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預防疾病,遠比治病重要得多

來源 | 筆記俠(ID:Notesman)

整理者 | 離境 智勇

本文整理自2020年2月29日,筆記俠、更新學堂和高山大學聯合出品的【科學公益直播】011期

在人類歷史上,現代人的平均壽命達到80歲,靠的不是我們以為的醫學,而正是公共衛生。疫情之下,全社會的目光都聚焦到了“公共衛生”上。


“公共衛生”是如何發展起來的?現代醫學和公共衛生的分野是什麼?公共衛生是如何影響人類發展的?


今天,人郵君和你分享吳軍博士的觀點,和你聊聊現代醫學的誕生和發展,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


吳軍:預防疾病,遠比治病重要得多

從傳統醫學到現代醫學


相對傳統醫學,很多人喜歡把現代醫學分成中醫、西醫,其實這種分法不是很合理。在現代醫生醫學誕生之前,全世界的醫學都是傳統醫學,西方醫學和東方醫學沒什麼差別。


01、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的分水嶺

吳軍:預防疾病,遠比治病重要得多

這張照片是我在西班牙馬德里皇宮的醫務室拍的照片。這些玻璃罐子如果換成中國的中藥盒子,就和中國過去的太醫院完全沒有差別。


像今天我們去醫院裡看病的這種方式,西方出現的其實非常晚,到16、17世紀才出現。相對人類文明史幾千年,差不多也就1/10的時間。


劃時代的人物是哈維(威廉・哈維,近代生理學、解剖學和胚胎學的奠基人之一),他改造醫學,讓我們都覺得醫學是一個科學的學問。


哈維最有名的一本書叫做《血液循環論》,他發現人的血液是從心臟出發到四肢循環,還有一條通路從心臟出發到肺循環,兩重循環。


在哈維以前,是蓋倫(克勞迪亞斯-蓋倫, 古羅馬時期最著名最有影響的醫學大師)的理論,蓋倫說心臟像一個泵,把血液推到全身各處去,哈維通過邏輯證明了這個理論的錯誤。


哈維觀察豬的心臟,大概每分鐘跳多少次,每次能夠把多少血推出去,然後看人的心臟大小,根據人的脈搏等等,算出人一天能推多少血,最後算出一天能推出幾噸血。


這在邏輯上就有問題,如果血不循環回去,人的心臟怎麼可能一天推出去幾噸血。


他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什麼呢?他有一套理論假說,然後通過實驗來驗證它。


不僅僅是醫學,嚴格意義上,現代科學誕生以前,所有的學問都被稱為前科學。前科學與科學分別,有兩個很重要的原因:


第一,科學是實證的,不可實證的東西,我們不叫它科學,可以叫其他的知識體系。


第二,科學本身的推理過程要符合邏輯。哈維就是通過實驗和邏輯改造了醫學,誕生出了新的醫學,這一點也啟發了笛卡爾(法國著名哲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被黑格爾稱為“近代哲學之父”)。笛卡爾後來提出的方法論,很大程度上是受哈維的啟發。


吳軍:預防疾病,遠比治病重要得多


哈維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話,他說“我們要以實驗為依據,不應該以書本為依據”,就是說古代的先賢們寫了什麼東西不重要,我們今天做實驗,發現什麼東西才重要。


吳軍:預防疾病,遠比治病重要得多


“我們要以自然為師,而不是以哲學為師”這是哈維的一段話。哈維這套理論推翻了古羅馬之前的醫學。在天主教比較盛行的法國,他的理論不太被接受,在英國被接受,因為他是英國人。


哈維的理論能讓法國、歐陸接受,很大程度上要感謝笛卡爾,因為笛卡爾在法國的影響力很大。笛卡爾通過哈維的工作,總結出了一套科學方法論:


