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追肥太累人?“一炮轟”式施肥會造成玉米減產嗎?

劉凱倫


說說:玉米追肥太累人?“一炮轟”式施肥會造成玉米減產嗎?肯定的回答,不會造成玉米減產的!照樣能高產豐收!在很早以前,家鄉人對農作物的種法都是一次性施足基肥(底肥),其實這種模式就是今天的“一炮轟”做法。小麥、玉米照樣都取得了好的收成。



過去生產隊種莊稼乃至開放後分田分地到戶初期階段,民間一般種莊稼都是早早預備好肥料,在整地備耕前都地基肥(底肥)施的足,一旦下種後,莊稼在生長期不再追肥。那會兒人種莊稼比較單一,整地前施的土肥化肥都是早早預備好的,是有條有序的一項一項做,不急人。


今天人們就不一樣了,始終是忙碌的,有時下種前很倉促,基肥都施不好,有時還有“白地下種”(不施肥的地)的,只能在莊稼生長期施追肥了。施追肥容易造成浪費,當然二次施肥也是很累人的。

“一炮轟”是一種傳統老的作務莊稼模式,有它的優點,也有缺點。優點是一次性投入莊稼生長期間中途不再累人。缺點是,一旦發生大的自然災害損失大,過早的把化肥全白扔了,這方面也有經驗教訓。

追施肥,如果面積大,不能用機械,就得全憑人力,那可是非要難操作,非常累人的。


風雨人生3293


玉米追肥太累人,“一炮轟”式施肥會造成玉米減產嗎?

現在緩/控釋肥已大量生產、推廣和應用,說是這種施肥法能保證玉米整個生長期養分的勻衡供應,從而達到減少玉米各生長期追肥的麻煩,省工、省時、省錢(總算下來代價差不多)。又能增產10%~20%,一舉多得,應該是是件大好事。


到底“一炮轟”式施肥和玉米生長期分3~4次施肥,哪個效益好能增產呢!有些農業行家及相關人員有說法,增產與不增產,只能說伯仲之間,不相上下,至於多增產10~20%,只是廠家之言,也無法準確認定!因為玉米的產量受多個因素決定,施肥只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哪一個環節做的不到位,都會影響玉米的產量。是不是連年施用緩/控釋肥,連年產量都固定了呢!絕對不可能的事。就是說很難確切認定緩控釋肥與分次追肥的效果。

做為一名老農,我認為緩/控釋肥,在一舉多省方面不容置疑,要說整個玉米生長期能保證勻衡供應,心裡總覺得有點“虛誇”,肥料在長達3~4月時間內能勻衡不失效或消減?即然勻衡,在抽穗、揚花、灌漿期,需要高水肥時期,你仍然勻衡,那能好嗎?所以,我覺得有些懷疑。

反正我覺得,分次追施,雖然麻煩點,適時適量追肥,肯定要比一炮轟施肥法準當可靠。但我不是說“一炮轟”就不行,只是說能相比分次施肥,能增產不敢苟同。個人觀點,望友交流探討!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玉米追肥太累人?“一炮轟”式施肥會造成玉米減產嗎?

近幾年,商洛市開始了一種新的玉米施肥方法,那就是“一炮轟”,為什麼有人這麼做呢?

  • 化肥廠家的炒作。不知道什麼時間開始,市場上出現的一種玉米緩控釋肥,聲稱一次性施用這種肥料就能滿足玉米整個生育期的養分需求,簡單易行,還增產5~10%以上。農民認為這個好啊,紛紛購買這種肥料,就像原來購買小麥“麥寶”能讓小麥增加根瘤菌一樣火爆。

  • 農民圖簡單。如今大量的農村勞動力都進去城市,玉米追肥正值夏季高溫季節,勞動強度大,還容易劃傷皮膚,追肥次數減少當然很樂意。
  • 糧食價格低,農民也不在乎產量到底咋樣,反正種地就是一個習慣而已。

到底玉米緩控釋肥能不能增產呢?

