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戰役, 為何淮海戰役最難打? 看看參戰的國軍將領都有誰就懂了

1945年8月,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十四年的抗日戰爭以中華民族的最終勝利而告終,抗日戰爭的勝利也成了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飽受戰爭摧殘的人民厭惡戰爭,渴望和平,希望能夠和平建國,我黨最高領袖懷著最大的誠意親赴重慶,與蔣介石政府就和平建國展開四十多天的“重慶談判”,最終雙方簽訂了《雙十協定》,但蔣介石政府根本沒有和平建國的打算,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虛與委蛇,拖延時間,1946年6月,蔣介石政府在一切準備就緒後,撕毀《雙十協定》,悍然發動了內戰!

三大戰役, 為何淮海戰役最難打? 看看參戰的國軍將領都有誰就懂了

蔣介石政府兵多將廣,武器裝備也遠優於我軍,因此戰爭一開始我軍就處於戰略防禦態勢,但決定一場戰爭的從來就不是人數的多寡和武器的優良,而是“民心”,蔣介石政府倒行逆施,民心已失,因此儘管一開始氣勢洶洶,很快就後繼無力。

而我黨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在人民的支持下,我軍戰士愈戰愈勇,因此從1947年7月開始,我軍就由戰略防禦轉入了戰略進攻,在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結束後,國軍主力幾乎已經全軍覆沒,我黨取得全國性的勝利已是時間問題。

所以,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是具有重要戰略決戰性質的三場戰役!

而在這三場戰役中,最難打的就是淮海戰役,據《三大戰役》所載: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解放軍犧牲最重,殲敵數量最多,政治影響最大、戰爭樣式最複雜的戰役。據統計,解放軍傷亡人數超過了十三萬,這個數據遠高於遼瀋、平津戰役中傷亡的人數!

三大戰役, 為何淮海戰役最難打? 看看參戰的國軍將領都有誰就懂了

那淮海戰役為什麼這麼難打呢?我們從與我軍交手的國軍將領或許能看出一些端倪!

據《淮海戰役》所載:淮海戰役中,國軍方面的總司令為劉峙,其他重要的指揮官還有杜聿明、黃百韜、邱清泉等人。

劉峙這個總司令是被蔣介石臨時“抓來”的,在指揮官的人選上,蔣介石最先考慮的是白崇禧,但白崇禧不認同國軍的佈陣方案,堅決推辭,蔣介石又想到了杜聿明,但杜聿明已被緊急調往了東北剿匪總司令部,無人可用的蔣介石最終選擇了時任徐州剿匪總司令的劉峙來指揮這場戰爭,但這並不意味著劉峙無能。

相反,劉峙是蔣介石極為賞識的將領,素有北伐戰爭中的“福將”、中原大戰中的“常勝將軍”之稱,曾在龍潭戰役中一舉擊潰孫傳芳主力,扭轉戰局,在蔣桂戰爭中擊敗胡宗仁干將胡宗鐸,於蔣唐戰爭中擊敗唐生智,於中原大戰中擊敗傅作義,1935年4月蔣介石首次授銜,劉峙被授予二級上將軍銜,與號稱“小諸葛”的白崇禧同列,排名第七位,黃埔系將領裡則居於第一,僅次於一級上將何應欽。


杜聿明的大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能被蒙哥馬利稱為“東方戰神”,足以可見其統兵作戰的能力!

他是黃埔軍校第一期學員,畢業後在國民革命軍東征討伐陳炯明的戰鬥中初露頭角,受到蔣介石的賞識,其一生最輝煌的戰役就是在崑崙山一戰中打垮了日本最精銳的第五師團,第五師團在日本被稱為陸軍之花,甲種師團,精銳中的精銳,有打不垮的“鋼軍”之稱!

邱清泉是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死後被追贈二級上將),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二期工兵科,此人性格極為“矛盾”,既有特立獨行,暴躁狂妄,打起仗來不要命的一面,所以有“邱瘋子”之稱,也有舞文弄墨,鑽研詩詞的一面,先後撰寫多部軍事著作,還精通多國語言,可謂是才華橫溢的“儒將”!

他在崑崙關戰役中一戰成名,又在龍陵戰役屢建奇功,是黃埔諸將中最善治軍的一位,號稱“國民黨軍隊五大王牌主力”之一的第二兵團就是他親手調教而成的。

三大戰役, 為何淮海戰役最難打? 看看參戰的國軍將領都有誰就懂了

黃百韜是國軍陸軍中將(死後被追贈二級上將),曾獲授光華寶鼎勳章、青天白日勳章等勳章,此人頗為傳奇,他並不是蔣介石的黃埔嫡系,而是從雜牌軍冒出來的王牌將星,他所率領的整編第25師,是中原戰場的主力,取得了孟良崮戰役等一系列戰役的勝利,可謂是戰功赫赫,所起到的作用僅次於國軍精銳第五軍。

小結:

除上述幾人外,其他的國軍將領也都是身經百戰,驍勇善戰之人,沒有一個庸才,而且與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不一樣的是,淮海戰役中國軍的人數和武器裝備全都優於我軍,所以這才使得淮海戰役成為三大戰役中最難打的一戰,使我軍的傷亡超過了十三萬!

儘管如此,我軍還是贏得了這場戰爭,而且是全面勝利,這其中的關鍵就是“人心向背”,我軍雖然人數劣於國軍,但我軍背後有五百多萬的支前民工,所以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用“小推車推出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