首先,提出問題或者提出一個假說。比如說新冠肺炎是病毒造成的,這是一個假說。


其次,通過實驗來驗證它,驗證完以後會得到一個結論,光得到結論還不行,還要能解釋。這是現代醫學和傳統醫學的一個很大差異,就是要能夠有一套非常合理的方式來解釋這個現象。不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吳軍:預防疾病,遠比治病重要得多


然後,這個結論如果能被解釋,就可以推廣了。今天在武漢做的一些防疫工作都是這個結論的推廣。


最後,你可能會發現新的問題。

比如說我們把肺炎治好了,出院了又復發了,對這個問題又有一個新的認識,然後再想新辦法來解決它,這是整個閉環。


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得到一個疊加式的進步。就是說,每一次比前面有一個進步,這個進步是可疊加的,這一點對醫學的發展非常重要。


02、從不信醫學到迷信醫學

曾國藩在給孩子和家裡人的很多書信中多次講不要信醫,說良醫七分治人三分害人,庸醫是三分治人七分害人,不斷叮囑不要相信醫生。我們過去說是藥三分毒,跟這道理也很相近,就是說有時藥能把病治好了,有時治不好。


所以即使到19世紀,全世界的人類還是生活在一種恐懼狀態中,就是說一旦生了病,有些人身體比較強壯,挺過去就活了,有些人沒挺過去就死了。


現在人類又走了一個相反的極端:過分相信醫生。明明治不好的病,也相信醫生能治好。


吳軍:預防疾病,遠比治病重要得多

▲ 圖片來自圖蟲創意


人類從完全不信醫學到突然特別相信醫學,抗生素有很大的功勞。

可以說,人類對醫學有信心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抗生素能把細菌導致的病基本治好,而我們很多病是細菌導致的。


03、醫學的成就有很大的偶然性

過去的醫學成就有很大的偶然性,比如華佗發明了麻沸散,它有很大的偶然性,華佗死了,這東西就失傳了。現代醫學就是通過一套科學方法,使得它的很多發現是必然的。比如說先通過現象找原因,然後找治療方法,最後就是殺菌。


殺菌這件事使人類壽命大大延長。中國解放前,人均壽命39歲,今天基本翻了一番。


最早找出細菌導致疾病的人,是奧匈帝國(今天的奧地利)的塞麥爾韋斯(現代醫院流行病學之父)。


塞麥爾維斯是維也納總醫院的婦產科醫生,但是,就是在這所當時歐洲頂級醫院裡,產婦發高燒死亡的比例特別高,有些病房甚至高達15%以上。


1847年,在一次外出時,塞麥爾維斯發現他所負責的病房,在只有護士替他照顧產婦時,產婦的死亡率居然下降了很多。之前,大家已經注意到,有醫生照料的病房裡的產婦的死亡率,比只有護士(沒有醫生)照料的病房裡的產婦死亡率要高。


塞麥爾維斯想,會不會是經常要解剖屍體、做研究的醫生把毒素(當時還不知道細菌)帶給了病人?於是,塞麥爾維斯開始要求執行嚴格的洗手製度,這麼做之後,產婦的死亡率果然直線下降到5%以下,有些病房甚至到了1%以下。


但當時整個歐洲不信他這一套。


吳軍:預防疾病,遠比治病重要得多

▲圖片來自圖蟲創意


真正讓大家接受洗手消毒的觀念是誰?主要是兩個名醫,一個是李斯特(約瑟夫·李斯特,英國皇家御用醫生,被稱為“現代手術之父”),另一個是巴斯德(路易·巴斯德,微生物學之父)。


李斯特發明了手術的消毒,以前手術大家不知道手術刀要消毒,拿個布擦一擦就去給人做手術了,做完手術也不注意防止感染,所以當時在歐洲做手術死亡率是45%。


經過李斯特的努力,手術死亡率從45%降到了15%。他發現類似於細菌這種小的微生物能致病,但他還不知道這種微生物叫細菌。


而巴斯德發明了巴斯德消毒法,他發現了細菌,細菌這個名稱就是他起的。


他們發現了原因,這點很重要。我們講現代科學,你首先要知道原因,看到現象找出原因,然後找出解決辦法。


最早要找解決辦法的是誰?是一群英國的醫生們,因為一戰的時候,英國有很多人上了前線,當時有一大半的人都死了,大部分人不是被子彈打死的,而是做完手術、截肢等感染死掉了。


