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儀進退有度的生活哲學

郭子儀是歷史上絕少數富貴壽考四字俱全的名臣之一。這當然與他的性格有絕大關係,郭子儀,是道道地地經過考試錄取的武舉等出身,歷任軍職,到了唐玄宗(明皇)天室十四年,安標山造反,才開始詔他為節尉卿、靈武郡太守、克朔方節度使,屢戰有功。

郭子儀進退有度的生活哲學


當唐明皇倉皇入蜀,皇太子李亨在靈武即位,後來稱號唐肅宗。肅宗拜郭子儀為兵部尚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仍總節度使的職權。轉戰兩年之後,郭子儀從帝子出任元帥的廣平王一李豫,統率番漢兵將十五萬,收復長安。肅宗曾親自勞軍溺上,並且對他說:“國家再造,卿力也。”但在戰亂還未平靖,到處尚須用兵牧平的時候,肅宗恐怕郭子儀、李光飛等功勞太大,難駕馭,便不立元帥,而派出太監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使來監軍。


一個半男半女的太監,又懂得什麼,但他卻代表了朝廷(政府)和皇帝,處處加以阻撓,動犁肘,致使王師雖眾而無統領。在戰場上,各個將領就互相觀望,進退失據。肅宗不得已,又詔郭子儀為東熊山南東道河南諸道行營元帥,魚朝恩因此更加忌妒,密告郭子儀許多不是,因此肅宗又詔郭子儀交卸兵權,迴歸京師


郭子儀接到命令,不顧將士的反對,瞞過部下,獨自溜走,奉命回京閒居,一點也沒有怨尤的表示。


接著,史思明再陷河洛,西戎又逼據首都,經朝廷(政府)的公議,認為郭子儀有功於國家,現在正當大亂未靖,不應該讓他閒居散地。肅宗才有所省悟,不得已詔他為諸道兵馬都統,後來又賜爵為汾陽王。可是這時候的唐肅宗已經病得快死了,一般臣子都無法見到。郭子儀便再三請求說:“老臣受命,將死於外,不見唑下,目不俱。”因此才得引見於內寢,此時肅宗親自對郭子儀說:河東的事,完全委託你了!

郭子儀進退有度的生活哲學


肅宗死後,當時和郭子儀並肩作戰、收復兩京的廣平王李豫繼位,後來稱號為唐代宗。代宗又因親信程元振的誨言,暗忌宿將功大難制,罷免了郭子儀的一切兵權職務,只派他為監督修造肅宗墳墓的山陵使而已。郭子儀愈看愈不對,一面盡力修築好肅宗的陵寢,一面把肅宗當時所賜給他的詔書救命千餘篇(當然包括機密不可外洩的文件),統統都繳還上去,才使代宗有所感悟,心生懈愧,自詔說:“朕不德,治大臣憂,關甚自愧,自今公母疑。”


跟著,梁崇義竊據襄州。叛將僕固懷恩屯汾州,暗中約召回約、吐蓄寇河西、殘涇州,犯奉天、武功。代宗也同他的祖父唐明皇一樣,離京避難到陝州。不得已,又匆匆忙忙拜郭子儀聯內副元帥,坐鎮咸陽。這個時候,郭子儀因罷官回京以後,平常所帶的將士,都已離散,身邊只有老部下數十個騎士。他一接到詔命,只好臨時湊合出發,籍民兵來補充隊伍,一路南下,收集逃兵敗將,加以整編,到了武關,又收編駐關防的部隊,湊了幾千人。後來總算碰到舊日的部條張知節來迎接他,才在洛南擴大閱兵,屯於商丘。因此,又是軍威大震,使得吐蓄夜潰逼去,再次收復兩京。


大概介紹了郭子儀個人歷史的幾個重點,就可以看出他的立身處世,真正做到“用之則行,不怨天不尤人的風格。


郭子儀進退有度的生活哲學


郭子儀帶兵素來以寬厚著稱,對人也很忠恕。在戰場上,沉著而有謀略,而且很勇敢。朝政府)需要他時,一接到命令,不顧一切,馬上行動。等到上面懷疑他,要罷免他時,也是所以屢融屢起,國家不能沒有他。像郭子儀這樣作為,處處合於一切,馬上就回家吃老米飯。所子的“衝而用之或不盈”的大經大法。無怪其生前享有令名,死後成為歷史上富貴壽考四字俱全的絕少數名臣之一。


郭子儀進退有度的生活哲學


孔子有一天對顏回說,時代、國家如果用得到我,就出來為國家、天下做事;如果時代、國家不需要我,就退隱,自己藏起來。藏在哪裡呢?臂如蘇東坡的詩說:“萬人如海一身藏”,非常好,尤其適合現在這個時代,古人是要隱藏到山林中去,現在用不著,只要住在公寓房子裡,把門一鎖,死了都沒人知道呢!


郭子儀進退有度的生活哲學


孔子還說,這樣的情形,只有我和你顏回兩人可以做到。因為顏回在孔門是道德修養最好的學生,至於其他的三千弟子,相形之下,就遜色多了。實際上也真的是很難,我們再體驗一下。時代不需要你的時候,你能不怨天,不尤人,默默無聞地活下去,這也做不到。一個人總有

自己的牢騷,尤其知識分子們總認為:“當今天下,捨我其誰?”假使讓我出來,比諸葛亮還高明。所以沒有完全認識自己,隱退是很難的。因此孔子對自己得意的弟子顏回說:“只有你我兩人才做得到。”


郭子儀進退有度的生活哲學


令尹子文是春秋戰國時代,楚國的名宰相。他的道德、學問都很有修養,而他當時在國際間的聲望,大致相當於近代日本明治維新的名相伊藤博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他三次上臺作首相,並沒有覺得了不起,一點也沒有高興過。“三已之,無溫色。”三次下臺卸官,他也沒有難過。

人在上臺與下臺之間,儘管修養很好,而真能做到淡泊的並不多。一旦發表了好的位置,看看他那個神氣,馬上不同了。當然,“人逢喜事精神爽”,這也是人情之常,在所難免。如果上臺了,還是本色,並沒有因此而高興,這的確是種難得的修養。下臺時,朋友安慰他:“這樣好,可以休息休息。”他口中回答:“是呀!我求之不得!”但這不一定是真心話。事實上一個普通人並不容易做到安於下臺的程度。所以唐人的詩說:“逢人都說休官好,林下何曾見一人?”

其次,上臺終有下臺時。爬山的朋友都知道,爬上去時固然很難,下山的時候更危險。因為向上爬很費力很痛苦,一定會小心。走下坡的時候,就滿不在乎了,但往往在這時出毛病。我們可以從爬山體會人生。人“上臺終有下臺時”,而且老是站在臺上,永遠演下去就沒有意思了。

郭子儀進退有度的生活哲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