰線的展開

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殘酷的時代,同時又是一個美好的時代。

說它殘酷,那是因為在這個時代裡充滿了戰爭殺戮。說它美好,相對於士人而言,他們可以專注於追求功名,而無須揹負背叛國家的道德譴責之累;戰國無義戰,成王敗寇。

公元前331年,秦惠文王與公子疾和公孫衍商議了很多種方案,對每一種可能的情況都做了周翔的安排之後,秦軍終於隆隆開動這次秦軍按照計劃分為兩路,公孫衍率先統領一支秦軍,約八萬人,向北到達洛水上游,渡過洛水向魏國北部的雕陰——之所以選擇這裡做為突破口,那是因為築壘防禦戰專家龍賈,在洛水東岸自陰晉向北直至雕陰,修建起了綿沿上百里的長城封鎖線——發起進攻。按計劃是等公孫衍吸引魏國的援軍之後,公子疾統領十二萬秦軍,攻擊魏國南部重鎮陰晉。

秦魏河西之戰的北部戰線,兩軍圍繞雕陰城的攻守展開。

以軍力對比而言,秦軍八萬,魏軍僅有四千,二十倍的差距!然而雕陰城的守將卻信心滿滿,他本人是魏武卒出身,因此對魏軍單兵作戰能力相當自信,而這雕陰城中的魏武卒數量還不少。魏國的武卒,由名將吳起創立,約佔魏軍的十之三四,不過河西是魏武卒的發源地,河西和上郡的魏武卒比例因而更大一些,雕陰城守軍中的魏武卒,數量超過一半,足有兩千二百餘人。

公孫衍率領北路秦軍以八萬人的人數規模優勢,圍攻小城雕陰,區區四千守軍自然不在話下,但是他若想攪動整個戰局,就必須創造性地利用該城造勢。他採用的是“圍點打援”的打法。

待大軍次遞抵達戰場,公孫衍指揮部下正面強攻雕陰城。秦魏兩軍在城上城下,將他們所處時代關於守城與攻城的各種器械戰法,無不用之其極,幾天戰鬥下來,雙方都付出了巨大傷亡。雕陰前線的戰報,也隨著魏國河西邊防軍發達的信息傳輸系統,傳遞到了河西治所少梁城,稟報給太守龍賈知曉。隨著戰事的疾緩程度,雕陰城守將將每日一發的軍情,改為每日三發,上百名斥候,馳馬穿梭於上郡雕陰與河西少梁之間,個個寡言少語,生怕耽擱一秒鐘延誤戰機。不過,雕陰城守將挺硬氣,只報軍情,卻未向龍賈求援。當年吳起在河西的時候,魏武卒對秦軍大多數時候都是以少打多,還能屢屢得勝,那個時代建立的心理優勢,半個多世紀之後都傳承著。

公孫衍的目的,是猛攻雕陰城,將龍賈的主力吸引到上郡北部,給準備突襲河西南部的公子疾創造機會。公孫衍的秦軍築壘攻城,每日挑戰,不時令先登死士攀城,不惜犧牲部分軍士的性命,攻的很猛。十多天過去,魏軍損失兩千,秦軍則超過五千,倔強的雕陰城守將,到了這個時候,終於扛不住,向上峰發出求援訊息。老將龍賈便再也坐不住了。

在秦軍連續攻城五天之後,他便判斷雕陰城有危險,秦軍不會輕易退卻。於是從少梁發兵五萬,親自領兵前來救援。他走之前下令,從河西其他城邑,調集兩萬餘人來鎮守少梁,這樣少梁的總兵力亦有三萬人。

老將軍龍賈統率五萬大軍,向北支援雕陰城。在補足了雕陰城的守軍為四千之後,遂將剩下的四萬八千人,在城外修築了兩個巨大的壘城方陣,與雕陰城形成三足鼎立之勢。魏軍的壘城方陣,由數十個壘城組成,每個壘城約一千人,遠遠看去層巒疊嶂,連綿橫亙,就算一點不懂兵法的人,都知道這是大師級的手筆,讓人不寒而慄。

