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想建水電站,俄羅斯不同意:你在上游我在下游沒水咋辦

我國當今的鄰國外蒙古,在如今因位於大漠以北也被稱為漠北蒙古,而在這名字中的大漠是指我國與蒙古國之間的戈壁荒漠,其大部分位於蒙古國境內,約40萬平方公里,佔據著四分之一的蒙古國面積。但對於土地荒漠化如此嚴重的蒙古國,其水資源並沒有因此十分匱乏。


如今的外蒙古領土總面積多達一百五十六萬平方公里,而除去上外所說的荒漠地區之外,其餘多為草原及山林,且具有多個天然牧場,如境內的杭愛山、肯特山都極其適合進行放牧,也正因為如此,當今的蒙古國畜牧業極其發達。
蒙古國地處東亞地區蒙古高原,與我國和俄羅斯分別接壤,除此之外便沒有其他鄰國。但蒙古國在發展與兩個鄰國的關係同時,還開展了第三鄰國計劃,即在發展鄰國關係的基礎上,積極與國際世界上的一些發達國家或聯盟搞好關係,其中便包括人們熟知的美國和歐盟,以及東亞的日韓。
但兩國之間的關係好壞,大多數是由利益所決定的,而蒙古國卻剛好有如此優勢。不因為其他,單單有它地處於中俄之間這一個因素就足以讓美國等與中俄爭鋒相對的的國家提起興趣。不僅如此,蒙古國境內還存儲著有大量資源,也通過了這一優勢對外吸引了許多投資者。
根據資料所述,外國對蒙古國的投資,礦業開採佔了一大部分。而在蒙古國廣闊的領土中,蘊含大量礦產資源,至今在當地發現和確定的礦產便多達八十種,同時建立了多個礦區和採礦點,在黃金、煤礦及鐵礦等等資源上具有極大儲量。
但僅靠這些資源並不能夠支持長久發展,畢竟資源終究有一天會枯竭,而蒙古國自己也深知這個道理。所以他們在通過豐富的資源吸引外商投資的同時,積極地在本國開發可再生能源,藉此來保持自己的長久發展。

這一政策也直接導致了蒙古國的可再生資源也十分的豐富,其中便包括日常所見的風能、水能以及太陽能等等,並將其用於發電。但與此同時發展這些需要面對的問題是:需要先進的技術支持以及充足的資金,而蒙古國本身便是弱國,自然而然沒法通過自身來發展,這也是為何蒙古國將資源對外開放的原因。他們藉此政策來吸引外國,帶來先進技術及資金投入建設可再生能源,進而將電能出口,實現雙贏計劃。
但這終究也只是蒙古國最理想的情況,因為在此之中仍存在有許多問題未能得到解決。首當其衝的就是本國仍存在的電力短缺,尤其是在本國的採礦業迅速發展之時,這個問題更是顯得尤為突出。也正是因為這一現狀,蒙古國每年仍然需要在自身發電的基礎上向外國進口大量的電力資源,自身的需求都未能得到解決,電力出口外國自然而然也是天方夜譚。
其二,蒙古國的部分可再生資源開發受到來自鄰國俄羅斯的束縛。在國內用電緊張的國家現狀之下,蒙古國也曾想過解決對策,那便是在本國北部的色楞格河以及支流建設三座水電站。這條河流是蒙古國最大也是水量最充沛的河流,假若是能夠成功開發,那麼上述這些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但這畢竟不是自己可以決定的事,其中還涉及到俄羅斯的利益。因為色楞格河作為一條國際河流,發源且流經蒙古國的同時,還會通過邊境流入俄羅斯境內,最終注入貝加爾湖。假設要在蒙古國建設水電站,那就需要徵求俄羅斯的意見。

而作為與蒙古國的鄰居,同時雙方在許多領域都存在合作關係的俄羅斯,在這一方案上拒絕了蒙古國。原因只有一個,那便是環境問題,假若水電站建成,下游的生態問題便不能得到保障,嚴重時還可能會讓貝加爾湖乾涸,俄羅斯自然不敢冒險,畢竟涉及到自己國家和人民的安全。
當然,蒙古國除了色楞格河以外,還存在有其他的河流例如克魯倫河、科布多河等,但這些河流大多數還是國際河流,依舊要受到俄羅斯的限制。由此可見蒙古國的可再生能源大多以風能和太陽能為主,且尚未達到自給自足。
但兩國之間終究是有很多合作關係,不能因為這件事把關係鬧僵,因此蒙古國計劃修建水電站,俄羅斯拒絕之後,給了蒙古國兩個選擇。
第一是俄羅斯加大鋪設電網的力度,解決向蒙古國輸電不足的問題。第二是鋪設天然氣管道,減緩蒙古國用電緊張的問題。正因為有這兩個方案,蒙古國的計劃最終也只能作罷。

蒙古國想建水電站,俄羅斯不同意:你在上游我在下游沒水咋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