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卜算子》寫的詞你最喜歡的是哪個?

辰然詩話


我喜歡毛主席寫的《卜算子 詠梅》。

卜算子 詠梅

毛澤東

讀陸游的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

風雪送春歸 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 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 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 她在叢中笑

毛主席這首詞意境昂揚,透露著堅毅,蘊含戰天鬥地之雄風,具有詩人的浪漫主義情懷,又有政治家的勃勃生機、操守與傲骨。

與陸游的卜算子相比,毛澤東這首詞少了柔弱與自憐,多了希望與剛強。

路遊的詞表達了一種知識分子報國無門處,江湖之遠而憂其君的無奈之情。毛澤東的詩詞,這是伸屈自如,與天鬥其樂無窮的境界。

偉人的眼光與看世界的高度自然與眾不同,從中卻能感受到偉人,改天換地的豪邁氣概。

積極向上,積極進取,戰天鬥地,捨我其誰?猶如一團烈火燃盡寒冰還陽光和雨露給人間。





世之唯一


我最喜歡我先生為我而作的詞

《卜算子 詠梅》閒丁作

點點若疏影,橫斜三兩枝。玉質冰肌迎雪笑,清香有誰知?尋芳鄉野去,和園紅梅開。瓊枝只應生瑤臺,怎能處處栽?

該詞是我先生為愛而來,為我而作。丁酉年間吾先生閒丁放棄省城優越生活條件,來到我工作生活的小山城,建一小院取名和園。且特在門前種下兩株梅樹,與我名有謀而合。他用行動和詩詞深深地表達了他的真誠和愛意,並把該詞交給優秀音樂製作人風言先生(我同事)譜成歌曲常唱。我讀懂了我先生那份博大而炙熱的愛!非常感動!





疏影橫斜1029


我最喜歡的是毛爺爺的《卜算子 詠梅》。第一次看到這首詞的時候是在語文課本的時候。

卜算子 詠梅

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陸游的《卜算子 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陸游筆下的梅花,孤零零地開放,無人欣賞,無意與其他花爭奇鬥豔,卻總是能引來其他花的妒忌。

由此借梅花來表達自己不受賞識,藉此抒發自己的憤懣之情,表現自己高尚的品德。

那麼毛爺爺的《卜算子詠梅》又是什麼意思呢?

風雨把春天送走,飛雪又將迎來春天。雖然在寒冷的冬天,懸崖上早已結了百丈的冰,但依舊有梅花在盛開。梅花俏麗也不與其他花爭奪美豔,只是悄悄地告訴人們,春天來了。等到春天來了,梅花就躲起來看著我們偷笑。

毛爺爺的《卜算子 詠梅》在開篇前就明確了立意,既然陸游表達的是一種愁苦的心情,那麼毛爺爺就想借梅花表達希望與嚮往。

寫這首詞的時候,正值三年災害時期,新中國面臨國際與國內的雙重考驗。而此時毛爺爺所做這首詞,表現了毛爺爺在巨大壓力下依舊保持著戰勝一切困難的決心。

相比於陸遊有些慘淡的內心,我更喜歡樂觀向上的感情。



捕捉一個小橙子


小說《遙遠的救世主》中男主人公丁元英的那首【卜算子.自嘲】

本是後山人,

偶做前堂客。

醉舞經閣半卷書,

坐井說天闊。

大志戲功名,

海斗量福禍。

論到囊中羞澀時,

怒指乾坤錯。


牛哥談人生


陸游的《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讀陸游詠梅,反其意而用之: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之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兩首《卜算子.詠梅》不分伯仲,我都喜歡。如果有人說,“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寫的是江青;那麼,我認為陸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寫的就是偉人毛澤東!