對於一炮轟採用玉米緩控釋肥能否增產的問題,本地相關部門對此進行了調研,多點結果是不但不增產,而且降低產量8~12%。這個結果證實了分階段多次施肥的科學性和一次性施肥的弊端。雖然緩釋性肥料可以持久提供營養,但是大部分都是高氮肥料,並不適應所有的地區,比如南方缺鉀,北方多缺磷。高氮會造成短期內植株營養過剩,而缺磷或者缺鉀地塊需要測土配方施肥才能有的放矢。


一炮轟施肥的一般做法

一炮轟施肥並不是和小麥一樣一次性施足底肥,而是在6~8葉期一畝地使用緩控釋肥80~100斤,一般結合灌溉追施效果最好,旱地都會選擇雨後圖片墒情合適的時候施肥。如果幹旱時追肥,肥料利用率就大打折扣了。一般會配合磷酸二銨20斤,硫酸鉀20斤。有的人在大喇叭口時期一次性追肥。

總結:一炮轟式追肥的大量使用,適合如今粗放農業的種植者,但不是最好的追肥方法。當地農民實踐總結出來的玉米追肥方法“頭遍追肥一尺高,二次追肥正齊腰,三遍追肥出毛毛”,第一次以氮肥為主,第二次和增加磷肥鉀肥,才能保證高產穩產。


農耕子


可能提起“一炮轟”式施肥,人們的第一感覺都會認為,這種施肥方法的人肯定特別懶、想省事。其實仔細想想,現在的年輕人每天都在忙著上班或者做生意,哪裡還有時間去精心管理玉米的追肥問題呢?

現在在農村大部分種地的都是一些老人,老人對於施肥這種勞動強度大的體力活根本力不從心,所以為了省工省時省力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一炮轟”式追肥方法。


當然最好的施肥方法還是根據玉米的生長規律和生長週期來進行施加,不是有那麼一句俗話嗎?“一追尺高,二追齊腰,三追露毛”,這句話直接就告訴人們,玉米生長期間分別在幼苗期、喇叭口期、抽絲期進行三次追肥。

而在這三次追肥當中,每次追肥的種類和肥量並不是一樣的。幼苗期間主要以施加氮肥為主,可以每畝地追施5斤的尿素,讓玉米苗長的更加旺盛。

喇叭口期可以重點追施硫酸銨,每畝地追施的量在15斤左右。而抽絲期也可以追施硫酸銨,追施的量稍微大一點,每畝地大概追施20斤左右。

這樣根據玉米生長的需求來給它追施肥料、補充養分,確實能夠使玉米長的更加旺盛,能夠提高玉米的質量和產量。

但是“一炮轟”式追肥真的一點好處沒有,真的會造成玉米減產嗎?其實一次性施肥如果操作得當並不會出現比較明顯的玉米減產的情況,相反還能節省不少的人力、工時,只不過“一炮轟”式追肥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在施肥時必須選擇優質的長效緩釋肥,這樣才能使肥效更持久,才不會使玉米生長後期出現脫肥、養分不足的情況。

2 “一炮轟式追肥並不是適合所有的玉米種植環境,有的比較乾旱或者容易發生漏肥的地塊就不適合採用這種施肥方式。因為這種地塊的保肥能力相對較差,不利於玉米生長後期對養分的吸收。

而一些黏性較重的地塊就比較適合採用“一炮轟”式追肥。


說實話我感覺採用“一炮轟”追肥並沒有什麼不好。現在肥料的價格上漲的特別厲害,每畝地追肥的價錢大概在200左右,而糧食價格又這麼便宜,就算你根據玉米的生長週期進行科學的施肥,每畝地增產150斤,按照每斤1元的收購價格也就是150塊。

仔細想想這樣一點都不划算,除去人工、肥料成本真正又能剩下多少呢?而且夏天在玉米地施肥又累又熱,到頭來還不如打一天工掙的錢多。

你們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嗎?

關注我,不迷路,每天更新三農知識!

