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類專業為什麼感覺難就業?

石間煙霞


人才供應過量、過多

我們來看看藝術類專業的人才錄取情況,比如2018年畢業的藝術類本科生人數達到了37.1萬人,專科畢業生人數在17.5萬人,畢業碩士研究生1.9萬人,畢業博士研究生近600人。

2012年藝術類本科畢業生人數為24萬、專科15萬;2008年本科畢業生人數為14.2萬,專科畢業生12.5萬。

短短10年間,藝術類本科畢業生人數增長了將近2倍,專科畢業生也增長了近半。

藝術,是豐富人們精神生活為主的,目前我們的全社會尚未達到全民精神生活滿足的條件,市場需求只有那麼大,而每年50多萬藝術類人才湧向市場,就業難度可想而知。

為什麼美術類專業就業難度會更高一些

在藝術類高校招生中,美術類招生佔到藝術類專業招生比例的55-60%,也就是說,每年有近28萬美術類人才需要就業,我國市場真的能滿足這麼多美術類人才就業嗎?顯然不能,人才供過於求。

這就是為什麼我國每年培養出了大量的繪畫專業人才,但一直出不了繪畫大師,而是一大批像廣東大芬村一樣的拷貝工廠。人才培養模式,也是導致就業難的一個關鍵。

結論

另外一個問題是我們的很多藝術類考生,並不是因為熱愛藝術而去選擇藝術高考升學,而是因為藝術類專業文化要求不高,自己通過純文化成績無法考上一所較好的本科高校,走曲線升學的道路,這個很明顯,畢業後這大部分學生並不會走上這條道路就業,於是統計出來的數據,也是藝術類專業的跳槽率、專業不對口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我是YiRon,專注高考升學,為你提供高考志願填報、藝考、高中選科服務,歡迎關注、交流。


YiRon


有個說法叫,能力好什麼都好就業,技術不到家幹啥也難。所以個人能力肯定是要大於領域差異帶來的就業影響。

我是一個美術領域的,對其他的藝術領域不瞭解,僅從美術領域發表討論。

不過這裡不談這個說法,假設一個人,各能力程度等同,且能力屬於中上游水平,並且處於本科剛畢業直接參與就業的情況下,在非藝術行業和藝術行業的就業前景。

畢竟開局就能做到一個行業頂尖,這是非一般人可以輕鬆拿到的頭籌,所以本答的重點是“穩當的正常情況”

——————————

舉個例子,中上游水平在目前很多人認為的開局最穩的銷售職務,起步應該收入水平算較高,而且銷售職務的入門門檻相對是比較低的,市場需求也是一直很穩定,一直要,也一直缺,能力提升的好,升遷機會也會非常樂觀。

相比較銷售職務,美術藝術生畢業後,因為這裡用的是中上游水平的應屆畢業生,所以不包括純藝術指向的美院畢業生,此處只指絕大部分的普通設計學類畢業生。

這類畢業生大多會湧入工業設計,產品設計,傳媒設計,動畫設計等行業。工業設計和產品設計應該算近兩年較為發展前景好的行業,但是走這個線路的高端方向,需要較好的技術素養,但是絕大部分人。。。是不具備這個能力的,所以只能走低端路線,也就是無限的設計一些經濟適用拿來餬口的方案,所以可以理解為,發展會相當困難。

而傳媒設計和動畫設計,特別是後者動畫設計,從起步就是相當的不容易,因為市場需求雖然大,但是這個需求是對很低端的工作,而高收入高待遇的程度,需要足夠的工作經驗,這對於新人,是相當不友好的。傳媒要比動畫稍微樂觀,但是也是五十步看百步的程度。

————————————

總結來說,普通人從事藝術行業其實並沒有人們說的這麼慘,只是說發展性要比其他行業更艱難。

之前我回答裡,一個網友的一句話說得很好:

這世界哪需要這麼多畫畫的?

換言講,這世界哪需要這麼多搞藝術的。

從事藝術,畢竟會造成就業選擇性單一,所以也就限制了一些可能性,可能性縮小,自然成功率就下降。

在藝術行業做得好的也有,可是屈指可數呀。。。在這個這麼看天賦的領域拼的頭破血流,何不如去找一個更注重拼努力的地方呢?


讓留學回歸本質


藝術專業就難,這就要看你是那類的,就業方向,就業地域等等,要求高想在大城市,想要高收入,自然難。其實放下身段,腳踏實地,從小做起就業面還是很廣的,比如考個教師當個藝術類的老師會很吃香的。


農二代110


這幾年,有很多學生和家長為了上大學而上大學,不少人是因為文化課學得不好而轉為特長生的,沒有天賦也不一定熱愛,水平不高且學生多而就業機會少,當然感覺就業難了。


祝你成功WGL


因為周圍的人品味和生活水平未達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