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突發災難,你有什麼實用技能?

  2020年的開局姿勢相當的詭異,大家本來都以為這不過又是普通的一年,然而它以一連串異常事件讓我們意識到,這一年不尋常。網上甚至有人喊出了“第三次世界大戰要來啦”,當然這屬於過度恐慌:

大規模戰爭的先兆並沒有出現,目前也並不存在導致世界大戰的國際矛盾。

  也有不少人開始囤積儲備物資,尤其是受到口罩短缺的影響,讓人繃緊了物資儲備的弦,這其實是一件好事情,有序的儲備一些物資可以幫助我們應對突發事件,減輕整個社會的壓力。

  然而很多人的儲備方式是錯誤的,根本沒有考慮過管理方法。絕大多數在網上看到的物資儲備,就是列一張清單,買回家囤起來完事兒。這麼幹,等緊急情況到來的時候,多半是根本就用不上的。

  在任何時期,軍隊的物資儲備都是綜合性最好的,而專業救援機構的物資儲備則是專業性最好的。在這些機構裡,對於儲備應急的物資,都遵從一個簡單的原則:三分四定。

  三分,是指將所有的物資分為:攜行、運行、後留

  四定,指所有物資都要做到:定人、定位、定物、定車

面對突發災難,你有什麼實用技能?

  戰備物資的管理實際上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在軍隊裡,戰備檢查被列為經常性的工作之一,是隔三差五就得做一次的事情,檢查戰備物資有沒有損壞丟失變質。

  各級必須要定時不定時進行戰備演練,組織所有人按照編制進行戰備物資的裝載出動。還要根據情況不定時的進行戰備物資種類的調整,根據級別,儲備不同的物資。就是這些複雜的戰備物資儲備措施,才保證了軍隊能夠在任何情況下快速出動,應對各種情況。

  在專業救援機構裡,物資儲備的種類可能沒有軍隊裡豐富,但是管理方法也是這樣一套。

  當然對於一個家庭來說,這些事情可以簡化很多,但是也一定要遵循這些原則,這樣儲備的物資才能用得上。

  網上所謂的“物資清單”,有很多其實包含了很多“死重”,就是實際上不會有任何卵用,帶著還佔空間佔重量的東西,同時很多救命的、必須的東西則根本沒有。當然因為需要去應對的情況各不相同,應對饑荒、應對戰爭、應對自然災害,物資種類肯定會有區別,然而需要儲備的物資至少應該有以下這些,我用軍隊的物資舉個例子,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做調整:

  1.生存類

  食物、飲水、保溫(住宿)、呼吸。

  軍隊裡通常是一日份的軍用食品,水壺,棉被和褥子,雨衣或者雨布,一個防毒面具。其中雨衣或者雨布,下雨可以穿,也可以與揹包繩結合起來扎一個帳篷。被子是打成了揹包的,這揹包繩是個神器,可以發揮很多用途,後面還會提到。關於被子褥子這裡必須要批評一下解放軍,這些東西不但重,而且效果很不好,遠不如睡袋。

面對突發災難,你有什麼實用技能?

  2.救援逃生類

  繩索,八字環、快掛。

  軍隊裡通常就是一粗一細兩根揹包繩,不用八字環和快掛,軍人攜帶的物資裡能夠當八字環和快掛用的東西太多了,81-1步槍的槍托、95式的提把、工兵鍬,你沒有這些所以你需要準備一副。繩索往往都是多功能的,可以用來做很多事情。

面對突發災難,你有什麼實用技能?

  結合一些繩索打結的方法,繩索、八字環、快掛可以組成下降器、上升器、繩梯、滑索橋等等,用來克服懸崖、溝坎、小河。

  3.醫藥類

  這是出現錯誤最多的地方,有人帶了抗生素但是是針劑,有人帶的藥完全讓人看不到,甚至有人帶那種彈性自粘繃帶的。藥物要以口服藥為主,搭配一些處理外傷的外用藥;維生素片一定要是多元維生素,體積小濃度高效果好;外傷處理工具要滅菌包裝,分為敷料、繃帶、止血工具。

面對突發災難,你有什麼實用技能?

  網上賣的很多急救包純屬是開玩笑,不但包括很多沒用的東西,也不是滅菌包裝,體積還大。軍隊裡的醫藥類物資是分級攜帶的,單兵通常就是一個三角巾急救包,還沒手掌大。更好的醫藥類物資是上級統一攜帶,比如連級衛生員攜帶止血器材,營衛生所攜帶擔架以及更多救生器材,團衛生隊、旅醫院攜帶開設野戰救護所的物資器材。

  作為家庭,我的建議是一個三角巾急救包,一瓶塑料瓶裝的酒精,一瓶多元維生素,一瓶口服抗生素,一瓶止瀉藥,家庭成員自己的慢性病藥物

  指望著靠自己帶的藥物應對所有的傷病是根本就不現實的事情,你不可能真的靠自己背就能背得下所有的藥物,而且藥物還有保質期,你也不是專業醫生。至於止血鉗、血管卡、手術剪這些手術器材,給你你也不一定會用。