第二日天色微亮之時,公孫衍迫不及待登上雲車,對魏軍的部署進行仔細觀察。以前公孫衍自己身在魏軍當小兵頭,對老上司龍賈的防禦陣法體會還不夠深刻,到了兩軍對壘,才真切地體會到,為什麼秦軍好幾十年都在河西一籌莫展。高聳的雲車之上,公孫衍知道無人能聽到他說話,自言自語道:“如果我是來攻城的,現在就可以班師退兵了。”

所幸公孫衍的目的不是攻城,而是營造聲勢,吸引魏國龍賈主力軍隊來援,好給南部公子疾的秦國主力大軍騰出空間。如今目的達到,公孫衍控制住軍隊節奏,每日加固營壘,並不出壘挑戰。

然而,龍賈做為當時頂級防禦戰高手的厲害之處,還遠不止於此。他的老辣在於,看似固定的營壘每天卻在移動,將位於偏遠的營壘,移至靠近秦軍營壘的方向。一連五日的挪移,本來相距五里的兩軍營壘,竟然縮短為只隔了二里距離。到夜裡,兩軍中有人咳嗽,對方都聽得到。魏軍隨即使上了壞招,龍賈派人,白天黑夜,十二個時辰不間斷,擊鼓佯攻,讓秦軍時刻處於高度戒備狀態(這真是“敵駐我擾”的另一種教科書式運用)。

這種擾敵戰騷操作是可怕的,雖然龍賈沒有發起過一次真正的進攻,但是這種駭人心魄的步步緊逼和壓迫,讓公孫衍和全體秦軍,都有一種壓抑窒息的感覺。公孫衍清楚,龍賈絕不會貿然攻打秦軍的壘城,然而普通的秦兵,哪裡知道這麼多,每晚都失眠,精神高度緊張。要麼退兵,要麼力戰,老秦人也並不懼死,這樣不進不退地受折磨著,難受至極。

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龍賈還沒有開戰,就將處於優勢兵力的秦軍,壓迫到一種精神受刺激到快崩潰的局勢中,不愧是鎮守二十多年河西的宿將啊!

就在這時候,一個消息同時傳到雙方的中軍大帳,秦國公子疾,統兵十二萬,進擊魏國河西最南部的重鎮陰晉。對秦軍來說,這是一個重大利好,對魏軍則是一個超大利空,這個消息也讓雙方的心態發生了巨大變化。龍賈從少梁出征之後,從河西各地調遣人馬駐防少梁,唯獨這個陰晉,龍賈讓守將按兵不動,為的就是防禦秦國這一聲東擊西的手段。雖然做好了應對之策,但是當十二萬秦國大軍到達陰晉城下,老將軍龍賈終歸是被調虎離山,對南部的戰局多少還是有些不放心。

而對於公孫衍來說,得到這一消息,立即第一時間公佈到秦軍中,以此鼓舞士氣,再加上秦軍對魏軍的壓迫騷擾已逐漸習慣,軍心總算是安定下來。

戰國諸役之雕陰之戰,兩翼齊飛戰術對未來商戰的啟迪

北線戰場

03 南部戰線的展開

寒門庶族出良將,王孫公子也並非皆庸碌,尤其是當一個國家崛起之初。

秦惠文王的親弟弟,公子疾(又稱樗裡疾),就是王族中為數不多的佼佼者。

公子疾統領南路秦軍十二萬大軍,在陰晉城外安營紮寨。兩軍在城外已經有過小規模交鋒,秦軍以絕對優勢兵力,擊敗小股魏軍。魏軍退回城內之後,再也不出城迎戰,一副據城堅守的姿態。