當時不知道怎麼治這個病,就覺得消毒無非拿著消毒液擦傷口的表面,這樣不但沒幫助,有時候還起副作用。


後來有個醫生弗萊明(亞歷山大·弗萊明,英國細菌學家,生物化學家,微生物學家),他覺得這個藥應該吃進去,然後通過體液進入到人身體裡去殺菌才管用。所以他回去就研究這件事兒,偶然發明了青黴素。


04、青黴素的發明

吳軍:預防疾病,遠比治病重要得多

1928年7月,弗萊明照例要去休假,他在休假前培養了一批金黃色葡萄球菌,然後就離開了。但是,或許是培養皿不乾淨,或者是掉進了髒東西,等到弗萊明9月份回到實驗室時,發現培養皿裡面長了黴。


弗萊明是一個有心人,他仔細觀察了培養皿,發現黴菌周圍的葡萄球菌似乎被溶解了,他用顯微鏡觀察黴菌周圍,證實那些葡萄球菌都死掉了。於是,弗萊明猜想會不會是黴菌的某種分泌物殺死了葡萄球菌,弗萊明把這種物質稱為“發黴的果汁”(mould juice)。


為了證實自己的猜測,弗萊明又花了幾周時間培養出更多這樣的黴菌,以便能夠重複先前的結果。9月28日早上他來到實驗室,發現細菌同樣被黴菌殺死了。


雖然弗萊明知道了這種黴菌能殺菌,但實驗時靈時不靈。他自己不知道原因,因為他不是生化專家,不知道怎麼提純,怎麼從黴菌中得到藥品。


吳軍:預防疾病,遠比治病重要得多


從天然物中得到藥品,這是現代醫學一個很重要的特徵。


後來因為英國要跟德國打仗了,需要抗生素這種殺菌的東西,所以弗洛裡(霍華德·沃爾特·弗洛裡,英國著名病理學家,英國牛津大學病理學教授)就找弗萊明,弗萊明基本放棄了,因為搞了10年搞不出來。


弗羅裡說這個黴菌你要是不想搞,要不把菌種給我,我們來琢磨。後來弗萊明就把菌種給了弗羅裡。弗羅裡團隊首先分離出了有效成分,發現了黴菌中的哪些藥物成分管用。


到此,才算真正發明了青黴素。但這和臨床試驗是兩回事。


弗羅裡團隊發現以自己的科研水平、科研單位能力完全辦不到臨床試驗,於是找了整個英國藥廠幫忙。後來在洛克菲勒基金會的幫助下,找美國幫忙,美國很多科學家、很多藥廠都投入進去了。最終使得青黴素成為人可以使用的藥品。


當時還是從天然物中提取青黴素,到1944年諾曼底登陸的時候,才能做到盟軍每一個傷員得到青黴素的救治。


現代醫學對人類的意義


可以說,今天整個醫學很大程度上延長了我們人的壽命,抗生素使得人類壽命延長10歲左右。


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事情,10歲是一個什麼概念?我跟大家講,如果癌症得到了救治,人類的壽命也不過再延長3.4歲,所以延長10歲是很了不起的。


整個醫學從過去的時靈時不靈,變成非常靈以後,現在大家對它開始有點迷信了。


醫學進步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儀器的進步。早期的儀器實際上就是個玻璃瓶。


玻璃有一個很重要的好處,就是能夠發明顯微鏡,顯微鏡能夠看清楚細菌。對比現代醫學和傳統醫學,會發現有好多檢測設備對醫學進步至關重要。


但是到今天來講,其實我們很多看似先進的醫學儀器也已經很老舊了,比如我們今天認為最先進的儀器:核磁共振,比CT更先進的核磁共振MRI已經是上個世紀70年代初的產品技術了,距今已經差不多47年了。


