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婚姻與家庭結構

本來想趁著38婦女節的熱度,發一篇關於女性的思考。但是我懶癌犯了,拖到了今天。

人有時候就是很賤,越是忙的時候,越是能擠出時間;閒來無事,卻反而無所事事了。

身為女性,這個話題我早想說說了。

01 女性,究竟應該怎麼過一生

性別意識,究竟是天生基因自帶的,還是後天環境培養的,真的很難說清楚。

小時候,我們小女生都喜歡穿著漂亮的連衣裙轉圈圈,期待被人誇讚像個小公主一樣。

上學了,我們也像男同學們一樣,被家長期待要好好學習,去讀好的大學,找到體面的工作,做一個經濟獨立的人。

工作後,家人希望我們能夠被社會善待、被人保護,早日組建自己的幸福家庭。然後生子、教導孩子長大成人。

有一份還不錯的工作,一個還不錯的家庭,一個還不錯的孩子,和還不錯的人生。其實這就是女性完美生活的模板。確實挺不錯的。

模板化的生活和典型,就像是社會發展的一個標杆,是保障人類社會不斷繁衍生息和發展向前的一種動力。

就像我最近看的一部很精彩的女性人生電影。《我這樣過了一生》裡的貴美,可以說是華人女性之光了,在內戰後流離到臺灣,接連遭遇寄人籬下、老夫少妻且為人繼母、老公爛賭把家產散盡、臺灣失勢導致社會蕭條、無奈出國勞務嚐盡箇中辛酸、回國在霞飛路開小飯館苦心經營、丈夫出軌有了私生子、忍氣吞聲選擇原諒、子女長大成龍成鳳,辛苦勞累了一輩子,終場是躺在病床上,回想自己精彩的一生和霞飛之家的點滴過往,在丈夫的感恩戴德和孩子們的懷念中燃盡燈燭。貴美燃燒了自己的一生,辛苦了一生,成就了一個家族的繁榮興旺。

女性,婚姻與家庭結構

無疑,女性在這種生生不息中,是一種無法忽視的力量。但很長時間,社會都過多地強調了女性的生殖魅力,忽略了女性在社會發展中的那些閃光。

所以近些年,很多人在試圖喚起社會對女性力量的覺知。在剛剛落幕不久的奧斯卡頒獎禮上,娜塔莉波特曼在禮服邊沿,繡上了未提名女導演的名字,引發話題。19年韓國熱議小說《82年生的金智英》,金智英這種典範式的韓國女性人物,她腳踏實地賣力生活,但始終看不到道路盡頭式的生活,得到了無數韓國女性的共鳴,也激起了很多韓國男生的非議;還有,就在剛剛過去的38婦女節,各單位、各行業也都評選出了,單位的38紅旗手和行業的巾幗榜樣。

女性,婚姻與家庭結構

這些現象其實都是女性意識的覺醒,也讓女權主義者有了更多的想象力。很多人說,現在的女性想要的比過去更多了,打著女權的旗號既想要經濟上的援助,又想要獨立自主,是中華田園女權。

挺有意思的,那到底什麼是女權?在女權主義浪潮下的現代社會,女性就一定要爭先嗎?男性就一定要更強大嗎?

14年聯合國婦女署he for she的一次演講給了我答案。艾瑪沃特森在這個演講中發表了一次關於性別平等議題的演講。裡面有一段話我感觸很深,“男性和女性都應有脆弱的自由,男性和女性都應有堅強的自由。我們應當將性別視作一個範圍,而非勢不兩立的不同極端,如果我們停止以我們不是什麼樣子來界定對方,並開始以我們是什麼樣子來界定自己,迴歸到被拋棄的自我,也許我們就能活出一個更加真實、完整的自己。

女性,婚姻與家庭結構

很多時候,我們在社會生活中,會潛移默化地帶入性別,去思考其實應該是和性別無關的事。

我一直認為自己算是一個渴望性別平等的人,最近發生的一件事讓我刷新了對自己的認知。基本上,我和朋友們出去吃飯都是AA。有一次,朋友給我介紹了一個相親對象,第二次出去吃飯結賬的時候我說“上次你請了我,那這次我來結”之後,就把賬結了。但是結賬之後心裡突然有點不開心,暗想為什麼你沒過來跟我禮節性客氣一下?後來,我回想整個過程,可能在我的潛意識裡,男性是要為情感關係買單的,女性如果付出了金錢那便是一種優點,也許也有很多女性像我一樣,心裡想著性別平等的觀念,但是卻會把主動付錢當作一種優點,其實細想下,這是什麼優點呢,我們和陌生人或者朋友吃頓飯不也是AA嗎。

同時,也有很多男性被教導要承擔更多的職場和家庭責任,不可以軟弱。所以,當我們看到男性的軟弱時,會心生不屑,更是激發了“男兒有淚不輕彈”的社會局面。

這種潛移默化形成的意識,有時候真的挺可怕的。其實,我們或許應該反思的是,我們對於性別賦予的人生意義,有時候,是不是過於順從了。

也許,當作為女性的我們,不會再考慮“女性,究竟應該怎麼過一生?”,而是在思考“我,究竟該如何度過我的人生?”,這個時候,我們是不是就會釋然許多,也許也會明白我們究竟該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道路。