妍小捌


如何給玉米追肥?才能讓玉米長的更旺,產量更高,一直以來都是說法不一,有人提倡”一炮轟”式施肥,那麼”一炮轟”式施肥會造成產量減產嗎?結合我們當地種植經驗談談我的看法。

以我們當地種植麥茬玉米為例,因為麥茬地種玉米,土肥力肯定不能滿足玉米生長需求,所以定期施肥是要做的功課。在玉米長到15-30公分左右時的這個時間段,農民們都會把握時機,如遇到雨水💦天氣,都會不誤時機的,趁機施肥,冒雨進行播撒尿素,根據地清,使用20-30斤不等,施肥量不是很大,基本能夠滿足玉米初期生長需要,這個時候效果是最好的。肥力能夠完全深入土壤,以滿足幼苗需求。當苗長到六七十公分高的時候,看苗的長勢,一般還會進行一次追肥,這時玉米葉子已經長開長長了,如在雨天播撒尿素,要避免撒在頁面上,造成對玉米的傷害。有的選擇在長勢不好的地方重點施肥。第二次施肥一般能夠解決玉米生長到成熟期。這是我們那傳統的方法。

現在有人為了方便,解放出更多的時間,以便自己自由支配,比如打零工等,以增加收入,所以給玉米採取”一炮轟”式施肥。我覺得這樣不太好,因為玉米的生長的每個週期中所需要的養分是不一樣的,如果在初期採取一次性到位的施肥法,不到會導致肥力的揮發浪費,還會導致後期養分不足,而影響玉米的生長。不但起不到增產作用,可能還會減產,得不償失。我覺得沒有必要了。朋友們!您們怎麼看呢?





鄉村de記憶


在種植玉米時,施肥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尤其是追肥,我想,種植過玉米的人都不會忘記,在夏季或者是玉米植株已經比較高大時,我們鑽進地裡面撒施肥料的日子,臉、脖子上被玉米葉子割得生疼。現在,有些玉米種植戶已經放棄了這種追肥方式,採取播種前一次性施肥,不再追肥,農民俗稱“一炮轟”的施肥方法,那麼這種施肥方式好嗎?能夠保證玉米需求嗎?對產量有影響嗎?


我們傳統的玉米施肥主要強調底肥、追肥配合使用,並且追肥一般要抓住大喇叭口期、授粉期、灌漿期這幾個階段,主要是因為一個是所選用的化肥品種比較單一,另一個是玉米生長期比較長,需要根據生長階段對肥料的需求特點去追肥,以補充營養提高產量。說句實話,這個花在玉米上追肥的時間還有人力確實比較多,個人家種植一、兩畝,追肥都感覺累死人;如果是大面積種植玉米的地方,這樣追肥單是人工費就夠你受的。現在之所以有人選擇“一炮轟”施肥,主要在於化肥的選擇跟以前不一樣了,據我調查瞭解,他們選擇的肥料都是控釋肥。這個控釋肥是什麼肥料呢?它主要的特點在於可以根據作物的需求特點去釋放養分,顆粒外面有一層包膜,可以起到緩慢釋放養分的作用。這種肥料在玉米上可以一次施肥,再不追肥,對於土壤有機質豐富,保水保肥能力好的土壤,跟前面採取追肥的差別不大。但是對於沙性土壤、這種施肥方式的缺點就出來了,由於土壤的特殊性,需要在玉米生長中通過多次追肥才能提供營養,採取一次施肥方式的對化肥的浪費太大,不經濟,也不能發揮化肥的優勢。所以,施肥方式還是要根據土壤環境選擇。


玉米現在的價格也不是很高,農民種植玉米能夠賺到的錢很少,要是不控制種植成本,在人工、化肥上面投入過大,那麼一年下來辛辛苦苦真的就等於給別人打工。所以,施什麼肥,怎麼施肥需要根據土壤以及種植情況決定。儘量用最經濟的辦法收到最大的效果,這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標。


鄉村新天地


玉米種植怎樣才能高產?——玉米追肥

我認為:玉米追肥,不僅是玉米種植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驟,也是保證玉米豐收的基礎。