吳軍:預防疾病,遠比治病重要得多


科技進步就是醫學進步,我們需要有新的儀器。為什麼說大數據醫療很重要,因為它能夠24小時監控我們身體的狀態,預防疾病要比看病重要得多。


今天一個稍微好點的汽車,裡頭都有很多傳感器,汽車出了小故障,能夠檢測並記錄下來。


但是非常遺憾,我們人的身體裡並沒有這些傳感器。所以我們生了病以後,能不能確診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兒。


我們看病,包括肺炎確診是一件很麻煩的事,因為只有幾個很小的數據點,很難判斷一個人的身體狀態。所以今天還需要更多更新的儀器、更好的IT技術用在科學上,而不是相信一些玄而又玄的東西來給自己看病。


現代醫學的發展,其實看病才是最後一招,病倒了才去看病。對人類來講,延長壽命更重要的是其他一些方式。


公共衛生對人類的意義


中國在1949年人均壽命39歲,今天差不多快80歲,怎麼做到的?醫學水平提高是一方面,但是更重要的是:


第一個,吃得飽。過去講究大補,坦率來講就是營養不足,導致身體不太好。只要營養足了,身體就好了。


第二個,公共衛生(公共衛生,公共健康,Public health)。


舉個例子,美國上世紀60年代投了好多錢研究醫學。經過10年努力,人均壽命差不多提高了0.7歲,為什麼努力10年才提高0.7歲?因為很多人都是病倒了才進醫院。


到了70年代,美國人覺得這麼不行,太花錢,而且沒效果。於是他們就改變了思路,以預防為主。


通過一些預防措施,美國人均壽命提高了2.3歲,也就是說預防疾病遠比治病重要得多。


吳軍:預防疾病,遠比治病重要得多


在中北美洲有一個國家叫哥斯達黎加,這個小國家被認為是全世界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幸福指數高,有一個很重要原因:這個國家的人均壽命很長。


哥斯達黎加的人均GDP不是很高,但人均壽命和美國差不多,而且醫療費用只有美國的1/20。為什麼呢?


原因很簡單,哥斯達黎加的公共衛生做得好。它幾乎是一個全民公費的醫療國家,包括疫苗接種等等這些都做得很好。所以說,公共衛生是今天大家活得好、活得長最重要的一個因素。


01、延長人類壽命貢獻最大的3件事

在歷史上,公共衛生的貢獻也很大,對人類延長壽命貢獻最大的是三件事。


第一件事,抗生素的發明。


第二件事,自來水加氯氣消毒,把自來水變成飲用水水準,就這麼簡單一件事,拯救了大概3億生命。


第三個事,二戰後使用農藥DDT,殺死瘧原蟲,這拯救了好幾億人的生命。後來因為DDT有很多副作用,就禁用了。


02、公共衛生和醫學的區別


所以從歷史上來講,公共衛生對人類的貢獻非常大。對於公共衛生,你可以認為它是一個學問,也可以認為它是一個產業。


它的目標是促進和保護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健康,讓我們在一個很好的環境下學習、工作和娛樂,讓我們的社區變成一個很安全、很健康的社區。


公共衛生和醫學有必然的聯繫,但也有區別。


第一,你身體沒問題的時候,你不會去找醫生,只有你得了病,才會找醫生治病;但就算你身體沒問題,公共衛生這些人也可能來找你,因為它一開始就要把源頭堵住。


第二,公共衛生實際上要鼓勵一種健康生活的行為,讓你變得更健康。比如說少抽菸,少吃高脂肪、高糖類食物等等,這都屬於公共衛生範疇。


第三,遇到災禍瘟疫的時候,怎麼處理?這就涉及到非醫學的很多東西,比如政府的管理等等,這些都屬於公共衛生。


但過去的中國,不是很重視公眾衛生。我相信在這次事件以後,大家會對此越來越關注,因為公共衛生確實很重要。


03、公共衛生做了什麼事?

