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不好,就吃六味地黃丸!靠譜嗎?

經常有朋友認為自己“腎虛”而到我的腎內科門診看醫生,但是相關檢查顯示其並沒有腎病。也有一些朋友,已經明確是腎病,但還按“腎虛”治,以致延誤了腎病的正規治療。那麼,腎不好,到底是腎病?還是腎虛呢?腎不好,吃六味地黃丸就能好嗎?

我們通常說的腎不好,可能是“腎虛”,也可能就是“腎病”,它們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中醫所說的“腎”與西醫所說的腎是有區別的。西醫的腎只是一個器官,而中醫的“腎”不完全是指腎臟器官,而是對一類生理功能的概括,幾乎涵蓋了西醫學中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泌尿系統、運動骨骼系統、呼吸系統的諸多環節。腎虛是中醫辨證產生的概念,而不是疾病的名稱,很多系統的疾病,從廣義上講都可能歸為腎虛。而西醫的腎病僅指腎臟器官的疾病和損傷,包括腎炎、腎病綜合徵、腎小管間質疾病、腎血管疾病、腎衰竭等內科性腎臟實質疾病,也包括腎臟結石、感染、腫瘤、創傷等外科性疾病。

而腎虛又包括腎陰虛、腎陽虛、腎氣虛及陰陽兩虛。

其中的腎陰虛常見表現為:頭暈耳鳴,腰膝痠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及消渴等。

腎病常見的臨床表現多為尿液異常(包括血尿、蛋白尿)、水腫、尿量異常、夜尿增多、伴或不伴高血壓、腎功能減退等。

六味地黃丸主要適用於腎陰虛的朋友。

所以說,腎不好的人都吃六味地黃丸,完全沒有道理,根本就不靠譜。

腎不好,就吃六味地黃丸!靠譜嗎?

當然了,腎虛與腎病之間會有交叉情況。腎病可能是中醫腎虛的表現,也可能不是。同樣,腎虛者可能有腎病,但是更多的並不是腎病。因此,希望朋友們能夠正確地認識腎虛和腎病這兩個概念,出現上述腎病症狀時能夠及時就診,以便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減少腎衰竭的發生,切不可隨意補腎。同時對於沒有腎病症狀的所謂腎虛人群,也不必總是懷疑自己有腎病而帶來不必要的精神負擔。

腎不好,就吃六味地黃丸!靠譜嗎?

我們再看看六味地黃丸,其中有六味藥,分別是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牡丹皮、茯苓。其中澤瀉的腎毒性很多研究都有報道。澤瀉在動物實驗中,顯示出能使鼠的肝臟出現混濁腫脹和玻璃樣變性,腎臟小管、間質受到損害。

在掌握好六味地黃丸服用的適應症的情況下,也不必過分擔心其腎毒性,但是請不要長期服用。如果是腎病合併腎陰虛,確實需要服用六味地黃丸,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腎不好,就吃六味地黃丸!靠譜嗎?

附:六味地黃丸不宜服用人群

1、沒有明顯腎陰虛的症狀者不宜服用:

  腎陰虛表現為腰膝痠軟、煩熱、頭暈耳鳴等。六味地黃丸雖說有補腎的作用,即使健康者短時期吃了也不會有什麼副作用,但長期服用,很可能出現腹滿、便溏、食慾不振等情況。

2、明顯是陽虛(包括腎陽虛、脾陽虛)的人不宜服用:

  腎陽虛的人面色偏白,體質虛弱,喜夏不喜冬,這樣的人不適於吃六味地黃丸。許多因腎陽不足引起的勃起功能障礙患者,還一味地服用六味地黃丸,病症就會“雪上加霜”。如果是腎陽虛引起的上述各種表現,應選擇歸附地黃丸。

3、腎陰虛但脾胃功能不好的人不宜服用:

  六味地黃丸是偏於補陰的藥,配方中陰柔的藥多一些,吃了後會妨礙消化功能。中老人一般脾胃功能不強,服用更要謹慎。間斷吃,影響不大;長期連續服用的話,就不可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