陰晉城是座大城,內有守軍兩萬餘人,公子疾如果像公孫衍那樣正面強攻,只不過是拿很多雞蛋去砸一塊石頭而已。兩翼齊飛,兩翼都會遭到頑強抵抗。同樣的道理,公子疾必須在陰晉城下有創造性的突破,否則他率領的這支秦軍,恐怕就要無功而返,連帶北部的公孫衍軍,也只能退兵。

公子疾或許比同時代的名將吳起、白起、李牧要遜色一些,與龐涓、匡章、廉頗等將領,絕對可以平起平坐。公子疾原定計劃是攻克守軍人數大減的陰晉城,然而老將龍賈並未抽走陰晉的守軍,這讓公子疾的計劃幾乎泡湯。臨陣因勢而變,不循規蹈矩,這是名將的特徵。在陰晉城下逗留了僅僅兩日,公子疾便揮師東進,劍走偏鋒,深入到“崤函通道”,攻打其中的兩座小城,焦城和陝城。公子疾的目的,是吸引陰晉城中的魏軍分兵來救。

可是公子疾能夠達到目的嗎?焦城和陝城,各只有千餘魏軍把守,兩座比雕陰城更小的城邑。十二萬秦軍,以迅雷之勢,拿下了這兩座城。

此時魏國河西的戰局,就蔓延到河東了。當年晉國假虞伐虢,從河東穿越中條山脈,進入“崤函通道”。如今公子疾,擁兵十二萬,足以反向沿著當年晉軍的道路,穿越中條山脈,進入河東,攻擊魏國舊都安邑。這樣的情況,對於魏國新都大梁來說,無疑是一個極不願意聽見的壞消息。

在戰鬥力上,魏國河東的守軍是不如河西守軍的,當年秦獻公在河東石門,斬首魏國河東軍達六萬。公子疾拿下這兩座小城之後,立刻派小隊人馬,向北翻越中條山,營造要攻打魏國河東安邑的聲勢。公子疾從陰晉退兵,到攻克兩座小城,再到虛張聲勢進攻河東安邑,這一切,公子疾只用了短短三天!

陰晉城的守將焦急萬分,雖有兩萬餘兵力,其中魏武卒有一萬多名,但還是忍住了性子,未出兵救援,做了坐壁上觀。在坐觀焦城和陝城淪陷之後,陰晉的地緣位置,卻由此變得無比惡化起來。

由於黃河在這裡拐彎,陰晉城雖屬於河西管轄,但是與河西隔著一條黃河,與關中倒是陸地相連的。隨著焦城和陝城的失守,陰晉幾乎就成了一座孤城,北面是黃河,南面是秦嶺,東西兩面都有可能遭受秦軍的襲擊。不過,龍賈與陰晉守將也有著非常睿智的戰略眼光,身在不同的地方,他們一致認為公子疾只不過是在玩調虎離山之計策,只要沉住氣不搭理他,整體防線並無大礙。

這樣一來,秦魏四軍,在南北兩條戰線上,就陷入了相互對峙的僵局狀態。幾個月下來,雙方各自利用外交攻勢,臨時聯合盟友,來牽制對手,以期尋找新的突破口。

魏國首先發動外交攻勢,龍賈派人到隴東高原的義渠,鼓動親魏的部落造反,推翻親秦的義渠王。當義渠陷入混亂的時候,秦惠文王不得已,發咸陽的守軍,前往義渠平亂。如果讓親魏的義渠部落統治義渠這個部落聯盟,以後隨時都可能在秦軍東進的時候,在背後捅上一刀。秦惠文王令庶長國統領數萬人,前去平定義渠的叛亂。

與此相對應的,秦惠文王也發動外交攻勢,聯合趙國,以利害關係說服了趙肅侯,在東線發兵攻打魏國。

魏國不得不聯合齊國,在東線與趙國鏖戰,魏國東部將不可能有援軍過來支援西線。雙方你來我往,竟然在外交上又打成了平手,都未能尋找到新突破口。時間過去了半年,要打破秦魏之間的對峙僵局,還得靠身處河西前線的將軍們。

