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高考語文作文素材,可以推薦一篇精彩的抗疫文章嗎?

鳶尾月


現在距離高考還有兩個多月,你可以提前自己寫一篇關於抗疫情的範文啊,到時候真要考的話,就文同畫竹,胸有成竹了


我是阿亮吆


《人民日報》等官媒發佈:10篇時評文,10個高考熱話題

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我們有信心,我們有能力!

備考話題01:堅守

面對疫情擴散的風險,堅守是最有力的回答。武漢廣大醫護人員衝鋒在前,全國各地醫務工作者成為這個春節最可敬的“白衣戰士”;各地支援武漢的醫療隊迅速集結,向著武漢出發;曾奉命赴北京小湯山抗擊非典的南方醫院醫療隊主動請戰,誓言“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

傳統佳節,因堅守而動人;防控疫情,用奮戰來回應。春節期間堅守崗位,用自己的行動,承載了多少人的健康;用自己的捨棄,換來了多少家庭的團圓,這不僅體現著敬業與奉獻的價值追求,更展現出一種超越“小家”、成就“大家”的高尚境界。(來源:人民日報評論)

 

備考話題02:考驗

火神山、雷神山兩座醫院的建設非常神速,不過施工結束,接下來更大的考驗是如何施救。 

想說幾個關鍵詞:一是全面,武漢提出要對四類人員“應收盡收”,希望這能儘快落實到位,其他地方也應該實現對需要收治或隔離的市民全覆蓋。

二是細緻,不論是患者、醫護人員還是普通市民,都不是簡單的統計數字,每個人背後都是一個家庭。希望管理、服務和保障能細一些,再細一些,回應需求和關切能“精確到每一個人”。 

三是堅定,做到上面兩條難不難?肯定有難度,這就更要堅定決心去做。病毒不會講情面,我們退後半步,它就會大舉侵襲。對每一個人都負責,才能打贏這場全民“戰疫”。(來源:主播說聯播)

備考話題03:樂觀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進度如何了,現場是怎樣的場景呢……乖乖宅在家的網友們圍觀工地建設的直播,自稱監工、包工頭,並欣慰於宅在家的日子找到了一份新工作——“雲監工”。鏡頭下,是現場4000餘名工人,近千臺大型機械24小時輪班搶建;屏幕外,是千萬網友輪番的守候,一字一句的祝福與齊心協力抗擊疫情的信心!

在直播間留言區,玩成語接龍、編寫小說、科普建築知識、集體留言合影……千萬忙碌的網友將智慧集結一處,以文字傳遞心聲,甚至還製作了一系列的表情包。疫情當前,人們樂觀不減。這場慢直播的出現,讓全國網友直擊醫院建設進度,並能夠互動參與其中,大大稀釋了焦慮情緒。而“雲監工”們由此也找到了又一個為武漢加油的方式。(來源:光明論) 

備考話題04:謠言

網民要當“劍客”,不要做“看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類似“1月26日主持人白巖松邀請鍾南山介紹疫情”“用淡鹽水漱口可以預防新型冠狀病毒”“鍾南山院士被傳染了”“空中噴灑防疫藥劑”等等,這樣的謠言在百姓間擴散蔓延,造成整個社會的焦慮恐慌。 

在面對來源模糊、事實不清的信息時,切忌一味地盲目轉發與情緒發洩,應當多一些理性思考和冷靜判斷。疫情洶湧,國家在挫折中奮進,無數工作人員為之盡己所能、不屈不撓,此時正是需要我們凝聚共識、統一行動的關鍵時刻,每一位網民更應該擦亮辨別是非的雙眼,理解配合,共同面對。人人都從自身做起,承擔一份網絡社會的公共責任,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貢獻一己之力。(來源:環球網)

備考話題05:標語

“帶病回村,不孝子孫”、“口罩還是呼吸機,您老看著二選一”……相比城市一貫的嚴肅正經,鄉鎮宣傳以其硬核風格在網上受到了大量追捧,成為這個春節屈指可數的樂趣之一。這些樸實中帶著絲絲土氣,又狠又讓人想笑的標語和防疫宣傳工作的嚴肅形成了反差萌,讓人在鋪天蓋地的壞消息中有了一點慰藉和希望。 

一直以來,標語都是重要的傳播工具。從城市到農村,隨處可見。作為一種宣傳方式,標語優勢明顯。比如防疫標語:“口罩你不戴,病毒把你愛。”口罩和病毒,名詞對名詞,“戴”和“愛”都是動詞,且韻母為“ai”,對仗又押韻,十分好記。同時也利用了大家對生病的恐懼心理,號召大家戴上口罩。如此機智又實用的標語,真是讓人點贊!(來源:中國新聞週刊)

