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維亞向中國緊急求助,大國迅速馳援,或能推動兩國軍事交流

近日,因新冠肺炎病毒肆虐於塞爾維亞國內,無力打贏這場戰役的塞爾維亞總統武切奇緊急向中國求援,懇請中國向塞爾維亞輸送醫療物資和醫護人員,協助塞爾維亞人民抗擊疫情。塞爾維亞和中國的友好關係是我國人民不會忘記的事情。作為前南聯盟的鐵桿兄弟,塞爾維亞曾在2018年派出國內軍事代表,參加我國舉辦的戰機航展,我們還清楚的記得塞方代表烏林在中國“梟龍”號戰機前流連的一幕。其實,對中國來說,未來與塞爾維亞建立空中合作似乎也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塞爾維亞向中國緊急求助,大國迅速馳援,或能推動兩國軍事交流

作為在戰火中成長的民族,塞族人民時刻保持著保家衛國、為國捐軀的戰鬥精神。在北約聯合部隊轟炸南聯盟的歲月裡,塞族人的“米格29”部隊形單影隻,一次又一次地孤軍奮戰,保衛著國家領土。進入本世紀後,塞爾維亞的“米格29”部隊仍然在空軍序列中服役。儘管塞爾維亞軍方從俄羅斯等國引進了其他型號的戰機,但與周圍國家(例如死敵克羅地亞等國)相比,老舊的裝備依然讓塞空軍焦頭爛額。對中國來說,向塞爾維亞有償提供新型戰機就變得很有可能。

塞爾維亞向中國緊急求助,大國迅速馳援,或能推動兩國軍事交流

除此之外,塞爾維亞的雷達系統也在逐漸老化,我國已經在某種程度上掌握了新型高頻地波雷達技術,該雷達能夠探測400-500萬平方千米以內存在的隱形戰鬥機。目前,我國廣泛應用的雷達系統涵蓋了國產雷達和蘇聯式雷達的共同優點,比起塞爾維亞單調的蘇式雷達,我國在防空雷達研發方面的優勢不言而喻。因此,與塞爾維亞進行雷達研發技術交流,也可作為雙方未來加強合作的一個環節。

塞爾維亞向中國緊急求助,大國迅速馳援,或能推動兩國軍事交流

對於中國而言,自身從不做趁火打劫的勾當,絕不會因其他國家對防疫物資有需求,就強加武器裝備作為附屬品而與他國進行談判,這是我國一直以來恪守國際公約的重要表現之一。從另外一個角度而言,塞爾維亞的死敵們長期被歐美資本主義國家扶持,比如克羅地亞手中有F-16、F/A-50等空中戰鬥力量秘密補強。這些事實客觀上威脅著塞爾維亞的領土安全,如果塞爾維亞對中國的空中或其他裝備有求購的意向,這也是在國際公約限定下,兩國加強友好往來的正常途徑。

塞爾維亞向中國緊急求助,大國迅速馳援,或能推動兩國軍事交流

目前,包括中塞在內的全世界各國,都在按部就班地履行著各自的防疫職責。塞爾維亞只要能夠從中國的防疫歷程中吸取經驗,藉助中國的防疫援助,時刻保持警惕,那麼塞方戰勝新冠肺炎病毒也只是時間問題。我們充分相信,這次疫情過去之後,中塞兩國的關係會更加緊密,無論是軍事還是其他領域合作將會變得越來越頻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