玉米如何進行追肥

一、玉米追肥需要的肥料是氮肥、磷肥和鉀肥,根據不同的時期使用。



二、玉米追肥的第一個關鍵期是小苗期,此時要少量施肥,因為玉米苗期需肥量不大;第二個關鍵時間是拔節期,就是玉米長到有7—9片葉子左右,此階段是玉米生長最旺盛的階段,因為此時是玉米根莖葉穗一起發育生長的關鍵時期,所以這個時候必須要追肥;第三個關鍵時間是玉米接果穗的時候,此時施肥是為了促進玉米小穗花分化、果穗大粒多等作用;第四個關鍵是粒子期,就是玉米快要成熟的時期,此時追肥可防止玉米後期發生早衰,提高玉米的籽粒質量,達到增產的效果。



“一炮轟”式的追肥會造成玉米減產的

一、有的為了省事,追肥的時候直接拋灑施肥,這樣會導致大量肥料流失,效果不理想。應在距離玉米10釐米左右的地方挖坑蓋土施肥;

二、追肥的時候要根據種植的密度、土壤來判斷施肥的量。例如根據密度大的多施,密度小的少施等來判斷施肥量;

三、玉米追肥最好在土壤潮溼的情況下追肥,這樣才容易吸收。

注意:“一炮轟”式的追肥是不科學、不可取的方法。


謝謝大家的閱讀!


彝州小沙沙


玉米的生產發育分為三個過程:

一,苗期:是指從玉米種子出苗到玉米植株拔節這一時期。

二,穗期:從玉米植株拔節到玉米植株抽穗期。

三,花粒期:從玉米植株抽穗到玉米植株結實期。



如果細分整個玉米的生長過程,則分為:播種、出苗、三葉、七葉、拔節、抽雄、開花、灌漿、乳熟、成熟這些階段。

玉米對肥份需求較大的肥依次為:氮、磷、鉀、硫、鈣、鎂;對鐵、錳、鋅、銅等需求較小。


那麼該如何對生長的玉米進行追肥呢?讓我們先來看一看它在不同階段對肥的需求量。

苗期所需肥份佔整個玉米生長階段總需肥份的2%;穗期需肥量最大,佔總需肥量85%;花粒期需肥量佔總需肥量13%。

從以上玉米不同生長階段的需肥量,可以知道應該怎樣進行追肥了。

一,苗期追肥

苗期,因土壤中施有基肥,可以不再施肥。但在幼苗出土十天左右,應對那些矮小瘦弱的玉米苗進行追肥,穴施氮肥,讓田地裡的弱小苗能趕上其它苗一同生長。

在玉米苗長高到四十公分左右時,應再施拔苗肥。使用尿素加複合肥進行施肥,以促進其拔苗助長,並能提高玉米的抗逆性。



二,穗期追肥

玉米結穗後,在有幼小的玉米棒出現時,應再追肥一次。因玉米大喇叭口期(玉米葉片11~12片展開時象個大喇叭)對肥份的需求量最大。而大喇叭口期正是處於穗期,所以在穗期應多施肥料。肥料應以氮肥為主,磷、鉀肥為輔追施。這次追施肥料,不僅能促進玉米棒的生長速度,也能讓玉米更加飽滿、成熟。



三,花粒期追肥

這一時期,玉米對肥料的需求量不是太大。但為了提高玉米的產量和品質,加快玉米由穗向實轉變,促進籽粒的灌漿、乳熟、飽滿、硬化,需要再適量施一次以氮、磷、鉀和含有其它元素的肥料進行追施。


從上面可以看出,玉米在不同生長階段對肥料的需求量和不同元素的需求量都不盡相同。如果進行一炮式施肥不僅會讓玉米植株在苗期徒長,影響後期的結穗結籽,造成減產,而且對玉米的品質也會產生不利影響。


農事小記


在農村玉米屬於高產農作物,雖然玉米需肥量較大,但是覺得不能“一炮轟”式施肥。種植戶要注意施肥的方式方法,有效的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若施用“一炮轟”式方法,會導致玉米植株生長髮育、大大減少玉米產量以及會出現果實質量低質的現象。