時間永遠是最好的催化劑。隨著半年的時間推移,戰局形勢首先對魏國不利起來。公子疾幾乎切斷了一切通向陰晉的糧草通道,陰晉就像懸在秦國的一座魏國兵營,離斷糧已經不遠了。兩軍對壘,比勇氣、智慧、耐力,比整體戰力、單兵素質,更比拚後勤補給保障。到了這一年的隆冬,久陷圍城,率先扛不牢的是魏軍,再有一個月就要斷糧的陰晉守軍,終於是坐不住了。

面陰晉的斷糧危機,龍賈策劃了一場運糧的大場面。魏軍先是由河東的守軍營造聲勢,小股河東魏軍,試圖翻越中條山脈,來襲擊秦軍。魏國河東軍的目的,在於將公子疾的秦軍注意力,牢牢吸引在“崤函通道”。然後,從陰晉城中分出一萬餘守軍,踏著隆冬季節的黃河堅冰,趁秦軍不備,往少梁進發。這萬把人到達少梁以後,再從少梁城守軍中派出一萬名魏武卒,共計兩萬餘人,去河東糧倉,運送足夠陰晉守軍吃半年的糧草,火速返回陰晉。

魏軍這個運糧計劃的高明之處,在於兩個方面。一是秦魏兩軍的單兵戰鬥力對比,魏武卒比秦新軍從吳起時代鼎盛期的五比一,到了魏惠王時代的哀落期,也保持在至少三比一的戰力比。如果秦軍出動一兩萬人來搶糧,魏軍兩萬餘人的隊伍保證糧草抵達陰晉,那是綽綽有餘的。二是秦軍此時的兵力部署,都集中在“崤函通道”,從陰晉不遠處,到焦城、陝城,幾百裡地帶分散埋伏。公子疾一直在等著甕中捉鱉,等待魏軍進入“崤函通道”,他想重演當年崤之戰的壯舉,只是掉轉過來,當年是晉軍伏擊秦軍,這回是秦軍伏擊魏軍。一萬多陰晉魏軍趁著夜色出城,趟過黃河,進入河東去搬糧食,這是公子疾沒有預料到的。兩萬多人運糧返回,這也是非常突然的事情。

但是,老將龍賈還是百密一疏,失算了一點。那就是公子疾當時正在,靠近陰晉的一支秦軍當中。這支秦軍只有一萬多人,以這點兵力去抗衡有一萬多魏武卒的兩萬餘魏軍,那是肯定慘敗沒跑的。在這種突發的新情況下,公子疾表現出的應變能力,足夠可以把他推上名將之列。他令這一萬餘秦軍,走上黃河冰面,在魏軍回來可能經過的冰面上,砸穿河中心的冰面。一般來說,河水中心的冰面,要比岸邊的薄的多。

秦軍就在黃河中央,架鍋燒開水,然後砸開冰面,硬生生砸出許多冰洞。要阻止魏軍過河,光有冰洞還不行,必須把冰面徹底砸出一條小河。秦軍水性熟悉的數百軍士,紛紛跳下冰冷的黃河,用手臂粗的繩索將冰洞鏈接起來。冰面上則由上百號人,像拔河一樣,將相隔幾丈遠的冰面徹底拉成碎冰。忙活了一整天,秦軍在黃河的冰面之中,造出了一條寬十餘步的人造河流,魏軍是無論如何不可能成功運載糧食渡河了。秦軍數十個兄弟,跳下黃河之後,就再也沒有出來,老秦人用他們的堅強意志,再一次為秦軍修築了一條防線,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而新的戰機也在秦軍官兵,上下一致的協同配合下,出現在了冰雪塞川的黃河冰面上。