虎哥不二門


卜算子·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已是黃昏獨自愁”是擬人手法,寫梅花的精神狀態,身處荒僻之境的野梅,雖無人栽培,無人關心,但它憑藉自己頑強的生命力頑強盛開,上闋四句可說是“情景雙繪”。讓讀者從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環境下的心緒──愁,也讓讀者逐漸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半闋寫梅花的靈魂及生死觀。梅花生在世上,無意於炫耀自己的花容月貌,也不肯媚俗與招蜂引蝶,所以在時間上躲得遠遠的,既不與爭奇鬥妍的百花爭奪春色,也不與菊花分享秋光,而是孤獨地在冰天雪地裡開放。但是這樣仍擺脫不了百花的嫉妒,可能會被認為“自命清高”、“別有用心”甚至是“出洋相”……。正像梅花“無意苦爭春”一樣,對他物的侮辱、誤解也一概不予理睬,而是“一任群芳妒”,聽之任之: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同時,不論外界輿論如何,我以不變應萬變,只求靈魂的昇華與純潔,即使花落了,化成泥土了,軋成塵埃了,我的品格就像我的香氣一樣永駐人間峰。雖說梅花凋落了,被踐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塵灰了,請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別有韻”的香味,卻永遠如故,一絲一毫也改變不了。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處境,風雨侵凌,凋殘零落,成泥作塵的淒涼、衰颯、悲慼,一股腦兒拋到九霄雲外去了。“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作者從民族國家的利益出發,做出生命的表白。悲憂中透出一種堅貞的自信。詞人借梅言志,曲折地寫出險惡仕途中堅持高沽志行。不媚俗.不屈邪.清真絕俗,忠貞不渝的情懷與抱負。這首詠梅詞.通篇來見“梅”字.卻處處傳出“梅”的神韻.且作者以梅自喻。比必寄託。物我融一。對梅的贊詠中,顯示詞人身處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

縱觀全詞,詩人以物喻人,託物言志,巧借飽受摧殘、花粉猶香的梅花,比喻自己雖終生坎坷,絕不媚俗的忠貞,這也正像他在一首詠梅詩中所寫的“過時自合飄零去,恥向東君東君更乞憐。”




就東不知道


最喜歡的是李之儀的《卜算子 - 我住長江頭》。

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 宋 ] 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找心,定不負相思意。


上片寫相離之遠與相思之切。用江水寫出雙方的空間阻隔和情思聯繫,樸實中見深刻。下片寫女主人公對愛情的執著追求與熱切的期望。用江水之悠悠不斷,喻相思之綿綿不已,最後以己之鐘情期望對方,真摯戀情,傾口而出。全詞以長江水為抒情線索,語言明白如話,句式復疊迴環,感情深沉真摯,深得民歌的神情風味,又具有文人詞構思新巧,體現出靈秀雋永、玲瓏晶瑩的風神。


其實最開始喜歡上這首詞也是因為心中有相思之人,在春日和煦的暖風中,站在江邊遠眺,相思之意油然而生。


寵物生活報


《卜算子》為雙調小令,據傳是得名自唐代的駱賓王,最早以之作詞的是北宋的張先,而後世通用的則是蘇東坡的《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的調。很多詞人都曾以此詞牌傳下佳作,但千百年來最為經典的《卜算子》只有下面這四首: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北宋·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蘇東坡的這首《卜算子》是本詞牌的定律之作,後世凡用此詞牌,莫不遵循蘇東坡所定之調!並且蘇東坡這首詞也極為絕妙是,以孤鴻比興,寫景空靈高遠,喻情則深婉曠然。黃庭堅曾評價此詞曰:“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此!”可謂評價極高,經典二字,當之無愧!

卜算子

北宋·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卜算子》詞牌的聲調頗為平和,格律可平可仄處甚多,甚至可於尾句增襯字數,譬如李之儀的這首《卜算子》!這首詞全用白話寫就,迴環復疊,宛若質樸的民歌,頗有別樣的風情。詞中以距離之隔暗喻相思之長,以復沓句式,增強情感表達,將這深沉熱烈的相思情感表達地深婉而靈秀。這首詞也因此極為深入人心,千百年來口耳相傳,成為千古名作!