備考話題06:社會責任

為了應對此次肺炎疫情而啟動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主要目的是儘可能切斷病毒傳播途徑,從而逐漸緩解疫情直至其完全消退。無論是個人防護、生活和工作的注意事項,都是圍繞這個核心展開。

病毒的傳染性及感染可能性,不會因一個人的財富或社會地位而有所不同。每個人可以做的,就是做好防護,改變習慣,不隱瞞涉及防疫的個人情況,減少被傳染或感染他人的幾率。這是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保護家人,也是對社會負責。(來源:南方都市報)

 

備考話題07:心理健康

疫情當前,部分一線醫護人員、患者以及普通群眾為恐慌及焦慮所困。這次疫情是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還伴隨著不少嚴厲的疫情防控措施,很多人為此產生心理不適,在情理之中。通過心理救濟和危機干預方式,化解很多人的心理應激反應過度及其導致的暫時性心理疾患,也是合力“抗疫”形勢下的重要一環。

 

心理救濟方式可以多樣,但毫無疑問,抗疫要抗的,還有與疫情伴生的“衍生症候”,包括不健康的心態。越是在對抗疫情的關鍵時期,就越應該疏解一線抗疫人員和民眾的心理壓力,讓人們都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懷與支持,繼而以更健康的心態投入疫情阻擊戰。(來源:新京報)

備考話題08:醫者仁心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的一位醫護人員在志願申請書上寫道:“如有需要,我自願報名申請加入醫院的各項治療病毒性肺炎的活動。不計報酬,無論生死!”這些天,很多醫護工作者奮戰在疫情的第一線。

 

健康所繫,性命相托。危難面前挺身而出,誓言“不計報酬,無論生死”,彰顯了醫者的職責和本色。從一線參與救治的醫護人員,到參與決策的高級專家,醫者既需要專業的醫療知識,更需要無畏的職業操守。大災面前見本色,關鍵時候看品格。在這場人與病毒的戰鬥中,醫護人員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醫學誓言。(來源:北京青年報)

備考話題09:同胞情誼

“你們應該承受了更大的壓力,也許還有家人在武漢,在這種時候我們應該共渡難關。”1月27日,在首爾飛往杭州的CA140航班上,機長在廣播中對乘客這樣說,“杭州有專業完善的醫療,杭州做好了準備歡迎你們,很榮幸成為你們的機長,歡迎回家。”

 

回家的路上,有最深的親情牽掛,有最深的同胞情誼。正因為各方的共同努力,才有了航班上乘客的熱烈掌聲,才有了武漢人回家後的安心與期待。互相理解,冷靜對待,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也要照顧好每位旅客的心態。共克時艱更需要凝聚大愛,回家的路依舊會溫暖如初。(來源:中新網)

備考話題10:菜籃子

“民以食為天。”如何做好疫情的嚴格防控,又千方百計守護百姓“菜籃子”,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對居民吃飯等基本生活造成的影響,需引起相關部門重視。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舌尖”上的問題牽動人心,“菜籃子”工程關乎百姓生命健康安全,這是體現社會治理能力、人間溫情和各方責任擔當的民生考卷。疫情傳播,給答卷者增加了不少難度。只有用心用情用力,才能答好這張考卷,打贏這場抗擊疫情的硬仗。(來源:新華網)


幸福的語文人


這是我在其他平臺上看到的當代年輕人的抗疫故事,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對題主有些幫助。

社區裡的“00後”志願者:感覺自己幫到了他們,特開心!

“我是學醫的,醫學生誓詞中‘健康所繫、性命所託’是我的追求。我想讓媽媽放心,我長大了,可以為社會做些事情。”

“每當我們把物資送到居民門口,居民們對我們表示感謝時,我感覺自己幫到了他們,特開心!”

連日來,在湖北武漢市礄口區萬人社區,“00後”志願者趙敏迦、胡雅雯和她們的志願者夥伴們一直堅持為社區送菜購物,雖然辛苦,但看到居民們滿意的笑臉,聽到一聲聲感謝,兩個女孩說,值了!

“像媽媽一樣為抗疫盡一份力”

“我要買酸奶,促銷的話就買兩提。”

“我要買洗手液,對,潔淨的那款!”

“我那個餃子不要白菜豬肉餡……”

每天早上8∶30到社區,趙敏迦、胡雅雯這些志願者的首要工作,就是整理微信群裡居民們發出的購物需求和接聽居民不斷打來的購物電話。登記完畢後,他們再到超市統一採購。

“有些居民對品牌有要求,有些對口味有要求,我們儘量滿足他們,採購時也會隨時和他們溝通。”趙敏迦告訴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