夜色籠罩下來,兩萬多運糧魏軍趕到了黃河邊,發現了被秦軍破壞的冰面,紛紛破口大罵。這條天然障礙長達二十多里,魏軍要是繞過去,秦軍肯定也會繼續挖河。

魏軍當然不會坐以待斃,他們個個手持弓弩,到達黃河中心,向小河對岸的秦軍施射,暫時將秦軍趕到了南岸。這條小河,如果要重新結冰,那得整整一個晚上,魏軍將領下令,緊守河道,不讓秦軍再破壞冰面。公子疾則令秦軍在南岸生火烤熱身體,就地休整,等待第二天的大戰。天色朦朧亮之時,幾個魏軍已經躡手躡腳通過了前一天秦軍制造的小河,估計再有一個時辰,魏軍即可運載糧草渡河!半個時辰之後,魏軍試探性地開始全線渡河,首批五千魏軍,運載著一百多車的糧草,小心翼翼地在冰面上通行。

此時十二萬秦軍,經過一夜的調動,有三萬人已經趕到了戰場,駐紮在黃河南岸,等公子疾一聲令下,就會對秦軍發起猛攻。這一日一夜間,公子疾令“崤函通道”中的秦軍悉數趕來。在與時間賽跑的比賽中,秦軍後來居上,在人數規模上,佔到了上風。兩萬餘魏軍,其中有一萬多魏武卒,對陣三萬餘秦軍,若是在開闊地上,魏軍擺開他們操練多時的方陣,這三萬餘秦軍,恐怕還是會吃敗仗。不過這一次形勢大為不同,魏軍要護送糧草,不但無法展開陣型,而且還要把保護糧草放在首位。見魏軍首批五千人已經開始運送糧草,公子疾哪能給魏軍機會渡河,狠狠地劈下右手,下令火燒糧草,殺光魏軍!

三萬餘秦軍,一人一火把,沒有火把的,就用木條夾著炭火,向魏軍運量大軍壓迫而去。“嗖、嗖、嗖…”先是一陣火箭射出,後面秦軍立即跟上,在魏軍忙著救火的時候將火把和炭火扔上了一車車的糧草堆中。一時間濃煙滾滾,魏軍急紅了眼,這些糧草不光是他們日後的口糧,那陰晉城中還有一萬多魏軍也要靠這些糧草度日。魏軍一面救火,一面與秦軍作戰,戰鬥力比平日下降一半都不止,秦軍以優勢兵力,迅速對魏軍進行著攻擊。這場本來應該是魏軍佔優的戰爭,由於那些起火的糧草存在,變得勢均力敵。隨著秦軍後續增援的軍隊陸續加入戰場,逐漸對秦軍有利起來。

戰場很殘酷,當魏軍顯露敗勢,他們卻繼續浴血奮戰,絲毫不讓步也不退兵。一天的鏖戰之後,戰鬥終於結束,兩萬餘魏軍以“糧在人在,糧沒人亡”這種極為壯烈的方式,告別了戰國這一璀璨的歷史舞臺。公子疾在河西斬首的魏軍總人數,達到了兩萬五千人,而秦軍的傷亡也不小,足有兩萬人陣亡。公子疾打了一場勝仗,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休整幾日之後,公子疾調動所有秦軍,約九萬餘人,又向河西郡的治所少梁城進發。少梁城原本有三萬餘守軍,抽出一萬護送糧草,現如今只有兩萬餘人,是堪堪能抵禦秦軍的兵力。公子疾在南面的大勝,兩翼齊飛的戰術,就成功了一翼,北線均衡的格局,也因此迅速被打破。

戰國諸役之雕陰之戰,兩翼齊飛戰術對未來商戰的啟迪

南線戰場

04 決戰進行時

公孫衍和龍賈,幾乎是同時得到消息。公孫衍立即佈告於秦軍各營寨,秦軍將士立時忘卻艱苦的環境,群情激昂,個個磨拳擦掌,躍躍欲試。龍賈則只通知幾個重要將領,封鎖消息,有洩漏軍情者斬。

