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 ‧ 武林(三)】笑傲江湖有幾多(上)


江湖階層五光十色,江湖結構五花八門。

武林成就了江湖,江湖包含了武林。

古往今來的武林人士都期盼笑傲江湖。可要想“笑傲”,非一般人可為。

【江湖 ‧ 武林(三)】笑傲江湖有幾多(上)

江湖是遊離於正統社會的社會階層,它的社會結構及其相互關係,也大不同於正統社會。其主要特徵在於它的秘密性、流動性和欺騙性。

就秘密性而言,首要的是他組織結構的秘密。我們都知道,江湖有著嚴密的組織結構和形式。幫會、門派本身就具有嚴密的組織形式。我們耳熟能詳的明清時期的天地會、洪門、白蓮教以及各類鏢局等;清末民初時期的青幫、紅幫、漕幫、哥老會、紅槍會等,都有嚴密的幫規條例。幫規內部幾乎都以師父、師孃、師兄、師弟、師姐、師妹……相稱,輩份等級嚴格,不可逾越。用嚴格的幫規來約束幫內各色人等,作用很大影響深遠。至今民間練拳習武之人,仍然沿用這不成文的規約。一旦在本門、本派以師兄、師弟、師姐、師妹相稱,自然有一種親近感和親密感,關係和情感頓時拉近。

【江湖 ‧ 武林(三)】笑傲江湖有幾多(上)

幫會的勢力在民國時期滲透到社會各個層面,上至最高領導人蔣介石,下至販夫走卒,軍政警憲、農工士商、記者藝員、地痞流氓等,可謂達到頂峰。當時武林人士加入幫會的很多,比如,北京不少知名的武林人士加入了的安慶幫,上海的青紅幫裡就有許多武林人士,解放後存留的武術老師幾乎都是幫會成員,都是屬於“四類分子”(地主、富農、反革命、壞分子)之列,我的師父徐公偉也是青幫一員。這是中國特有的歷史現象,因為,江湖武林人士闖蕩江湖不在幫內或門派內是很難生存的。即使當今也有郭德綱只得拜侯躍文為師,才能得到相聲界的認可、才能在相聲界“混搭”。

【江湖 ‧ 武林(三)】笑傲江湖有幾多(上)

武林人士除要加入幫會外,還得建立如家族關係般的“師徒關係”和“結拜關係”,這一點在武林極為重要。建立了這樣的關係,不僅使成員之間增加親密感,還可以有效維護江湖社會的秘密性和成員之間的穩定性。

武林中師父收徒傳授技藝,如再生父母。所以才有“師父”而不是“師傅”之說;才有“師徒如父子”、“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箴言;才有嚴格莊重的拜師收徒儀式。其實,我國戲曲界、雜技界,中醫界也有同樣的拜師收徒情況,當今為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拜師收徒逐步恢復,如趙本山的收徒、姜昆的收徒都廣為宣揚,武林中的“拜師收徒”近來也公開張揚,漸成氣候。不過,現今的“拜師收徒”已經沒有過往的繁瑣灰暗,與時俱進地融合了現代元素,簡潔陽光,

【江湖 ‧ 武林(三)】笑傲江湖有幾多(上)

再有“義結金蘭”。這在武林中見得挺多,主要是不同門派但又義氣相投之人結拜為異性兄弟,“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則是鏗鏘摯言,而“桃園三結義”則是武林人士的榜樣和偶像,可以說,每一個血性男兒都希望有著“桃園三結義”般的生死兄弟

【江湖 ‧ 武林(三)】笑傲江湖有幾多(上)

武林人士希望以拜師收徒、義結金蘭的方式來維護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情感,保守門派、行當、乃至相互之間的秘密。

武林中對本門,本派技藝、經營方式和關係網絡的保密相當重視。不是有“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的說法嘛!確實這樣,有的人跟了師父一輩子,也未必得到師父的“一句話”。即使某個拳勢的用法,你僅從外形理解,往往南轅北轍,師傅不點透、講明白,你絞盡腦汁也想不到它的妙用,甚或一輕微細節,其技擊效果大不相同。因為師父在沒有對徒弟充分信任之前,是絕不會將自己辛苦得來的本門絕技傳授於你。因此,只有武林的江湖才出現了“秘籍、絕招”之類的詞彙,猶如金庸小說中的“九陰真經”、“葵花寶典”、“辟邪劍譜”等。

【江湖 ‧ 武林(三)】笑傲江湖有幾多(上)

同時,為了保密和維護本幫、本派的利益,江湖應運而生了屬於本幫、本門、本派的語言——“春點”,即黑話(另文闡述)。對信不過的人“寧送一錠金,不傳半句春”,你看,多麼嚴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