❶:我們種植戶儘量選用科學的施肥方式,才能滿足玉米在整個生長髮育期對養分的需求,從而達到玉米優質、高產的目的。現在由於硬茬播種技術的大面積推廣,夏季玉米底肥使用面積及使用量相對較少,所以追肥對提高夏季玉米生產水平尤其重要。

❷:我們種植戶要配合進行施肥、玉米除了需要大量氮肥外,而磷肥、鉀肥對獲取高產也有重要作用。鋅肥也有明顯的玉米增產效果。

在玉米追肥期,種植戶們務必儘量要氮、磷、鉀及微肥相配合施用,根據今年的玉米目標產量,以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缺多少補多少的原則,進行測土配方進行施肥。

❸:農友們也要注意儘量進行分次施肥,分次施肥不僅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而且還能滿足玉米植株在不同生長髮育時期的各類需求。

額外是防止後期玉米出現脫肥早衰,以提高玉米結果率和粒顆有著重要作用。我們第一次施肥一般在玉米約6片葉期,施入二銨和氮肥{用量把握},底肥沒有施鋅肥的補施鋅肥。第二次一般在玉米植株約12葉期,施入氮肥{用量把握}。

❹:在玉米的種植過程中,農友們要重點施肥對因為播種偏晚,苗小苗弱的田塊或補種移栽的小苗、弱苗,要進行“勤吃勤喝”的方式,合理適當多施,用以促進玉米植株生長髮育和植株弱苗早發快長。

❺:農村種植玉米切記“手撒式”施肥是為提高肥料利用率,追肥儘量選用溝施的方針,施後墒情較差時及時進行澆灌。我們這邊的農戶種植玉米為了減少勞動量,提高效率,常常會結合灌溉,隨水追施或是搶雨前借雨水追施,效果也是相當不錯的哦。

感謝您的閱讀記得點擊上方“關注”農人顧流芳,以便獲取更多有關農業種植小知識。

農人顧流芳


玉米田裡追肥確實累人。

不論是春玉米,還是夏玉米,最重要的一次追肥,是施穗肥。施肥時間,在玉米抽穗的前10天左右,也就是玉米杆的頂端,喇叭口大張的時侯。

這時的玉米杆,已經有一米多高了,不管是寬行,還是窄壟,玉米田裡的壟溝,都不會留太寬。而玉米杆的葉片又闊又長,早已把壟溝封住了,所以玉米田裡的追肥,一般都是人工操作。

穿行在密不透風的玉米行間追肥,又熱又悶,毛乎乎的玉米葉片,掃在臉上,更是難受,真的是又苦又累。


“一炮式”施肥,會造成玉米減產嗎?

所謂的“一炮式”施肥,就是把所有的肥料,全部下在底肥裡,一次性搞定,以後再無添加。

肥料三要素:氮、磷、鉀,磷肥和鉀肥屬於慢性肥料,分解得慢,作物可以慢慢吸收。而氮肥是暴性肥料,分解得快,作物容易吸收。而玉米是喜氮作物,來者不拒。人們經常稱玉米是,肥不死的苞谷。

玉米從播種到抽穗:春玉米要二個多月,夏玉米也是50天左右。經過這幾十天的生長髮育,由於底肥充足,玉米長得莖粗杆高葉大。那些底肥,特別是氮肥,也被吸收得差不多了。

玉米到了抽穗期:出天花、孕育玉米苞、揚花、玉米壓米和膨大等,這一系列的生殖生長,需要大量的肥水供應 ,特別是氮肥。此時若無肥水供應,可想而知,玉米會長成什麼樣?杆高葉寬棒子小,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一炮式”施肥,開始轟轟烈烈,長勢喜人,最後卻草草收場,虎頭蛇尾。

我們辛辛苦苦耕種一場,畢竟最後想收穫的是玉米棒,而不是玉米杆。還是手下留情,給玉米棒留下一些養分吧。雖然在玉米田裡奔波勞碌的追肥,的確是很辛苦,但這份辛苦,是一定會有回報的,想想也值得!

我是村婦瓊姑,這是我多年的種植經驗,希望能幫到你。如有異議,歡迎在評論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