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手!遊戲不是這樣玩的,7個自閉娃互動策略大公開!

長假宅在家裡,家長如何和孩子玩到一起,改善親子關係?


上一篇文章孩子不想跟你玩?估計是你做錯了這些事,我們總結了家長在與孩子互動時,經常出現的五大問題:

1.家長目的性太強,要求太多。

2.活動趣味性不足,孩子缺乏動機。

3.家長控制慾太強。

4.沒有將聚焦點放在人身上。

5.過多使用語言,而非口語溝通太少。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如何將問題逐一擊破。

住手!遊戲不是這樣玩的,7個自閉娃互動策略大公開!

口述|崔亞亮

大米和小米(北京)兒童成長中心高級老師

大米和小米教育研究所社交課程負責人

9年社交遊戲教學經驗


1

住手!遊戲不是這樣玩的,7個自閉娃互動策略大公開!

暫且放下目標,先開啟遊戲


如果家長在互動中時刻想著,孩子能不能學到東西,自己能不能抓住機會教學等問題,那麼遊戲的趣味性、家長的投入度就會降低,並且,如果教學目標沒有達成,家長也很可能會焦慮。


為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家長與孩子互動之前,首先要擺正心態,將遊戲體驗放在第一位,暫時放下教學目標,注重保持遊戲的樂趣,調動孩子的內在動機,才能流暢地和孩子互動。


當孩子積累了一定的積極經驗後,互動動機就會更強,這時家長再考慮加入目標也不遲。


2

住手!遊戲不是這樣玩的,7個自閉娃互動策略大公開!

三個小妙招,讓自己變好玩


如何提升互動的趣味性?


①從孩子喜歡的活動入手,投其所好。

首先,家長可以跟隨孩子的興趣,設計互動活動,如果你的孩子喜歡感官類遊戲,就和他一起玩飛高高、盪鞦韆等;如果你的孩子喜歡追逐,就和孩子玩老鷹抓小雞等追逐類遊戲。


其次,家長也可以將孩子喜歡的元素加入到活動中,例如在規則類的遊戲中加入感官類玩法,玩紅燈停,綠燈行遊戲時,當孩子在紅燈亮起時停下腳步,家長就給孩子飛個高高,如果孩子闖了紅燈,就給孩子撓個癢癢。

②讓肢體動作、表情誇張起來。


以假扮餐廳遊戲為例,家長可以先嚐一口,然後做出不同的誇張反應。比如,假裝吃到辣椒時,可以說“啊,好辣呀,怎麼有辣椒”,同時做出誇張的表情和動作,還可以假裝酸/臭/鹹等等。


誇張的肢體動作和表情能夠增加樂趣,有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覺得家長的反應有趣,主動的眼神關注和溝通動機都會提升。

住手!遊戲不是這樣玩的,7個自閉娃互動策略大公開!


③加入出乎意料的玩法。

例如,在玩紅燈停、綠燈行遊戲中,家長可以突然將綠燈轉變為紅燈,然後一邊用誇張的語氣說“哎呀,怎麼突然變成紅燈啦”,一邊假裝沒有剎住車,東倒西歪。這可以製造不可預期的樂趣,有效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主動關注父母的表情、動作以及紅綠燈的變化。


另外,吸引到孩子的注意力後,家長也可以“主動犯錯”,例如,在紅燈亮起時,故意繼續往前走,引導孩子阻止家長。


如何讓表情和動作變得誇張,如何加入孩子喜歡的,出乎意料玩法,這都需要家長與孩子大量互動,不斷累積經驗,這樣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好玩,從而變成孩子的強化物。


3

住手!遊戲不是這樣玩的,7個自閉娃互動策略大公開!

這樣做,讓你成為遊戲的焦點


在跟孩子互動時,儘量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人的身上,這樣才能從核心上解決孩子對人情感薄弱、缺乏溝通動機的問題。


①互動中,儘量不借助玩具。


家長與孩子互動時,優先選擇感官類或簡單規則類等不需要藉助玩具的遊戲,這樣家長才更容易成為孩子注意力的焦點。

跟孩子玩感官類遊戲時,家長要小心不要成為滿足孩子感官刺激的工具,例如孩子喜歡飛高高,每次他想要飛高高都跑來找家長。


這時家長要分析孩子到底是對我們感興趣,還是隻是為了滿足感官刺激。如果是為了滿足感官刺激,那這種互動只是一種工具式的互動,家長是孩子滿足感官刺激的工具。這時候,父母要將孩子的注意力拉到自己身上。


以飛高高為例,父母在將孩子拋起,再接住的時候,可以假裝自己承受不住孩子的重量,一邊誇張地說“你怎麼這麼重呀,要把我壓成肉餅了”,一邊東倒西歪,假裝要摔倒。幾輪之後,孩子下落時就會期待,這次能不能壓倒你,好奇你會做出什麼反應。


家長也可以在玩飛高高時,嘗試讓孩子落在不同地方。例如第一次,家長可以說“哎呀你怎麼飛到我的頭上啦”,然後用頭蹭一蹭孩子的肚皮;第二次就可以讓孩子飛到自己的肩膀上,然後用肩膀頂一頂孩子。這樣做孩子就會開始期待,下一次會飛到哪裡,更多的注意力開始轉移到對人的關注上。


以此類推,家長們多開動腦筋,在不同遊戲加入類似互動,吸引孩子注意。

住手!遊戲不是這樣玩的,7個自閉娃互動策略大公開!