趙敏迦是湖北理工學院醫學院的大二學生,還不滿19歲,以前就曾利用課餘時間去做志願者。這次在疫情期間做志願者,趙敏迦主要是受了媽媽的影響。

趙敏迦的媽媽胡楊麗是礄口區公安分局人口管理大隊民警。疫情期間,胡楊麗一直很忙。作為礄口區公安服務品牌“海燕直通車”工作室的一員,她和工作室其他成員一起,開通了網絡諮詢辦理平臺,收集網上群眾辦證留言信息,逐一聯繫、核查,及時幫助他們辦理證照業務,為他們解燃眉之急。回到家,胡楊麗依然會接到不少諮詢證照辦理事宜的電話,每次她都認真地為對方答疑解惑。

媽媽的敬業精神,讓趙敏迦萌生了去社區當志願者的想法,在父母的支持下,2月18日,趙敏迦開始到社區開展志願服務。

“我想像媽媽一樣,在一線為抗疫盡一份力。”趙敏迦說。


收穫了青年的擔當精神

“我第一天送貨是給兩位獨居的老奶奶和老爺爺,他們行動不便,子女又不在身邊,當我們把貨物給他們送上門,老奶奶特別高興,一個勁兒地感謝我們!”


123數學老師


教學中發現,每到作文課,學生總是難以下筆成文。究其原因,是學生缺生活的感悟,少素材的積累,在不少的學生看來,生活中沒有什麼事值得去寫。每天走重複路,做平淡事,平平凡凡,普普通通,既沒有驚險刺激,也沒有令人心動的事發生。其實,如仔細去觀察生活,體會生活,從生活中悟出道理,那就是很好的寫作素材。那麼,如何從生活中尋找寫作素材呢?

一、要用心觀察生活

我們生活在一個非常充實的世界,家庭溫暖、校園飛歌、同學友誼、虛擬網絡……生活就象萬花筒,一枝一葉一世界,天天都有新花樣,月月都有新變化。舉凡脫穎而出的美文,都是仔細觀察生活的結果。

校園畢業生

魯迅先生曾經說:“靜觀默察,爛熟於心,然後凝神結想,一揮而就。”因此,“一粒沙子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生活中處處充盈著寫作的素材。在觀察生活的同時,還要要養成積累的習慣,勤動手、動腦 。

老舍先生說:“要天天記,養成一種習慣,刮一陣風,你記下來,下一陣雨,你也記下來,因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裡需要描寫一陣風或一陣雨”。

茅盾也說:“時時刻刻身邊有一支鉛筆和一本草簿;無論到哪裡,你要豎起耳朵,睜開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覺,把你所見所聞隨時記下來,你要和你的生活圈子以外的人做朋友,和他們多談,記錄他們的談話,寫下你隨時隨地對他們觀察的所得。”這樣長久的堅持下去,勢必能夠積累多許素材,成為寫作中的材料。

三、要關注身邊事情

語文與生活有天然不可割捨的聯繫,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不到生活的源頭活水中去學語文,不為生活而學語文,語文就失去了固有的生命活力。作文更是如此。其實我們每天的生活就是在一個大的語文環境之中,諸如國內外的各種新聞、國內外發生的事件、國際交流中的熱點,身邊發生的小事、學校開展的一些活動、個人的生活、學習及交往,或者解決某個問題的過程、所讀書籍文章的介紹評價、網絡聊天的內容和體驗等,這都是作文中的好素材,如新冠肺炎,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感人事蹟,如果天天堅持把所見或聽到的值得注意的事、物、景、人及自己的感悟及時地記錄下來,日積月累,則會形成豐厚的文章素材,為寫作打下良好基礎。

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

二、要用情體悟生活

對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人或事有所感悟,發現其中的真、善、美,也不失為寫作的素材。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就像沙裡淘金,看到樂事便高興,見到苦難生悲哀,把所感寫出來,也可以為寫文章積累素材。例如:

當我們看到藍天,就應想到大自然的和諧美妙;看到流水,就要想到時間之一去不復返;

看到落花,就要想到“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看到小草,就要想到默默的奉獻精神。注意挖掘事物的內涵,倘若做到以景寫情,借物說理,文章就會很有深意。把作文與生活密切聯繫起來,就一定能夠寫出好的文章來。

生活如一條悠長的小巷,狹窄而又漫長;生活如一杯醇酒,芳香而綿長;生活如山間小路,崎嶇而坎坷;生活如初升的朝陽,灑下紅霞萬丈……生活五彩繽紛,生活無比美好。生活處處是素材,只要用心觀察,深入感悟,不愁寫不好作文。


高江海老師


首先,這次疫情嚴重,可能會作為高考語文題材,但是可能不那麼準,畢竟國家有國家的安排,但是如果看到疫情題材,多關注關注鍾南山院士的新聞內容,這是不錯的選擇。


波奧嗯—劉人機


各官方媒體網發佈的精彩抗疫文章很多啊。如長江網,人民網,新華網,等等。


月下琴絲語


人生百態,同中又異,變化千萬,可寫素材,浩若天宇,窮我一生,不足以寫完一角星河。素材本無好壞,萬事皆可入文章


土豆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