卜算子·詠梅

南宋·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歷代詠梅的詩極多,詠梅的詞也不少,但詠梅詞佳作卻是屈指可數,兩宋詠梅詞中最為經典的便是姜夔的《暗香》、《疏影》連環詞和陸游這首《卜算子·詠梅》。姜夔詞為長調,長於鋪敘和結構變化,而陸游的這首詠梅詞以小令寫來,雖是短小,卻字字句句都寫出了梅的高潔。看似悽慘的“零落成泥碾作塵”實則傲骨堅貞“香如故”。通篇都是寫梅,實則是託梅言志,以梅花自喻,表達出詞人不畏打擊、不事逢迎的堅貞自守!淒涼之景,傲岸之香,兩宋詠梅之詞,此篇為最!

卜算子·詠梅

近代·偉人

序: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說罷陸游的詠梅詞,那就不得不提到近代偉人所作的這首《卜算子·詠梅》,從詞序中便可之偉人是讀陸游詞有感,反其意而作!陸游詞所寫之梅不堪摧殘、悽慘凋零,所著重突出的是梅花即便零落也高潔堅貞的傲骨!而偉人此詞著重突出梅花凌寒而開、傲霜鬥雪的錚錚鐵骨!偉人詩詞雖不多,但每每都能表現出橫絕古今的大胸襟和大氣魄,這首《卜算子·詠梅》便以百丈冰景、風雨滄桑來表現梅花的傲骨錚錚,同樣是託物言志,表達出了其愈險愈堅、愈難愈勇的樂觀精神和挑戰精神!這首詞與陸游詞同讀,互為印證,更是別有意趣!

《卜算子》詞牌在歷史上還有許多其他佳作,譬如北宋王觀的“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南宋嚴蕊的“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等等都各有千秋!


Cheery812


最喜歡《卜算子·詠梅》,一首詩是陸游的,另外一首是毛爺爺的。不同時代的兩首詩,溫文爾雅又磅礴大氣!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子無良媒


卜算子⑴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⑵,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⑶,此恨何時已⑷。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⑸。 [1]

詞句註釋

⑴卜算子:詞牌名。北宋時盛行此曲。萬樹《詞律》以為取義於“賣卜算命之人”。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兩仄韻。兩結亦可酌增襯字,化五言句為六言句,於第三字豆。宋教坊復演為慢曲,《樂章集》入“歇指調”。

⑵思:想念,思念。

⑶休:停止。

⑷已:完結,停止。

⑸定:此處為襯字。在詞規定的字數外適當地增添一二不太關鍵的字詞,以更好地表情達意,謂之襯字,亦稱“添聲”。 [2-3]

白話譯文

我住在長江源頭,君住在長江之尾。天天想念你卻總是見不到你,卻共同飲著長江之水。這條江水何時不再這般流動?這份離恨什麼時候才能停息?只是希望你你的心如同我的心,我一定不會辜負你的相思意。

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仕途不順的李之儀被貶到太平州。禍不單行,先是女兒及兒子相繼去世,接著,與他相濡以沫四十年的夫人胡淑修也撒手人寰。事業受到沉重打擊,家人連遭不幸,李之儀跌落到了人生的谷底。這時一位年輕貌美的奇女子出現了,就是當地絕色歌伎楊姝。楊姝是個很有正義感的歌伎。早年,黃庭堅被貶到當塗做太守,楊姝只有十三歲,就為黃庭堅的遭遇抱不平,她彈了一首古曲《履霜操》,《履霜操》的本意是伯奇被後母所讒而被逐,最後投河而死。楊姝與李之儀偶遇,又彈起這首《履霜操》,正觸動李之儀心中的痛處,李之儀對楊姝一見傾心,把她當知音,接連寫下幾首聽她彈琴的詩詞。這年秋天,李之儀攜楊姝來到長江邊,面對知冷知熱的紅顏知己,面對滾滾東逝奔流不息的江水,心中湧起萬般柔情,寫下了這首千古流傳的愛情詞。 [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