02 婚姻,本質上是不是一種契約關係

在我的觀念裡,我一直認為婚姻,本質上是一種契約關係。用一紙婚約奠定了家庭結構的基礎。

最近我有些動搖了,是在看了一本18年的美國暢銷小說《完美婚姻》之後。

在這個故事裡,愛麗絲與傑克是一對新婚夫婦,是律師與婚姻諮詢師的家庭組合。婚後不久,這對夫妻就被契約組織盯上了,契約組織是一個以維繫婚姻為信條的組織。有著嚴格的法律規定,契約組織中的伴侶要遵守組織的一系列行為準則,恪守種種條例。事無鉅細,比如:要在特別的日子給對方禮物,不能有任何欺騙對方的行為,不能與第三方曖昧,不準在對方不同意的情況下偷看個人隱私。一旦有任何違約行為,將受到契約組織不同程度的懲處。起初,愛麗絲與傑克夫婦覺得這些條例對婚姻的維持非常有效。他們會在特別的日子裡為彼此製造驚喜,對對方的愛也在日日加深。但是一旦有任何違約的行為,就會受到契約組織的懲罰,包括電擊、毆打、囚禁,甚至還有冤枉和誣告,企圖徹底地改造契約組織成員的思想。這個像邪教一樣的組織在幫助完善婚姻的同時,製造的其實更多是恐懼和混亂,企圖用暴力威脅來強制性地改變組織成員的行為,用洗腦的方式教化思想,甚至不惜用死亡來清洗頑固不化的人。小說的結尾,愛麗絲和傑克在成為契約組織崇高領袖和逃出重天的AB選項中,選擇了自由和未知,也明白了什麼是自己真正期待的伴侶和嚮往的婚姻生活。

女性,婚姻與家庭結構

我本以為這種法典式的契約,會讓婚姻更加完善。就像社會法律會規範人類社會行為,公司管理條例會約束員工職場行為一樣。但是有了這麼完善規章體系的契約,為什麼愛麗絲和傑克最後還是選擇了逃離呢?

或許,真的是因為,婚姻,本質上其實是一種欺騙與被騙的藝術?

03 兩種家庭結構

從傳統意義上來講,婚姻是組建家庭的基礎。是兩個獨立的人,逐漸走向融合的過程。

雖然我沒有結婚,但是我發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在家庭主題類型的文藝作品中,中國的電視劇描述的多是兩個人戀愛、結婚,然後逐漸過渡到婆媳、妯娌等等複雜的人際關係的劇情裡,多是從甜蜜的愛情故事發展成雞飛狗跳、充滿煙火氣的熱鬧生活。中國曆代小說也是這樣,包括一些耳熟能詳的經典名著《紅樓夢》、《白鹿原》、《京華煙雲》都是大家族的愛恨情仇,在一對夫妻的家庭生活中,經常會牽扯到各種人際關係。而西方的家庭劇描述的大多是兩個人戀愛、結婚,然後陷入平淡,出軌背叛和原諒的故事,獨立家庭生活所佔的比重很大。

女性,婚姻與家庭結構

這個現象很有意思,好像中國人在婚後生活中更在乎的是兩個家庭的融合,包括兩個不同家庭裡面家庭成員的融合。西方人在婚後生活中更在乎的是夫妻兩個人的融合。我有時候,覺得西方人很灑脫,有時候又覺得西方人很絕情。人生在世,怎麼能做到完全獨立的存在呢?

後來,我想了想,可能是因為中外的家庭觀念真的相差太多。中國人養育和孝順的觀念非常重,孩子的成長是伴隨父母一生的責任,所以不論孩子在成年後作何決定,父母總希望把全部的愛傾注到孩子身上。成年後的子女反哺的意識也比較重,所以中國人的婚姻不能是兩個人的事,是兩個家庭的牽絆。西方人在18歲子女成年後,很多人就真的撒手不管,放任孩子在社會上經濟獨立,甚至於很多人的大學學費都要靠貸款,工作的頭幾年都在償還助學貸款。在年輕人婚後也不會做過多的參與,多是去度假或者是發展一下自己的興趣愛好。

我有時候覺得中式家庭的互幫互助很實用,有時候又覺得西方家庭的簡單人際關係很省心,但是想要兩者兼得其實是不可能的。因為人在享受到好處的同時不能忘記要承擔的責任,我們得到了中式父母在成年後經濟上的幫助,就勢必要回報以養老,我們想要得到西方家庭父母鮮少干預的簡單人際關係,就勢必要做到經濟獨立、不啃老。

所以,其實這兩種家庭結構,我認為都挺好。要想獲得相對完美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可能關鍵在於身在傳統儒家文化氛圍中的我們,不能一邊要求父母經濟上的援助,一邊又要求父母不要對我們的生活指手畫腳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