當天夜裡,寒風呼呼,七萬五千秦軍,藉著夜色的掩護,頂著呼啦啦的寒風,一個不留,向南疾行五十里,再次簡單地安營紮寨。龍賈在壘城內看見了秦軍的撤營移軍,然而,夜黑風高,老將軍穩妥起見,只令各營壘堅守不出。

到了清晨,老將軍徹底明白了,公孫衍是要往南,與公子疾南北夾攻少梁,兩支秦軍加在一起有十六、七萬人馬,河西治所少梁城只有兩萬餘守軍,危在旦夕——這是攻敵之必救,迫使魏軍不得出營回援。在形勢急轉之下,龍賈不得不捨棄那二十萬秦軍也難以攻破的堅固防禦陣地,迅速出擊,牽制秦軍南進的步伐。

在魏軍的緊密尾隨之下,連續三天,公孫衍的秦軍次第掩護,逐漸南下,每日只能向南推進二十里。按照這個速度,要與公子疾合圍少梁,也是一個多月以後的事情了。但是,那時魏軍援軍也已抵達少梁城,五萬魏軍入城,秦軍就只能無功而返。

此時的公孫衍,卻並不敢分出一軍先行去少梁。因為秦魏兩軍的單兵戰力比是3比1,以公孫衍的七萬五千秦軍,對陣龍賈的魏軍四萬八千人,雖說人數上稍微佔優,但是鹿死誰手,尤未可知。魏軍不但有一半體能、速度、力量俱佳的魏武卒,而且多年操練陣法,在戰場上不需要指揮,就能形成小到兩人、大到數百人一個的組合方陣,以集體的力量進行搏殺。魏軍用了上百年,才錘鍊成如今這種相互彌補、相互配合的整體作戰風格,既有整體性,又有魏武卒的勇悍。秦人在整體性方面則差距很大,縱使是出壘正面野戰,秦軍的勝算也不大——這是在兩支軍隊中都效力過的公孫衍,得出的結論。要想甩掉或消滅龍賈的追擊魏軍,只能在戰術謀略上做文章了。

在情報傳輸上,公孫衍找到了魏軍的疏漏破綻,動用了自己的所有智力庫存,通過製造虛假信息,攪亂了自己曾經的老上司龍賈將軍的行軍決策。

公孫衍主要做了三件事情。這三件事情的成功實施,令他向世人證明了自己的強大實力,同時也驗證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怠”的信息戰的重要性。第一件是派人扼守住從少梁通往雕陰的各條交通路囗,盡數擒獲魏軍的通訊斥候,封鎖了少梁方向的信息傳輸。第二件是利用他從魏軍中帶過來的士卒冒充魏軍斥候,向龍賈傳遞少梁城危機的訊息。第三件事情最陰柔,用假嚮導誘騙龍賈軍主力抄小路救援少梁,進入到秦軍的預設伏擊圈內。

老將龍賈在他輝煌了二十年的戎馬生涯裡,終於迎來了自己的慘淡落幕時刻。這一必將會到來的時刻,可以歸咎於他自身的性格缺陷:傲慢與保守。傲慢,他當了二十年的河西大將,幾乎沒有怎麼想過給新人留出成長空間,無視外部世界的變化,隨著魏國階層的固化,逐漸沉淪而不覺。保守,在過往成功經驗的固定思維裡,畫地為牢,守則有餘進則不足,精緻的戰術彌補不了疏忽的戰略。

在上郡的崇山峻嶺,那段長長的秦軍伏擊圈裡,五萬一千多名魏軍將士的項上人頭,成為了秦軍用來獲取,軍功爵制酬賞的首級籌碼。龍賈,威風一時的將軍,則低下頭臚,坐進了昔日下屬為他準備的囚車,令後人唏噓至今。

公孫喜是河西上郡會戰,魏軍慘敗大背景下,一個意外的幸運兒。他憑藉自己的臨機果斷,為魏國找回了最後一點顏面。

這個意外,實在要拜龍賈的不經意所賜。

龍賈在率魏軍河西主力,抄小路馳援少梁的同時,為了穩住秦軍,留下了五千人馬,交由裨將公孫喜帶領,佯裝主力繼續襲擾秦軍營壘。結果呢,主將利令智昏,使得軍隊主力葬送於秦軍設伏的崇山峻嶺,卻給偏師留出了自由發揮的空間。