第一,全社會的疾病預防。比如給兒童和成人接種疫苗以預防疾病的傳播。


第二,健康教育。比如有關菸酒危害的教育,這屬於公共衛生的範疇。


第三,制定安全標準,保護工人的安全,確保食品安全健康。


第四,追蹤疾病的爆發,做好預防。所以每次地震火災颱風,跟公共衛生相關的人就得出動。


第五,為整個社會提供基於科學的解決方案。


04、什麼人在從事公共衛生?

① 急救人員。


② 餐廳檢查員,餐廳安全不安全,食品安全不安全,是靠這些人把關的。這件事做好了,實際上好多疾病都可以避免。


③ 科學家和研究人員。


④ 營養學家,怎麼吃得更健康,這個很重要。



⑥ 流行病學家。


⑦ 健康教育者,比如學校裡講生理衛生的老師。


⑧ 社區規劃師。


⑨ 社會工作者。


⑩ 職業健康與安全專業人員。


⑪公共政策的制定者。


⑫衛生師。


講了這麼多職業,大家可以看到公共衛生是一個涉及到全社會全行業的產業、事業。


公共衛生的發展歷史


01、17~18世紀:公共衛生出現

為什麼會出現公共衛生?主要原因是17、18世紀瘟疫特別流行,引發了一些零星的、自發的、公共衛生的從業者。


最早他們做的事情,跟今天我們在武漢做的事情一樣,叫做執行隔離和檢疫。


美國一些東部早期的城市(如費城、巴爾的摩、紐約、波士頓等)覺得,為了整個城市居民的健康,需要一些常設委員會,所以就有一些專業人士開始從事公共衛生。


02、 19世紀:偉大的衛生覺醒時代

19世紀被歐美稱為偉大的衛生覺醒時代,人們都在想如何活得長一點。如何做呢?


第一,清理環境(包括汙染)。


清理環境很重要,大家發現在髒的環境下生活,壽命是很短的。


第二,監督供水和廢物處理。


第三,明確社會責任。


第四,生命不再是一個人的事。19世紀時大家才意識到生命不再是一個個人的事情,他可能會給社會造成負擔。


第五,對細菌的瞭解提高了全社會的衛生水平。


03、 20世紀:公共衛生成為社會生活的一部分

第一,護理行業的出現。護理行業真正的發展,包括對病人的護理、老年人的護理,實際上是20世紀才有的事情。


第二,社會福利。比如關於母嬰的健康,得給媽媽們發足夠長的假期,這樣媽媽們才能有一個好的身體,才能照顧好嬰兒們。


第三,開始對精神病患者的照顧和救助。


第四,公共衛生常識的教育。


第五,預算撥款大幅度提高。


對中國公共衛生的展望


第一,我覺得這次疫情以後,政府一定會在公共衛生方面有巨大的投入,而且公共衛生也是一個很大的產業。


第二,全社會的衛生意識會得到加強。


第三,會出現很多跟公共衛生相關的產業。


第四,在未來,整個公共衛生教育會成為我們公民素質教育的一部分。


我的分享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更多關於歷史發展、人類文明進程的相關內容,推薦大家閱讀吳軍老師的歷史學著作——《文明之光》


吳軍:預防疾病,遠比治病重要得多

《文明之光》

吳軍博士的歷史學著作,用科學家的眼光看人類文明的發展,全書的歷史跨度從地球誕生到近代文明,以人文、科技、經濟相結合的視角,選取對人類歷史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人或事件,透過有趣易懂的故事式的講解,揭示人類文明不斷解決問題、曲折前行的輝煌歷程,以及平凡人等對社會進步的巨大貢獻,有機地展現了一幅人類文明發展的宏大畫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