②藉助玩具時,儘量建立玩具/活動與人的聯結


首先,藉助玩具時,優先選擇那些孩子喜歡但自己操作不了的玩具,這樣他才需要找人溝通,才容易關注到我們。如上發條的陀螺、氣球、擰緊的泡泡等等。還要注意玩具的操作性不要太強,否則孩子的注意力都放到操作玩具上去了。


其次,藉助玩具時要儘量建立玩具跟人的聯結,因為藉助或不借助玩具,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讓孩子對人有更多的興趣。


如玩吹泡泡遊戲時,家長可以在泡泡破裂時,給予誇張配音;也可以讓泡泡落在自己身上的不同部位,然後假裝被泡泡炸到了,再配上誇張的動作和表情,吸引孩子的關注。


也可以把孩子喜歡的玩法和玩具結合起來,比如玩氣球遊戲時,可以將孩子喜歡的撓癢癢加進去,氣球沒氣時,就給孩子誇張撓癢。


4

住手!遊戲不是這樣玩的,7個自閉娃互動策略大公開!

從孩子角度看問題


當孩子接觸新遊戲或者新玩具時,剛開始可能會害怕、牴觸、退縮等,這時家長不要強迫孩子,家長可以先給孩子做示範,等孩子慢慢熟悉後,再嘗試讓孩子融入遊戲。


5

住手!遊戲不是這樣玩的,7個自閉娃互動策略大公開!

一起做孩子的小助手


家長加入孩子游戲時,要循序漸進,先做孩子的小助手,取得他們的信任,再嘗試掌握遊戲的控制權,加入教學目標。避免強制控制孩子的玩具,打亂孩子的玩法。


例如孩子玩積木時,家長可以先在旁邊幫忙遞積木,孩子搭不好時,家長可以幫忙扶一下,取得信任後,家長再嘗試將積木控制在自己的手裡,慢慢對孩子提要求等等。


6

住手!遊戲不是這樣玩的,7個自閉娃互動策略大公開!

及時捕捉並回應孩子的溝通信號


互動時,家長一定要留心孩子的溝通信號並及時回應,它可能是聲音、語言、動作,也可能只是眼神或情緒等。這能讓孩子知道,他們的每一個溝通信號都是有效的。


很多孩子溝通能力有限,家長在捕捉到孩子發出的溝通信號後,會進一步向孩子要眼神、要語言,沒有及時回應孩子的訴求,這很可能會打消孩子溝通的積極性。

恰當的回應方式應該是,家長在旁邊幫孩子說出他們的溝通意圖,同時回應孩子的需求,以強化孩子的溝通慾望和信心。


建立溝通信心和動機後,家長可以嘗試延長回應間隔時間,等待孩子更多主動性語言和眼神。


7

住手!遊戲不是這樣玩的,7個自閉娃互動策略大公開!

適當的語言,結合非語言


①家長的語言一定要與孩子能力匹配。


孩子只會說單字,那家長在遊戲中儘量也使用單字以及簡單詞語,如果家長全程使用句子,孩子很難抓住其中重點,無法模仿學習。


隨著孩子語言能力的提升,家長再逐漸引入簡單短語、簡單句、完整長句的教學。


在遊戲中,如果孩子的語言能力有限,家長可以直接帶孩子玩幾次,讓孩子在體驗中理解遊戲的玩法,積累成功的遊戲經驗後,再給孩子講解遊戲規則。如果先給孩子講遊戲規則,孩子不僅可能無法理解,注意力也會中斷,導致遊戲失敗。

住手!遊戲不是這樣玩的,7個自閉娃互動策略大公開!


②溝通中一定要適當加入非語言元素。

例如孩子說“我想要陀螺”,家長可以一邊回覆說“好的好的”,一邊不斷點頭。


孩子很容易就會注意到“點頭”這個非語言信息,而我們的語言能夠解釋該動作的含義,促使孩子理解,進而學會捕捉溝通中的非語言元素。為學習高級的解讀他人的意圖、察言觀色等能力做好鋪墊。


住手!遊戲不是這樣玩的,7個自閉娃互動策略大公開!

最後我要再次強調,家長在進行居家情感遊戲時,一定要牢記:

人際互動,人是最核心關鍵的因素,玩具/活動是人際互動中的媒介,影響很多孩子社交能力發展的一大問題是,他們對物的興趣遠大於對人的興趣,家長一定要在互動中突出人的因素,建立更多人與玩具/活動的聯結。


-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