公孫喜帶領五千人馬,都是精銳的魏武卒,為了配合主力部隊營造聲勢,一個晝夜下來,沒有停止過對秦軍營壘的騷擾。到了第二日清晨,公孫喜就察覺出不是味來,秦軍的駐營兵力似乎有點虛,絕對沒有數萬人,即使秦軍沒有虛張聲勢,也不過一萬人上下。

為了進一步測驗虛實,公孫喜令魏武卒,由騷擾變為試探性進攻。水無常形,勢無常態,形勢環境隨時隨地都在發生變化。眼前目之所及處的秦營,也許早已不是昨日之秦營,正如自己所屬的魏軍,也已不是昨日之魏軍主力兵力。

在取得幾番小勝之後,公孫喜隨即可以肯定,對面的秦軍不足萬人,立即驅兵狂進。留守的秦軍哪是全員魏武卒的對手,無論單兵還是整體,都差了一個檔次——況且,公孫衍在秦軍營壘裡也布的是個空城計,只留駐了五千人在虛張聲勢,擾亂魏軍視線,以便掩護主力移軍上郡山谷,伏擊魏軍。五千秦軍,陣亡三千,其餘被殺散,這也是秦魏兩軍在整個河西上郡大會戰中,魏軍贏得的唯一一場勝利,可惜沒能改變整個戰局,這場勝利來的太晚了。也就是這場戰鬥,讓列國國君們記住了這位魏國將軍,叫公孫喜,日後他還會給秦國、楚國等諸侯帶來巨大的災難,這是後話,這場大戰還未結束。

公孫衍伏擊魏軍主力之後,留下負傷不能動彈的秦軍,其餘秦軍揮師北進,襲破雕陰城,又斬首四千。而魏軍僅存的公孫喜軍,則南下馳援少梁,保住了少梁這個河西的象徵所在。

現在該統計這場耗時大半年的鏖戰,雙方傷亡人數了。

南線,公子疾共斬首魏軍兩萬九千,秦軍自損兩萬四千。北線,公孫衍斬首魏軍五萬一千,秦軍自損兩萬八千,並俘虜重傷的魏軍大將龍賈。南北兩線,秦軍共計斬首魏軍八萬,自損五萬二千,無論是斬首數和自損數都創造了記錄。

戰後,公孫衍因功封為大良造(二十級軍功爵位制第十六級),領秦國相國之位。跟隨他的諸將皆有封賞,獲得爵位的軍士多達一萬多人。公子疾兵力多過公孫衍,本為主將,也打了一場勝仗,但自身受損嚴重,他和帳下將士受封的不多。

雕陰之戰,因戰爭發起點為公孫衍攻打雕陰而得名,這場戰役後,魏軍在河西和上郡的主力就不復存在了,而魏國那個懸在黃河南岸的陰晉城,也因為糧草不濟而岌岌可危。雕陰之戰,大傷了魏國的元氣,魏國再也無力與秦國相抗衡,不得不將關中東部、黃河西岸和陝北的15座城池,供手奉獻於秦。大秦東出自此開始!

戰國諸役之雕陰之戰,兩翼齊飛戰術對未來商戰的啟迪

兩軍大決戰

05 “兩翼齊飛”戰術對商戰的啟迪

主體業務的成敗,取決於配套系統和協同效應的搭建。

商場沒有真正的競爭對手,真正的競爭對手永遠是用戶未被滿足的需求。

佔據用戶的心智,首先要從滿足他們未被滿足的需求入手——這是企業經營、品牌管理的首要任務。然後,才可能有企業經營的起點是用戶,終點是用戶的終身價值。

發現用戶的需求不難,難度在於怎樣用產品或服務,去滿足這個需求,實現問題解決方案的實物化。創業的過程,其實就是將你對用戶需求的理解,與解決方案落地實現之間差距消除的過程。