  三角巾急救包結合繩索可以應對大部分的出血,三角巾急救包裡的敷料可以用於蘸取酒精處理傷口,高濃度的多元維生素可以對付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缺乏,抗生素對付細菌感染,止瀉藥對付拉肚子。別的多半還是得靠免疫力和公共衛生機構了。

  4.通信聯絡類

  還是把手機扔掉吧,除非帶有PTT功能的手機。最好用的還是對講機和手電筒,手電筒可以用於夜間照明,也可以用來做燈光信號通信,最好是手搖發電或者太陽能充電的,還能用來給對講機充電。

面對突發災難,你有什麼實用技能?

  這是我的一個帶收音機的手搖發電、太陽能充電手電筒,對外輸出6V直流電,以及一對對講機。

  準備好這些物資以後,你就要做“三分四定”的工作了。

  攜行:哪些物資隨身攜帶需要搞清楚,軍隊裡一般是食物、水、呼吸、急救、住宿保暖物資,當然還有槍彈。

  運行:不是隨時要用到的物資就放在車上,不要隨身揹著。對於家庭而言,可以把住宿保暖物資也放在車上。

  後留:扔在家裡不要帶著的東西,比如你的沙發,PS4遊戲機。

  定人:哪些人攜帶哪些物資一定要分清楚,家庭成員要分工合作,不要亂作一團。根據家人的體力合理分配攜帶和搬運的物資,誰負責哪些東西一定要提前說清楚。當然你也不可能一個月給你家人打一次緊急集合,但是至少要說清楚,或者用包裝好,寫上名字。

  定位:東西放在哪兒一定要固定,是存放應急物資的地方,就固定存放應急物資,不要搬來搬去搞得七零八落的。

  定物:應急物資一般不要隨意取用,是什麼用途就是什麼用途,應急物資裡的剪子動不動拿去剪窗花那是不行的,到時候又會搞得丟三落四的。儲備物資做了調整,一定要讓所有人都知道,否則就會抓瞎。

  定車:一般家庭也就一輛車,這一條主要是針對軍隊裡而言。但是要是你家有很多車,比如一輛轎車一輛SUV一輛拖拉機一輛大貨車再加上你兒子的電動玩具車,這時候就要注意了,哪個車坐哪個人,帶什麼物資,也一定要提前說清楚。

  三分四定是一切戰備物資儲備的基礎,無論如何都要做到,否則儲備了跟沒儲備其實也沒啥區別。很多老人都有“囤積癖”,什麼東西都捨不得扔,三年前的紙箱子五年前的塑料袋,搞得家裡跟垃圾回收站似的,這就是沒有“三分四定”意識的表現。看起來東西儲備了很多,真遇到情況一個都用不上。

  剩下就是“推陳出新”的問題,要遵循“先進先出”的原則,先儲備的物資先用掉,尤其是藥物、食品這些有保質期的東西。有些東西其實也有保質期但是容易被忽視,比如防毒面具濾芯、手動淨水器的濾芯、電池、急救包。這事情挺麻煩的,也是一個最讓人頭疼的事情。

  這些事情,在軍隊裡就是靠不斷的戰備檢查和戰備演練。

  在家庭裡,就要結合日常活動來確保,比如家庭為單位的戶外旅行,野營、釣魚這些活動。每次都按照“三分四定”的標準,把儲備物資帶出去用,用過了就及時更新檢查。對於糧食、食用油這些,在保證儲備量的同時把保質期最短、快到保質期的先吃掉。

  比如像我自己,本身就是個戶外愛好者,每次就把這些東西都帶出去用,及時檢查,解決問題。

  “有備無患”的意識是對的,過於恐慌是錯的,瞎胡鬧更是錯誤的。

  絕大多數網上的物資儲備都是在瞎胡鬧,準備的東西不但不符合實際,更多是出於一種說不清楚的情緒在準備,既有炫耀的成分,也有電影電視劇看多了的“想當然”。最好的辦法就是扛上你準備的東西,去實際有可能發生的場景裡驗證一下。

  實際場景肯定比你坐在電腦前面瞎想要準確得多,如果一個東西帶出去三次都沒用上,果斷扔掉;如果一個東西帶出去真能用到,你也要考慮是不是要扔掉,除非確實不能扔。

  最後,也是最基本的一條:牢記你是個老百姓。

  對於你面臨的威脅一定要有個冷靜的判斷,不要恐慌!國家能夠給你提供什麼,社會可以為你提供什麼,一定要有清楚的認識,不要試圖一個人或者一個小團體解決所有問題,否則既浪費錢又沒什麼效果。

  don't panic。

面對突發災難,你有什麼實用技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