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訪談」貝貝張良倫:疫情帶來的商業變化是挑戰也蘊藏機遇

從疫情爆發至今,這場對戰仍處於膠著狀態,國民經濟面臨挑戰。“後疫情時期”,一場經濟界的“抗疫”之戰已經打響。在此背景下,網經社聚焦疫情對電商及中國經濟運行帶來的衝擊和影響,旨在通過“全國百家電商CEO看疫情後經濟發展”系列訪談,瞭解電商行業發展現狀,為疫情中的中小電商企業支招,為政府施策出建議。

以下為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與貝貝集團CEO張良倫先生的獨家對話。

「獨家訪談」貝貝張良倫:疫情帶來的商業變化是挑戰也蘊藏機遇

(網經社注:圖為貝貝集團CEO張良倫)

網經社:貴公司在疫情援助及應對等方面做了哪些舉措?

張良倫: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疫情爆發後,貝貝集團積極行動,參與抗擊疫情行動。

1月25日,貝貝集團啟動緊急援助行動,向湖北省、浙江省等疫情形式嚴峻地區,分批援助100萬件口罩等防護物資;

1月28日,貝貝集團向援鄂醫療隊捐贈100件取暖器送達前線;

2月初,考慮到受疫情影響,全國尤其是湖北地區的商家恢復營業會面臨諸多困難,貝貝集團出臺減免服務費、運營、供應鏈和金融特別支持等六項措施,幫助貝店、貝倉等業務平臺的商家共渡難關。

網經社:面對疫情影響,貴公司如何應對?

張良倫:

面對疫情,貝貝集團一方面採取措施,積極應對,另一方面積極幫扶平臺商家、受疫情影響的農戶,共同應對。

2月初,貝貝集團旗下業務平臺——貝店瞭解到受疫情影響,多地出現農產品滯銷的情況,“一縣一品”立即行動,上線“全民戰疫,愛心助農”銷售專場,通過流量支持、運營指導、入駐綠色通道、智慧供應鏈開放、金融支持等5種手段,啟動“每日一品”集中推廣計劃,幫助全國各地因疫情滯銷的農產品打通銷路。

截至目前,通過貝店“戰疫助農”綠色通道緊急上線的滯銷農產品有四川不知火醜橘、海南芒果、新疆阿克蘇蘋果、安徽碭山酥梨、湖南麻陽冰糖橙、河北鐵桿山藥、廣西沃柑等數十種農產品,其中單日銷量超過15萬斤的農產品就有近10種。

近日,貝店還組織明星店主加入“全國首個網紅巾幗聯盟”,開啟巾幗帶貨助農直播首秀。1小時的直播時間,就帶動銷售各類農產品8萬餘斤。

面對因疫情帶來的不便,貝貝集團旗下各業務平臺也在積極探索通過“雲”溝通解決問題,如方便商家入駐的“雲簽約”和促進產品銷售的“雲溯源”等。

網經社:您認為疫情具體有哪些影響?

張良倫:此次疫情確實給公司的經營活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前一階段疫情嚴重的時候,物流停擺,業務停頓,壓力確實比較大。但近期隨著物流的逐漸恢復,公司運營已經基本恢復正常。

對於線上銷售的電商行業來說,隨著製造企業和物流企業的復工復產,疫情帶來的影響正在逐漸減小,甚至因為線下零售的不便,而迎來高於往年的增長。

網經社:國家及地方均出臺了應對疫情的政策措施,您覺得對企業的幫助如何?以及政府還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扶持?

張良倫:近期,國家和省、市層面都出臺了很多扶持企業復工復產的政策,涉及用工、金融、稅收等多方面。這些措施對於企業復工復產是很有幫助的。

我們平臺有許多商家和工廠,在交流過程中瞭解到,此前許多工廠復工復產面臨的最大困難是工人返廠困難,地方政府的一些積極行動,幫企業解了燃眉之急。比如,浙江省就與勞務輸出大省河南簽署了“健康碼”互認合作協議,為200萬河南籍工人返浙復工打開了綠燈,這就幫很多企業解決了用工問題。

網經社:通過此次疫情,貴公司從中收穫及學習到了什麼?

張良倫:災難無情,從2003年的SARS到2008年的汶川地震,以及當下仍在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每次都對我國社會經濟造成巨大的損失。但是,一個成熟的社會,不僅有能力經得起每次突發災難的大考,更能從每次危機中吸取新的營養,煥發新的生機。企業也是如此,2020年一定是挑戰和機遇並存的,需要行業探索新的模式,尋找新的發展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