所有企業經營的內容,歸結到底都是圍繞產品模式體系的構建,為核心展開的。產品模式體系,其實就是一個系統——你的商業模式在具體載體美好形式上的表達。系統分為三個結構模塊,目標、要素、連接關係。在以用戶增長為目標的產品模式體系裡,用戶增長的目標劃為內層,目標用戶、核心交付價值等要素劃為外層,設計連接關係與應對滯後效應等則劃為中間連接層。將目標與要素建立創造性的連接關係,通過對各種企業要素的重新排列組合,釋放出新的能量、機會和價值,從而實現新的企業目標。這個過程就是我們心心念念,即渴求又恐懼又無比激動人心的創業過程了。

渴求,是對創業過程中的不確定收益充滿嚮往,與巨大利益捆綁的奇蹟隨時可能發生。恐懼,是對創業過程中的不確定風險兢兢戰戰,不知道如何有效地消除階段性風險,獲得確定性。陽光底下沒有新鮮事,自然也沒有一招鮮吃遍天的絕招,機會都是在變化中“變自生變”的。“兩翼齊飛”戰術用在新產品開發中,就是一個能夠產生奇效的高招。

在繁雜的企業存量或變量要素中,鱗選出核心要素,形成公司的關鍵性因果鏈,這是一個公司在做市場定位,與垂直細分領域的起始環節。也是層次思維中,第一個連接關係的構建,關乎你的公司能否存活和能夠活多久。百廢待舉,萬事開頭難。“兩翼齊飛”打法,教給了我們一種新的試錯法。為什麼說它是一種新的小步試錯法呢?

在我們常規的認知世界裡,大家都在講究簡化、聚焦、專注、極致,就是心無旁鶩,一門心思埋頭只做一件事情,然後獲得好結果。這是精益創業傳遞給我們的精神,叫做匠人精神。

精益創業的簡化模型是,小範圍試錯-信息反饋-產品迭代-核心認知-快速增長-目標客戶。

這是一條一環扣著一環的循環鏈條,是商業語境場景中的自然生長規律。

小範圍(或小步)試錯,永遠是這條鏈條縱橫陣列的排頭兵。按照鏈條的環節步驟亦步亦趨,一個因得出一個果,不對就調頭重新來過,道理上也沒問題。但是,在快速變化的網絡信息時代,拘泥於此念,在追求極度適應性的外部環境裡,顯然很容易錯失機遇,也不利於撬動市場全局。

在主客互換,互為主體的用戶需求個性化追求中,我們顯然還需要有更多的方法,增強自身系統集成力。在新的交互突破驅動當中,促進用戶成果上的卓越,從而獲得更多規模化商業機會。“兩翼齊飛”工作法,指向一個共同目標,在兩個地方開闢兩個戰場,互為主體的同時,又互為輔助;一翼成功,即為另一翼創造新機,並駕齊驅,齊頭並進。

在產品開發中,團隊資源充足,可以確定兩個要素為核心,構建兩條關鍵性因果鏈,互為競爭,賽馬選品。勝出的鏈條,然後進入增強迴路,推動企業的飛輪效應。

團隊資源匱乏者,則可以將核心要素,切分開兩種關鍵成份,構建內部局部關鍵性因果鏈,互為犄角,協同策應,殊途同歸。對於初創公司在草莽階段,運用“兩翼齊飛”打法,組織與使用有限資源,效果更好,它實際上是在細分領域的基礎上,又進一步細分了要素和連接關係,更利於充分調動資源活力。

小範圍試錯,並非只能在一個單一範圍圈內,還可以有兩個雙重並列圈。也可以在同一個範圍圈內,切分出兩個小圈。

自然界的飛禽告訴我們,背上長兩支翅膀,在天空中飛翔得更自由!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